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及其轴力构件与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008346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及其轴力构件与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及制造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薄型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及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在一建筑物的钢骨结构上,经常装设一挫屈束制支撑装置(Buckling Restrained Braces,简称BRB),而其功用在于,通过发生外在扰动(尤其为地震力扰动), 挫屈束制支撑装置会代替钢骨结构先承受楼层的剪力,避免钢骨结构受损,达成消能的效^ ο参阅图1,为一种以往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装设在一钢骨结构13的两接合板14之间,其包含一轴力构件11以及一包覆于轴力构件11外的围束构件12,并且在装设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1时,借由轴力构件11外露于围束构件12的两端分别搭接于接合板14而连接于钢骨结构13。然而,此类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的结构,不论是体积或重量均相当可观而较笨重,导致在使用上的不便。并且,以往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的截面形状为正方形或圆形, 也就是说,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不论以哪一侧面对应钢骨结构13装设,其所需的空间是固定的,以致于减少了钢骨结构13所构成的室内空间。有鉴于此,对于以往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还有进一步改良设计的空间,以减少挫屈束制支撑装置1所需的空间且又能保持消能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在提供一种薄型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及其轴力构件。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适于连接一钢材结构的两接合板之间而用以消能,并包含一围束构件及一轴力构件。围束构件呈刚性结构;轴力构件包括一轴力本体、两第一板件及两第二板件。轴力本体受围束构件包覆;两第一板件分别连接轴力本体两端缘且外露于围束构件,第一板件是与接合板呈垂直,并且形成一供接合板置入的接合凹槽;两第二板件分别与第一板件相间隔地连接轴力本体两端且外露于围束构件,第二板件是与接合板呈垂直,并且形成另一供接合板置入的接合凹槽。优选地,该轴力本体呈板状,每一第一板件与每一第二板件具有一设置于该轴力本体端缘顶面的第一板段及一设置于该轴力本体端缘底面的第二板段,并且位于上下的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的外露端相配合形成所述接合凹槽。优选地,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连接该轴力本体的一端受该围束构件的包覆。优选地,该轴力本体的两端缘分别凸出该围束构件且与所述接合板相向。优选地,该轴力本体的两端缘向内呈颈缩状。优选地,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连接该轴力本体的一端受该围束构件的包
6覆且呈角形。优选地,该围束构件具有一呈刚性且包覆该轴力本体的中空套管,而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连接该轴力本体的一端顶抵该中空套管内壁面。优选地,该轴力本体具有一受该围束构件包覆的中间板以及分别设于该中间板两侧的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一体成形地连接所述第一板件,而该第二侧板一体成形地连接所述第二板件。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件垂直该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一侧板垂直该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板件与该第一侧板相接处呈颈缩状;所述第二板件垂直该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二侧板垂直该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并且所述第二板件与该第二侧板相接处呈颈缩状。优选地,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分别与该中间板相垂直地连接,使得三者的截面是呈H形。优选地,该轴力本体的中间板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一贯孔。优选地,该围束构件具有一呈刚性且包覆该轴力本体的中空套管,而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于该中空套管的端缘是顶抵于该中空套管的内壁面。优选地,该轴力本体包括相间隔地的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该第一侧板一体成形地连接所述第一板件,而该第二侧板一体成形地连接所述第二板件。优选地,所述第一板件垂直该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一侧板垂直该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板件与该第一侧板相接处呈颈缩状;所述第二板件垂直该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该第二侧板垂直该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并且所述第二板件与该第二侧板相接处呈颈缩状。优选地,该围束构件具有一呈刚性且包覆该轴力本体的中空套管,而该第一侧板与该第二侧板于该中空套管的端缘是顶抵于该中空套管的内壁面。优选地,该围束构件的截面呈长方形。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步骤A 选取一适当尺寸的中空套管。