一种针距调节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17670阅读:4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针距调节器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包缝机组件结构,特别涉及针距调节器。



背景技术:

包缝机是服装企业的主要缝纫设备之一,在服装加工中用来切齐、缝合面料边缘,以特定的线迹对面料边缘进行包裹,以防止织物的纱线脱散。

现有的包缝机的针距调节方式需用两手来操作,进行针距调节时,左手需摁住开针轴,然后右手转动主轴,将主轴转至一定位置时,开针轴卡紧送布组件内的针距偏心轮,再通过转动主轴来改变送布偏心轮与针距偏心轮的角度,进而改变缝纫机的针距。

公开号为CN104032490A的发明,公开了一种针距调节锁紧装置,包括螺柱、套设于螺柱外侧并与缝纫机机头固定相连的旋钮底座、通过螺钉与螺柱固定相连的送料距旋钮、包括头部和连杆的按钮以及套设在连杆上的限位片、卡簧和弹簧。送料距旋钮包括套设于螺柱的连接环和设置有按钮滑槽的把手环,两者固定连接、同轴设置。头部与按钮滑槽可滑动地贴合,设置在头部底面的连杆上设置有卡簧槽。限位片的宽度大于头部;在设置于限位片与连接环之间的弹簧的作用下,限位片伸入旋钮底座的一端与其相抵定位。设置在卡簧槽中的卡簧位于弹簧中相邻两匝之间,宽度不小于弹簧外径。解决了因磨损导致锁定功能失效的问题。

对于市场上的针距调节结构各不相同,但是对于其调节结构来说,为了减少主轴和其他传动副之间的传动摩擦,在各个关节位置都需要添加机油进行润滑。

现有的针距调节结构机油流失过快,特别是对于针距调节结构中的偏心轮组件,由此没间隔一端时间需要添加机油,以保证润滑性。通过手动添加,十分繁琐,而且每次添加的量不易控制,由此需要对此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针距调节器,通过注油调节,以提高偏心轮组件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针距调节器,包括针距调节组件,所述针距调节组件包括用于固定在主动轴上的凸轮、设置于凸轮侧壁上的导轮轴、具有第二偏心孔的送布偏心轮、通过轴承套接于第一偏心孔上的针距偏心轮、套接在轴承上在送布偏心轮和针距偏心轮之间绕第一偏心孔转动的连杆,第二偏心孔内设置有偏心导轮,偏心导轮上设有供导轮轴插销的第三偏心孔,所述第二偏心孔靠近连杆的一端设有切口,针距偏心轮的外侧壁上设有平槽,所述平槽内设有与其滑动的调节件,所述平槽上设置有注油位置,所述注油位置正对注油组件,注油组件包括用以容纳油液的活塞机构以及驱动活塞机构进行定量出油的驱动机构。

通过上述设置,针距调节组件上的主动轴驱动凸轮进行转动,凸轮带动导轮轴,从而连杆由上述结构进行偏心运动,针距偏心轮上的平槽上设置了调节件,通过推动调节件来卡紧针距偏心轮,针距偏心轮需要保持润滑,所以在平槽的位置上设置了注油位置,通过注油组件对其进行注油,为了解决手动注油量不易控制的问题,则采用了活塞机构和驱动机构,由驱动机构使得活塞机构中的油液可以定量的喷出,从而起到节油、提高使用寿命、提高注油控制精度的效果。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活塞机构包括具有出油咀的活塞筒、设置于活塞筒内滑移运动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连接驱动机构沿活塞筒长度方向前进或后退固定的行程。

通过上述设置,活塞筒中存储油液,通过活塞杆的推动,使得活塞筒内的油液从出油咀上喷出,由于活塞杆的行程是固定的一个距离,由此可知,活塞筒的截面是固定的,每次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塞杆挤出的油液体积也是固定的,从而可以定量出油,避免手动底油出现多加或是少加的现象,使得油液造成浪费。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供使用者手压的推杆、滑爪套、受推杆推力在滑爪套内进行周向滑移和周向转动的分度转筒、一端抵接分度转筒上且另一端抵接在滑爪套内的压缩弹簧,所述分度转筒在轴向方向上具有两个定位位置,分度转筒的端部固定连接活塞杆。

通过上述设置,驱动机构的运动方式则是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手动下压推杆,从而使得分度转筒处于较低位置的第一定位状态保持不动,此时油液被挤出,使用者再次下压推杆,从而使得分度转筒解除第一定位状态被压缩弹簧驱使复位至第二定位位置保持不动,从而可以使得活塞杆也被压缩弹簧进行复位,从而空气从油咀中进入,气泡可以对油液进行一个搅拌的作用。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推杆的底端设置有一圈第一分度爪,所述分度转筒的上端设置有穿设在推杆中空位置的支柱、与第一分度爪滑移配合的第一分度槽和第二分度槽,所述滑爪套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分度槽滑移配合的第二分度爪。

