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259855阅读:225来源:国知局
缝纫机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涉及在布料上缝制图案的缝纫机。



背景技术:

通过在布料上缝制多条线迹可产生图案。缝纫机通过针及梭的移动使上线及下线交织而形成线迹。缝纫机通过由送布齿推送布料而前后相对地变更贯穿布料的针的位置。此外,缝纫机通过使针左右地摆动而左右相对地变更落在布料上的针的位置。

此外,缝纫机亦有可安装刺绣框的种类(例如,请参考专利文献1)。刺绣框是把持布料的框体。刺绣框由上框及下框构成,且通过将布料夹入上框与下框之间来把持布料。刺绣框与2轴的致动器连接。缝纫机依据刺绣数据使刺绣框前后左右移动。致动器的移动方向及量存储于刺绣数据中。藉此,缝纫机前后及左右地变更落在布料上的针的位置。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219596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使用刺绣框缝制图案时,可缝制刺绣框的工作范围内大小的图案。相对于此,利用送布齿机构及针摆动机构缝制图案时,推荐的图案宽度为针的最大振幅以下。图案的宽度超过针的最大振幅时,必须通过使用者的手来移动布料。因此,图案的质量取决于用户的力量。并排排列多个图案列来缝制1个大图案时,为了缝制下一图案列,亦必须通过使用者的手移动布料,在该情况下,若未准确地移动布料,则各个图案列亦会时而分开,时而重迭。

本发明是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而提出的,提供一种即使不使用刺绣框亦可缝制高质量图案的缝纫机。

以下,详细地说明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不限于下述实施方式。

为达成上述目的,一实施方式的特征为包含:导布件,其具有沿缝制方向延伸的引导部、及具有按压抵接于引导部的布料并相对于缝制方向旋转的压轮的把持部;载架,其具有卡住导布件的固定部,且能够沿针的摆动方向每次滑动规定距离;压布脚,其在载架滑动时,从布料上升;及控制部,其使所述载架沿针的摆动方向滑动规定距离。

该缝纫机亦可沿针的摆动方向组合具有安装于缝纫机上的针的最大振幅以下的宽度的目标图案来缝制图案,且具有控制部,该控制部使载架滑动的长度在安装于缝纫机上的针的最大振幅以下且为目标图案的宽度的正整数倍。

控制部亦可包含:计算部,其比较针的最大振幅长度与目标图案的宽度长度;及缝制控制部,其在针的最大振幅长度为目标图案的宽度长度的2倍以上时,不移动所述载架而在针的最大振幅范围内缝制沿针的摆动方向并排排列的多个目标图案。

控制部亦可包含:载架控制部,其在缝制多个目标图案后,使载架滑动多个目标图案的宽度。

控制部亦可具有使在针的摆动方向上相邻的目标图案在针的摆动方向上反转的缝制功能。

控制部亦可使相邻的目标图案的缝制方向为反方向。

依据本发明,即使不使用刺绣框,亦可使布料沿与送布齿移动方向正交的方向精度良好地移动,因此可方便地缝制高质量的图案。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全体结构的立体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载架结构的立体图。(a)表示收缩状态,且(b)表示伸长状态。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导布件结构的图。(a)表示俯视图,且(b)表示主视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功能结构的方块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缝制的图案例的图。

图6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载架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图案缝制顺序的示意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缝制的图案例的图。

图9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功能结构的方块图。

图10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触控屏幕显示例的画面结构图。

图11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缝纫机的载架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图案缝制顺序的示意图。

图1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目标图案变形例的图。

图14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变形例的图案数据作成顺序的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缝制的图案例的图。

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缝纫机功能结构的方块图。

图17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缝纫机的载架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18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图案缝制顺序的示意图。

图19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缝纫机的载架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20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图案缝制顺序的示意图。

符号说明:

1缝纫机

2针板

2a送布齿

3针

3a针架

6缝纫机马达

8操作装置

9显示设备

10载架

11工作部

12a固定部

12b固定部

13台座部

14导布件

15螺丝

16引导部

17把持部

18边

18a上边

18b下边

19边

20压轮

21针法数据

22计算机

23载架马达

24摆动马达

25马达驱动器

26cpu

27rom

28ram

29图案数据

30列宽度数据

31缝制控制部

32载架控制部

33目标图案数据

34针法数据作成部

35图案列选择部

36图案选择部

37反转变换部

38列宽度选择部

40导布件移动键

41图案列数选择键

42图案选择键

43反转变换键

44针法数据作成键

45编辑框

46计算部

47比较部

48结果提示部

49选择接受部

50控制指示部

51针的最大振幅数据

62压脚

68送布量调节马达

81触动开关

91触控面板

100布料

200上线

300下线

d1距离

d2列宽度(距离)

d3列宽度(距离)

d4列宽度(距离)

l1~l9图案列

具体实施方式

[1.第一实施方式]

[1-1.结构]

(缝纫机的全体结构)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的立体图。图1(a)表示未在缝纫机上载置布料的状态。图1(b)是表示在缝纫机上载置了布料的状态。缝纫机1是缝制布料100的家庭用、工业用的装置。缝纫机1如图1(a)、(b)所示,在针板2上载置作为被缝制物的布料100。在针板2的针3落下的地方,设有针孔。缝纫机1通过降下针架而使针3贯穿布料100,形成使上线200与下线300交织的线迹。上线200卷绕在线轴上,并供给至针3。下线300卷绕在梭心上。

缝纫机1通过在布料100上形成多条线迹来缝制图案。图案在缝制方向、及针的摆动方向上具有尺寸。缝制图案时,使布料100沿缝制方向及针的摆动方向移动。为使布料100沿一方向移动,缝纫机1具有送布齿2a。送布齿2a联动布料100,使落在布料100上的针3的位置前后变更。通过该送布齿2a送布的方向称为缝制方向、或图案的长度方向。此外,缝纫机1具有安装针3的针架。缝纫机1以摆动马达24(请参照图4)作为动力源,使针架沿左右方向摆动一定的宽度。摆动的方向是与缝制方向正交的方向。藉此,缝纫机1使落在布料100上的针3的位置在一定的范围内左右地变更。以该摆动马达作为动力源来摆动的针的摆动方向称为图案的宽度方向。

