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加强杆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36851阅读:394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加强杆的连接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连接装置,用以连接邻近混凝土构件的加强杆, 因此当结合时连接各根加强杆,因而它们就像单一的一根贯穿整个组 装的混凝土构件的加强杆。
背景技术
在建筑行业中混凝土是最普遍应用的材料。但是,混凝土是一种 脆性材料,该材料在压力下性能很好,但在拉伸下就不好。在结构中 是不可接受的,且特别对建筑行业。为了增加混凝土的性能,通常引 入钢材,作为加强的方法。
在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钢加强杆通常需要末端与末端的结合从而 制成较长杆的长度。要求以这样一种方法连接加强杆,使断开的杆的 机械特性接近相同长度的单根连续的杆的。
因此,对于加强杆结合在一起的地方的连接细节需要给与特的 注意。
目前,可通过搭接连接、机械连接或焊接的任意一种将加强杆结 合起来。
通过安排加强杆并列和连接在一起来实施搭接连接,因此杆端是 轴向地偏置。由于根据相关设计规程杆需要被搭接,使用较多的钢材 以形成搭接长度。此外,杆的搭接可能有时在连接区域造成严重的阻 塞问题。
普通的机械连接器可以是螺紋连接头和灌浆的连接头。 借助于内螺紋套制成螺紋连接头,该内螺紋套与要结合的二杆末 端的每一个形成螺紋结合。由于引入杆的螺紋,就降低了为加强的有 效杆尺寸。试验也表明由于随时间的疲劳损坏使系统损坏存在高的可能性。
对于灌浆的连接头,定位这些连接头的精度对于正确和易于安装 是重要的。 最后,焊接质量取决于环境条件和工人的能力,以生产好的焊接 连接。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焊接过程中引入到接头的热可能改变材料 的性质,同时在某些情况中,弱化该杆,这是不可接受的,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克服或至少改善现有技术中以上问题的一个 或几个。
上述现有技术任何一个的讨论不是作为技术人员的一般通用知识 说明的提供。
发明概述
本发明涉及将第一加强杆连接到第二加强杆的连接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笫一方面,提供一种用以将第一加强混凝土构件连 接到第二加强混凝土构件的连接装置,它包括具有从其延伸的第 一加 强杆的第一混凝土构件,具有从其延伸的第二加强杆的第二混凝土构 件,所述第一与笫二加强杆具有扩大的末端部分,在所述第一与第二 混凝土构件的介面之间的一个腔以包容粘结介质, 一个螺旋结构,其 尺寸定成为以接纳笫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所述螺旋结构还包括贯穿 螺旋结构长度沿该螺旋结构内周边延伸的至少 一根杆,同时所述第一 或第二混凝土构件具有贯穿该腔的孔,以便允许引入粘结介质。
当拉伸时,螺旋结构、第一和第二加强杆及粘结剂之间的相互作 用,以提供强的连接。
本发明的优选方面是根据所附权利要求的子权利要求的主题,并 且通过参考而引入到描述中.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实施例,在笫二加强混凝土构件的第二加强杆 从其延伸的表面上形成一个槽,因此当安排并与第一混凝土构件连接 时,形成一个腔。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在第一加强混凝土构件的表面形成一 个槽,第一加强杆从该处延伸,因此当安排并与第二混凝土构件相连 接时形成一个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在第一与第二加强混凝土构件二者的 表面上形成一个槽,因此当安排并彼此相连时,形成一个腔。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连接装置,用以将混凝土结构 中的第一加强杆连接到第二加强杆,该装置包括第一加强杆、第二加
