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捻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68067阅读:23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假捻机的冷却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通常涉及一种假捻机,特别是涉及一种假捻机的冷却装置,如一种拉伸假拎机的冷却装置。
在已有技术中,假捻机带有一个假捻装置,使来自纱卷的纱产生假捻;还带有一个加热装置,它配置在假捻装置的上游,以便在假捻机产生假捻时,消除纱中的内应力;还包括一个冷却装置,对纱线进行积极冷却,以便固定纱线中的假捻;还有一个卷取装置,以便在假捻定型后卷绕膨松纱。
同样众所周知,一个假捻机还另外带有一个拉伸装置,该装置执行一个拉伸操作,以便在假捻之前或与假捻同时以预定拉伸率进行拉伸,在假捻之后进行对假捻的定型,另外还包括一个加热装置。在上述的假捻机中,众所周知,当例如以预定的纱线卷绕速度为代表的适合假捻条件存在时,就可以实现稳定的生产。纱线速度超过了实现稳定条件的速度,就会使假捻区中纱线的张力与假捻度之间的平衡条件丧失,从而引起所谓的波动现象的产生,该现象使纱线受到振动,导致单根丝的断裂或成圈或纱线假捻不均匀。
为了防止这种波动现象的发生,可以增加假捻区的张力,但却导致在完成假捻之后,长丝断裂增加和纱线伸长度的减小,这很可能是导致后面工序如针织工序或磨擦(Wearing)工序中产生故障从而使产量减小的原因。
另外,在已有技术的减小长度的冷却装置中,纱线的高速处理导致冷却时间变短,从而使纱线不能完全被冷却到获得理想卷曲状态的温度。然而,如果通过增加冷却装置的长度来解决这个问题,就会使机器的总尺寸加大,这就使机器的工作能力受损并使得机器难于维护。此外,传递加捻时所增加的摩擦力和阻力产生于冷却装置中的纱线中,这导致纱线的卷曲度减小以及产生剩余伸长。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日本未审查专利文献(Kokai)第58-191230号提出了一个纱线导向器,该导向器有一个从其底部抽出纱线的导向槽和冷却纱线的气流。日本未审查专利文献(Kokai)第8-35136揭示了纱线的另一类冷却装置,该装置有一个中间部分,该中间部分带有一个纱线支承元件和一个具有一个表面的元件,该表面与纱线接触并带有一个孔,以便于排出或吸入冷却纱线的致冷剂。另外,日本未审查专利文献(Kokai)第5-331727号揭示了一种结构,其中一块板上有一对带槽的壁,该两壁横向间隔开,其间形成通道,纱线导向元件被安置在元件的底部,这样它们沿纱线的长度方向被隔开,该板还有一个外壁元件,该元件与带槽壁元件在与纱线导向器对置的一端处相连,这样由带槽壁元件和纱线导向器元件形成了一个管腔室,一个吸气装置安置在该管腔室中。
在′230专利中,为了冷却纱线,从纱线导向元件的导向槽的底部注入一种流体。结果,纱线上的热量以及在纺纱过程中加给纱线的纺纱油都发散到带空调的纺纱间的空气中,这一方面导致工人的工作条件更恶劣,而且还使空调的效率下降。
在′136专利中,由于提供了纱线支承元件,并从纱线接触表面的孔中吹入或吸出冷却空气,从而抑制了所谓的波动现象的发生。然而,冷却是通过使冷却空气与接触板(热从纱线传到该板)相接触进行的,而没有冷却空气与纱线的直接接触。在这样非直接冷却中,当冷却的纱线为例如75旦粗细时,接触板的长度至少必须达到1.2米或更长,以便使系统适应大于800米/分的高速纺纱。为了减少冷却装置的长度,需要有一个喂入像乙醇、乙醚或水这样的致冷剂的装置。