步骤B 选取一呈板状的轴力本体,并于轴力本体的两端缘顶面与底面分别设置两第一板段及两第二板段,以做为一轴力构件,并且使第一板段与第二板段的外露端相互配合形成多个接合凹槽。步骤C 将轴力构件置入中空套管内,并使接合凹槽外露于中空套管。步骤D 填充可凝固为刚性结构的可硬固材料于中空套管内。优选地,于该步骤C中,使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相连于该轴力本体的一端顶抵于该中空套管的内壁面与该轴力本体之间。优选地,于该步骤C中,使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直立地设置于该轴力本体的端缘。优选地,于该步骤C之后,还包含一步骤D 填充可凝固为刚性结构的可硬固材料于该中空套管内。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另一种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步骤A 选取一适当尺寸的中空套管。步骤B 提供一中间板以及尺寸长于中空套管与中间板的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两端缘设有一接合凹槽,并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垂直地设于中间板的两侧以形成一轴力构件。步骤C 将轴力构件置入中空套管内,并且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两端缘外露于中空套管。步骤D 填充可凝固为刚性结构的可硬固材料于中空套管内。优选地,于该步骤B中,于该中间板的中央处形成一贯孔。优选地,于该步骤C中,使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邻近该中空套管的两端缘能顶抵于该中空套管的内壁面。优选地,于该步骤C之后,还包含一步骤D 填充可凝固为刚性结构的可硬固材料于该中空套管内。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又另一种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包含下列步骤步骤A 选取一适当尺寸的中空套管。步骤B 选取尺寸长于中空套管的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并于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两端缘分别形成一接合凹槽。步骤C 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间隔地置于中空套管内,并使接合凹槽外露于中空套管。步骤D 填充可凝固为刚性结构的可硬固材料于中空套管内。优选地,于该步骤C中,使该第一板体与该第二板体邻近该中空套管的两端缘能顶抵于该中空套管的内壁面。优选地,于该步骤C之后,还包含一步骤D 填充可凝固为刚性结构的可硬固材料于该中空套管内。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借由轴力构件的结构设计,以设于两端缘的接合凹槽接合于两接合板之间,而达到消能的功用,并且整体为薄型结构可减少所占据的空间。再者,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是简单省材的制造方法。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以往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图2是一侧面示意图,说明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图3是一另一角度的侧面示意图,以另一角度说明该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图4是一图2中91-91剖面的示意图;图5是一图2中92-92剖面的示意图;图6是一流程图,说明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图7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制造方法中的中空套管;图8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制造方法中的轴力构件;图9是一立体图,说明制造完成的该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图10是一侧面示意图,说明说明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图11是一另一角度的侧面示意图,以另一角度说明该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图12是一图10中93-93剖面的示意图;图13是一图10中94-94剖面的示意8
图14是一流程图,说明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图15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制造方法中的中空套管;图16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制造方法中的轴力构件;图17是一立体图,说明制造完成的该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图18是一侧面示意图,说明说明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三优选实施例;图19是一另一角度的侧面示意图,以另一角度说明该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图20是一图18中95-95剖面的示意图;图21是一图18中96-96剖面的示意图;图22是一流程图,说明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三优选实施例的制造方法;图23是一立体图,说明该制造方法中的中空套管;图M是一立体分解图,说明该制造方法中的轴力构件;图25是一立体图,说明制造完成的该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参阅图2,为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一优选实施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 201适于连接一钢材结构的两接合板9之间而用以消能,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1包含一围束构件3及一轴力构件4,其中,轴力构件4设置于围束构件3内并其两端外露与两接合板9 相连接,详细叙述如下。