缝纫机1具有使布料100沿宽度方向移动时作为基准的导布件14。缝纫机1使导布件14沿宽度方向滑动。通过在滑动的导布件14上把持并联动布料100,贯穿布料100的针3的位置可在宽度方向上左右变更。

这样的缝纫机1如图4所示,具有操作装置8,且依据用户操作操作装置8来驱动。操作装置8是接受用户的输入的输入接口。用户通过操作操作装置8,指示缝制的开始或结束,使导布件14移动,或选择缝制的图案。指示缝制的开始或结束的操作装置8包括触动开关81、脚控制器。触动开关81指示缝制的开始或结束。脚控制器通过放上脚来踩踏脚控制器而开始缝制,且通过使脚离开脚控制器来结束缝制。使导布件14移动的操作装置8包括导布件移动键40(请参照图10)。导布件移动键40显示在兼作操作装置8与显示设备9的触控面板91上。此外,在触控面板91上显示缝制的图案的候补图案,且用户从候补图案中选择缝制的图案。

(载架的结构)

接着,更详细地说明导布件14。如图1所示,导布件14通过该缝纫机1具有的载架10沿图案的宽度方向滑动。载架10呈大略长方形的箱形,且横宽的长度比进深及高度长。该载架10可连接分离地固定在缝纫机1的背面,且其横宽方向与缝纫机1一致。

载架10可沿横宽方向伸缩。导布件14随着载架10的伸缩而沿图案的宽度方向移动规定距离。载架10的移动距离可依据构成后述图案全体的图案列的列宽度适当变更。规定距离可依据进行缝制的图案的种类进行变更。规定距离的变更亦可依据缝制图案时使用的针法数据进行,亦可在结束缝制1列图案列后由用户输入到下一图案列为止的列宽度。藉此,作成1列图案列后,通过使导布件14移动规定距离,可准确地进行布料的移动。通过重复缝制该图案列及移动导布件14规定距离而并排排列多个图案列来缝制1个大图案。图2是表示载架10全体的立体图。图2(a)表示收缩状态,且图2(b)表示延伸状态。载架10由台座部13及工作部11形成。工作部11从上侧覆盖台座部13,使载架10成为台座部13与工作部11的双重筒构造。台座部13固定在缝纫机1的背面。台座部13内置有载架马达23。工作部11通过该载架马达23的驱动力而相对于台座部13滑动,使载架10全体伸缩。

台座部13的内部延伸设有轨道。在该轨道上滑设有与工作部11连接的连接部。连接部在台座部13内固定在沿横宽方向延伸的环形带的1点上。环形带通过载架马达23移动。环形带通过载架马达23的驱动而移动,使连接部在轨道上移动,并且使安装于连接部上的工作部11亦相对于台座部13沿图案的横宽方向(载架10的横宽方向)滑动。

工作部11上设有固定导布件14的固定部12a、12b。固定部12a设在使固定于固定部12a的导布件14位于针架3a左方的位置。载架10固定于缝纫机1上时,工作部11相对于缝纫机1改变相对位置。固定部12a设于在载架10的伸缩状态下使导布件14总是位于针架3a左方的位置。另一方面,固定部12b设在使固定于固定部12b的导布件14位于针架3a右方的位置。固定部12b亦与固定部12a同样地设于在载架10的伸缩状态下使导布件14总是位于针架3a右方的位置。固定部12a、12b是例如螺孔。固定部12a、12b为螺孔时,通过螺丝15固定导布件14。藉此,随着载架10的伸缩,导布件14平行于图案的宽度方向移动。

图3是表示导布件14全体的俯视图3(a)及主视图3(b)。如图3(a)所示,导布件14具有沿图案的宽度方向推送布料100时作为基准的引导部16、及把持布料100的把持部17。即,导布件14抵接布料100并引导缝制方向的送布,并且把持布料100。

如图3(b)所示,导布件14的一部分的截面为具有从上下面对靠着引导部16放置的布料100的2个边:上边18a、下边18b、及连接2个边亦即上边18a、下边18b的边19的结构。边19垂直于上边18a、下边18b。边19的垂直面作为引导部16。引导部16沿一方向延伸。布料引导件14安装在载架10上时,引导部16沿缝制方向延伸。把持部17保持布料100时,作为引导部16的垂直面成为布料100的屏障。布料100以在缝制时端面不断地靠在引导部16上的方式被把持。

把持部17由从上下面对布料100的2个边亦即上边18a、下边18b、连接2个边亦即上边18a、下边18b的边19、及设于上边18a的压轮20构成。即,压轮20的旋转轴与送布齿2a的推送方向正交,且沿送布齿2a的推送方向旋转。下边18b与压轮20的间隔比布料100的厚度小。压轮20通过按压布料100能够确实地把持布料100。即,下边18b与压轮20夹住布料100。此外,亦可组配成使压轮20的轴可上下移动,且可通过弹性构件调整施加于布料100的按压力。把持部17联动布料100,不需要用手移动布料100。

(控制部的结构)

使导布件14移动的载架10的控制是通过缝纫机1具有的计算机22达成的。图4是表示缝纫机1的控制结构的方块图。缝纫机1包含:作为控制部的计算机22;作为载架10的动力源的载架马达23;作为用以使针架3a上下移动的动力源或梭的动力源的缝纫机马达6;作为用以使针架3a左右摆动的动力源的摆动马达24;作为用以驱动调节送布齿2a送布量的凸轮的动力源的送布量调节马达68;各马达的马达驱动器25;及作为接受用户的输入的输入接口的操作装置8。

计算机22由cpu26、rom27、ram28构成。rom27中存储通过执行而使缝纫机1进行缝制的缝制程序、针法数据21。针法数据21包含图案数据29、及列宽度数据30。