在专利′727中,纱线移动时,在带槽壁的底部与导向器接触,并且冷却是通过吸气装置吸入的流体而实现的,该吸气装置与管腔室相连,该管腔室在纱线导向器和带槽壁的底部之间。结果,在带槽壁的底部以及纱线导向器部分,在某种程度上减少了在纺纱过程中加给纱线的过量吸附的纺纱油及碎屑。然而,却不能完全消除润滑油和碎屑,因此,需要经常进行复杂而繁重的清洁带槽壁底部和导向部分的工作。另外,断裂长丝的缠结及清洁作业可能引发纱线导向器的故障。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假捻机的冷却装置,可以克服已有技术的上述困难。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尺寸小且保持理想的冷却能力的假捻机的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防止波动发生的假捻机的冷却装置。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使清洁作业能很容易地进行的假捻机的冷却装置。
根据本发明,冷却装置被安置在假捻机的加热装置和加捻装置之间以便冷却纱线,所说冷却装置包括;一个第一纱线接触元件;一个第二纱线接触元件,该元件与第一纱线接触元件分开,这样在第一和第二纱线接触元件之间就形成了一个通道,将要被处理的纱线沿该通道运动;安置第一和第二纱线接触元件时,使纱线至少与一个接触元件的表面相接触;以及在通道中在纱线运动方向的横向上产生气流的装置。
根据该结构,冷却是通过纱线与冷却表面的接触及气流的作用而实现的,因此,增加了冷却能力。也就是说,冷却装置的长度可比已有技术的减少一半,从而导致纱线中的拉力减小,也就减小了纱线在假捻机中的拉应力,使得沿纱线长度捻度易于传播。这样,在纱线处理速度增加时,可以获得理想质量的膨松纱,即韧性、延伸率及卷曲因素都保持不变。另外,在操作过程中,纱线总是与至少一个接触元件的表面相接触。这样,即使在纱线处于低张紧状态也可防止波动。另外,由于减小了冷却装置的长度,假捻机的结构更加紧凑,这使得维护更加容易。
最好,冷却装置还包括这样的装置,使得在操作位置和停止位置之间所说第一和第二纱线接触元件可以有相对运动,在操作位置第一和第二元件相互对置,以便形成一个所说的通道,在停止位置时第一和第二元件相互分开。这样安置,使得在停止位置清洁接触元件变得很容易。
最好,该冷却装置还包括在作业条件下调整第一和第二元件之间的间隙的装置。结果,可以用很有效的方法,将接触元件表面之间的间隙调至理想间隙,且不需要这两个元件有很高的精确度。另外,在纱线处理通道中可以获得理想的均匀吸气速度。
最好,至少第一和第二纱线接触元件中的一个是由与气流接触的散热片形成的。这种结构可以以高效率发散热量。
最好,该冷却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说通道靠近加热装置一端的装置,以便将在加热操作时加热装置中的纱线所产生的烟吸走,还包括一个控制吸烟程度的装置。


图1是带有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假捻机的简图;图2是图1中沿II-II线的视图;图3是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前视图;图4是图3中沿IV-IV线的视图;图5是图3中沿V-V线的视图;图6是图4中沿VI线的视图;图7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冷却装置的前视图;图8是图7中沿XIII-XIII线的横向剖面视图;图9是一个已有技术的冷却装置的透视图;图10是工作速度与稳定拉伸率之间的关系;图11是工作速度与韧性之间的关系;图12是工作速度与延伸率之间的关系;图13是工作速度与卷曲率之间的关系;图14是工作速度与卷曲率之间的关系;图1和图2图示了一个带有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假捻机,参考号1表示机架,2表示筒子架,3表示第一导纱器,4表示第一加热器,5表示一个纱线冷却器,6表示一个假捻装置,7表示第二导纱器,8表示第二加热器,9表示第三导纱器,10表示一个施加纺纱油的装置,11表示一个纱线卷取装置。