通过上述设置,推杆下压的时候第一分度爪抵压着分度转筒进行向下运动,直到分度转筒上的第二分度槽和第二分度爪正好吻合时,此时压缩弹簧使得第二分度爪进入第二分度槽,活塞结构处于复位状态,也就是处于第二定位位置;当再按压推杆时,此时第二分度爪和第二分度槽相互脱离,第二分度爪进入第一分度槽中,从而使得压缩弹簧一直处出压缩状态,分度转筒处于较低位置的第一定位状态保持不动;再次按压推杆时,则重复上述过程。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推杆分体设置,所述推杆包括相互卡合的第一推杆和第二推杆。

通过上述设置,将推杆进行分体设计,从而从安装方便,提高便捷性,便于拆卸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滑爪套分体设置,所述滑爪套包括相互卡合的第一滑爪套和第二滑爪套。

通过上述设置,将滑爪套进行分体设计,从而从安装方便,提高便捷性,便于拆卸组合。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活塞杆包括活塞头、与活塞头通过转动结构连接的支杆。

通过上述设置,活塞头是与活塞筒相互密封的,并且只能在活塞筒上进行上下运动,为了提高其使用寿命,避免活塞杆部分发生断裂,采用支杆和活塞头通过转动结构连接,由此支杆可以进行少量的偏移和转动,从而当驱动机构的力发生偏差,也不会影响到活塞头和支杆的连接,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转动结构为轴承或是球接结构。

通过上述设置,采用轴承,支杆进行转动的时候,也可以驱动活塞向下移动;球接的方式更加便捷,使得支杆还可以发生偏转。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滑爪套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观测槽。

通过上述设置,设置观测槽,可以对滑爪套的内部运动情况直接观察到,便于维护。

作为本发明的具体方案可以优选为:所述针距偏心轮上设置有用以限位调节件的压簧件,所述压簧件的一端固定在针距偏心轮的平槽的一侧,压簧件的另一端抵压在调节件的上表面。

通过上述设置,采用压簧件可以对调节件起到限位的作用,调节件可以被压簧件按压住,在装配调节件的时候,不会发生脱落。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使用寿命长、调节方便、组装快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针距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调节装置的安装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活塞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施例驱动机构的结构第一视角爆炸图;

图5为本实施例驱动机构的结构第二视角爆炸图;

图6为本实施例驱动机构的结构第三视角爆炸图。

图中1、凸轮;2、导轮轴;31、第一偏心孔;32、第二偏心孔;4、送布偏心轮;5、注油位置;6、针距偏心轮;7、连杆;8、偏心导轮;81、第三偏心孔;9、切口;10、平槽;11、调节件;12、压簧件;201、出油咀;202、活塞筒;203、活塞杆;213、活塞头;223、支杆;204、推杆;214、第一推杆;224、第二推杆;401、滑爪套;411、第一滑爪套;421、第二滑爪套;402、分度转筒;403、压缩弹簧;404、第一分度爪;405、支柱;406、第一分度槽;407、第二分度槽;408、第二分度爪;409、观测槽;500、调节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针距调节器,包括针距调节组件,如图1所示。针距调节组件包括凸轮1、导轮轴2、送布偏心轮4、针距偏心轮6、连杆7。凸轮1固定在主动轴上,导轮轴2设置于凸轮1侧壁上,送布偏心轮4具有第二偏心孔32,针距偏心轮6通过轴承套接于第一偏心孔31上。连杆7套接在轴承上,在送布偏心轮4和针距偏心轮6之间绕第一偏心孔31转动。

第二偏心孔32内设置有偏心导轮8,偏心导轮8上设有供导轮轴2插销的第三偏心孔81,第二偏心孔32靠近连杆7的一端设有切口9,针距偏心轮6的外侧壁上设有平槽10,平槽10内设有与其滑动的调节件11,平槽10上设置有注油位置5,此注油位置5上可以将油液引导到轴承上以及平槽10上。

注油位置5正对注油组件,注油组件是竖直设置,注油方向是从上往下进行注油。图1中的注油位置5的方位在安装后是超上的。针距偏心轮6上设置有用以限位调节件11的压簧件12,压簧件12的一端固定在针距偏心轮6的平槽10的一侧,压簧件12的另一端抵压在调节件11的上表面。采用压簧件12可以对调节件11起到限位的作用,调节件11可以被压簧件12按压住,在装配调节件11的时候,不会发生脱落。

