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包边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071516阅读:24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缝纫设备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全自动包边机,其用于对表面有凸粒的地毯进行两侧包边处理,其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包边质量高和效率高的特点。



背景技术:

地毯普遍均需要进行包边处理,由此各大厂家在如何对地毯进行高效率、高质量包边上一直在努力研究,正是基于此,本申请人之研发团队经多年的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包边机,具有自动化程度高、包边质量高和效率高的特点。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全自动包边机,用于对布料两侧进行包边处理,所述布料表面形成有沿布料输送方向延伸的槽部;

其中,所述全自动包边机包括机架、进布机构、出布机构以及位于进布机构和出布机构之间的缝纫组件,所述进布机构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布料偏转角度的偏摆纠偏机构;

所述缝纫组件具有正向缝纫机、反向缝纫机、中间导引机构、用于对布料进行垂直于布料输送方向平移调整的偏移纠偏机构以及用于对布料进行导布并输送包边条的后导布机构,所述正向缝纫机和反向缝纫机分别设置在中间导引机构两侧,所述中间导引机构用于确保布料一直处于平整状态并且让布料的高度与正向缝纫机和反向缝纫机上缝口的高度一致,所述布料从进步机构出来之后依次经过偏移纠偏机构和后导布机构之后进入正向缝纫机和反向缝纫机的缝口。

进一步,所述布料表面形成有呈矩阵阵列的若干个凸粒,所述槽部由相邻凸粒之间的间隙所形成。

进一步,所述进布机构和缝纫组件之间还形成有供人们行走的过道,所述进布机构具有上进布辊和下进布辊,所述偏摆纠偏机构具有偏摆纠偏架、偏摆气缸、第一纠偏辊、第二纠偏辊和第三纠偏辊,所述偏摆纠偏架具有固定相连的第一纠偏端板、第二纠偏端板和纠偏杆,所述第一纠偏辊、第二纠偏辊和第三纠偏辊可转动设置在第一纠偏端板和第二纠偏端板上,所述纠偏杆顶部可转动连接在机架上,偏摆气缸的输出杆可转动连接在纠偏杆中部位置以带动整个偏摆纠偏架摆动,所述布料经偏摆纠偏机构之后依次绕过上进布辊和下进布辊之后从过道底部输向缝纫组件。

进一步,所述偏移纠偏机构具有固定架、第一检测头、第二检测头、滑块、连接架、上纠偏板、下纠偏板和带动滑块平移的驱动组件,所述固定架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固定架上还形成有滑轨,所述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位于滑轨的一侧,所述滑块可滑动位于滑轨上而在滑轨的一侧和另一侧之间移动,所述连接架固定在滑块上,所述上纠偏板和下纠偏板均连接在连接架上,所述上纠偏板和下纠偏板分别从布料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嵌入布料的槽部中以用于改变布料与正向缝纫机和反向缝纫机缝口的相对位置,所述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沿着布料输送方向前后设置,所述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检测布料边缘与第一检测头和第二检测头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将位置关系反馈至控制器再由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产生运动。

进一步,所述下纠偏板具有固定在连接架下部位置的下横板以及固定在下横板自由端的下竖板,所述下竖板的上部位置嵌入布料的槽部中;所述连接架上还固定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轨道,所述上纠偏板具有上横板以及固定在上横板外侧的上竖板,所述上横板靠近连接架上还形成有滑动架,所述滑动架与轨道之间位置可调且固定相连。

进一步,所述中间导引机构具有并排设置的若干组导引部,每组导引部均具有沿着布料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引端板和第二导引端板,所述第一导引端板和第二导引端板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转动滚轮,每个转动滚轮两侧分别可转动连接在第一导引端板和第二导引端板上,每个转动滚轮顶部的高度均相等并均高于第一导引端板和第二导引端板的高度。

进一步,所述后导布机构具有导布基座、上导向刀、下导向刀、导柱以及包边筒,所述上导向刀和下导向刀分别从上下两侧嵌入布料的槽部中,所述包边筒可调节地固定在导柱上并用于输送包边面料,所述导柱固定在导布基座上,所述导布基座、包边筒、上导向刀和下导向刀之间呈同步移动。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全自动包边机,需要进行包边处理的布料由进布机构进布,并且在进布机构上偏摆纠偏机构的作用下确保整个布料不存在进料倾角,接着在偏移纠偏机构的作用下,让整个布料进行左右方向平移,确保布料进入正向缝纫机和反向缝纫机时可以达到最佳的缝纫位置,确保产品的质量。