筒子架2以一种已知的方式带有一组杆200,以便支承纱卷70。在筒子架2的内侧,从上到下固定的安装在机架1上有第一导纱器3、第一加热器4、冷却器5、假捻装置6和第二导纱器7。在机架1底部装有第二加热器8、第三导纱器9和输油器10,而操作平台12配置在部件8到10的上方。纱线卷取装置11被安置在操作台12的与筒子架2相对的一端。以已知的方式提供多组上述部件3到11。即机架1包括一组立柱100,而纱线12在相邻立柱(见图2)100之间的间隔中得到处理。如图2所示,加热装置4由加热部分400构成,每个加热部分用来处理两条纱线。冷却装置5由冷却部分15构成,每个冷却部分由一对冷却通道15A构成,它们用来处理来自相应的加热部分400的两条纱线。换句话说,在每个间隔中,装有6个加热部分400和6个冷却部分15。冷却装置5还包括由通道14构成的吸气装置,每个通道与冷却部件15相连。这些通道14是串连的并与一个风扇相连(没有显示),该风扇与一个电动机相连(没有显示)。还有一个用来控制风扇转动速度的转换开关(没有显示),以便控制从冷却部件15中到通道14的吸气。
在通道14中有两排垂直的长开口14a和14b,如图4和5所示。如图5所示,冷却部件15带有一个固定的壁元件16,该元件有一个封闭轮廓,并且通过螺栓17牢固地与通道4的前壁相连,使得元件15在位于长开口14a和14b之间时,沿长开口14a和14b延伸。由于如图3所示的元件16的越向下越宽的结构,侧表面16a和16b之间的距离在底部要超过顶部。然而,也可以使用一种结构,其侧表面16a与16b之间的距离在垂直方向上是不变的。冷却装置15还带有一对可移动的壁元件18a和18b,它们被配置在固定壁元件16的侧面。这样,就分别在固定壁元件16的侧壁元件16a和16b与可移动壁元件18a与18b之间形成了纱线处理通道19a和19b,这样,一方面通道19a和19b分别向外打开,另一方面也分别向长开口14a和14b打开。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在其底端通过销轴23a和23b,分别可转动地与支架20a和20b相连,而在可移动壁元件的上端,通过销轴24a和24b可转动地与除烟部件22相连,该除烟部件位于通道14的上方。由箭头f所示的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的像门一样的摆动运动得以实现,该摆动是绕销轴23a和23b和24a和24b的轴线进行的,这些销轴的轴线基本上垂直延伸。
一种对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的摆动运动所作的改进结构是,支架与通道14相连,而壁元件18a和18b可转动地与支架相连。
在上述的结构中,通道14在沿其长度方向上最好具有不同的横截面积,即离风扇越远,通道14的横截面积越小,这样,保持长开口14a和14b有恒定的吸气速度。更好一点,在每个间隔中为每个通道14提供流量控制小孔。
图5中,在固定壁元件16的侧表面16a和16b上形成了沿纱线Y的运动方向间隔的突起的纱线接触部分16a1和16b1。换句话说,在相邻的接触部分16a1之间,形成了凹下部分16a2,在相邻的接触部分16b1之间,形成了凹下部分16b2。类似地,在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上形成了沿纱线Y的运动方向间隔的突起的纱线接触部分18a-1和18b-1。这样,在相邻的接触部分18a-1之间,形成了凹下部分18a-2,在相邻的接触部分18b-1之间,形成了凹下部分18b-2。
图3中,突起部分和凹下部分的配置是这样的,即在固定元件16的侧表面16a的凹下部分16a2,配置有可移动元件18a的纱线接触部分18a-1,而在可移动元件18a的凹下部分18a-2,配置有固定元件16的侧表面16a的纱线接触部分16a1。这种结构,使得在右纱线处理通道19a的纱线Y运动,同时还交替地与接触部分16a1和18a-1接触或沿其切线方向运动。类似地,在固定元件16的侧表面16b的凹下部分16b2,配置有可移动元件18b的纱线接触部分18b-1,而在可移动元件18b的凹下部分18b-2中,配置有固定元件16的侧表面16b的纱线接触部分16b1。这种结构使纱线Y在纱线处理通道19b中同时交替地接触16b1和18b-1部分,或沿部分16b1和18b-1的切线方向运动。
