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式增湿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1790阅读:33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立式增湿造粒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物料颗粒成型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陶瓷干法生产的立式增湿造粒机械。
国内现有的陶瓷主要采用湿法生产工艺,用煤烘干,不仅噪音大,而且耗电量大,尤其是在进行旋风干燥时,烟尘四处弥漫,直接违害到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也严重污染了环境卫生。为解决这个问题,国外目前已改变了陶瓷生产的传统方式,采用干法生产工艺,并很快形成了取而代之之势,干法生产既省煤又节能,更符合环保要求,有利于生产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鉴于此,国内不少陶瓷生产企业通过技术改造,也逐步开始采用干法生产工艺进行陶瓷生产,但因现有的生产技术设备不够完善,造成其产品质量差距较大,不能满足陶瓷生产高速发展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解决陶瓷干法生产工艺中的配套设备问题,而研制一种适用于陶瓷粘土颗粒成型的立式增湿造粒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立式增湿造粒机,由机架、混合斗、进料斗、给水系统、下料斗、电机及搅拌机构组成,混合斗设在机架上面,并设有由进水管、阀门、喷嘴组成的给水系统,混合斗上方是进料斗和盖,搅拌机构设在混合斗内,由设在机架下部的电机通过减速箱及皮带轮传动,进行物料和水的混合,其特征在于a.搅拌机构是由设在主轴上端的转盘、横梁和搅棒组成,转盘上固定有至少两根以上的横梁,搅棒排列固定在横梁的下方;b.主轴的外面设有套轴,套轴上端与带有刮板的环形转架相连,在刮板外侧的圆周设有外挡圈。
本实用新型还具有以下技术特征在横梁的下方排列固定的搅棒是不同直径的。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立式增湿造粒机,解决了陶瓷干法生产的关键生产设备问题,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造粒成型好,适用于压坯粒径达到80%,节省能源,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环境卫生,适于在采用干法生产陶瓷的企业推广使用。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
图1的A向示意图。
下面依照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如
图1、2所示,立式增湿造粒机,由机架1、混合斗9、进料斗10、给水系统12、下料斗13、电机及搅拌机构组成,混合斗9设在机架1上面,并设有由进水管、阀门、喷嘴组成的给水系统12,混合斗9上方是进料斗10和盖11,搅拌机构设在混合斗9内,由设在机架1下部的电机和减速箱通过皮带轮17、18传动,进行物料和水的混合。
搅拌机构是由设在主轴16上端的转盘8、横梁7和搅棒6组成,转盘8上固定有至少两根以上的横梁7,附图2所示的实施例采用了八根横梁,按圆周等分设置,搅棒6排列固定在横梁7的下方,搅棒的个数根据横梁的长度和搅棒的间距来选取,而搅棒的间距又是根据造粒的大小来确定。在主轴16的外面设有套轴15,主轴16与套轴15均由电机通过减速箱以及设在其下端的皮带轮17、18传动,套轴15上端与带有刮板20的环形转架5相连。
在机架1的下部还设置有挂架2,挂架上设轴承座3和轴承4,主轴16与套轴15之间通过轴承联接,轴承座和轴承起支承主轴16及套轴15的作用。
在刮板20外侧的圆周设有外挡圈19,防止颗粒料在刮板刮动时散落。
搅棒6可采用不同大小的直径,通过螺栓按一定间距排列在横梁下方,搅棒6与混合斗9的内平面具有一定间隙,既保证搅棒在正常转动情况下不会磨擦到混合斗的内平面,又保证了混合斗内物料的充分搅动。
横梁7与座标轴线具有一定斜角,以使横梁及搅棒在转动过程中能顺利将混合颗粒推动,从设在混合斗下边的出料孔21中漏出,出料孔21为多孔,沿混合斗9圆周下边设置。设在环形转架5上的刮板20按圆周均匀分布为若干个,刮板与座标轴线也具有一定斜角。
设备工作时,电机通过减速箱及皮带轮17、18带动主轴16及套轴15转动,两轴的转速比不同,固定在转盘8上的横梁7随之转动,搅棒6对物料作搓、压、推动,使其物料与水均匀混合,形成大小不同的球状颗粒,颗粒在搅棒的推动下从混合斗周边的出料孔21漏出,掉入机架1上由环形转架5和外挡圈19组成的环形槽内,随着环形转架5的转动,设在转架上的刮板20不断推动着颗粒至下料斗13的出料口送出,在下料斗13上装有筛网14,将颗粒进行分离。
权利要求1.一种立式增湿造粒机,由机架、混合斗、进料斗、给水系统、下料斗、电机及搅拌机构组成,混合斗设在机架上面,并设有由进水管、阀门、喷嘴组成的给水系统,混合斗上方是进料斗和盖,搅拌机构设在混合斗内,由设在机架下部的电机通过减速箱及皮带轮传动,进行物料和水的混合,其特征在于a.搅拌机构是由设在主轴(16)上端的转盘(8)、横梁(7)和搅棒(6)组成,转盘(8)上固定有至少两根以上的横梁(7),搅棒(6)排列固定在横梁(7)的下方;b.主轴(16)的外面设有套轴(15),套轴(15)上端与带有刮板(20)的环形转架(5)相连,在刮板(20)外侧的圆周设有外挡圈(19)。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立式增湿造粒机,其特征在于在横梁(7)的下方排列固定的搅棒(6)是不同直径的。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用于陶瓷干法生产的立式增湿造粒机,由机架、混合斗、进料斗、给水系统、下料斗、电机及搅拌机构组成,特征是搅拌机构是由设在主轴上端的转盘、横梁和搅棒组成,搅棒排列固定在横梁的下方,在主轴的外面设套轴,套轴上端与带有刮板的环形转架相连,这种立式增湿造粒机,解决了陶瓷干法生产的关键生产设备问题,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效率高,造粒成型好,节省能源,大大改善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和环境卫生,适于在采用干法生产陶瓷的企业推广使用。
文档编号C04B33/04GK2494357SQ01206708
公开日2002年6月5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2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2日
发明者张治容, 黄远振 申请人:张治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