图案数据29是包含缝制图案所需的落针坐标及针数的数据。图案由多个图案列形成时,分别存储每一图案列的落针坐标。该图案列沿缝制方向延伸。列宽度数据30是表示各图案列的间隔的数据。列宽度数据30按照图案列与图案列的每一个间隔设定。各图案列间的列宽度可全部相等。此外,亦可使图案列的列宽度各不相同。图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缝制的图案例的图。图5的图案是集合9列图案列而构成的。各图案列l1至l9间的列宽度是距离d1,且各图案列l1至l9间是按距离d1的间隔并排排列的。若为如图5所示的图案,则图案数据29包含缝制图案列l1至l9的图案列所需的落针坐标。此外,列宽度数据30包含被一律地设定为各图案列l1至l9间的列宽度的距离d1。

cpu26通过执行存储于rom27的缝制程序,实现缝制控制部31、载架控制部32。缝制控制部31读入图案数据29包含的落针坐标,并计算缝纫机马达6、送布量调节马达68及摆动马达的控制量。缝制控制部31将包含计算出的控制量的控制指令输出至各马达驱动器25。各马达驱动器25依据控制指令驱动各马达。此外,缝制控制部31在各图案列的缝制结束时,使压住布料100的压脚62上升。缝制控制部31将缝制结束的信号输出至载架控制部32。

载架控制部32读入列宽度数据30,并计算载架马达23的控制量。控制量是用于使导布件14移动列宽度数据30表示的图案列间的列宽度量的马达的旋转量等。载架控制部32将包含计算出的载架马达23控制量的控制指令输出至马达驱动器25。马达驱动器25依据控制指令驱动载架马达23。载架控制部32接收缝制控制部31输出的缝制结束信号。此外,载架控制部32接收来自导布件移动键的信号。导布件移动键是触控面板91上显示的按钮。载架控制部32接收到来自导布件移动键的信号时,将包含预先设定的控制量的控制指令输出至马达驱动器25。即,载架控制部32通过2个控制信号控制载架马达23。

(载架的控制例)

(a)导布件依据列宽度数据30移动的例

图6是表示载架10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首先,进行第1列的图案列的缝制(s101)。第1列的图案列的缝制结束且图案完成时,图案的缝制结束(s102的是)。另一方面,图案未完成时(s102的否),载架控制部32读入列宽度数据30,并计算载架马达23的控制量。在此读入的列宽度数据30是第1列与第2列的图案列的列宽度,且为距离d1(s103)。接着,载架控制部32控制载架马达23,使载架10沿针的摆动方向伸缩距离d1的量(s104)。载架10的移动在接收到来自缝制控制部31的缝制结束信号后进行。

然后,进行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缝制第2列的图案列后,进行第3列的图案列的缝制时,再读入第2列与第3列的图案列间的列宽度数据30并计算载架马达23的控制量。接着,进行接下来的第3列的图案列的缝制。重复此程序直到完成图案为止。此外,各图案列间的列宽度相等时,不需要再计算控制量。

(b)导布件14依据使用者的输入进行的移动

用户操作用以调节布料100的位置的导布件移动键。载架控制部32依据按压导布件移动键产生的信号,输出控制信号至载架马达23的马达驱动器25。马达驱动器25依据控制指令驱动载架马达23。藉此,布料100与载架马达23联动地移动。

[1-2.作用]

以下,说明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进行图案的刺绣时的顺序。为便于说明,完成图案为图5所示的图案。将该图案缝制于布料100的左端侧。缝制是从左侧的图案列起,依序缝制至右侧的图案列。图5的图案是9列图案列以相等的距离d1缝制的。缝纫机1使导布件14每次滑动距离d1,以进行各图案列的缝制。图7是表示图5的图案缝制顺序的图。

首先,在图案缝制的准备阶段,将导布件14固定在载架10上。在将图案缝制在布料100的左端侧时,将导布件14固定在固定部12a上。导布件14的引导部16以与图案的缝制方向平行的方式固定。

用户将布料100配置在导布件14上,使得布料100的左端部靠在该引导部16上。通过压轮20按压布料100,使布料100相对于导布件14固定。因此,即使导布件14沿针的摆动方向滑动,导布件14与布料100的相对位置亦无变化。导布件14滑动时,布料100不会在针的摆动方向上相对于导布件14发生错位,布料100维持左端部靠在引导部16上的状态。接着,使用者操作触控面板91,选择缝制的图案。此时,图案缝制的准备结束(图7(1))。

图案的缝制是通过使用者操作用以开始缝制的触动开关81开始的。接收到来自触动开关81的信号后,缝制控制部31依据第1列的图案列的图案数据29,驱动缝纫机马达6与送布量调节马达68、及摆动马达24。藉此,开始通过送布齿2a沿缝制方向送布及通过针3及梭形成线迹。

送布齿2a通过缝纫机马达6的驱动力动作。通过该送布齿2a的动作,布料100全体沿缝制方向送布。此时,导布件14附近的布料100亦通过送布齿2a的动作沿缝制方向送布。导布件14的压轮20随着布料100在缝制方向的移动而旋转。因此,压轮20按压布料100的力未成为沿缝制方向送布的大阻力。此外,沿缝制方向送布时,使用者亦可辅助送布。例如,将使用者的右手放在布料100的右端部。接着,亦可配合布料100通过送布齿2a沿缝制方向送布的速度,移动右手。藉此,可使布料100沿缝制方向准确地送布(图7(2))。

线迹形成到达存储于图案数据29的针数后,缝制控制部31令使送布齿2a、针架3a及梭动作的马达停止。由于送布齿2a停止旋转,因此布料100沿缝制方向的送布亦停止。因此,第1列的图案列的缝制结束。然后,缝制控制部31使压脚上升。使压脚上升后,把持布料100的构件只剩下把持部17(图7(3))。

接着,使布料100沿针的摆动方向送布规定的距离d1的量。第1列的图案列的缝制结束时,缝制控制部31对载架控制部32输出表示缝制结束的信号。接收到该信号的载架控制部32从列宽度数据30读出第1列与第2列的图案列间的列宽度。接着,根据该列宽度计算载架马达23的控制量。计算出的控制量是使载架10朝左方移动距离d1的量的值。接着,载架控制部32依据计算出的控制量使载架马达23旋转。此时的载架马达23的旋转方向是使载架10延伸的方向。通过该载架马达23的驱动力,载架10延伸规定距离d1的量。随着该载架10的延伸,导布件14准确地朝左方滑动规定距离d1的量。藉此,导布件14亦准确地朝远离落针点的方向亦即左侧滑动规定距离d1的量。

