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织机电致伸缩选针装置的单元通道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7247阅读:1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针织机电致伸缩选针装置的单元通道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针织机用选针装置,更详细地说是对选针装置的主要部件电致伸缩片状传感器的改进。
在针织圆机、织袜机和针织横机中,如果采用电脑提花系统,选针装置是不可缺少的电脑终端设备。在电脑提花系统中的选针装置中,主要有三种形式,电磁机械式、磁致伸缩式和电致伸缩式。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必须具备选针头;驱动选针头摆动的驱动元件;使驱动元件工作的动力源,如电磁机械力,磁场和电场三大部份。而在现有技术中,如公开号为CN1042576A的专利技术,该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在于是电致伸缩片前后端及中间均装有圆柱形转轴,圆柱形转轴可转动地装入在它们相应的支撑架的槽内。从以上构成形式可以看出,在工作过程中,电致伸缩片在形变时,它的前、中、后端圆柱形转轴均可绕自身的转轴转动。然而技术方案仍有某些不足之处;如1、后端部圆柱形转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支撑架的槽内,两者为动配合;这就会使片状传感器的后部的弯曲形变变少,致使片状传感器的前端的偏转角减少,力矩减小;2、中间转轴与其轴套为动配合,在形变时,该转轴只能绕自身转轴转,不能进动,同样削弱了前端部的力矩值;3、片状传感器是由中间金属板两侧粘接有压电陶瓷,而中间金属板是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而不锈钢与压电陶瓷的粘接并不牢固,使用一段时间后,易会形成压电陶瓷脱层;4、片状传感器(1)前端装有圆柱形转轴,该转轴装在选针头后端的燕尾槽内,选针头上装有转轴,该转轴两端装在两端的支撑架上,上述构成存在着严重的缺陷a、选针头的转轴孔是一个1.8×1.8的方孔,孔深10mm,由于孔深长,不但加工困难,而且转动摩擦力大,使片状传感器弯曲形变变小,会导致选针头跳跃,造成织物质量下降;b、其次选针头的后端为一个宽2mm,长5mm,深10mm的燕尾槽,片状传感器前端安装一个2mm,长10mm的圆柱体,片状传感器通过此圆柱拨动选针头的燕尾槽使选针头摆动,为了减少摩擦力,燕尾槽与圆柱体之间必须保留一定的间隙,这就使选针头的摆动空回增大;c、选针头是一厚度1mm的薄片,后端带有燕尾槽,结构复杂,日本采用特种工艺精密铸造的,成本甚高,每片约需6元人民币,而国内由于技术没有解决,不能铸造,只能用铣床铣,效率甚低,每天一台铣床仅能铣10个左右,成本提高,产量太低,难以形成批量生产。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存在问题,提供一种针织机电致伸缩选针装置的单元通总成。它可以实现片状传感器弯曲时阻力变小,力矩增大,选针头结构简化,易于制造,成本降低,压电陶瓷与中间金属板粘接强度提高,使用寿命及可靠性提高等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选针头、片状传感器,在其中间设有中间转轴,中间转轴的轴端装在两侧的中间支撑架上,其特征在于片状传感器前端压装一主动扇形齿轮,与主动扇形齿轮相啮合的是被动扇形齿轮,整个选针头是一平板、选针头、前端转轴紧装在被动扇形齿轮的槽孔内,前端转轴装在两端的宝石轴承内;片状传感器后端有一凸台,该凸台紧密地嵌装在后端部定位块相应的槽内。
中间支撑架的轴孔可为椭圆形,其长轴方向为前后方向。
凸台的凸出高度在0.6-3mm范围, 凸台的宽度为1/4-2/3L(L为片状传感器的宽度)。
片状传感器的中间金属板由铍青铜制成。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1、主动扇形齿轮的半径为26mm(从中间转轴至齿轮分度园),被动齿轮的半径为5mm(从前端转轴至齿轮分度园),显然两齿轮的瞬时速度比大于5,这就是选针头的摆动速度大于片状传感器的弯曲速度,提高了选针的响应速度;2、选针头,前端转轴紧装在被动扇形齿轮的槽孔内,三者形成一体,前端转轴装在宝石轴承内,在工作时,摆动摩擦力大大减小,因而片状传感器弯曲时的阻力也大大减小,所以,片状传感器的弯曲力矩增大;3、选针头,前端转轴,被动扇形齿轮三者形成一体,摆动时,直接由被动扇形齿轮传递选针头摆动,几乎消除了摆动空回;4、选针头由原来的后端带有燕尾槽的复杂结构改为一平板,结构大为简化,因而可用冲床冲制,成本仅0.3元/个,成本下降20倍,改变了过去依赖进口价格畸高的局面;5、去掉了后端部圆柱形转轴,后端是紧密地固定,这样当片状传感器产生形弯时,不必消除后端部定位块与球形转轴的间隙,因而相应地增加了选针头的力矩;6、中间转轴孔改为椭圆形,其长轴方向为前后方向,可使片状传感器在形变时中间转轴可前后进动,产生较大的力矩;7、片状传感器的中间金属板采用铍青铜,它与压电陶瓷结合牢固,其结合牢度优于已有技术的不锈钢板,使片状传感器使用寿命及可靠性均有提高,还具有工艺简单易行,成本低等优点。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是C部放大剖视图。
