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线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57891阅读:46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缝纫机的线夹持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过对上线施加张力,对线张力进行调节的缝纫机的线夹持装置。
图7为表示设置有自动切线器的已有的缝纫机的头部的立面图。
在现有的缝纫机中,卷绕于线卷2上的上线3通过副夹线器(第1夹线器)P4、主夹线器(第2夹线器)5、挑线弹簧6、线索A7、挑线杆8、线索B9、针杆导线钩11、针12而到达布14处,与下线17相配合,形成针迹。上述下线17通过接纳于腔15内的梭子罩16,连结于布14上的针迹上。
在工业用的缝纫机中,一般设置有自动切线器,该装置在缝制结束时,在针板13下将上线和下线切断,可动刀片18和固定刀片19随着缝制结束时的切线信号而动作,将布14与针12之间的上线3,以及梭子罩16与布14之间的下线切断。
图8表示线切断时的可动刀片18与固定刀片19的具体结构。图8(a)~(c)为用于说明缝纫机线的切断处理的流程的,从侧方看到的针附近的的剖面图,图8(a’)为从上方观看到的图8(a)中的可动刀片18与固定刀片19的顶面图。另外,图8(a)和(a’)表示切断线的瞬间的可动刀片18、固定刀片19和上线下线的位置关系。
在动作时,可动刀片18中的前端18a沿前进线路(A方向),通过因上线3在针侧3b与布侧3a之间的松弛而产生的轮上的部分,朝向叉形状部18c拉紧上线3,同时还拉紧下线17。
通过可动刀片18的刃部18d,在叉形状部18c之间形成凹状18b,这样便防止固定刀片19与其之间的线相互干扰。
沿可动刀片18的退回线路(B方向),叉形状部18c分别通过线卷2、梭子罩16将上线3、下线17拉出,同时靠近固定刀片19,可动刀片18的刃部18d与固定刀片的刃部19a相啮合,由此将线切断。
图8(b)为表示切断后的线的状态的图。在这里,从针12至切断部的上线称为“针线3b”。
图8(c)为表示切线动作结束后,缝纫机停止时的上线的状态的图。在切线后,至缝纫机停止之前的期间,挑线杆8将上线3拉回,最终的针线3b残留于针尖处。最终所残留的针线3b中的相对针12的长度称为“针线残留长度L”。
当该针线残留长度L较短时,会产生下述问题,即在下次缝制开始时,线从针中拔出,或产生跳线,未形成针迹。当针线残留长度L过长时,在下次的针迹形成时,较长的上线以缠绕方式缝上,从而破坏了外观。
另外,不管针线残留长度L较长,还是较短,在切线之后,在采用上线夹持装置的场合,该装置会对针线的夹持处理的成功率造成较大影响。在这里,上述上线夹持装置指用于在线切断处理后,夹持针尖的线,在下次缝制时,按照规定长度,将针尖的线设置于规定位置的装置。
针线残留长度L由单纯从针12至可动刀片18与固定刀片19相啮合的位置的上线3的线通过长度确定。实际上,上述长度是通过可动刀片18的叉形状部18c,以所弯曲的量获得的。
此外,由于在切线动作的过程中,通过可动刀片18的叉形状部18c,强制拉出线,这样借助线的惯性力,以一定余量将线拉出,此外还可增加针线残留长度L。
由于采用拉出可动刀片18造成的线的惯性力,如图9所示,这样在切线时,通过促动器等使夹线器5中的线缓冲销38动作,从而作用于旋转滑轮5a上的弹簧压力释放。
再有,为了对上线3的拉出量进行控制,在独立于上述缝制用旋转夹线器5的情况下,设置有下述副夹线器P4,其用于在切线时,对上线施加轻微的摩擦阻力。
但是,在对较薄或柔软的布等进行缝制时,在旋转夹线器5对上线所施加的阻力(张力)非常轻微的场合,由于在缝制时不能无视副夹线器P4所造成的阻力(张力),这样在副夹线器P4的调节中,缝制时的张力必须优先进行。