此外,配合导布件14的移动,引导部16亦朝左侧移动规定距离d1的量。布料100与引导部16的移动联动,朝左侧移动规定距离d1的量。藉此,相对布料100的针落点亦朝针的摆动方向错开规定距离d1的量。此时,布料100的左端部一面被把持在导布件14的把持部17上一面朝左侧移动。布料100由于以被导布件14拖拉的方式移动,因此不易因横向送布而形成皱褶(图7(4))。

接着,沿布料100的缝制方向送布,并进行第2列的图案列缝制位置的调整。使用者一面使布料100的左端面靠着引导部16,一面通过目视使布料100沿缝制方向移动。使布料100移动的距离是与在缝制第1列的图案列时,沿缝制方向送布的距离相等的距离。藉此,可使布料100准确地朝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位置移动(图7(5))。

然后,开始缝制第2列的图案列。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与第1列的图案列的缝制同样地进行。即,开始缝制时,缝制控制部31读出第2列的图案列的图案数据29并进行各马达的控制(图7(6)至(7))。接着,线迹形成达到存储于图案数据29的针数后,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结束。

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结束时,载架控制部32调出第2列与第3列的图案列间的列宽度,并计算载架马达23的控制量。接着,载架控制部32依据计算出的控制量,控制载架马达23。载架马达23使载架10延伸规定距离的量,使导布件14准确地滑动规定距离的量。布料100一直靠着且被把持在进行了滑动的导布件14的引导部16上。因此,相对布料100的针落点亦准确地移动d1(图7(8))。以下,通过重复此程序,缝制图案。

[1-3.效果]

如上所述的依据针法数据21在布料上缝制在缝制方向及针的摆动方向具有尺寸的图案的缝纫机1中,通过送布齿2a,使布料100沿缝制方向送布并进行图案的缝制。缝纫机1具有导布件14。该导布件14具有沿缝制方向延伸的一条直线的引导部16,并作为所述针的摆动方向的送布基准。而且,载架10使导布件14沿针的摆动方向每次滑动规定距离。藉此,引导部16成为布料100为缝制下一图案列而应放置的位置的指针。因此,可精度良好地定位布料100以便缝制下一图案列,故可作成高质量的图案。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在导布件14上设置把持部17,且布料100配合导布件14的滑动来联动,但亦可在导布件14上只设置引导部16。在此情形下,导布件14为缝制下一图案列而滑动规定距离时,使用者以布料100靠着引导部16的方式,用手工作业来移动布料100。藉此,引导部16亦作为布料100为缝制下一图案列而应放置的位置的指针,因此可精度良好地定位布料100以便缝制下一图案列,故可作成高质量的图案。

本实施方式的导布件14具有把持抵接于引导部16的布料100的把持部17,一面把持布料100一面使其每次滑动所述规定距离。藉此,使布料100沿针的摆动方向自动地滑动而免除此时用户的手工作业。因此,可精度更佳地定位,故可作成高质量的图案。

本实施方式的把持部17包含按压布料100并相对缝制方向旋转的压轮20。藉此,可减少布料100沿缝制方向送布时的阻力。因此,亦可精度良好地沿缝制方向送布,故可作成高质量的图案。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针法数据21包含的列宽度数据30,令各图案列间的间隔一律为距离d1。组配成通过依据该针法数据21控制载架,可使导布件每次滑动规定距离d1。藉此,可高质量地作成图案列的列宽度相等的图案。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作为列宽度数据30,令各图案列间的间隔一律为距离d1,但亦可令各图案列的间隔分别为不同值。通过令图案列的间隔分别为不同值,可缝制由以各种列宽度并排排列的图案列形成的图案。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案数据29包含到图案完成为止的针数。藉此,达到规定针数时,缝纫机1自动地结束图案列的缝制。因此,不会超过必要针数以上的针数来进行图案的缝制,故可作成高质量的图案。另一方面,图案数据29亦可不包含针数的数据。在此情形下,使用者在任意针数结束第1列图案例的缝制,并保持该针数。缝制第2列图案列时,亦可缝制到保持的针数为止。藉此,即使未预先决定图案的长度亦可进行缝制。因此,在第2列以后的图案列的缝制中,亦可在达到在第1列保持的针数时自动地结束缝制,故可作成高质量的图案。

在本实施方式中,图案列只形成直线的图案。不仅如此,图案列亦可由多个目标图案形成。通过将引导部16作为布料100为缝制下一图案列而应放置的位置的指针,可与构成图案列的图案无关地作成高质量的图案。

本实施方式的压轮20随着布料100在缝制方向上的移动而旋转。不仅如此,亦可配合布料100的送布量来使压轮20主动地旋转。

[2.第二实施方式]

通过本实施方式缝纫机1缝制的图案的图案列由目标图案形成。各图案列的列宽度与目标图案的宽度相等。缝纫机1作成目标图案的宽度与各图案列的列宽度相等的图案的针法数据。在缝纫机1中,依据针法数据21令使导布件14滑动的规定距离与目标图案的宽度相等。

图8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缝纫机缝制的图案例的图。图8的图案由10列的图案列构成。各列的图案列由4个目标图案构成。该目标图案的宽度为距离d2,且各图案列的列宽度为距离d2。此外,距离d2为针3的最大振幅amax以下。在此,目标图案具有缝纫机1的针3振幅以下的宽度,且在缝制时,由开始到结束均不需要切割线或借助使用者的手使布料100沿针的摆动方向移动。图案列由目标图案构成时,该图案列的列宽度是以构成图案列的目标图案的中心线l1间为基准计算。目标图案的中心线l1是沿图案的缝制方向延伸的线,且在针的摆动方向上通过目标图案的中央。即,中心线l1将目标图案在针的摆动方向上进一步2等分。

在图8中,目标图案的宽度与图案列的列宽度都是d2并相等。因此,相邻图案列的目标图案互相连接。在这样的图案中,即使1个目标图案的位置发生错位时,亦会影响外观。因此,对以导布件14为基准沿针的摆动方向送布的精度有要求。

[2-1.结构]

图9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缝纫机的控制结构的方块图。本实施方式在第一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结构中,追加为了作成构成图案列的目标图案的宽度与各图案的列宽度相等的针法数据21所需的结构。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控制部的结构)