图4是后端部定位块剖视图。
图5是后端部定位块主视图。
(1)选针头;(2)片状传感器;(3)宝石轴承;(4)主动扇形齿轮;(5)被动扇形齿轮;(6)中间支撑架;(7)后端部定位块;(8)中间转轴;(9)前端转轴;(10)凸台;(11)电致伸缩陶瓷片;(12)中间金属板;(13)两芯插头。
参见
图1,图2,主动扇形齿轮(4),被动扇形齿轮(5)采用塑料或铜制成。主动扇形齿轮(4)压装在片状传感器(2)前端,形成紧密的一体。选针头(1)是1mm厚的薄板,冲制而成。选针头(1)与前端转轴(9)紧装在被动扇形齿轮(5)的槽孔内,三者成一体,前端转轴(9)两轴端装在两宝石轴承(3)内。中间转轴(8)为圆柱体,它装在中间支撑架(6)的轴孔内,该轴孔为椭圆形,长轴方向为前后方向。片状传感器(2)的宽度为20mm,后端的凸台(10)宽度为9mm,凸出高度为2mm。后端部定位块(7)开有凹槽,凸台(10)紧密地嵌装在凹槽内。
参见图3,片状传感器(2)的中间金属板(12)为铍青铜,厚度为0.1mm,两面粘接有厚为180μ的电致伸缩陶瓷片(11),陶瓷片两面涂覆为1μ的银层。选用铍青铜会大大提高它与陶瓷片的结合牢度,经实验表明,当弯曲180°时,两面陶瓷片和中间的铍青铜板同时断裂,而已有技术的陶瓷片多有脱落。
参见图4、图5,这是后端部定位块(7),它采用耐磨性好的塑料材料制成。它上面设有定位螺丝,其前端开有凹槽,以便与凸台(10)紧密地固定。
在两电极间施加脉宽不大于2MS,幅度为48V±1V的电压时,就在片状传感器(2)上形成两个方向相反的脉冲平行电场,在脉冲电场的作用下,片状传感器(2)的一个电致伸缩陶瓷片(11)伸长ΔX,另一个则缩短ΔX,于是粘接为一体的陶瓷片就要产生弯曲变形,这个形变迫使中间金属板(12)也作同方向的弯曲变形,从而驱动选针头(1)摆动,完成选针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前、中、后的构成形式及中间金属板的材质替换与已有技术相比有了实质性的改变,显现出选针头力矩增加,消除了摆动空回,磨擦力减小,结构简化,成本下降、使用寿命与可靠性提高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是一个电致伸缩选针装置的单元通道总成,将多个单元平行地装配于一个壳体中,就可构成针织机选针装置。其单元通道的数量可以是6、8、12、24等,当采用八片单元通道时,就构成八通道电子选针装置。
权利要求1.一种针织机电致伸缩选针装置的单元通道总成,它包括选针头(1)、片状传感器(2),在其中间设有中间转轴(8),中间转轴(8)的轴端装在两侧的中间支撑架(6)上,其特征在于片状传感器(2)前端压装一主动扇形齿轮(4),与主动扇形齿轮(4)相啮合的是被动扇形齿轮(5),整个选针头(1)是一平板、选针头(1)、前端转轴(9)紧装在被动扇形齿轮(5)的槽孔内,前端转轴(9)装在两端的宝石轴承(3)内;片状传感器(2)后端有一凸台(10),该凸台(10)紧密地嵌装在后端部定位块(7)相应的槽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电致伸缩选针装置的单元通道总成,其特征在于中间支撑架(6)的轴孔可为椭圆形,其长轴方向为前后方向。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针织机电致伸缩选针装置的单元通道总成,其特征在于凸台(10)的凸出高度在0.6--3mm范围,凸台(10)的宽度为1/4-2/3L,L为片状传感器的宽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针织机电致伸缩选针装置的单元通道总成,其特征在于片状传感器(2)的中间金属板(12)由铍青铜制成。
专利摘要针织机电致伸缩选针装置的单元通道总成,包括选针头、片状传感器,中间转轴的轴端装在两侧的中间支撑架上,特征在于片状传感器前端压装一主动扇形齿轮,与主动扇形齿轮相啮合的是被动扇形齿轮,选针头是一平板、选针头前端转轴紧装在被动扇形齿轮的槽孔内,前端转轴装在两端的宝石轴承内,片状传感器后端有一凸台且嵌装在定位块的槽内。其显现出力矩增加,摩擦力减小,结构简化,成本下降、使用寿命与可靠性提高的优点。
文档编号D04B15/66GK2265382SQ9620801
公开日1997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1996年4月18日 优先权日1996年4月18日
发明者王德田 申请人:王德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