强杆,所述第一与第二加强杆具有扩大的末端部分, 一个螺旋结构, 该螺旋结构的尺寸定成为接纳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所述螺旋结 构还包括至少一根贯穿螺旋结构长度沿螺旋结构内周边延伸的杆以及 一个封闭空间以接纳在其中具有第一与第二加强杆的螺旋结构,所述 腔具有至少一个入口以允许引入粘结介质。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该螺旋结构是圃柱形的。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该螺旋结构是截头圆锥形的。
附图描述
为了能充份理解本发明,将仅以举例的方式描述本发明的实施 例,并参考附图,其中
图l表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笫一实施例;
图2表示拉伸时连接装置的力流动图3表示在本装置中要使用的连接器;
图4表示在本装置中要使用的加强杆;
图5表示本发明的连接器的第二实施例;
图6表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笫三实施例;
图7表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笫四实施例;以及
图8表示用在本装置中的螺旋结构的另一装置。
附图无需按比例画出。
本发明实施例的描述
现在将详细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进行参考,该发明的例子在附图 中表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不打算在这些实施例的最广泛的方面加 以限制。反之,本发明试图包容许多变化、修改与等效方案,该变化、 修改和等效方案可能包括在由所迷附加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 与范围以内。此外,在实施例的以下详细描述中,设定详细的标号, 以便提供对本实施例的理解。
参照附图,连接装置IOO的一个实施例见

图1。此连接装置最初被 用在建筑工业中以便连接结合的加强的混凝土结构或预浇注混凝土结 构,因此,如在图1中见到的,连接装置100用于将第一混凝土构件 40的第一加强杆30连接到第二混凝土构件60的第二加强杆50因而将
第一混凝土构件40连接到第二混凝土构件60.
图1表示在预浇注混凝土构件装置中使用的连接装置100的例子。
将钢杆(称为加强杆)引入到混凝土构件中以加强混凝土构件或 块,因此在挤压力和拉伸力二者下它们的性能良好。具有引入钢杆的 混凝土构件称作加强混凝土构件。
呈第一和第二加强杆30、 50形式的加强杆可以通过任何已知的方 法引入到第一和笫二混凝土构件40、 60中。
连接装置100包括呈螺旋结构96形状的连接器10。该螺旋结构96 提供第一和第二加强杆之间的连接。当使用时,将第一和第二加强杆 放置在螺旋结构内。为了完成连接,需要通过一个小孔引入粘结介质 20,以提供第一和笫二加强杆与螺旋结构96之间的连接。此装置的优 点将在后面描述。
为保持粘结介质20从而完成连接装置,需要一个腔98以保持粘 结介质20,以使螺旋结构96与第一和第二加强杆30、 50相互作用。 该腔96被设置在笫一与笫二混凝土构件40、 60的介面之间。换句话 说,该腔96设置在第一与第二混凝土构件40、 60之间,以及当安排 在连接装置中时第一加强杆30从第一混凝土构件40延伸的那个表面 与第二加强杆从笫二混凝土构件60延伸的那个表面之间。
本发明的第一、第二、第三和笫四实施例的不同点在于,对本发 明设置腔的不同隔间。
在图1所示的笫一实施例中,使用连接装置100以将第一混凝土 构件40的第一加强杆30连接到第二混凝土构件60的第二加强杆50。
在图l的第一实施例中,第二混凝土构件60设置一凹陷,形成在 第二混凝土构件60的表面上的槽90与侧壁W。笫二混凝土构件的此 表面是第二加强杆50从其延伸的那个表面。任意地且如图l所示,第 二混凝土构件60设置槽卯和側壁91。对于预浇注混凝土装置,仅仅
混凝土构件的任意一个需要设置凹陷,因此当处于适当位置时,可以 在要定位的连接装置100的混凝土构件形成腔98。
如图1中见到的,第二加强杆50从第二混凝土构件60的槽90延 伸。该第二混凝土构件60还包括至少一个开口,呈穿过侧壁91的孔 41的形式,以允许引入粘结介质20。连接器10的内周边设置至少一根贯穿螺旋结构96的长度延伸的 杆95.在图3中,详细看到螺旋结构96的一个实施例.