在上述的配置中,固定壁元件16和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之间的距离是这样的,即当纱线Y停止时,纱线Y不会与接触部分16a1和18a-1及16b1和18b-1发生接触,当纱线运动时,只要纱线的振动小也不会发生纱线与接触部分的接触,而当产生大振动时,纱线将会与接触部分接触,从而防止了纱线产生大振动。所以,这种配置,使在纱卷之间的打结线头部分可以无障碍地通过。
在上述的结构中,纱线接触部分16a1和18a-1或16b1和18b-1在沿处理通道19a或19b的纱线Y的运动方向上的总长度L最好是这样的,即使得纱线不接触接触部分的总长度小于50mm,最好是在10mm到30mm的范围内,而且纱线的接触长度与纱线接触部分的长度之比大约为50%;另外,纱线接触部分的宽度最好在10mm至50mm的范围内。最后,相邻的纱线接触部分的距离δ最好是纱线的粗细度乘一个从2到10范围内的数值。在以上结构中,可以采用两个分开的固定壁元件来构成纱线接触壁元件16a和16b,而不是将固定壁元件做成一个整体。另外,纱线接触部分由不锈钢构成,该零件经过如渗氮处理或镜面抛光或镀硬铬或骨架镀(frame plating),以提供维氏硬度为700或更高的表面并增强热传递能力。
根据本发明,弹性板25a和25b的厚度值在0.1mm到0.5mm的范围内,其内端通过适当的装置如弹性元件28a和28b与通道14的外壁连接,该弹性元件28a和28b是弹性的磁元件如橡胶磁元件。该结构的理想之处在于可以减少间隙。除了采用磁性连接元件28a和28b之外,还可将弹性板25a和25b机械地连接在通道14上。弹性元件28a和28b在其外端处固定地连接到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的靠近内侧边缘处。结果,由弹性元件28a和28b产生一弹力,使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转动到实线所示的位置。构成的可调垫片的螺钉27a分别被安置在板18a和18b的顶部和底部。该螺钉元件27a和27b在其内端与固定壁元件16的对置的一侧相接触,从而使相面对的纱线接触部分16a1和18a-1及16b1和18b-1之间获得了理想的距离δ,如图5所示。换句话说,通过人工地转动元件27a和27b,可以调节螺钉元件27a和27b,从而调节螺钉突出的长度,即调节相对的纱线接触部分之间的距离δ。为了将螺钉元件27a和27b分别固定地连接到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上,将锁紧螺母30a和30b连接到元件27a和27b上。作为另一个可供选择的方案,销轴与静止的壁元件16或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相连图5显示,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可以克服25a和25b的弹力,绕着销轴23a和23b及24a和24b,从如实线所示的操作位置,转到如虚线所示的各自的停止位置。在停止位置,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与分别固定在通道14的外壁上的夹持元件31a和31b相互咬合。