如图2所示,其结构是用于包缝机中的。

如图3所示,注油组件包括用以容纳油液的活塞机构以及驱动活塞机构进行定量出油的驱动机构。

活塞机构包括具有出油咀201的活塞筒202、设置于活塞筒202内滑移运动的活塞杆203,活塞杆203连接驱动机构沿活塞筒202长度方向前进或后退固定的行程。活塞筒202内事先可以加入油液,油液具体为机油。活塞杆203包括活塞头213、与活塞头213通过转动结构连接的支杆223。转动结构为轴承或是球接结构。由于轴承和球接方式较为现有,在手机支架的结构中均有此球接结构,在此不做赘述,

活塞头213是与活塞筒202相互密封的,并且只能在活塞筒202上进行上下运动,为了提高其使用寿命,避免活塞杆203部分发生断裂,采用支杆223和活塞头213通过转动结构连接,由此支杆223可以进行少量的偏移和转动,从而当驱动机构的力发生偏差,也不会影响到活塞头213和支杆223的连接,从而提高其使用寿命。采用轴承,支杆223进行转动的时候,也可以驱动活塞向下移动;球接的方式更加便捷,使得支杆223还可以发生偏转。

结合图4、图5以及图6来对驱动机构做详细公开。驱动机构包括供使用者手压的推杆204、滑爪套401、受推杆204推力在滑爪套401内进行周向滑移和周向转动的分度转筒402、一端抵接分度转筒402上且另一端抵接在滑爪套401内的压缩弹簧403,分度转筒402在轴向方向上具有两个定位位置,分度转筒402的端部固定连接活塞杆203。推杆204分体设置,推杆204包括相互卡合的第一推杆214204和第二推杆224204。将推杆204进行分体设计,从而从安装方便,提高便捷性,便于拆卸组合。滑爪套401分体设置,滑爪套401包括相互卡合的第一滑爪套411401和第二滑爪套421401。将滑爪套401进行分体设计,从而从安装方便,提高便捷性,便于拆卸组合。

推杆204的底端设置有一圈第一分度爪404,分度转筒402的上端设置有穿设在推杆204中空位置的支柱405、与第一分度爪404滑移配合的第一分度槽406和第二分度槽407,滑爪套401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第二分度槽407滑移配合的第二分度爪408。

滑爪套401上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观测槽409。设置观测槽409,可以对滑爪套401的内部运动情况直接观察到,便于维护。

使用过程:活塞筒202中存储油液,通过活塞杆203的推动,使得活塞筒202内的油液从出油咀201上喷出,由于活塞杆203的行程是固定的一个距离,由此可知,活塞筒202的截面是固定的,每次通过驱动机构驱动活塞杆203挤出的油液体积也是固定的,从而可以定量出油,避免手动底油出现多加或是少加的现象,使得油液造成浪费。

驱动机构的运动方式则是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手动下压推杆204,从而使得分度转筒402处于较低位置的第一定位状态保持不动,此时油液被挤出,使用者再次下压推杆204,从而使得分度转筒402解除第一定位状态被压缩弹簧403驱使复位至第二定位位置保持不动,从而可以使得活塞杆203也被压缩弹簧403进行复位,从而空气从油咀中进入,气泡可以对油液进行一个搅拌的作用。

推杆204下压的时候第一分度爪404抵压着分度转筒402进行向下运动,直到分度转筒402上的第二分度槽407和第二分度爪408正好吻合时,此时压缩弹簧403使得第二分度爪408进入第二分度槽407,活塞结构处于复位状态,也就是处于第二定位位置;当再按压推杆204时,此时第二分度爪408和第二分度槽407相互脱离,第二分度爪408进入第一分度槽406中,从而使得压缩弹簧403一直处出压缩状态,分度转筒402处于较低位置的第一定位状态保持不动;再次按压推杆204时,则重复上述过程。

针距调节组件上的主动轴驱动凸轮1进行转动,凸轮1带动导轮轴2,从而连杆7由上述结构进行偏心运动,针距偏心轮6上的平槽10上设置了调节件11,通过推动调节件11来卡紧针距偏心轮6,针距偏心轮6需要保持润滑,所以在平槽10的位置上设置了注油位置5,通过注油组件对其进行注油,为了解决手动注油量不易控制的问题,则采用了活塞机构和驱动机构,由驱动机构使得活塞机构中的油液可以定量的喷出,从而起到节油、提高使用寿命、提高注油控制精度的效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