此外,在旋转夹线器5采用旋转式夹线器的场合,由于旋转式夹线器必须处于在上游侧,预先张拉的状态,这样副夹线器P4的调节必须对应于旋转式夹线器而进行。当上述调节不适合于旋转式夹线器时,缝制时的张力过大,不能形成适合的针迹。
当按照上述方式,按照缝制时的张力优先于切线时的方式对副夹线器P4的阻力(张力)进行调节,或按照对应于主夹线器的方式对副夹线器P4的阻力(张力)进行调节时,通过自动切线器切断线时的张力与适合的值偏离,这样会产生下述问题,即无法获得必要的针线残留长度,或针线残留长度参差不一而不稳定。
另外,与此相反,当为了使针线残留长度保持稳定,按照线切断处理时的张力优先于缝制时的方式对副夹线器进行调节时,按照上述方式,在以较低张力缝制较薄物品或柔软布的场合,会产生下述问题,即缝制时的张力与适合的值偏离,所形成的针迹较差。
本发明是针对上述情况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缝纫机的线夹持装置,其即使在以较低张力缝制较薄物品或柔软布的情况下,仍可使缝制时的线张力为适合的值,进行外观良好的缝制,并且还可使线切断处理时的线张力为适合的值,可使线切断后的线残留长度适当地保持稳定。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第1项发明涉及缝纫机的线夹持装置,其包括主夹线机构,其对上线施加张力,对缝制时的线张力进行调节;副夹线机构,其可在与上述主夹线机构不同的位置,对上线施加副张力,其特征在于该线夹持装置包括张力释放机构,该机构可在切线处理的任意时间,释放上述主夹线机构所施加的张力;切换机构,其在切线处理的任意时间,将上述副夹线机构的状态从张力施加解除的状态切换到张力施加状态。
按照上述第1项发明,在采用形成对缝制时的线张力进行调节的主夹线机构,无需预张力(预先在上游侧所施加的较小的张力)的夹线器(比如,夹线板)的场合,对于缝制时的线张力与线切断处理时的线张力中的任何一个来说,均可施加适合的张力。
即,由于通过按照对应于缝制时的方式对主夹线机构所施加的张力进行调节,并且按照对应于线切断处理时的方式对副夹线机构所施加的张力进行调节,在缝制时使上述张力释放机构和切换机构不产生作用,在线切断处理时,使上述张力释放机构与切换机构作用,主夹线机构在缝制时,副夹线机构在线切断处理时分别独立地作用,这样缝制时与线切断处理时的线张力均为适合的值。
因此,即使在以较低张力缝制诸如较薄物品或柔软布的情况下,仍可使缝制时的线张力为适合的值,进行外观良好的缝制,并且可还使线切断处理时的线张力为适合的值,使针尖的线残留长度保持稳定。
具体来说,释放夹线器所施加的张力的结构可通过,比如,将动作片推入以夹持方式推压线的夹线板之间,以使夹线板之间张开的方式解除上述线的推压的结构,或从缝纫机框架内部将夹线器的外侧的夹线板推回,将夹线板之间推开的结构等各种结构来实现。另外,上述张力释放结构与切换结构的动作也可通过比如,控制电路等的控制,对应于线切断处理的时间进行。此外,还可通过操作人员的操作,对应于线切断次的时间进行。还有,该驱动力除了可采用液压或气压活塞等的电力以外,还可采用借助杠杆或踏板的操作人员的人工驱动。
第2项发明涉及上述第1项发明的缝纫机的线夹持装置,其按照下述构成,该方式为主夹线机构包括主夹线器,该主夹线器必须预先在上游侧,使上线具有较小的张力以便施加张力,该主夹线器对该上线施加张力,对缝制时的线张力进行调节;副夹线机构,其包括可在上述主夹线器的上游侧对上线施加第1张力的第1副夹线器,以及可施加第2张力的第2副夹线器;上述切换机构可在任意时间,将上述第1副夹线器的状态从张力施加状态切换到张力施加解除的状态,并且可将上述第2副夹线器的状态从张力施加解除的状态切换到张力施加的状态。
按照上述第2项发明,在采用形成对缝制时的线张力进行调节的主夹线器,必须要求预张力(预先在上游侧所施加的较小的张力)的夹线器(比如,旋转夹线器等)的场合,对于缝制时的线张力与线切断处理时的线张力中的任何一个来说,均可施加适合的张力。
