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原位紫外光引发制备调温织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1233发布日期:2019-07-10 11:06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原位紫外光引发制备调温织物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纺织品领域,涉及了一种原位紫外光引发制备调温织物的装置。



背景技术:

科学研究表明,人体各部位温度有明显差异,正常人腋窝处35摄氏度,胸腹部为33摄氏度,腿脚31摄氏度,人体在上述体温下感觉舒适。当环境温度偏离人体体温上下2-3摄氏度时,人体感觉不适。为解决这一问题,蓄热调温织物成为当前功能纺织品开发的热点,这类织物通过相变蓄热技术能够大大缓解忽冷忽热的微气候变化给人带来的不适。蓄热调温织物当前有多种制造方法,主要包括利用相变微胶囊进行后处理如浸轧、涂覆和印花等。通过后处理相变微胶囊附着在织物上制得具有调温效果的功能纺织品,但在使用中由于洗涤、摩擦等会造成微胶囊的损失,从而使织物调温效果逐渐减弱并丧失。目前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增强相变微胶囊在织物上的附着力,通用的技术是添加特殊的胶黏剂来增强微胶囊与织物纤维结合的牢度,但这一方法会引起手感差等新的问题。借助紫外光引发技术,在织物上原位光引发相变微胶囊聚合,使微胶囊在织物上聚合而成,这会大大提高微胶囊与织物纤维的结合力,解决相变微胶囊整理调温织物耐洗牢度差的问题。

但是现有技术中,并不存在特定的设备来实现上述制备工艺,实施困难,制备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位紫外光引发制备调温织物的装置,基于紫外光引发技术,设计了一套在织物上原位光引发相变微胶囊聚合装置,使微胶囊在织物上聚合而成,这会大大提高微胶囊与织物纤维的结合力,解决相变微胶囊整理调温织物耐洗牢度差的问题。借助该聚合装置,实施方便、效率显著提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原位紫外光引发制备调温织物的装置,包括液槽与辊组件,其特征在于:液槽的上端设有紫外光源,紫外光源照入液槽内,辊组件包括进布导辊、卷绕辊、传送导辊与热辊,进布导辊布置于液槽的进布口,传送导辊布置于液槽内,热辊与卷绕辊布置于液槽的出布口,热辊布置在前,卷绕辊布置在后。

优选后,热辊设有两个,两个热辊相互配合。两个热辊对织物进行调温,效果显著,结构简单。

优选后,传送导辊平行设置。使得织物能够被平行运输,织物浸于乳液内,微胶囊均匀的制备在织物表面,织物整体的耐洗牢固高。

优选后,液槽有不锈钢材料制成,液槽的宽度为1.5-2.8米,长度为1.5-2.5米,深度为5-15厘米,保证织物能够完全通过液槽。

进一步,液槽上端面的边沿位置设有安装凹槽,安装凹槽内设有USB接口,紫外光源下端的边沿位置设有安装凸起,安装凹槽与安装凸起相互匹配,安装凸起的下端设有USB接头,USB接头与USB接口相互匹配。安装凸起能够插入到安装凹槽中,实现紫外光源可拆装,方便更换、维修与清洗紫外光源。USB接头插入USB接口,一方面提高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将紫外光源连入液槽中,实现通电。

进一步,安装凹槽内设有第一螺孔,安装凸起贯穿有第二螺孔,紫外光源对应第二螺孔的位置设有螺孔凹槽,第二螺孔与螺孔凹槽连通,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相互匹配,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内安装有螺栓。借助螺栓连接第一螺孔与第二螺孔,从而将紫外光源牢固连接在液槽内;拧开螺栓即可拆卸,拆卸方便。

进一步,液槽的侧面设有补液器,补液器的上端设有进液管,补液器内形成有容腔,进液管连接容腔,容腔的下端连接有出液管,出液管的出口端连入液槽内,出液管上安装有电磁阀,补液器上设有液位传感器,液位传感器穿入液槽内;补液器上安装有补液控制器,补液控制器分别连接液位传感器与电磁阀。补液器以自动控制方式向液槽内补充乳液,使得液槽内的液位保持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织物能够完全浸润,其工作原理为:在补液控制器内预先设定最低液位与最高液位,液位传感器实时检测液槽中的液位,并将液位信号传递至补液控制器,在液位低于最低液位时,补液控制器接收到液位信号,开启电磁阀,向液槽内补充液体;在液位补充至最高液位时,补液控制器接收到液位信号,关闭电磁阀,停止向液槽内补充乳液。从而实现自动补液,保证液槽内的液位高度能够完全浸没织物,设计巧妙,操作方便。

进一步,补液控制器包括信号识别模块、设定模块及逻辑控制模块,液位传感器连接信号识别模块,信号识别模块连接逻辑控制模块,逻辑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设定模块连接逻辑控制模块。液位信号传递至信号识别模块后,信号识别电路识别该液位信号并传输至逻辑控制模块,逻辑控制电路将该液位信号与设定的最低液位、最高液位进行比较,得出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针对的控制电磁阀,达到自动补液的目的。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原位紫外光引发制备调温织物的装置,基于紫外光引发技术,设计了一套在织物上原位光引发相变微胶囊聚合装置,使微胶囊在织物上聚合而成,这会大大提高微胶囊与织物纤维的结合力,解决相变微胶囊整理调温织物耐洗牢度差的问题,借助该聚合装置,实施方便、效率显著提升。其具体有益效果表现为以下几点:

