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自动化印染生产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892575发布日期:2018-07-07 19:45阅读:136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印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自动化印染生产线。



背景技术:

在染整整个工艺流程中,布匹大多需经过翻缝、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定型、磨毛、染色、后整理等工序,然而传统的这些工序都是断开的、不连续的,造成生产效率低、用工多、车间内部需要空间大、需要大量的屯布车来中转。

目前,很多企业采用大卷装的形式来减少布车的使用量,同时降低布车带来的面料表面折痕,但是这种方法一方面不能解决卷装的空间堆置,需要占用大量的空间;另一方面不能有效的解决用工问题,仍需要大量的员工来完成卷装的转移、堆放。

随着传动技术的发展,部分现代化的纺织企业开始尝试采用空间传送的形式实现面料的连续化生产,实现减少缸差,减少用工,提高面料质量的目的;典型的有绳状水洗机空间传送,这种传送方式由于不用考虑面料的正反方向,实现起来较为简单,但是简单的绳状空间传送一方面不能满足连续自动化的需要,另一方面只能实现节约空间的需要,不能有效的降低生产差异。

真正的连续自动化是将面料的前后生产有效的结合起来,可以实现整批面料的生产作业一致,减少缸差,降低员工使用量,提高作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但是自动化的生产需要让传动装置协调一致,机台前后协调运作。由于在染整的过程中,机械设备较多,生产工艺较长,各机台之间协调控制不易,因此需要严格控制各机台参数,比如,各机台的超喂、输出,传动轴的运转速度等。

由于上述困难,目前少有连续化的印染生产线,部分生产线的存在也往往不能实现大批量的生产,因此,对于自动化的连续生产线,要做到针对专一产品,针对工艺基本一致的产品进行生产,这样才不会出现卡顿的现象,实现高效的运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自动化印染生产线,增加了生产连惯性,降低每批次产品之间的差异,大幅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能耗。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自动化印染生产线,包括:前处理生产线、印花生产线和后整理生产线,所述前处理生产线、印花生产线和后整理生产线形成一条主流生产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处理生产线包括两条并列设置的退卷机和磨毛机,所述磨毛机串联设置在退卷机后端,所述并列设置的磨毛机后端均与一次水洗机连接,所述一次水洗机后端连接有两个并列设置的预定型机,所述印花生产线包括两台并列设置的印花机,所述印花机分别与蒸化机相连接,所述后整理生产线包括二次水洗机和分别与二次水洗机相连接且并列设置的定型机,所述定型机后端分别连接有验卷机,所述退卷机与磨毛机之间、预定型机和印花机之间、印花机和蒸化机之间、蒸化机和定型机之间、定型机和验卷机之间均通过高架过布架进行印染品的流水线输送。

其中,所述高架过布架前端下方均设置有U型变速架。

其中,所述高架过布架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方依次设置有数个传送辊,所述机架尾端设置有位于相邻传送辊之间的主动辊,所述主动辊下方平行设置有压辊,所述主动辊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主动辊和压辊外圆分别设置有防滑层。

其中,所述机架上方前端和尾端分别设置有张力调节装置。

其中,所述张力调节装置包括转轴和气缸,所述转轴通过轴承座固定在机架上,所述转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出方向指向机架前端的气缸,所述气缸的尾部分别固定在机架两侧,所述转轴的一侧设置张力辊,所述张力辊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转轴连接的连接板。

其中,所述U型变速架包括由若干个U形不锈钢管拼接而成的U形槽,所述U形槽的一个侧边高于另外一个侧边,所述U形槽内部设置有沿U形槽宽度方向设置的栅格板,所述栅格板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机架支腿连接的上连杆和下连杆,所述下连杆下方连接有伸缩驱动装置。

其中,所述上连杆和下连杆分别与栅格板铰接连接。

其中,所述一次水洗机、二次水洗机和蒸化机分别为双层喂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每台设备之间通过高架过布架进行产品输送和转运,减少了人工转运的时间和成本,提高输送连续性,使得生产线由来的6万米/天增加到10万米/天;

2、通过高架过布架进行输送,产品连续性好,降低因为人为因素造成的每批次产品的质量差异(例如批差和缸差),提高产品印染质量;

3、高架过布架的传输,减少地面传输设备,提高车间空间利用率,也降低了人员的使用量;

4、减少生产线上设备停机次数,从而降低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生产线整体布局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高架过布架主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和图2并通过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自动化印染生产线,包括:前处理生产线1、印花生产线2和后整理生产线3,所述前处理生产线1、印花生产线2和后整理生产线3形成一条主流生产线,保证产品在整条生产线完成生产。

所述前处理生产线1包括两条并列设置的退卷机11和磨毛机12,所述磨毛机12串联设置在退卷机11后端,所述并列设置的磨毛机12后端均与一次水洗机13连接,完成产品的前处理。

所述一次水洗机13后端连接有两个并列设置的预定型机14,所述印花生产线包括两台并列设置的印花机21,所述印花机21分别与蒸化机22相连接,所述后整理生产线3包括二次水洗机31和分别与二次水洗机31相连接且并列设置的定型机32,所述定型机32后端分别连接有验卷机33,形成完整的印花生产线。

所述退卷机11与磨毛机12之间、预定型机14和印花机21之间、印花机21和蒸化机22之间、蒸化机22和定型机32之间、定型机32和验卷机33之间均通过高架过布架4进行印染品的流水线输送,形成高空连续输送,中间过程无需人工转运,减少加工时间,提高生产效率。

本实施例中,所述高架过布架4前端下方均设置有U型变速架5,U型变速架根据生产需要进行选择是否使用,同时能够在U型变速架5上进行印染品的储备存储,一方面可以调节机台之间的速度差,达到连续生产;另一方面防止机台及过布架故障影响正常生产。

本实施例中,所述高架过布架4包括机架41,所述机架41上方依次设置有数个传送辊42,所述机架41尾端设置有位于相邻传送辊之间的主动辊6,所述主动辊6下方平行设置有压辊7,所述主动辊6的一端连接有驱动装置8,驱动装置8带动主动辊6转动,需要印染的产品被主动辊6带动,利用主动辊6与压辊7挤压带动产品向高架过布架4后端输送。

本实施例中,所述主动辊6和压辊7外圆分别设置有防滑层,防止产品输送打滑。

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41的上方前端和尾端分别设置有张力调节装置9,所述张力调节装置9包括转轴91和气缸92,所述转轴91通过轴承座10固定在机架41上,所述转轴9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输出方向指向机架41前端的气缸92,所述气缸11的尾部分别固定在机架41两侧,气缸92的输出端通过连板93与转轴91连接,驱动转轴91转动,所述转轴91的一侧设置有张力辊10,所述张力辊10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转轴91连接的连接板101,转轴91转动,从而带动张力辊10角度变化,从而完成高度变换,对产品进行张紧调节。

本实施例中,所述U型变速架5包括由若干个U形不锈钢管拼接而成的U形槽,所述U形槽51的一个侧边高于另外一个侧边,所述U形槽51内部设置有沿U形槽51宽度方向设置的栅格板6,所述栅格板6两侧分别设置有与机架41支腿连接的上连杆61和下连杆62,所述下连杆62下方连接有伸缩驱动装置63,伸缩驱动装置63通过下连杆62推动栅格板6上下移动,与U形槽51内侧底部形成一个高度差,便于被印染产品通过。

本实施例中,所述上连杆61和下连杆62分别与栅格板铰接连接。

本实施例中,所述一次水洗机、二次水洗机和蒸化机分别为双层喂入结构,满足生产线需求。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