即,由于通过按照对应于缝制时的方式对主夹线器与第1副夹线器施加的张力进行调节,并且按照对应于线切断处理时的方式对第2副夹线器施加的张力进行调节,在缝制时使上述张力释放机构与切换机构不产生作用,在线切断处理时使第1副夹线器与切换机构作用,在缝制时主夹线器和第1副夹线器,在线切断处理时第2副夹线器分别独立地作用,从而可使在缝制时与线切断处理时的线张力均为适合的值。
因此,即使在以较低的张力缝制诸如,较薄的物品或柔软的布的情况下,仍可使缝制时的线张力为适合的值,进行外观良好的缝制,并且还可使线切断处理时的线张力为适合的值,使针尖的线残留长度保持稳定。
在这里,预先在上游侧,上线中必须有较小的张力以便施加张力的主夹线器比如为,旋转夹线器,但是此外,其还可包括由防止线翘曲的夹线板等形成的夹线器。解除夹线器的张力施加的结构,或使张力释放机构和切换机构动作的结构等可为第1项发明所描述的各种结构。
第3项发明涉及第2项发明的缝纫机的线夹持装置,其按照下述方式构成,该方式为上述切换机构包括第1动作部,其通过沿第1方向作往复运动,使上述第1副夹线器的状态在张力施加的状态与张力施加解除的状态之间切换;第2动作部,其通过沿第2方向作往复运动,使上述第2副夹线器的状态在张力施加的状态与张力施加解除的状态之间切换;驱动机构,其具有可动部,可使该可动部作往复运动;连杆,其传递上述可动部的往复运动,使上述第1动作部沿上述第1方向作往复运动,并且使上述第2动作部沿与第2方向相反的方向作往复运动。
按照上述第3项发明,由于可通过仅仅使驱动机构中的可动部往复运动,进行第1副夹线器的作用/不产生作用的切换,以及第2副夹线器的不产生作用/作用的切换这两种切换,即可通过上述1个可动部的运动,对2个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从而可以很容易地对使切换机构动作的时间进行控制。
第4项发明涉及上述第1~3项发明的缝纫机的线夹持装置,其包括下述控制机构,该机构在通过设置于缝纫机中的自动切线器进行的线切断处理时,通过上述张力释放机构进行张力释放,并且通过上述切换机构进行切换。
按照上述第4项发明,由于通过上述控制机构的控制,可在自动地进行线切断处理时,使上述张力释放机构与切换机构动作,这样可使缝制处理和线切断处理的作业人员的处理简化,可使缝制上的操作内容变得简单。
在这里,控制机构还可为下述控制电路,该控制电路通过电控制,使上述张力释放机构与切换机构动作,此外也可为下述控制机构,该控制机构可通过机械结构与切线器保持连动,使张力释放机构与切换机构动作。
下面参照

图1~6,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描述。此外,与已有技术相同的结构采用与已有实例中的附图中的标号相同的标号,故省略对其的说明。
图1为表示包括有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线夹持装置的缝纫机的缝纫机头部侧的侧面图;图2表示副夹线器与切换器的具体结构,图2(a)表示其立面图,图2(b)表示副夹线器的纵向剖面图;图3为表示图1中的缝纫机中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图4为表示缝纫机中的每个驱动系统的动作时间的时序图;图5为表示通过缝纫机中的控制电路所进行的缝制结束处理的顺序的流程图;图6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副夹线器与切换器的具体结构,图6(a)为其立面图,图6(b)为包括从侧方看到的局部剖面的侧面图;图7为表示已有的缝纫机的头部侧的侧面图;图8依次表示通过切线器所进行的线切断处理,图8(a)~(c)为从侧方观看针附近的剖面图,图8(a’)表示图8(a)的可动刀片与固定刀片的顶面图;图9为表示缝纫机中所设置的主夹线器的纵向剖面图。
第1实施例图1为表示本发明第1实施例的包括有线夹持装置的缝纫机的缝纫机头部侧的侧面图,图2表示副夹线器21、25与切换器30的具体结构,图2(a)表示其立面图,图2(b)表示副夹线器的纵向剖面图。
