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纺布加工设备领域,特别涉及无纺布切边机。
背景技术:
无纺布生产完成后需要剪裁成特定的宽度,这样就需要对无纺布多余的边料进行剪裁,传统一些的车间,仍然是通过人工用刀具将无纺布废边进行裁剪的,现在的一些车间使用无纺布切边机对无纺布的废边进行切边,这样能对无纺布进行批量的切边。
目前,公开号为CN203373607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纺织切边机的切刀装置,包括切刀片、刀座、电机、固定板和机架,所述的切刀片与刀座连接,所述电机通过固定板与机架连接,还包括底板、刀架和防护罩,所述的底板的两端固定在机架上,所述刀架与刀座连接,所述防护罩与刀座连接,所述防护罩位于刀架上方,通过电机驱动导辊传输布料到切刀装置上,再通过电机驱动切刀装置对布料进行切边,这种纺织切边机虽然切边效率高,但是需要通过电机驱动切刀装置的传动以及切刀片的转动,如此生产成本高。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无纺布切边机,通过调节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的位置,再通过调节压紧件使得刀片抵紧导辊,不需要电机驱动切刀移动和转动,便可进行切除无纺布废边的操作,如此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无纺布切边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用于对无纺布起导向作用的导辊,所述机架上设置有呈圆柱状的第一连接杆和呈棱柱状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上活动连接有第一移动件,所述第一移动件一端与第一连接杆配合连接,另一端设置有转动筒,所述转动筒上转动设置有与导辊相配合的切刀,所述切刀工作时与导辊形成抵触,所述第二连接杆上活动设置有与第二连接杆相配合的第二移动件,所述第二移动件靠近导辊的一侧设置有固定件,穿过所述固定件螺纹连接有用于压紧第一移动件的压紧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机架上的第一连接杆设置成圆柱状,这样第一移动件不仅可以沿第一连接杆长度方向移动,也可以在第一连接杆上转动,在进行切除废边之前,转动第一移动件使得第一移动件与导辊分离,然后再移动第一移动件至合适位置,再手动调节第二连接杆上的第二移动件至第一移动件正上方,接着调节压紧件向第一移动件方向移动直至压紧第一移动件,切刀是通过转动筒转动连接在第一移动件上的,这样第一移动件将压紧力通过转动筒传递到切刀上,如此切刀被抵紧在导辊上,从而切刀对导辊有一个向下的作用力,那么导辊对切刀有一个向上的反作用力,切刀将反作用力通过压紧件传递到固定件上,固定件是与第二移动件固定连接的,这样第二移动件有转动的趋势,但是第二连接杆是设置成棱柱状的,第二移动件是配合连接第二连接杆的,如此第二移动件不会发生转动,从而便可正常对切刀进行压紧,导辊正常转动的过程中,导辊对无纺布进行导向传输,同时无纺布需要剪裁的位置是位于切刀和导辊之间的,利用切刀完成了对无纺布废边的切除,这样调节简单方便并且不需要电机驱动切刀的移动和转动,便可进行切除废边的操作,如此降低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移动件上设置有受力件,所述受力件一端连接转动筒,另一端位于切刀上方并且与抵触件形成抵触。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 通过设置受力件对压紧件的抵触力进行承受,这样压紧件可以抵触在切刀上方的受力件上,同时受力件连接在转动筒上,这样受力件与第一移动件上的受力点是远离第一连接杆的,如此增长了动力臂,减小了压紧件在挤压第一移动件时需要的挤压力,这样第一移动件受到的来自压紧件的作用力减小,如此保护了第一移动件,延长了第一移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压紧件受到的反作用力减小,进而减少了固定件受到的由压紧件传递来的力,这样保护了固定件,延长了固定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件上设置有重力件,所述重力件上开设有受力槽,所述压紧件位于受力槽中。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重力件,利用重力件自身的重力作用加大了切刀和导辊的压紧力,这样切刀所需的额外的压紧力减少,如此压紧件提供给受力件的压紧力相应减少,受力件对压紧件的作用力就减小了,如此通过压紧件传递到固定件上的力减小,从而保护了固定件,延长固定件的使用寿命;调节压紧件向重力件运动,并抵触到重力件,然后在向下运动挤压重力件时,由于压紧件是通过转动运动的,同时压紧件与重力件的接触面受到的摩擦力方向与转动方向相反,如此压紧件会往摩擦力的方向偏移,通过开设受力槽,使得压紧件在受力槽中转动抵紧重力件,这样压紧件受到受力槽内壁的限制作用,而不会发生偏移,如此调节压紧件时更稳定,方便。