接着,本发明同时设置了正向缝纫机和反向缝纫机,从而一次性实现了对布料两侧边进行封边,利用后导布机构不仅确保了偏移纠偏机构的胜利果实,而且还通过让包边条进行同步输送,确保了整个自动化过程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实现了全自动化的自动包边,丰富了包边机的产品种类。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包边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缝纫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缝纫组件中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涉及中间导引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涉及偏移纠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涉及后导布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偏摆纠偏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全自动包边机-100;机架-1;进布机构-2;

上进布辊-21;下进布辊-22;偏摆纠偏机构-23;

偏摆纠偏架-231;第一纠偏端板-2311;第二纠偏端板-2312;

纠偏杆-2313;偏摆气缸-232;第一纠偏辊-233;

第二纠偏辊-234;第三纠偏辊-235;出布机构-3;

正向缝纫机-4;反向缝纫机-5;中间导引机构-6;

第一导引端板-61;第二导引端板-62;转动滚轮-63;

偏移纠偏机构-7;固定架-71;滑轨-711;

第一检测头-72;第二检测头-73;滑块-74;

连接架-75;轨道-751;上纠偏板-76;

上横板-761;上竖板-762;滑动架-763;

下纠偏板-77;下横板-771;下竖板-772;

后导布机构-8;导布基座-81;上导向刀-82;

下导向刀-83;导柱-84;包边筒-85;过道-9。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进行详细阐述。

如图1至图6所示,本发明涉及一种全自动包边机100,用于对布料两侧进行包边处理,所述布料表面形成有沿布料输送方向延伸的槽部,对于该槽部其主要是为本发明下述偏移纠偏机构7和后导布机构8提供一个着力点,让偏移纠偏机构7和后导布机构8可以改变布料的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布料表面形成有呈矩阵阵列的若干个凸粒,所述槽部由相邻凸粒之间的间隙所形成。当然本发明并不限定该槽部一定由凸粒之间间隙形成,还可以为其它结构形式,比如直接在布料上形成有槽部。

如图1所示,所述全自动包边机100包括机架1、进布机构2、出布机构3以及位于进布机构2和出布机构3之间的缝纫组件,所述进布机构2处设置有用于控制布料偏转角度的偏摆纠偏机构23。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出布机构3出设置有驱动电机,该驱动电机为带动整个布料不断输送的主要动力。

如图1至图3所示,所述缝纫组件具有正向缝纫机4、反向缝纫机5、中间导引机构6、用于对布料进行垂直于布料输送方向平移调整的偏移纠偏机构7以及用于对布料进行导布并输送包边条的后导布机构8,所述正向缝纫机4和反向缝纫机5分别设置在中间导引机构6两侧,所述中间导引机构6用于确保布料一直处于平整状态并且让布料的高度与正向缝纫机4和反向缝纫机5上缝口的高度一致,所述布料从进步机构出来之后依次经过偏移纠偏机构7和后导布机构8之后进入正向缝纫机4和反向缝纫机5的缝口。

这样,本发明涉及的一种全自动包边机100,需要进行包边处理的布料由进布机构2进布,并且在进布机构2上偏摆纠偏机构23的作用下确保整个布料不存在进料倾角,接着在偏移纠偏机构7的作用下,让整个布料进行左右方向平移,确保布料进入正向缝纫机4和反向缝纫机5时可以达到最佳的缝纫位置,确保产品的质量。

接着,本发明同时设置了正向缝纫机4和反向缝纫机5,从而一次性实现了对布料两侧边进行封边,利用后导布机构8不仅确保了偏移纠偏机构7的胜利果实,而且还通过让包边条进行同步输送,确保了整个自动化过程可以有条不紊的进行,实现了全自动化的自动包边,丰富了包边机的产品种类。