在图1中,标号1表示缝纫机框架,标号2表示线卷,标号3表示上线,标号5表示作为主夹线器的旋转夹线器,标号6表示挑线弹簧,标号7、9、11表示线索,标号8表示挑线杆,标号10表示针杆,标号12表示针,标号13表示针板,标号14表示被缝制物,标号15表示腔,标号16表示梭子罩,标号18表示自动切线器中的可动刀片,标号19表示自动切线器中的固定刀片,标号21表示第2副夹线器,标号25表示第1副夹线器,标号30表示切换器。
本实施例的线夹持装置由作为在其内部设置有张力释放器的主夹线器的旋转夹线器5、第1和第2副夹线器21、25、切换器30构成。
旋转夹线器5与已有的类型的结构相同,故简化对其的描述,但是如图9的纵向剖面图所示,其由在外缘部具有对线进行导向的槽的旋转滑轮5a、与该旋转滑轮5a滑动接触,施加摩擦阻力的滑动接触部件5e、推压滑动部件5e的弹簧5d、对该弹簧的弹力进行调节的调线螺母5b等构成,通过使上线3沿旋转滑轮5a延伸,使旋转滑轮5a旋转,从而可对上线3施加张力。
此外,设置于旋转夹线器5的内部的张力释放器的结构也与已有的类型相同,故简化对其的描述,但是其包括与旋转夹线器5的支承轴5c的内部连通的线缓冲销38,以及驱动该销的比如,线缓冲螺线管98(图3)等驱动机构,通过上述线缓冲销38,以抵抗弹簧5d的方式将旋转夹线器5的滑动部件5e上推,从而将旋转夹线器5的张力释放。
第1和第2副夹线器25、21分别设置于固定在缝纫机框架1上的基座20上。在该基座20上设置有将上线3从上游侧送向第2副夹线器21的线索20A,以及将上线3从第1副夹线器25送向上游侧的线索20B。
第1副夹线器25由调线杆26、两个夹线板25A、25A、调线弹簧28、调线螺母27等构成,第2副夹线器21由调线杆22、两个夹线板21A、21A、调线弹簧24、调线螺母23等构成。
调线杆22、26的前端附近设置有螺杆22a、26a,该调线杆22、26固定于基座20上。夹线板25A、25A插入调线杆26,将上线3夹于两个板之间,通过调线弹簧28的压靠力,对上线施加摩擦阻力。同样,夹线板21A、21A也插入调线杆22,将上线3夹于两个板之间,通过调线弹簧24的压靠力,对上线施加摩擦阻力。通过上述第1和第2副夹线器25、21所获得的摩擦力可分别通过使调线螺母27、23旋转的方式进行调节。
第1和第2副夹线器25、21的张力的调节对于第1副夹线器25来说,对应于切断处理而进行,以便获得适当的线切断后的线残留长度,对于第2副夹线器21来说,对应于旋转夹线器5而进行,以便获得适当的缝制时的张力。
此外,第1和第2副夹线器25、21的位置关系即使在相互替换的情况下,仍不会对机构造成影响。
切换器30由作为驱动机构的夹线切换螺线管31、切换臂34构成。该切换臂34按照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设置在基座20上的支点35上,并且通过销32与夹线切换螺线管31中的插棒式铁心(可动部)31a连接,通过夹线切换螺线管31的驱动,进行摇摆运动。
两股的爪形状部34aa、34ab设置于切换臂34的一端,其沿通过弹簧33将插棒式铁心31a压出的方向移动,由此该两股的爪形状部34aa、34ab插入第2副夹线器21中的夹线板21A、21A之间,通过将插棒式铁心31a拉入,可将该两股的爪形状部34aa、33ab相对第2副夹线器21拉开。
在切换臂34的另一端设置有同样的爪形状部34bb、34ba,其沿通过弹簧33将插棒式铁心31a压出的方向移动,由此将该两股的爪形状部34bb、34ba相对第1副夹线器25拉开,通过将插棒式铁心(可动部)31a拉入,可将该两股的爪形状部34bb、34ba插入第1副夹线器25中的夹线板25A、25A之间。
即,上述切换臂34形成连杆,爪形状部34bb、34ba与爪形状部34aa、34ab分别形成第1和第2动作部。
上述两股的爪形状部34aa、34ab按照浮起的方式插入夹线板21A、21A,将上线3压靠于夹线板21A、21A之间的状态解除。对于另一个两股的爪形状部34bb、34ba,其情况与上述的相同。