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件靠近受力件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用于加大与受力件抵触面积的抵触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压紧件挤压重力件时,重力件受到较大的压强而容易受到损坏,通过在压紧件的底端连接抵触件,加大压紧件和重力件之间的接触面积,根据压强公式可知,这样降低了重力件受到的压强,如此重力件难以受到损坏,延长了重力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受力槽中设置有由磁性材料制成的磁性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磁性件吸引压紧件,使得压紧件在转动远离第一移动件的时候可以带动第一移动件转动,使得切刀远离导辊,这样在切刀闲置时,切刀和导辊是分离的,如此在对不需要切除废边的无纺布进行加工时,切刀不会与导辊发生磨损,如此延长了切刀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上设置有支撑件,所述支撑件一端连接固定件,另一端连接第二移动件。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压紧件在固定件中转动下降的过程中,固定件不仅受到自身的重力作用,同时在压紧件不断下降并挤压第一移动件的过程中,第一移动件对压紧件的作用力通过压紧件传递到固定件上,如此固定件受力有断裂的趋势,通过设置支撑件,通过支撑件将固定件受到的力传递到第二移动件上,如此保护了固定件的结构,延长固定件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压紧件远离导辊的一端设置有手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手轮,增加转动压紧件时的动力臂,从而减少驱动压紧件所需的驱动力,如此驱动压紧件更省力,降低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移动件上设置有用于移动第二移动件的把手。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移动件是贴合在第二支撑杆上的,这样人工驱动第二移动件比较困难,通过在第二移动件的上设置把手,提供一个用以驱动第二移动件移动的支点,这样作用力能通过支点从而作用到第二移动件上,如此更容易推动第二移动件,降低了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均设置有3个。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设置一个切刀,当布料宽度过大,需要裁剪成两块时,通过在中间再设置一个切刀,从而在切除了布料废边的同时又将布料剪裁成两块,如此减少了操作步骤,提升了生产效率;只用两个切刀进行工作时,当一个切刀出现工作故障,可以直接换用切刀,从而可以继续生产,这样生产线不会因为维修切刀而停产,这样提升了生产效率。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其一:通过调节第一移动件和第二移动件的位置,再通过调节压紧件使得刀片抵紧导辊,从而进行切除无纺布废边的操作,以上操作简单方便且不需要电机驱动刀片进行移动和抵紧导辊,如此降低生产成本;
其二:通过设置受力件,用受力件去连接压紧件,然后通过受力件使得压紧件与第一移动件之间的受力点远离第一移动件和第一连接杆之间的连接处,如此增长了驱动力臂,使得压紧件与第一移动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减小,保护了第一移动件和固定件的结构,延长了设备使用寿命;
其三:通过设置磁石,使得切刀在闲置时可以直接通过磁石吸引,连接到压紧件上,从而使得切刀与导辊分离,如此方便操作;
其四:通过设置三个切刀,不仅可以在剪切废边的同时对布料进行剪裁,减少操作步骤,同时在切刀损坏的时候可以直接换用切刀,如此可以连续生产,提高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旨在表现切边机的结构关系;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3是切边机的剖视图,旨在表现切边机的内部结构;