1、液槽用于填装充满相变材料和壁材单体的乳液,借助紫外光源的辐照,引发乳液中的单体聚合,生产相变微胶囊;由于织物浸润于乳液中,大部分微胶囊会锚固在纤维表面反应,这一原位在织物上聚合成微胶囊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与纤维的结合力,相变微胶囊在织物上的分散更均匀。

2、进布导辊、传送导辊与卷绕辊用于输送织物,并给织物提供一定的张力,使得织物能够完全打开,进一步提高相变微胶囊在织物上的分散均匀性。在传送过程中,实现连续作业,提高效率。

3、热辊具有一定的温度,实现对织物的连续热定型处理,使相变微胶囊与纤维的结合更牢固,结构简单,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一种原位紫外光引发制备调温织物的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种原位紫外光引发制备调温织物的装置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中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补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补液控制器的结构框图;

图6为安装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紫外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中B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7中C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一种原位紫外光引发制备调温织物的装置,包括液槽1与辊组件,液槽1为长方形,宽度可以为1.5-2.8米以适应不同幅宽的织物,长度可以为1.5-2.5米,深度可以为5-15厘米。

液槽1的上端设有紫外光源4,紫外光源4设置高压汞灯,功率至少一千瓦。高压汞灯可以是多个,光照范围能覆盖整个液槽1区域;该高压汞灯距离液体表面10-30厘米以保证足够的辐照强度。液槽1的上端为敞口式的,紫外光源4通过敞口照射到液槽1内。液槽1用于填装充满相变材料和壁材单体的乳液,借助紫外光源4的辐照,引发乳液中的单体聚合,生产相变微胶囊;由于织物浸润于乳液中,大部分微胶囊会锚固在纤维表面反应,这一原位在织物上聚合成微胶囊的方式,大大提高了与纤维的结合力,相变微胶囊在织物上的分散更均匀。

辊组件包括进布导辊2、卷绕辊3、传送导辊3与热辊5,进布导辊2布置于液槽1的进布口,传送导辊3有两个,均布置于液槽1内,且两者相互平行,使得织物能够被平行运输,织物浸于乳液内。热辊5与卷绕辊3布置于液槽1的出布口,热辊5布置在前,卷绕辊3布置在后。热辊5设有两个,两个热辊5相互配合,对织物进行调温,热辊5温度在100-150℃,短时间内既能将织物烘干定型,并且高温下处理能使相变微胶囊与纤维的结合更牢固。

起初,织物卷绕于进布导辊2上,由进布导辊2放出,通过进布口到传送导辊3上,经传送导辊3传送后由出布口导出;再经两个热辊5后传送到卷绕辊3上被卷起来。进布导辊2、传送导辊3与卷绕辊3用于输送织物,并给织物提供一定的张力,使得织物能够完全打开,进一步提高相变微胶囊在织物上的分散均匀性。在传送过程中,实现连续作业,提高效率。

液槽1上端面的边沿位置设有安装凹槽14,四边各设有一个安装凹槽14,安装凹槽14内设有USB接口15,紫外光源4下端的边沿位置设有安装凸起17,四边各设有一个安装凸起17,安装凹槽14与安装凸起17相互匹配,安装凸起17的下端设有USB接头18,USB接头18与USB接口15相互匹配。安装凸起17能够插入到安装凹槽14中,实现紫外光源4可拆装,方便更换、维修与清洗紫外光源4。USB接头18插入USB接口15,一方面提高安装稳定性,另一方面将紫外光源4连入液槽1中,实现通电。安装凹槽14内还设有第一螺孔16,安装凸起17贯穿有第二螺孔20,紫外光源4对应第二螺孔20的位置设有螺孔凹槽19,第二螺孔20与螺孔凹槽19连通,第一螺孔16与第二螺孔20相互匹配,第一螺孔16与第二螺孔20内安装有螺栓。借助螺栓连接第一螺孔16与第二螺孔20,从而将紫外光源4牢固连接在液槽1内;拧开螺栓即可拆卸,拆卸方便。

液槽1的侧面设有补液器7,补液器7的上端设有进液管8,补液器7内形成有容腔9,进液管8连接容腔9,容腔9的下端连接有出液管10,出液管10的出口端连入液槽1内,出液管10上安装有电磁阀11,补液器7上设有液位传感器12,液位传感器12穿入液槽1内;补液器7上安装有补液控制器13,补液控制器13分别连接液位传感器12与电磁阀11。补液器7以自动控制方式向液槽1内补充乳液,使得液槽1内的液位保持在一定的高度范围内,织物能够完全浸润,其工作原理为:在补液控制器13内预先设定最低液位与最高液位,液位传感器12实时检测液槽1中的液位,并将液位信号传递至补液控制器13,在液位低于最低液位时,补液控制器13接收到液位信号,开启电磁阀11,向液槽1内补充液体;在液位补充至最高液位时,补液控制器13接收到液位信号,关闭电磁阀11,停止向液槽1内补充乳液。从而实现自动补液,保证液槽1内的液位高度能够完全浸没织物,设计巧妙,操作方便。

补液控制器13具体包括信号识别模块、设定模块及逻辑控制模块,液位传感器12连接信号识别模块,信号识别模块连接逻辑控制模块,逻辑控制模块控制电磁阀11,设定模块连接逻辑控制模块。液位信号传递至信号识别模块后,信号识别电路识别该液位信号并传输至逻辑控制模块,逻辑控制电路将该液位信号与设定的最低液位、最高液位进行比较,得出比较结果,根据比较结果针对的控制电磁阀11,达到自动补液的目的。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