在通常的缝制时等,夹线切换螺线管31处于未驱动状态的场合,通过恢复弹簧33,使插棒式铁心31a处于压出的状态,上线3处于下述状态,即仅仅由第1副夹线器25施加张力,第2副夹线器21不施加张力。
在线切断处理时等,夹线切换螺线管31处于驱动的状态的场合,插棒式铁心31a处于拉回的状态,上线3处于下述状态,即仅仅由第2副夹线器21施加张力,第1副夹线器25不施加张力。
图3表示包括上述线夹持装置的缝纫机中的电路结构的方框图。
在缝纫机中设置有对缝制处理进行控制的控制电路80。该控制电路80由具有CPU(中央处理器)、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OM(只读存储器)的控制部81、驱动缝纫机马达93的马达驱动电路82、对每个驱动系统进行操作的螺线管驱动器83等构成。
通过图中省略的接口,上轴角度检测器91或踏板传感器92与控制部81连接,清线螺线管94、反送螺线管95、自动上推螺线管96、切线螺线管97、线缓冲螺线管98和夹线切换螺线管31等与螺线管驱动器83连接。
在这里,上轴角度检测器91用于对缝纫机的上轴的角度进行检测,通过该检测表示针12位于上方的针上位置信号、表示针位于下方的针下位置信号、表示缝纫机的速度的速度检测信号等输出给控制部81。踏板传感器检测图中未示出的踏板的中位置、前踏位置、后踏位置的各个状态,对应于该状态,将缝纫机启动信号、切线信号、停止信号、速度信号分别输出给控制部81。清线螺线管94在切线之后,使刮板(图中未示出)启动,以便通过作用口使上线3落到压布装置上。反送螺线管95在通过作用口进行返缝时,使送布机构反转。自动上推螺线管96通过作用口,使压布装置上升。切线螺线管97通过作用口,使自动切线器启动。线缓冲螺线管98为旋转夹线器5内部的张力释放器的驱动机构。
另外,上述切线螺线管97将比如,与各个机构连接的滚轮插入凸轮中,使每个机构启动,每个机构的驱动力一般是由上述凸轮等送出的。
下面对包括具有上述结构的线夹持装置的缝纫机的动作进行描述。
图4表示缝纫机中的每个驱动系统的动作时间的时序图。
在一般的缝制时,针下位置信号与针上位置信号相互从上轴角度检测器91朝向控制部81输入。
当在该状态,操作人员从前踏位置对踏板进行后踏操作时,如图4所示,切线信号从踏板传感器92输出给控制部81,在该信号输出一定时间后,在针下位置信号的输入之后,切线螺线管97、线缓冲螺线管98、夹线切换螺线管31马上分别驱动。
通过上述的驱动,自动切线器开始线切断处理的动作,同时,张力释放器动作,将旋转夹线器5所施加的张力释放,并且切换器30动作,将第1副夹线器25所施加的张力释放,第2副夹线器21施加张力。
即,在通过自动切线器进行线切断处理时,仅仅通过第2副夹线器21对上线3施加张力,施加线切断处理过程中所持有的张力,在线切断处理之后,残留于针尖处的线残留长度为所需长度。
自动切线器所进行的线切断处理的动作内容按照已有实例所描述的方式进行。
当线切断处理结束时,线缓冲螺线管98与夹线切换螺线管31不驱动,旋转夹线器5与第1和第2副夹线器25、21恢复缝制时的状态。此后,清线螺线管94驱动,通过刮板清扫线,此后,自动上推螺线管96驱动,压布装置自动上升,缝制处理结束。
图5表示通过缝纫机的控制部81所进行的缝制结束处理的流程图。
该缝制结束处理在下述场合开始进行,该场合指在缝制过程中,操作人员后踏踏板。即在步骤S1中,当踏板传感器92检测表示后踏位置的信号时,进行步骤S2。
在步骤S2中,通过上轴角度检测器91发出的信号,对缝纫机是否进行低速动作进行判断,如果是低速动作,进行步骤S3,但是如果不是低速动作(如果是高速动作),反复进行步骤2,直至处于低速状态。
当缝纫机处于低速状态而进行步骤3时,判断踏板传感器92是否尚未输出后踏位置的信号,如果输出,进行步骤4,但是如果未输出,进行步骤S1。
即,通过该步骤S3的处理,仅仅在缝纫机处于低速状态之后,进行后踏的场合,可进行线切断处理。