参阅图2-图5,围束构件3包括一刚性结构且供轴力构件4置入的中空套管31及一设置于中空套管31与轴力构件4之间的可硬固材料32,需说明的是,中空套管31的截面形状呈长方形。参阅图2-图5,轴力构件4包括一呈板状且受围束构件3包覆的轴力本体41、两分别连接轴力本体41两端缘且外露于围束构件3的第一板件42及两分别与第一板件42 相间隔地连接轴力本体41两端缘且外露于围束构件3的第二板件43。轴力本体41的两端缘凸出于围束构件3并具有一顶面411及一底面412,而每一第一板件42与每一第二板件 43具有一直立地设置于轴力本体41端缘的顶面411的第一板段441及一直立地设置于轴力本体41端缘的底面412的第二板段442。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板段441与第二板段442 的一端与轴力本体41相连接且受围束构件3的包覆,而第一板段441与第二板段442的另一端凸出于围束构件3与轴力本体41,使得相对应的第一板段441与第二板段442的外露端相配合形成一用以供接合板9置入的接合凹槽443。通过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1以接合凹槽443与两接合板9相连接,轴力本体41凸出围束构件3的两端缘分别与接合板9相向,并且,板状的轴力本体41与接合板9呈水平状态,而第一板件42与第二板件43的第一板段441与第二板段442分别与接合板9呈垂直状态,再者,第一板段441与第二板段442连接于轴力本体41的一端顶抵中空套管31的内壁面。值得一提的是,中空套管31外型为长方型,使得整体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1为长方型体,也就是其长宽比大于1,所以其体积薄于以往截面呈正方形或圆形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如此一来,可减少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1应用于钢材结构时所占据的空间。并且, 借由轴力构件4的结构设计,于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1的两端形成有成对的接合凹槽443, 使得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1能装设于两接合板9之间,而达到消能的目的。此外,轴力本体41分别于中空套管31的端缘处向内呈颈缩状,如图2所示;第一板段441与第二板段442连接于轴力本体41的一端呈角形,如图3所示,借此,增加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1的结构在两端的劲度(Miffness)与强度Strength),以避免挫屈发生于与接合板9连接处,而使整体能均衡受力。参阅图6,本发明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1的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例,包含以下步骤步骤901 选取一适当尺寸的中空套管31,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选取的中空套管31的材质为钢材且呈长方型。步骤902 选取一呈板状的轴力本体41,并于轴力本体41的两端缘顶面411与底面412分别设置两第一板段441及两第二板段442,以形成一轴力构件,并且使第一板段 441与第二板段442的外露端相互配合形成多个接合凹槽443,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借由焊接将第一板段441与第二板段442直立地设置于轴力本体41的端缘,而轴力本体41、第一板段441与第二板段442的材质亦为钢材。步骤903 将轴力构件置入中空套管31内,并使接合凹槽443外露于中空套管31, 如图9所示。需说明的是,通过轴力构件置于中空套管31,第一板段441与第二板段442相连于轴力本体41的一端顶抵于中空套管31的内壁面与轴力本体41之间,借此达到稳固与强化结构性的目的。步骤904 填充可凝固为刚性结构的可硬固材料32于中空套管31内。在本实施例中,可硬固材料32为结构混凝土或是环氧树脂。因此,经由上述的步骤901-步骤904即可完成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1,如图9所示。而相较于以往的挫屈束制模块的制造方法,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1的制造方法简单省材且可使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1达到薄型化的目的。参阅图10,为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二优选实施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2适于连接一钢材结构的两接合板9之间而用以消能,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2包含一围束构件5及一轴力构件6,其中,轴力构件6设置于围束构件5内并其两端外露与两接合板9相连接。围束构件5包括一刚性结构且供轴力构件6置入的中空套管51及一设置于中空套管51与轴力构件6之间的可硬固材料52。而第二优选实施例与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轴力构件,详细叙述如下。参阅图10-图13,轴力构件6包括一轴力本体61、两分别连接轴力本体61两端缘且外露于围束构件5的第一板件62及两分别与第一板件62相间隔地连接轴力本体61两端缘且外露于围束构件5的第二板件63。轴力本体61具有一受围束构件5包覆的中间板611 以及分别设于中间板611两侧且受围束构件5包覆的一第一侧板612及一第二侧板613。 中间板611的两端缘凸出围束构件5,而第一侧板612与第二侧板613分别与中间板611相垂直地连接,使得三者的截面是呈H形,如图13所示。并且,第一侧板612 —体成形地连接两第一板件62,第二侧板613 —体成形地连接两第二板件63,也就是说,第一侧板612与两
