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气囊一体式缝纫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366800阅读:1755来源:国知局
一种安全气囊一体式缝纫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用品织造领域,特别是一种安全气囊一体式缝纫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高速发展,汽车业的消费逐渐扩大,同时安全意识也越来越被重视,目前汽车安全气囊的配置率已达到80%,随着未来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大,安全气囊行业也在稳步增长。大量的安全气囊面料经过裁剪成切片,再经过缝纫,制成安全气囊成品。目前国家倡导工业自动化,手工制作业已慢慢无法供应客户的产能需求,大量的人力也加大了企业投资的成本,针对于安全气囊制作行业,由于高质量的要求,手工制作工序越多,产品报废的概率越大,现代工厂批量化生产安全气囊的生产工艺大多以手工制作为主。对于体积较大,花型较复杂的安全气囊,企业投资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加大了了产品的成本,然而产品的A级率却相对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气囊一体式缝纫装置,尤其针对这类体积大,花型复杂的安全气囊的缝制,可以达到一体式自动缝纫的效果,大大减少了人员的配置,提高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提高了员工生产效率。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一体式缝纫装置,包括了夹具上板、夹具底板、自动缝纫设备连接锁块、荷叶边和若干定位销,夹具上板上开设有若干的缝纫花型槽,夹具底板上开设有自动缝纫设备连接锁块,夹具上板和夹具底板通过荷叶边连接,并通过开设在夹具上板和夹具底板上的若干个定位销进行定位。

其中,缝纫花型槽包括有椭圆形、圆形、方框形及上述形状拼接组成的不规则形,缝纫花型槽的尺寸区间为10-15mm,缝纫花型槽口打磨有1-3mm的坡度。

其中,夹具上板和夹具底板翻盖夹紧后装置高度区间为10-12mm。

其中,夹具上板和夹具底板上的若干个定位的定位销内径为3-6mm,定位销顶端为圆弧状且表面抛光。

优选的,夹具上板和夹具底板均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作,周边用铝块镶边。

优选的,还包括有辅助材料固定槽,辅助材料固定槽开设于夹具上板上,设置于缝纫花型槽的一侧。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夹具上板、夹具底板、自动缝纫设备连接锁块、荷叶边及定位销组成一个整体的装置,将制作一个完整安全气囊的所有零部件铺在夹具底板上,通过各部位定位销定位,再利用夹具上板加以固定,在夹具上板上将各个部位花型处打开槽口并连为一体,使之可以达到一体式缝纫的效果。

2.经过合理设计的一体式缝纫装置将安全气囊的缝纫工序融为一体,变为一道工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安全气囊生产的报废率,节省了人员配置,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及外观统一性,并同时降低了生产工艺对操作员工缝纫技能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具上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夹具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主要部件符号说明:

1:夹具上板,2:夹具底板,3:缝纫花型槽,4:自动缝纫设备连接锁块,5:荷叶边,6:定位销,7:辅助材料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安全气囊一体式缝纫装置,包括了夹具上板1、夹具底板2、自动缝纫设备连接锁块4、荷叶边5和若干定位销6,夹具上板1上开设有若干的缝纫花型槽3,夹具底板2上开设有自动缝纫设备连接锁块4,夹具上板1和夹具底板2通过荷叶边5连接,并通过开设在夹具上板1和夹具底板2上的若干个定位销6进行定位,辅助材料固定槽7开设于夹具上板1上,设置于缝纫花型槽3的一侧。

缝纫花型槽3包括有椭圆形、圆形、方框形及上述形状拼接组成的不规则形,缝纫花型槽3的尺寸区间为10-15mm,缝纫花型槽3槽口打磨有1-3mm的坡度。

夹具上板1和夹具底板2翻盖夹紧后装置高度区间为10-12mm,夹具上板1和夹具底板2上的若干个定位的定位销6内径为3-6mm,定位销6顶端为圆弧状且表面抛光,夹具上板1和夹具底板2均采用环氧树脂材料制作,周边用铝块镶边。

本实用新型一体式缝纫装置,通过夹具上板1、夹具底板2、自动缝纫设备连接锁块4、荷叶边5及定位销6组成一个整体的装置,将制作一个完整安全气囊的所有零部件铺在夹具底板2上,通过各部位定位销6定位,再利用夹具上板1加以固定,在夹具上板1上将各个部位花型处打开槽口并连为一体,使之可以达到一体式缝纫的效果。

本申请将安全气囊的缝纫工序融为一体,变为一道工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安全气囊生产的报废率,节省了人员配置,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及外观统一性,并同时降低了生产工艺对操作员工缝纫技能的要求。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