用以制作针法数据21的控制是通过缝纫机1具有的计算机来达成的。如图9所示,在计算机22的rom27中,除了缝制程序、针法数据21以外,亦存储有用以作成针法数据21的针法数据作成程序、目标图案数据33。

多种目标图案的数据存储在目标图案数据33中。存储的数据是包含用以缝制各目标图案所需的落针坐标及针数的数据、缝制的各目标图案的宽度的数据。目标图案的宽度在针3的最大振幅amax以下。除此以外,目标图案数据33亦包含在显示设备9上显示的表示目标图案的缝制结束的影像数据。

cpu26通过执行存储于rom27中的针法数据作成程序,实现针法数据作成部34。针法数据作成部34在触控屏幕上显示针法数据作成用的对话。接着,促使用户选择图案列数、图案种类。此外,针法数据作成部34接收来自显示针法数据作成用的对话的触控面板91的信号。接着,依据该信号作成针法数据21。换言之,针法数据作成部34作成以用户选择的图案列数使选择的种类的目标图案按与选择的目标图案的宽度相等的列宽度并排排列的图案针法数据21。针法数据作成部34作成的针法数据存储于rom27中。

针法数据作成部34接受用户关于以下的项目的选择。

(i)构成1个图案的图案列的数量

(ii)构成图案列的目标图案

(iii)缝制时,使作为基准的图案列的图案反转变换来进行缝制的图案列号码

(iv)图案列的列宽度

针法数据作成部34将从使用者接受的(i)至(iv)存储于ram28中,并作成针法数据21。针法数据作成部34具有图案列选择部35、图案选择部36、反转变换部37及列宽度选择部38。针法数据作成部34的各部与触控面板91连接,并输入来自触控面板的信号。

图案列选择部35接受使用者关于构成1个图案的图案列数的选择。通过图案列选择部35接受的数量的图案列,构成1个图案。图案列选择部35接受的图案列数暂时地记忆于ram28中。

图案选择部36接受用户关于构成图案列的目标图案的选择。用户从存储于目标图案数据33的宽度相等的目标图案中,选择任意的目标图案。作为构成图案列的目标图案,可选择1个目标图案,亦可选择多个目标图案。接着,图案选择部36从目标图案数据33读出接受选择的目标图案数据。读出的图案列的目标图案数据与表示是第几列的目标图案的图案数据的数据建立关联,并暂时地存储于ram28中。

反转变换部37接受使用者关于缝制时使作为基准的图案列的图案反转变换来进行缝制的图案列号码的选择。在此,作为基准的图案列是构成图案的图案列中的1个图案列,且用户可任意地设定该图案列。例如,可使之为配置于图案全体右端或左端的图案列。由右至左并排排列图案列来制作1个图案时,可以将从右侧数来第1列的图案列作为基准。相反地,由左至右并排排列图案列来制作1个图案时,可以将从左侧数来第1列的图案列作为基准。反转变换部37在用户选择了以某图案列的图案作为使基准图案列的图案反转变换后的图案来进行缝制时,将进行反转变换的图案列的列号码暂时地存储于ram28中。

列宽度选择部38可以将由图案选择部36选择的目标图案的宽度作为图案列的列宽度,亦可接受各图案列间的列宽度。以目标图案的宽度作为图案列的列宽度时,列宽度选择部38在图案选择部36接受构成图案列的目标图案的选择时,从目标图案数据33读出所选择的目标图案的宽度。接着,暂时地存储于ram28中,作为图案列的列宽度。

(对话的显示例)

图10是表示针法数据作成部34显示于触控面板91的一针法数据作成用对话例的图。用户通过操作显示于对话中的各种键,选择构成图案的图案列数、图案列的图案、图案列的列宽度。选择的结果显示于编辑框45中作为完成预测图。在针法数据作成用对话中,配置导布件移动键40、图案列数选择键41、图案选择键42、反转变换键43、及编辑框45、针法数据作成键44。

图案列数选择键41是接受用户关于目标图案以多少列构成1个图案的选择的键。图案选择键42是用以选择构成图案列的目标图案候补的键。图案选择键42如图10所示,可同时显示3×4=12的候补。反转变换键43是在选择某图案列的图案中按下时,以该图案列的图案作为基准图案列的左右反转图案的按钮。编辑框45是显示通过图案选择键42选择的图案的区域。此外,呈现通过反转变换键43反转所选择的图案的结果。针法数据作成键44是用以使针法数据作成部34依据显示于编辑框45的图案作成针法数据21的按钮。

(载架的控制例)

以下,说明在缝制图案时,配合目标图案的宽度使载架10移动的控制动作。图11是表示载架10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首先,进行第1列的图案列的缝制(s201),在图案未完成时(s202的否),载架控制部32读入第1列与第2列的图案列的列宽度d2,并计算载架马达23的控制量(s203)。存储计算出的控制量。接着,依据该控制量,载架控制部32控制载架马达23,使载架10沿针的摆动方向伸缩距离d2的量(s204)。载架10的移动在接收到来自缝制控制部31的缝制结束信号后进行。

然后,进行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进一步进行第3列的图案列的缝制时,依据预先存储的控制量,载架控制部32控制载架马达23,使载架10沿针的摆动方向伸缩距离d2的量。接着,进行下一图案列的缝制,并重复此程序到图案完成为止。

[2-2.作用]

以下,说明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进行图案的刺绣时的顺序。为便于说明,完成图案为图8的图案。将该图案缝制于布料100的左端侧。缝制是从左侧的目标图案,依序缝制至右侧的图案列。图8的图案是10列图案列按列宽度d2缝制的。缝纫机1使导布件14每次滑动距离d2,并进行各图案列的缝制。图12是表示图8的图案的缝制顺序的图。

首先,在图案缝制的准备阶段,将导布件14固定在载架10上。使用者以布料100的左端部靠着导布件14的引导部16的方式,将布料100配置在导布件14上。接着,通过操作触动开关81开始缝制。线迹形成达到存储于图案数据29的针数后,第1列的图案列的缝制结束(图12(1)至(3))。