如图5所示,在固定壁元件16的靠近通道14外壁上的长开口14a和14b附近的表面上,装有散热片32a和32b。这些散热片32a和32b可采用和静止的壁元件16相同的材料并且焊接在元件16上。另一种选择是,散热片32a和32b采用和静止的壁元件16相同的材料或采用导热率高的材料如铝合金或铜合金,通过铆钉或银钎接与元件16连接。散热片32a和32b也可以与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连接。另外,散热片32a和32b也可与静止的和可移动的壁元件16和18a和18b都连接。这些散热片32a和32b的功能是散热,并且还起防止超长尺寸的废纤维进入通道14的作用。
如图4所示,除烟系统22由一个盒34构成,该盒与通道14的顶部相连,并且具有一个基本为长方形的开口34′,该开口的方向与纱线Y的运动方向垂直;该盒34中在靠近纱线Y的位置还具有一个内分隔壁35,这样盒34中的空间被分成一个内腔35-1和一个外腔35-2,在通道14和盒34之间配置有一个调整板36,以便控制空气流量,板36如图4中的箭头G所示是可滑动的。即,盒34的底壁和通道14的顶壁具有对准的孔34-4和14-3,在该两孔之间有一个调节板36具有一个调节孔36-1。因此,板36的滑动引起调节孔36-1的开度变化,从而根据板36的位置而使空气的流量发生变化。
如图3所示,盒34包括一个顶和底壁34-1和34-2,它们限定了盒34的开口34′的顶部和底部。顶壁34-1上有水平分开的开口34a和34b,,而底壁34-2上有开口34a′和34b′。顶壁34-1上的开口34a和底壁上的开口34a′垂直地对准,而顶壁34-1上的开口34b和底壁上的开口34b′垂直地对准,这些开口34a和34b和34a′和34b′水平地延伸并向外开口,使纱线Y很容易导入开口。如图6所示,在顶壁34-1的开口34a和34b中,固定有由摩擦力较小的塑料材料做成的导向元件37a和37b。类似地,在盒34的底壁34-2上的开口34a′和34b′中也有导向元件。
如图3所示,在盒34的垂直分隔壁35上,有水平分隔的长开口35a和35b,这样开口35a和35b分别对着纱线Y并沿纱线Y的方向延伸。如图4所示,这些开口35a和35b是为了连通腔35-1和35-2的,这样在腔35-2中的纱线所产生的烟,就会在负压的作用下,被吸入腔35-1,随后如图箭头H所示经过控制阀35(开口34-4,36-1和14-3)进入通道14。这样,在抽吸装置22中可除去纱线Y上的油烟,即防止油烟进入冷却装置5,该油烟是当纱线Y经过加热器4被加热时,由加在纱线Y上的纺纱油形成的。
在操作本发明时,纱线Y沿直线运动,该直线将吸气装置33中的导向器37a和37b与假捻装置6中的导向器6a和6b(图3和4)相连,同时,与通道14相连的吸气风扇(没有显示)进行运转,这样,分别通过吸气孔14a和14b,在静止和可移动的壁元件16和18a和18b之间形成的纱线处理通道19a和19b中产生了抽吸力。结果,纱线Y在相应的纱线处理通道19a和19b中运动,同时在吸力的作用下稍微向通道14弯曲,并且轻微地横向振动。这种横向振动有助于使附着力较小的纱线接触部分16a1、16b1、18a-1和18b-1上的沉积物分离出来,并被吸至通道14中,即使纱线接触部分获得了自清洁作用。
在图7和图8中显示了一种本发明的冷却装置的改进结构,它包括一个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固定壁元件38,还包括横截面形状为矩形的可移动壁元件39a和39b。固定壁元件38有侧表面38a和38b,它们分别对着可移动壁元件39a和39b的侧壁39a-1和39b-1。可移动壁元件39a和39b在底端绕销轴41a和41b转动,在顶端绕销轴42a和42b转动。弹簧43a和43b迫使可移动元件39a和39b转到如实线所示的位置,在这些位置销轴45a和45b与固定壁元件38接触,这样向外打开的纱线处理通道19a和19b就形成于壁元件38和39a和39b的对着的表面之间,而通道14经开口14a和14b向着该纱线处理通道打开。由软的弹性材料如合成橡胶或合成树脂制成的密封元件47a和47b与通道14的前壁密封地接触。可移动壁元件39a和39b顶着弹簧43a和43b的力转到如虚线所示的停止位置。