如图1所示,所述进布机构2和缝纫组件之间还形成有供人们行走的过道9,利用这个过道9降低了维护工人与缝纫组件之间的距离,让工人更加方便进行维护和保养。

为了设置此过道,所述进布机构2进行了匹配性设计,所述进布机构2具有上进布辊21和下进布辊22,如图7所示,所述偏摆纠偏机构23具有偏摆纠偏架231、偏摆气缸232、第一纠偏辊233、第二纠偏辊234和第三纠偏辊235,所述偏摆纠偏架231具有固定相连的第一纠偏端板2311、第二纠偏端板2312和纠偏杆2313,所述第一纠偏辊233、第二纠偏辊234和第三纠偏辊235可转动设置在第一纠偏端板2311和第二纠偏端板2312上,所述纠偏杆2313顶部可转动连接在机架1上,偏摆气缸232的输出杆可转动连接在纠偏杆2313中部位置以带动整个偏摆纠偏架231摆动,所述布料经偏摆纠偏机构23之后依次绕过上进布辊21和下进布辊22之后从过道底部输向缝纫组件。如此,布料进来之时先依次绕过第一纠偏辊233、第二纠偏辊234和第三纠偏辊235,从第三纠偏辊235出来之后通过上进布辊21之后,由上往下再绕过下进布辊22之后再从过道的下部向缝纫组件供给布料。

在上述结构中,利用偏摆气缸232的输出杆伸缩改变偏摆纠偏架231的角度位置,再改变整个布料相对于第一纠偏辊233、第二纠偏辊234和第三纠偏辊235的位置,所述纠偏气缸接收控制器的控制信号来动作,所述控制器则收到传感器的信息,该传感器感应布料相对于第一纠偏辊233、第二纠偏辊234和第三纠偏辊235的位置从而得到纠正信号。

如图3和图5所示,所述偏移纠偏机构7具有固定架71、第一检测头72、第二检测头73、滑块74、连接架75、上纠偏板76、下纠偏板77和带动滑块74平移的驱动组件。

所述固定架71固定在机架1上,所述固定架71上还形成有滑轨711,所述第一检测头72和第二检测头73位于滑轨的一侧,所述滑块74可滑动位于滑轨上而在滑轨的一侧和另一侧之间移动,所述连接架75固定在滑块74上,所述上纠偏板76和下纠偏板77均连接在连接架75上,所述上纠偏板76和下纠偏板77分别从布料的上侧和下侧分别嵌入布料的槽部中以用于改变布料与正向缝纫机4和反向缝纫机5缝口的相对位置。

所述第一检测头72和第二检测头73沿着布料输送方向前后设置,所述第一检测头72和第二检测头73检测布料边缘与第一检测头72和第二检测头73中心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并将位置关系反馈至控制器再由控制器控制驱动组件产生运动。在控制器的控制下,最终让布料的边缘与第一检测头72和第二检测头73的中心连线相吻合。

如图5所示,为了让上纠偏板76和下纠偏板77之间可以实现高度可调,从而适应不同厚度的面料。所述下纠偏板77具有固定在连接架75下部位置的下横板771以及固定在下横板771自由端的下竖板772,所述下竖板772的上部位置嵌入布料的槽部中;所述连接架75上还固定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轨道751,所述上纠偏板76具有上横板761以及固定在上横板761外侧的上竖板762,所述上横板761靠近连接架75上还形成有滑动架763,所述滑动架与轨道之间位置可调且固定相连。

如图4所示,作为本发明涉及中间导引机构6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中间导引机构6具有并排设置的若干组导引部,每组导引部均具有沿着布料输送方向延伸的第一导引端板61和第二导引端板62,所述第一导引端板61和第二导引端板62之间设置有若干个转动滚轮63,每个转动滚轮63两侧分别可转动连接在第一导引端板61和第二导引端板62上,每个转动滚轮63顶部的高度均相等并均高于第一导引端板61和第二导引端板62的高度。

如图6所示,作为本发明涉及后导布机构8的一种具体实施例,所述后导布机构8具有导布基座81、上导向刀82、下导向刀83、导柱84以及包边筒85,所述上导向刀82和下导向刀83分别从上下两侧嵌入布料的槽部中,所述包边筒85可调节地固定在导柱84上并用于输送包边面料,所述导柱84固定在导布基座81上,所述导布基座81、包边筒85、上导向刀82和下导向刀83之间呈同步移动。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发明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发明的专利范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