缝制结束时,载架控制部32从列宽度数据30读出第1列与第2列的图案列间的列宽度d2。接着,根据该列宽度计算载架马达23的控制量。计算出的控制量是使载架10朝左方移动距离d2的量的值。通过载架马达23的驱动力,载架10延伸规定距离d2的量,且随着该载架10的延伸,导布件14准确地朝左方滑动规定距离d2的量。此外,配合导布件14的移动,引导部16亦朝左侧移动规定距离d2的量。布料100与引导部16的移动联动,朝左侧移动规定距离d2的量。藉此,相对布料100的针落点亦沿针的摆动方向错开规定距离d2的量(图12(4))。

接着,沿布料100的缝制方向送布,并进行第2列的图案列缝制位置的调整,并进行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图12(5)至(7))。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结束时,载架控制部32依据计算出的控制量,控制载架马达23。藉此,使导布件14准确地滑动规定距离d2的量,并使布料100移动规定距离d2的量(图12(8))。以下,通过重复此程序,缝制图案。

[2-3.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集合图案具有针3的最大振幅amax以下的宽度的目标图案时,使规定距离d2与目标图案的宽度相等。藉此,在缝制的图案中,目标图案彼此相邻。即使是如此的图案,亦可精度良好地定位布料100以便缝制下一图案列,因此可作成高质量的图案。

此外,图5那样的图案列只由直线形成的图案亦可当作图案列由目标图案形成的图案。例如,图13(a)是表示构成图5的图案的图案列由目标图案形成时的目标图案的图。图13(a)所示的目标图案由沿缝制方向延伸的线迹及该线迹左右的空白构成目标图案。在此情形下,目标图案的宽度为左右的空白与线迹的宽度加在一起的宽度。即使是如此的图案,亦可精度良好地定位布料100以便缝制下一图案列,因此可作成高质量的图案。此外,亦可不只由沿一方向延伸的直线构成目标图案。例如,如图13(b)所示,亦可通过弯折的多条直线构成1个目标图案。

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具有从多个图案列作成针法数据21的针法数据作成部34。该针法数据作成部34包含:图案选择部36,其接受从宽度相等的目标图案中选择任意目标图案作为构成图案列的目标图案;及列宽度选择部38,其以选择的目标图案的宽度作为图案列的列宽度。藉此,可轻易作成构成图案列的目标图案的宽度与各图案列的列宽度相等的针法数据21。使用该针法数据时,亦可精度良好地定位布料100以便缝制下一图案列,因此可作成高质量的图案。

此外,针法数据作成部34还具有反转变换部37,其以将选择了目标图案的图案列左右反转后的目标图案作为构成另一图案列的目标图案。藉此,可轻易作成由同一目标图案、及将该目标图案左右反转后的目标图案形成的图案的针法数据21。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图案选择部36是按每一图案列分别接受用户的选择,但不限于此。例如,由相同图案的图案列构成1个图案时,接受图案的选择亦可只针对构成基准图案列的图案。在此情形下,反转变换部37接受使用者选择是否以偶数列的图案列的图案作为将基准图案列左右反转后的图案。图14(a)是接受选择4个目标图案作为端基准的图案列的图案时,显示于编辑框45中的图案的完成预测图。在此状态下,来自用户的信号输入到反转变换部37时,如图14(b)所示,反转变换部37以偶数列的图案列的图案作为将基准图案列左右反转后的图案。藉此,可减少使用者的输入工作,并作成针法图案数据。

此外,虽然针法数据作成部34可作成以下针法数据21,其包含:含有构成显示于编辑框45的图案的全部落针坐标及针数的数据;及关于构成图案全体的图案列数、各图案列间的宽度的数据,但不限于此。例如,亦可作成以下针法数据,其包含:含有作为基准图案列的1列图案列对应的落针坐标及针数的数据;关于构成图案全体的图案列数、各图案列间的宽度的数据;及含有进行反转变换的图案列的号码。在此情形下,与将图案全体作成针法数据的情形比较,可减少数据的容量。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反转变换部37中以基准图案列作为配置于图案全体的右端或左端的图案列。即,虽然基准图案列为1列,但其数目不限于1,亦可设定多个基准图案列。例如,在由12列的图案列形成的图案的情形下,设定从右侧数来第1列的图案列及第7列的图案列作为基准的图案列。第1列的图案列的图案为图案a,且第7列的图案列的图案为图案b。在此情形下,第3、5列是与第1列的图案相同的图案a的图案,且第2、4、6列为使图案a的图案反转变换后的图案。此外,第9、11列是与第7列的图案相同的图案b的图案,且第8、10、12列为使图案b的图案反转变换后的图案。藉此,由多个图案的图案列构成图案时,亦可藉此减少使用者的输入工作,并作成针法图案数据。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集合图案具有针3的最大振幅amax以下的宽度的目标图案时,使规定距离d2与目标图案的宽度相等,但规定距离d2不限于此。例如,通过使规定距离d2比目标图案的宽度短,可使相邻的图案列重叠来缝制。此外,通过分别调整相邻图案列的宽度,亦可进行渐变图案的缝制。

[3.第三实施方式]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载架10移动了构成图案列的目标图案的宽度d2的量。本实施方式涉及在针3的摆动方向组合具有安装于缝纫机1的针3的最大振幅amax以下的宽度的目标图案来缝制图案。针3的最大振幅amax是缝纫机固有的。另一方面,目标图案的宽度由用户任意地决定。因此,例如,在由具有针3的最大振幅amax的1/2以下的宽度的目标图案形成1个图案列,且进一步在该图案列旁边具有相同宽度的图案列,并连接各个图案列时,即使不移动载架10亦能够以针3的振幅进行2列量的图案列的缝制。在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中,由于目标图案的宽度与针的最大振幅amax的关系,稍微移动载架,便可进行提高质量的缝制。

图15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缝制的图案例的图。图15的图案的10列图案列是按列宽度d3缝制的。各列的图案列由6个目标图案构成。该目标图案的宽度是距离d3,且各图案列的列宽度是距离d3。即,相邻的图案列的目标图案互相连接。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针3的最大振幅amax为距离d3的2倍以上。换言之,2列图案列对应的列宽度是距离d3的2倍的距离d4,且距离d4为针3的最大振幅amax以下。在如此的情形下,不移动载架来缝制第1列、第2列,然后,使载架滑动d4量。