如图7所示,面对着的一对纱线接触表面39a和39a-1是弯曲的,使纱线处理通道19a和19b也是弯曲的,通道19a和19b之间的空间在其底部展宽。理想的是纱线接触表面39a-1和39b-1是平的,这样可以在其整个长度上获得纱线Y与接触表面的理想的接触。
最后,如图8所示,散热片49a和49b分别形成于可移动壁元件39a和39b的侧表面39a-1和39b-1。
实施例一通过采用本发明的拉伸假捻机,在以下的假捻条件下实现了对纱线的拉伸假捻。
工艺条件待处理的纱线纤度为140旦尼尔、由36根长丝组成的POY聚酯纱线。
第一阶段加热装置(4);有效长度为0.78米,纱线的温度为215℃。
假捻机(6);一种外接触三轴型,具有顶部和底部陶瓷盘,此两陶瓷盘之间配置有七个橡胶盘;退捻张力比率T1/T2约为1.2;在冷却装置以上位置的捻数为每米3300。
冷却装置(5);有效长度为0.6米,并且用小尺寸的″皮托流速管″在图3中M点测得在没有任何纱线时纱线通道的平均吸气速度约为5m/s。
纱线处理速度;800m/min到1400m/min。
拉伸速度;是一个上限速度减去一个预定的误差值,在该上限速度时会产生退捻张力的偏差和在冷却装置或第一加热装置的纱线通道中的波动,而该预定的误差值如图10所示是以实验为依据而确定的。
处理后的纱线的测量结果如图11、12和13所示,纱线的韧性以CN/d为单位,纱线的延伸率以%为单位,而卷曲度以CR为单位。对卷曲率的测量如下。
准备好十绞的纱线,纱线被加上0.05CN/d的张力然后,将该样品浸到90℃的水中二十分钟。
然后,将该样品保持在室温下12小时。
然后,将纱线浸在20℃的水中,并同时在纱线上施加0.04CN/d的张力。
然后,在水中将纱线的张力增加0.2CN/d,两分钟之后,测量一绞样品的长度L1。
然后,在水中撒除增加的0.02CN/d的载荷,这样仅有0.04CN/d的张力加在样品上,在三分钟之后,测量一绞样品的长度L2。
卷曲率CR(%)由下式计算CR=[(L1-L2)/L1]*100(%)在图13中,由虚线所示2m/s的吸气速度引起卷曲率下降。与此相反,将吸气速度增加到5m/sec使得卷曲率大大增加。然而,吸气速度的增加最终一方面引起卷曲率CR的增加达到一个饱和值,另一方面,引起操作吸气风扇(没有显示)的能耗损失增加。换句话说,理想的是根据假捻工艺过程中的各个因素来设定吸气速度,这些因素例如纱线的纤度和处理速度。由此可见,理想的是提供一个转换开关,以便控制带动通道14中的吸气风扇的电动机的转速,这样就可以获得理想的条件。另一种方法是,选择一个纱线处理区域,在此提供一个装置以便测量吸气速度或静压,然后,通过比较检测到的吸气速度和预定的速度值,将吸气速度反馈控制到一个预定的值。
必须注意到,通过用皮托流速管在几个位置测量压力并将所测的值进行平均,可以获得空气流动的速度值。
对比试验图9显示了用于进行对比试验的弯曲型冷却装置60,它带有一个水套60,以便进行冷却介质的再循环,在此加热器是弯曲的,其长度L为1.08米,纱线接触表面的曲率为10米。除了拉伸率如图10所示以外,其假捻条件与实施例一相同。在图11、12和13中,显示了对比实验中的韧性、延伸率和卷曲率。
从对比结果将可以看到,如图11所示,本发明的纱线韧性比已有技术的稍有减少。然而,可以获得大于通常需要的4.6CN/d的强度。另外,从图13中可以看到,当纱线处理速度大于1200m/min时已有技术不可能得到大于40%的卷曲率的值,而这一卷曲率通常是需要的。与此相反,在本发明中,当吸气速度为5m/sec、纱线处理速度为1400m/min时可获得42%的卷曲率值。换句话说,由于增加了冷却效果,本发明可以获得增大的卷曲度。
另外,如图10所示,就拉伸率来说,本发明使拉伸力的降低值超过现有技术。这样,在操作过程中只需要很小的纱线张力,从而防止了波动现象的发生。
实施例2通过采用相同的假捻机和以下的假捻条件来做一个试验,以获得采用比实施例一粗的纱线时的吸气速度与纱线冷却能力之间的关系。
工艺条件待处理的纱线纤度为270旦尼尔、由48根长丝组成的POY聚酯纱线。
第一阶段加热装置;有效长度为0.78米,纱线的出口温度为215℃。