还如在图l中见到的,彼此接近的第一与第二加强杆30、 50的末 端31、 32、 51设置扩大的端部32、 52,在图4中可更清楚见到。该扩 大的端部32、 52的优点将在后面描述。
当处定位用于根据本发明的使用时,笫一与第二加强杆被接纳在 螺旋结构96的范闺内,如在图l中见到的.
当使用时,笫二混凝土构件60以槽90面向要与之相连接的第一 加强杆30放置。该螺旋结构96然后放置在向上延伸的第一加强杆30 的上面因此第一加强杆30被放置在螺旋结构96的范围之内。
接着,第二混凝土构件60被放置在第一混凝土构件40之上因而 形成腔98,并因此第二加强杆50放置在范围内,同时与第一加强杆30 处于靠近或邻接的关系。
如在图l与4见到的,端部31和51设置扩大的末端32与52。将 扩大的部分32和52表示成与笫一和第二加强杆30、 50成整体的,但 也可以附加到末端31和51上,因此它们是性质不同的。例如,可将 尺寸定得比末端31和51的直径大的圆盘或按钮附加到末端。此外, 扩大的部分32、 52甚至可以是与加强杆30、 52不同的材料构成。
第二混凝土构件60还包括至少一个穿过侧壁91的孔"。当第一 与笫二混凝土构件放置成要结合时,如图1所示,该笫一和笫二加强 杆30、 50处在靠近地隔开的关系,或处于邻近结合的。
当第一和第二混凝土构件40、 60处在适当位置时,通过至少一个 孔41将粘结介质20引入到腔98中,可以使用高压源或其它方法引入 粘结介质20。当引入压力时,最好设置第二孔42作为出口,因此在腔 98内压力的形成将不会发生。此外,具有第二出口允许腔98被完全填 满粘结介质20。 一旦粘结介质20装好,连接装置100就完成。
连接装置100的目的是这样的,当离散的混凝土构件彼此组装时,杆。
当经受拉伸力时,该拉伸力作用到连接装置IOO。 扩大的端部32、 52是有利的,因为它防止第一与第二加强杆30、 50从连接装置100滑离,这是不希望的。
图2表示显示本发明的连接装置的优点的作用力图。如在图2中 见到的,粘结介质20与扩大的末端32、 52之间的相互作用是这样的, 粘结介质20对拉伸力提供一个相反的力,这样当作用一个外拉伸力时 第一和第二加强杆在螺旋结构96的范围内保持在适当的位置。
此外,在如图2所示的力流动图中,扩大的末端32、 52使力指向 至少一根杆95,称为力传递杆,该杆转而使该力反指向第一和第二加 强杆,或者更特别地指向第一和第二扩大末端,因此,在腔98内,外 作用的拉伸力向内地反向。在图1、 2、 3、 6和7中,当安排在螺旋结 构96中时有两根力传递杆。
由于螺旋的内边缘提供一个径向向内的挤压力该螺旋结构96也是 有利的因此向内的挤压力还提供一个内聚的力以便当经受一个外拉伸 作用力时防止笫一和第二加强杆30、 50滑离。
因此,当将粘结介质20引入腔98中时,螺旋结构96、力传递杆 95和扩大的末端32、 52相配合,这样外拉伸力被有效地阻挡。
因此连接装置IOO有效地阻挡拉伸力。挤压力同样被阻挡。
描述的另一实施例仅在为要定位的连接装置设置的腔的变化形式 上不同。
如图5所示的第二实施例描述腔98的一种变化形式。如图5所示, 第一混凝土构件40设置一个凹陷,在第一混凝土构件40的表面上形 成一个槽卯。该第一混凝土构件40包括如在第一实施例的第二混凝土 构件60中所描述的特征.
当使用时,第一混凝土构件40以笫一加强杆30向上延伸而定位, 然后螺旋结构96放置在向上延伸的第一加强杆30的上面,因此第一 加强杆30定位在螺旋结构96的内部范围内.