[3-1.结构]

图1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缝纫机1的结构的方块图。如图16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1,除了第一实施方式缝纫机1的结构以外,在cpu26中新设计算部46。此外,针的最大振幅amax的数据51存储在rom27内。另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计算部46计算在不移动载架10的情形下,按针3的振幅可缝制多少列的图案列。此外,计算部46在按针3的振幅可缝制2列以上的图案列时,从用户接受关于在哪一个时间点使载架10移动的选择。计算部46具有比较部47、结果提示部48、选择接受部49、控制指示部50。

比较部47比较针3的最大振幅amax与目标图案的宽度亦即距离d3。比较部47的比较是通过将针3的最大振幅amax除以目标图案的宽度亦即距离d3而计算的。例如,针3的最大振幅amax为10mm,且目标图案的宽度亦即距离d3为4mm时,作为计算结果,计算出在不移动载架10的情形下,按针3的振幅可缝制2列的图案列的结果。

结果提示部48控制显示设备9而对使用者提示比较部47的计算结果,同时还提示在缝制时不移动载架10的情形下,按针3的振幅缝制多少列的图案列的选项。在此提示的列数是由比较部47计算出的在不移动载架10的情形下,按针3的振幅可缝制的图案列数以下。在比较部47中计算出可缝制的图案列数为3列时,提示的列数为1列至3列。

选择接受部49接受使用者关于在缝制时不移动载架10的情形下,按针3的振幅缝制多少列的图案列的选择。用户操作操作装置8,从显示设备9中显示的在缝制时不移动载架10的情形下按针3的振幅可缝制的图案列数中输入希望的列数。

控制指示部50对载架控制部传送所接受的使用者选择的希望列数。藉此,载架控制部将控制指令输出至马达驱动器25,而该控制指令包含根据从图案数据读入的图案列数、从列宽度数据30读入的各图案列的列宽度、及使用者选择的在不移动载架10的情形下按针3的振幅缝制的图案列列数计算出的载架马达23控制量。马达驱动器25依据控制指令驱动载架马达23。

(载架的控制例)

以下,说明在缝制图案时,使载架10按照2列量的图案列的列宽度d4移动的控制动作。图17是表示载架10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比较针3的最大振幅amax与目标图案的距离d3(s301)。对使用者提示比较结果,接受关于在不移动载架10的情形下按针3的振幅进行缝制的图案列数的选择(s302)。在此,使用者选择了在不移动载架10的情形下按针3的振幅缝制2列图案列。

载架10的位置在此情形下保持不变,进行用户选择的数量的图案列的缝制(s303)。用户在s302中进行2列图案列的缝制时,缝制完2列图案列之前,载架不进行伸缩。即,使用者进行第1列的缝制,然后,使用者使布料沿推送方向移动至第2列图案列的开始缝制位置。因此,布料100不沿针的摆动方向移动而只沿缝制方向移动。接着,进行第2列图案列的缝制。图案未完成时(s304的否),载架控制部32读入第1列与第3列的图案列的列宽度d4,并计算载架马达23的控制量(s305)。存储计算出的控制量。接着,依据该控制量,载架控制部32控制载架马达23,使载架10沿针的摆动方向伸缩距离d4量(s306)。载架10的移动在接收到来自缝制控制部31的缝制结束信号后进行。

然后,第3列以后的缝制亦与第1列与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同样地进行。即,重复以下步骤:比较针3的最大振幅amax与目标图案的距离d3、对使用者提示比较结果、接受使用者的选择、在载架的位置保持不变的情形下缝制选择列数的图案列。此外,虽然可如本实施方式这样,在目标图案按距离d3的等间隔并排排列的图案的情形下,与缝制第1列与第2列的图案列时同样地,读入第3列与第5列的图案列的列宽度d4,并计算载架马达23的控制量,但是载架控制部32亦可依据预先存储的控制量控制载架马达23,使载架10沿针的摆动方向伸缩距离d4的量。重复此程序直到完成图案为止。

[3-2.作用]

以下,说明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进行图案的刺绣时的顺序。为便于说明,完成图案为图15的图案。图15的图案可依据通过第二实施方式记载的方法作成的针法数据缝制,亦可依据预先存储的针法数据缝制。

缝纫机1将该图案缝制于布料100的左端侧。缝制从左侧的目标图案起,依序缝制至右侧的图案列。图15的图案的10列图案列是按列宽度d3缝制的。缝纫机1使导布件14每次滑动距离d3的2倍的距离d4,并进行各图案列的缝制。图18是表示图15的图案缝制顺序的图。

首先,在图案缝制的准备阶段,将导布件14固定在载架10上。使用者以布料100的左端部靠着导布件14的引导部16的方式,将布料100配置在导布件14上。接着,进行第1列的图案列的缝制(图18(1)至(3))。第1列的图案列的缝制结束时,缝制控制部31使压脚上升。接着,调整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位置,进行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图18(4)至(6))。第2列的图案是第1列的图案左右反转的图案。针法数据21是包含关于构成图案全体的图案列数、各图案列间的宽度的数据的针法数据时,依据针法数据21进行缝制。另一方面,在针法数据21是包含:含有作为基准图案列的1列图案列对应的落针坐标及针数的数据;关于构成图案全体的图案列数、各图案列间的宽度的数据;及含有进行反转变换的图案列号码的针法数据的数据时,调出作为基准的第1列图案列的图案数据。接着,依据第2列为进行反转变换的列的数据,复制第1列的图案列的图案数据,并使其左右反转而作成第2列的图案数据。

接着,第2列的缝制结束时,载架控制部32从列宽度数据30读出第1列与第3列的图案列间的列宽度d4。接着,根据该列宽度计算载架马达23的控制量。计算出的控制量是使载架10朝左方移动距离d4的量的值。通过载架马达23的驱动力,导布件14准确地朝左方滑动规定距离d4的量。接着,配合导布件14的移动,引导部16亦朝左侧移动规定距离d4的量。布料100与引导部16的移动联动,朝左侧移动规定距离d4的量。藉此,相对布料100的针落点亦沿针的摆动方向错开规定距离d4的量。以下,通过重复此程序,缝制图案。