假捻机;一种外接触三轴型,具有顶部和底部陶瓷盘,此两陶瓷盘之间配置有七个橡胶盘;退捻张力比率T1/T2约为1.2;在冷却装置以上位置的捻数为每米2300。
冷却装置;有效长度为0.6米,在纱线通道处的平均吸气速度约为0m/s、10m/s和27m/s。测量方法与实施例一相同。
纱线处理速度;800m/min到1200m/min。
拉伸速度;是一个上限速度减去一个预定的误差值,在该上限速度时会产生退捻张力的偏差和在冷却装置或第一加热装置的纱线通道中的波动,而该预定的误差值如图14底部所示是恰当地确定的。
图14中显示了对应于各种气流速度Vc,测量受到拉捻的膨松纱的卷曲率CR(%)的结果。从图14中可清楚地看到,为了获得大于40(%)的卷曲率CR(%)的值,当纱线的速度为1100m/min时,在纱线处理部分的气流速度需要大于27m/s。另外,还可以看到,没有气流即气流速度为0m/min时,尽管处理速度为800m/min,所得到的的卷曲率仅为32.5%。这意味着在采用仅用接触冷却元件的方法来进行冷却的冷却装置时需要增加该冷却装置的长度。
权利要求
1.一种配置在假捻机的加热装置和加捻装置之间的用来冷却纱线的冷却装置,包括第一纱线接触元件;第二纱线接触元件,该元件与第一纱线接触元件隔开,在第一和第二纱线接触元件之间形成了一个通道,待处理的纱线沿该通道运行;第一和第二纱线接触元件的配置使得纱线至少与一个接触元件相接触,以及;在通道中的纱线运动方向的横向的通道上产生气流的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与纱线接触的表面向下且向外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第一和第二纱线接触元件有多个沿纱线运动方向隔开的接触表面,使得纱线在所说的第一和第二表面之间交替地与各表面接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使得所说第一和第二纱线接触元件可以在操作位置与停止位置之间相对运动的装置,其中,在操作位置第一和第二元件相互对置,以便形成所说的通道,在停止位置时第一和第二元件相互分开。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在运行状态下调整第一和第二元件之间的间隙的装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说第一和第二纱线接触元件中至少一个具有与气流接触的散热片,从而促进了散热。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还包括安装在所说通道未端且靠近加热装置的装置,以便吸去加热装置中加热操作而使纱线产生的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控制吸烟程度的装置。
全文摘要
一种用于假捻机中的冷却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壁元件16和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这些元件具有面对的表面,在这些表面之间形成了纱线处理通道19a和19b。所说的表面上形成了纱线接触部件16a1、16b1和18a-1、18b-1,这些纱线接触部分在纱线处理通道中沿纱线运动方向被隔开。纱线接触部分的配置使得纱线在固定壁元件16和可移动壁元件18a和18b之间交替地与纱线接触部分接触。一个吸气通道14向着纱线处理通道19a和19b打开,以在通道19a和19b中横着纱线运动的方向产生介质流动。
文档编号D02G1/02GK1170786SQ97114970
公开日1998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1997年5月30日 优先权日1996年5月30日
发明者高木顺, 柏木操, 小泉允弘 申请人:东丽工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