在步骤S4中,判断上轴角度检测器91是否输出针下位置信号,反复进行该步骤S4,直至上述信号输出,在输出的场合,进行步骤S5。
即,通过该步骤4的处理,可在针12从下死点上升的时间,进行线切断处理,按照不与自动切线器中的可动刀片18发生冲突的方式对针12进行控制。
在步骤S5~7中,依次对切线螺线管97、线缓冲螺线管98、夹线切换螺线管31进行激磁,进行步骤S8。
在步骤S8中,判断上轴角度检测器91是否输出针上位置信号,反复进行该步骤S5,直至上述信号输出,在输出的场合,进行步骤S9。在步骤S9中,等待较短的设定时间,进行步骤S10。
在步骤S10~12中,依次对切线螺线管97、线缓冲螺线管98、夹线切换螺线管31进行消磁,进行步骤S13,在该步骤S13中,等待较短的设定时间,进行步骤S14。
此后,依次对清线螺线管94进行激磁(步骤S14)、等待设定时间(步骤S15)、对清线螺线管94进行消磁(步骤S16)、等待设定时间(步骤S17)、对自动上推螺线管96进行激磁(步骤S18),该缝制结束处理完毕。
按照上述描述方式采用本发明,由于通过单独的夹线器(旋转夹线器5和第1副夹线器25、第2副夹线器21),对施加于缝制时与线切断处理时的上线3上的张力进行控制,这样可作用与每种场合相适合的张力,另外可同时满足缝制的质量和针线残留长度。
另外,由于通过上述切换器30,暂时进行第1副夹线器25的作用/不产生作用的切换,以及第2副夹线器21的不产生作用/作用的切换这两种切换,这样可以很容易地进行使切换器30动作的时间控制。
另外,本发明不限于本实施例的线夹持装置的形式,通过下述方式,可获得与上述相同的作用和效果,该方式为主夹线器采用无需预张力的夹线器,并且仅仅设置1个副夹线器,相对该副夹线器,切换机构可对第2副夹线器21进行相同的处理。此外,第1、第2副夹线器21、25的设置或结构、主夹线器或切换机构的结构等、本实施例中所示的具体结构等可在不离开本发明的实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换。
第2实施例图6表示本发明第2实施例的线夹持装置中的副夹线器和切换器,图6(a)为立面图,图6(b)为局部的纵向剖开的侧面图。
本实施例表示切换机构的结构发生变化的实例,其它的结构和控制内容基本与第1实施例的结构相同。
本实施例的第1和第2副夹线器42、51的结构基本与第1实施例的相同。不同的结构在于在调线杆43、52中分别形成有插入孔43b、52b,其内插入有线缓冲销46、55,另外分别与外侧的夹线板42A、51A连接的接触片42a、51a与上述调线杆43、52的内部连通,其处于可沿上述调线杆43、52的纵向运动的状态。
切换器(切换机构)60由作为驱动机构的夹线切换螺线管61、作为连杆的切换臂64、第1和第2的动作部的线缓冲销55、46构成,其设置于缝纫机框架内部。切换臂64以可旋转的方式安装于支点65上,并且通过销62与夹线切换螺线管61中的插棒式铁心(可动部)61a连接,通过夹线切换螺线管61的驱动而进行摇摆运动。
在通常的缝制时等,夹线切换螺线管61处于未驱动状态的场合,通过恢复弹簧63,插棒式铁心61a处于压出的状态,切换臂64将线缓冲销46压出,第2副夹线器42中的夹线板42A、42A之间张开。因此,上线3处于下述状态,即其仅仅由第1副夹线器51施加张力,第2副夹线器42不施加张力。
在线切断处理时等,夹线切换螺线管61处于驱动的状态的场合,插棒式铁心31a处于拉回的状态,切换臂64推压线缓冲销55,第1副夹线器51中的夹线板51A、51A之间张开。因此,上线3处于下述状态,即其仅仅由第2副夹线器42施加张力,第1副夹线器55不施加张力。
上述第1和第2副夹线器51、42的张力调节对于第1副夹线器51来说,对应于线切断处理而进行以便获得适合的线切断后的线残留长度,对于第2副夹线器42来说,对应于旋转夹线器5而进行以便获得适合的缝制时的张力。
按照上述方式,即使采用本实施例的缝纫机的线夹持装置,仍可获得与第1实施例相同的作用和效果。