图4是图3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中,1、机架;2、导辊;3、第一连接杆;4、第二连接杆;5、第一移动件;6、转动筒;7、切刀;8、第二移动件;9、固定件;10、压紧件;11、受力件;12、抵触件;13、重力件;14、受力槽;15、磁性件;16、支撑件;17、手轮;18、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无纺布切边机,如图1所示,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设有对无纺布起导向作用的导辊2,同时无纺布通过导辊2输送,在机架1上焊接有第一连接杆3和第二连接杆4,两者的方向与导辊2的方向一致,其中第一连接杆3是圆柱状的,在第一连接杆3上活动连接有第一移动件5,第一移动件5一端与第一连接杆3配合连接,另一端上焊接有转动筒6,在转动筒6上转动连接有切刀7,转动第一移动件5可以使得切刀7恰好抵触到导辊2上端,其中第二连接杆4是长方体状的,在第二连接杆4上活动连接有与第二连接杆4相配合的第二移动件8,在第二移动件8的上焊接有把手18,第二移动件8靠近导辊2的一侧焊接有固定件9,在固定件9上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中穿设有压紧件10,其中压紧件10是普通的螺杆,压紧件10是抵触在第一移动件5上的,通过转动压紧件10使得压紧件10可以在螺纹孔中发生转动从而向第一移动件5移动,这样压紧件10可对第一移动件5进行压紧操作,固定件9上焊接有支撑件16,支撑件16一端焊接在固定件9上,另一端焊接在第二移动件8上。
在第一连接件上焊接有用于承受压紧切刀7的抵触力的受力件11,受力件11一端连接转动筒6,另一端位于切刀7上方,并且在受力件11上焊接有重力件13,在重力件13上开设有受力槽14,压紧件10是位于受力槽14中的,在受力槽14中还焊接有磁性件15,其中磁性件15是磁石,同时在压紧件10靠近重力件13的一端螺纹连接有抵触件12,通过抵触件12加大了与受力槽14的抵触面积,抵触件12是普通的螺母。
在切边机工作开始前,先转动第一移动件5使得切刀7和导辊2分离,然后移动第一移动件5至合适位置,放下第一移动件5使得切刀7由于自身重力自然和导辊2抵触;然后移动第二移动件8至第一移动件5上方,通过在第二移动件8上焊接把手18,通过把手18提供一个用于驱动第二移动件8移动的支点,如此移动第二移动件8更省力,接着通过手轮17转动压紧件10向第一移动件5的方向移动,通过手轮17增加动力臂,减少了调节压紧件10所需的驱动力,降低了劳动强度;压紧件10受到驱动力先进入受力槽14中,继续调节压紧件10移动,压紧件10与受力槽14底部抵触,然后对重力件13进行压紧,重力件13将压紧力传递到受力件11上,然后通过受力件11将力传递到第一移动件5上,通过压紧第一移动件5使得切刀7能抵紧导辊2,导辊2正常转动的过程中,导辊2对无纺布进行导向传输,同时无纺布需要剪裁的位置是位于切刀7和导辊2之间的,利用切刀7完成了对无纺布废边的切除,便可进行切除废边的操作,上述操作调节简单方便并且不需要电机驱动切刀7的移动和转动,便可进行切除废边的操作,如此降低生产成本;同时通过受力件11使得压紧件10与第一移动件5的受力点远离第一连接杆3,这样增加了驱动力的力臂,从而减少了压紧第一移动件5所需的压紧力,这样减少了第一移动件5和压紧件10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如此保护了第一移动件5的结构,延长了第一移动件5的使用寿命,同时固定件9受到压紧件10传递过来的力也相应减少,延长了固定件9的使用寿命。
在驱动压紧件10抵紧受力件11的过程中,第二移动件8受力有发生转动的趋势,通过将第二连接杆4设置成长方体形状,并且第二移动件8是配合第二连接杆4的,这样第二移动件8不会发生转动,从而压紧件10能进行正常的抵紧作用;通过设置重力件13,切刀7受到重力件13的重力作用,从而减少切刀7抵触导辊2所需的额外的压力,这样减小了压紧件10与重力件13之间的作用力,从而减小了压紧件10传递到固定件9上的作用力,如此延长固定件9的使用寿命,同时在重力件13上开设受力槽14,使得压紧件10抵触重力件13后,不会因摩擦力而与重力件13发生错位,这样调节压紧件10更省力;在压紧件10的底端连接有抵触件12,通过抵触件12加大压紧件10和重力件13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重力件13受到的压强,使得重力件13不易形变,延长重力件13的使用寿命。
在进行切除废边的过程中,压紧件10和受力件11之间一直存在相互作用力,这样固定件9受到了压紧件10传递来的作用力,而有断裂的趋势,通过支撑件16传递压紧件10受到的作用力并且加固固定件9的结构强度,延长固定件9使用寿命。
第一移动件5和第二移动件8都设置有三个,增设一个切刀7可以在切除无纺布废边的同时对无纺布的宽度进行剪裁,而且当两个切刀7在进行工作时,一个切刀7出现故障后,可以直接换用一个切刀7继续对废边进行剪裁,从而保证生产线不会因为维修切刀7而长时间停产,这样提升了生产效率;在受力槽14中设置有磁性件15,这样在闲置切刀7时可以通过磁性件15使得压紧件10转动远离第一移动件5时,带动第一移动件5转动,使得切刀7远离导辊2,这样在对不需要切边的无纺布进行加工的时候,切刀7不会与导辊2发生磨损,如此延长切刀7使用寿命。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