然后,第二混凝土构件60放在第一混凝土构件40的上面以槽90 面向该第一混凝土构件40。因而这种装置形成一种可变的腔98,并被 定位因此第二加强杆50定位在范围以内,并处于与笫一加强杆30的 靠近或邻近的关系。
在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中,并如图6所示, 一种其中第一与笫二 混凝土构件40、 60二者设置槽90和側壁91的可变装置,因此设置较 大的腔98。
在此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混凝土构件或第二混凝土构件上或者
在两个混凝土构件的每一个上设置至少一个孔41,只要该孔41提供进 入腔98的贯穿入口。
在图7所示的本发明的第四实施例中,连接装置用于现场浇注的 结构中。在此结构中,第一和第二混凝土构件均无具有在为现场浇注 形式设置的腔内的凹陷的要求,由于混凝土直接倾倒。
图8表示螺旋结构96的另一实施例,此处该螺旋不是柱状的,而 是截头圓锥装置的形式。
权利要求
1、一种连接装置,用以将混凝土构件中的第一加强杆连接到第二加强杆,包括第一加强杆;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和第二加强杆具有扩大的末端部分;螺旋结构,其尺寸定成为接纳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所述螺旋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根贯穿螺旋结构长度沿螺旋结构内周边延伸的杆;以及封闭空间,以接纳在其中具有第一与第二加强杆的螺旋结构,所述腔具有至少一个入口以允许引入粘结介质。
2、 一种连接装置,用以将第一加强混凝土构件连接到第二加强 混凝土构件,包括第一混凝土构件,具有从其延伸的第一加强杆;第二混凝土构件,具有从其延伸的第二加强杆;所述第一与第二加强杆具有扩大的末端部分,所述第一与第二混凝土构件介面之间的腔,用以保存粘结介质;螺旋结构,其尺寸定成为以接纳第一加强杆与第二加强杆,所述 螺旋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根贯穿螺旋结构长度沿螺旋结构内周边延伸的 杆;以及所迷第一或第二混凝土构件具有贯穿该腔的孔,以允许引入粘结 介质。
3、 一种连接装置,用以根据权利要求2将第一加强混凝土构件 连接到第二加强混凝土构件,其中在第一加强杆从其延伸的第一加强 混凝土构件的表面上形成一个槽,因此当安排并与第二混凝土杆连接 时形成一腔。
4、 一种连接装置,用以根据权利要求2将第一加强混凝土构件 连接到第二加强混凝土构件,其中在第二加强混凝土构件的笫二加强 杆从其延伸的表面上形成一个槽,因此当安排并与第一混凝土构件连 接时形成一腔。
5、 一种连接装置,用以根据权利要求2将第一加强混凝土构件 连接到第二加强混凝土构件,其中在第一与笫二加强混凝土构件二者的表面上形成一个槽,因此当安排并彼此连接时形成一腔。
6、 一种连接装置,用以根据权利要求2将第一加强混凝土构件连接到第二加强混凝土构件,其中螺旋结构是圆柱形的。
7、 一种连接装置,用以根据权利要求2将笫一加强混凝土构件连接到第二加强混凝土构件,其中螺旋结构是截头圆锥形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将第一加强的混凝土构件(40)连接到第二加强的混凝土构件(60)的连接装置(100),它包括具有从其延伸的第一加强杆(30)的第一混凝土构件(40),具有从其沿伸的第二加强杆(50)的第二混凝土构件(60),所述第一与第二加强杆具有扩大的末端部分(32,52),在所述第一与第二混凝土构件之间的一个腔(98),以包容粘结介质(20),一个螺旋结构(96),它的尺寸定成为接纳第一加强杆和第二加强杆,所述螺旋结构还包括至少一根贯穿螺旋结构长度沿其内周边延伸的杆,同时所述第一或第二混凝土构件具有贯穿腔的孔(41)以便能引入粘结介质。
文档编号E04C3/30GK101099012SQ200580037042
公开日2008年1月2日 申请日期2005年9月29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28日
发明者刘裕民, 陈思中, 黄瑞强, 黄良兴 申请人:建屋发展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