按照第1项发明,在对缝制时的线张力进行调节的主夹线器采用无需预张力(预先在上游侧所施加较小的张力)的夹线器(比如,夹线板等)的场合,对于缝制时的线张力与线切断处理时的线张力中的任何一个来说,均可施加适合的张力。
因此,即使在以较低张力缝制诸如较薄物品或柔软布的情况下,仍可使缝制时的线张力为适合的值,可进行外观良好的缝制,并且可使线切断处理时的线张力为适合的值,使针尖的线残留长度保持稳定。
按照第2项发明,在对缝制时的线张力进行调节的主夹线器采用必须要求预张力(预先在上游侧所施加的较小的张力)的夹线器(比如,旋转夹线器等)的场合,对于缝制时的线张力与线切断处理时的线张力来说,均可获得适合的张力。
因此,即使在以较低张力缝制诸如较薄物品或柔软布的情况下,仍可使缝制时的线张力为适合的值,进行外观良好的缝制,使线切断处理时的线张力为适合的值,使针尖的线残留长度保持稳定。
按照第3项发明,由于仅仅通过驱动机构的可动部的往复运动,进行第1副夹线器的作用/不产生作用的切换,以及第2副夹线器的不产生作用/作用的切换这两种切换,即可通过1个可动部的运动对两个机构的动作进行控制,这样可以很容易对使切换机构动作的时间进行控制。
按照第4项发明,由于可通过控制机构的控制,可自动地在线切断处理时,使上述张力释放机构与切换机构动作,简化缝制处理和线切断处理的操作人员的处理,使缝制上的操作内容变得简单。
权利要求
1.一种缝纫机的线夹持装置,其包括主夹线机构,其对上线施加张力,对缝制时的线张力进行调节;副夹线机构,其可在与上述主夹线机构不同的位置,对上线施加副张力,其特征在于该线夹持装置包括张力释放机构,该机构可在切线处理的任意时间,释放上述主夹线机构所施加的张力;切换机构,其在切线处理的任意时间,将上述副夹线机构的状态从张力施加解除的状态切换到张力施加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主夹线机构包括主夹线器,该主夹线器必须预先在上游侧,使上线具有较小的张力以便施加张力,该主夹线器对该上线施加张力,对缝制时的线张力进行调节;副夹线机构包括可在上述主夹线器的上游侧对上线施加第1张力的第1副夹线器,以及可施加第2张力的第2副夹线器;切换机构可在任意时间,将上述第1副夹线器的状态从张力施加状态切换到张力施加解除的状态,并且可将上述第2副夹线器的状态从张力施加解除的状态切换到张力施加的状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换机构包括第1动作部,其通过沿第1方向作往复运动,使上述第1副夹线器的状态在张力施加的状态与张力施加解除的状态之间切换;第2动作部,其通过沿第2方向作往复运动,使上述第2副夹线器的状态在张力施加的状态与张力施加解除的状态之间切换;驱动机构,其具有可动部,可使该可动部作往复运动;连杆,其传递上述可动部的往复运动,使上述第1动作部沿上述第1方向作往复运动,并且使上述第2动作部沿与第2方向相反的方向作往复运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下述控制机构,该机构在通过设置于缝纫机中的自动切线器进行的线切断处理时,通过上述张力释放机构进行张力释放,并且通过上述切换机构进行切换。
全文摘要
一种缝纫机的线夹持装置,包括主夹线器;可在主夹线器的上游侧,对上线施加第1张力的第1副夹线器和可施加第2张力的第2副夹线器;张力释放机构,可释放主夹线器5施加的张力;切换器,将第1副夹线器从张力施加状态切换到张力施加解除状态,将第2副夹线器从张力施加解除的状态切换到张力施加状态;控制机构,在通过自动切线器进行的线切断处理时,通过张力释放机构进行张力释放,通过切换器进行状态切换。
文档编号D05B47/00GK1232895SQ9910361
公开日1999年10月27日 申请日期1999年3月5日 优先权日1998年3月5日
发明者西川尚, 小川达矢 申请人:重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