[3-3.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中,集合图案具有针3的最大振幅以下的宽度的目标图案时,用户亦可选择使载架10移动的距离为所述目标图案的宽度的正整数倍中的某一倍数。藉此,进行的缝制可包含在到使用者选择的整数为止,每次目标图案的列的缝制结束时都调整缝制方向的位置,并在不移动载架而使针偏离振幅中心的状态下的缝制。藉此,与每次缝制1列图案列都送布的情形比较,沿针的摆动方向送布的频率减少。因此,可精度更佳地作成高质量的图案。

在本实施方式中,虽然使用者在不移动载架的情形下缝制2列的图案列,但亦可令使载架移动的距离为所述目标图案的宽度的正整数倍中落入针3的最大振幅以下的最大值。例如,目标图案的宽度为3mm且针3的最大振幅为10mm时,以3mm的正整数倍的3mm、6mm、9mm、12mm…中落入针3的最大振幅以下的最大值的9mm作为使载架10移动的距离。藉此,可使沿针的摆动方向送布的频率为最小限度。另一方面,目标图案的宽度相对于针的振幅极小时,若令使载架10移动的距离为目标图案的宽度的最大正整数倍,则在使针大幅摆动的状态下进行图案列的缝制。在因针3的摆动量而使缝制的图案质量产生差异的缝纫机的情形下,可不必为最大整数倍。通过从目标图案的宽度的2倍以上的正整数倍中,配合缝制图案的缝纫机的性能,适当选择使载架10移动的距离,可减少沿针的摆动方向送布的频率,同时缝制高质量的图案。

[4.第四实施方式]

在所述各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中,缝制各列的图案列时,一面沿一方向推送布料100一面进行缝制。本实施方式涉及在缝制奇数列的图案时,一面沿一方向推送布料100一面进行缝制,而在缝制偶数列的图案时,一面沿另一方向推送布料100一面进行缝制的缝纫机1。此外,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赋予相同的符号,且省略重复的说明。

[4-1.结构]

(载架的控制例)

以下,说明奇数列与偶数列送布方向不同时的载架10的控制动作。图19是表示载架10的控制动作的流程图。

图案列的缝制开始时,缝制控制部31调出针法数据21。接着,参照针法数据21包含的到完成为止所需的图案列数,并将该图案列数代入变量m。该变量是进行缝制的每一图案都改变的变量。例如,图案全体由5列图案列形成时变量m为5,而图案全体由6列图案列形成时变量m为6。此外,缝制控制部31将表示进行了缝制的图案列数的变量n初始化,使n=1(s401)。

接着,开始缝制图案列(s402)。缝制开始时,进行缝制的图案列为奇数列或偶数列的判定。奇数列或偶数列的判定是通过将变量n除以2,是否产生余数来判定(s403)。余数为1,判定为奇数列时(s403的是),缝制控制部31读出缝制对象的图案列的图案数据。图案数据包含一面正向推送送布齿2a一面缝制时的落针坐标。缝制控制部31依据该图案数据,正向驱动送布齿2a,进行图案列的缝制(s404)。另一方面,余数为0,判定为偶数列时(s403的否),缝制控制部31读出缝制对象的图案列的图案数据。接着,依据读出的图案数据,作成逆缝制图案的图案数据。逆缝制图案的图案数据是以最先缝制最后形成的线迹的方式来更换在图案数据中的落针坐标。因此,缝制图案列时,若缝制控制部31依据逆缝制的图案数据驱动驱动送布齿,则送布齿朝与图案数据的情形不同的方向动作(s405)。

图案列的缝制结束时,缝制控制部31进行全部图案列的缝制是否结束的判定(s406)。该判定是通过比较变量n与变量m来进行的。变量n小于变量m时(s406的是),进行下一图案列的缝制的准备。即,缝制控制部31使变量n加1(s407)。接着,载架控制部32使载架10沿针的摆动方向伸缩规定距离量,使布料100移动至下一图案列的缝制位置(s408)。重复此程序到全部图案列的缝制结束为止。接着,变量n与变量m相等时(s406的否),判定为全部图案列的缝制结束,并结束图案的缝制。

[4-2.作用]

以下,说明通过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进行图案的刺绣时的顺序。为便于说明,完成图案为图8的图案。将该图案缝制于布料100的左端侧。缝制是由左侧的目标图案,依序缝制至右侧的图案列。缝纫机1使导布件14每次滑动距离d2,并进行各图案列的缝制。图20是表示图8的图案缝制顺序的图。

首先,在图案缝制的准备阶段,将导布件14固定在载架10上。使用者以布料100的左端部靠着导布件14的引导部16的方式,将布料100配置在导布件14上。接着,通过操作触动开关81开始缝制。第1列的缝制是一面正向推送布料100一面进行。线迹形成到达存储于图案数据29的针数后,第1列的图案列的缝制结束(图20(1)至(3))。

第1列的缝制结束时,载架控制部32从列宽度数据30读出第1列与第2列的图案列间的列宽度d2。接着,根据该列宽度计算载架马达23的控制量。载架马达23使载架10移动规定距离d2的量,使导布件14准确地朝左方滑动规定距离d2的量。布料100与导布件14的引导部16的移动联动,朝左侧移动规定距离d2的量。藉此,相对布料100的针落点亦沿针的摆动方向错开规定距离d2的量(图20(4))。

接着,进行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图20(5)至(7))。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是一面逆向推送布料100一面进行。第2列的图案列的缝制结束时,载架控制部32依据计算出的控制量,控制载架马达23。藉此,使导布件14准确地滑动规定距离的量,并使布料100移动规定距离d2的量(图20(8))。以下,通过重复此程序,缝制图案。

[4-3.效果]

在如上所述的本实施方式的缝纫机中,缝制目标图案的第奇数列时,通过送布齿2a朝一方向推送布料。接着,缝制目标图案的第偶数列时,通过送布齿2a朝另一方向推送布料。藉此,可免除使用者使布料100朝下一图案列的开始位置移动时的手工作业。因此,可精度更佳地定位,故可作成高质量的图案。

[5.其他实施例]

虽然如上所述地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而且,该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主旨内,且包含在权利要求书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