10第一板件62为一板体,而第二侧板613与两第二板件63为另一板体。第一板件62与第二板件63的外露端形成一供接合板9置入的接合凹槽642,并且,第一侧板612与第二侧板 613于中空套管51的端缘是顶抵于中空套管51的内壁面。须说明的是,于轴力构件6的结构上,第一板件62垂直轴力本体61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一侧板612垂直轴力本体61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并且第一板件62与第一侧板611相接处呈颈缩状;第二板件63垂直轴力本体61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第二侧板613垂直轴力本体61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并且第二板件63与第二侧板613相接处呈颈缩状,借此,增加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2的结构在两端的劲度与强度。优选地,可借由在轴力本体61的中间板611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一贯孔641,以弱化轴力本体61的强度来达到整体能均衡受力的目的。参阅图14,本发明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2的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例,包含以下步骤步骤905 选取一适当尺寸的中空套管51,如图15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选取的中空套管51的材质为钢材且呈长方型。步骤906 提供一中间板611以及尺寸长于中空套管51与中间板611的一第一板体68及一第二板体69,第一板体68与第二板体69的两端缘设有一接合凹槽642,并将第一板体68与第二板体69垂直地设于中间板611的两侧以形成一轴力构件,如图16所示。 在本实施例中,中间板611、第一板体68与第二板体69的材质为钢材且三者是借焊接相连接,而第一板体68与第二板体69两端缘的接合凹槽642是预先铸造完成的。优选地,透过预先铸造于中间板611的中央处形成一沿中间板611长度方向的贯孔641。步骤907 将轴力构件置入中空套管51内,并且使第一板体68与第二板体69的两端缘外露于中空套管51。进一步设计,使第一板体68与第二板体69邻近中空套管51的两端缘能顶抵于中空套管51的内壁面。步骤908 填充可凝固为刚性结构的可硬固材料52于中空套管51内。如同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步骤904所述。因此,经由上述的步骤905-步骤908即可完成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2,如图17所示。并且,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2的制造方法如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制造方法是简单省材的。参阅图18,为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第三优选实施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3适于连接一钢材结构的两接合板9之间而用以消能,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3包含一围束构件7及一轴力构件8,其中,轴力构件8设置于围束构件7内并其两端外露与两接合板9相连接。围束构件7包括一刚性结构且供轴力构件8置入的中空套管71及一设置于中空套管71与轴力构件8之间的可硬固材料72。第三优选实施例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差异在于轴力构件,详细叙述如下。参阅图18-图21,轴力构件8包括一轴力本体81、两分别连接轴力本体81两端缘且外露于围束构件7的第一板件82及两分别与第一板件82相间隔地连接轴力本体81两端缘且外露于围束构件7的第二板件83。轴力本体81具有一受围束构件7包覆的第一侧板811及一受围束构件7包覆且与第一侧板811相间隔的第二侧板812。第一侧板811 — 体成形地连接两第一板件82,第二侧板812—体成形地连接两第二板件83,也就是说,第一侧板811与两第一板件82为一板体,而第二侧板812与两第二板件83为另一板体,并且两者与接合板9呈垂直。第一板件82与第二板件83的外露端形成一供接合板9置入的接合凹槽841,并且,第一侧板811与第二侧板812于中空套管71的端缘是顶抵于中空套管71 的内壁面。由上述可知,第三优选实施例的轴力构件8与第二优选实施例的轴力构件6的差异在于,轴力本体81只包含第一侧板811与第二侧板812,其余叙述与功效如同第二优选实施例,所以不再赘述。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由于轴力本体81只包含第一侧板811与第二侧板812,使得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3整体能更加薄型化。参阅图22,本发明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3的制造方法的优选实施例,包含以下步骤步骤909 选取一适当尺寸的中空套管71,如图2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选取的中空套管51的材质为钢材且呈长方型。步骤910 选取尺寸长于中空套管71的一第一板体88及一第二板体89,并于第一板体88与第二板体89的两端缘分别形成一接合凹槽841,如图M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板体88与第二板体89为钢材,并且两端的接合凹槽841预先铸造完成的。步骤911 将第一板体88与第二板体89间隔地置于中空套管71内,并使接合凹槽841外露于中空套管71。进一步设计,使第一板体88与该第二板体89邻近中空套管71 的两端缘能顶抵于中空套管71的内壁面。步骤912 填充可凝固为刚性结构的可硬固材料72于中空套管71内。如同第一优选实施例的步骤904所述。因此,经由上述的步骤909-步骤912即可完成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3,如图25所示。并且,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3的制造方法达到如第一优选实施例的制造方法的功效。综上所述,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1、202、203借由轴力构件4、6、8的结构设计,以设于两端缘的接合凹槽443、642、841接合于两接合板9之间,而达到消能的功用,并且整体为薄型结构可减少所占据的空间。再者,本发明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201、 202、203的制造方法简单省材,所以确实能达成本发明的目的。
1权利要求
1.一种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适于连接一钢材结构的两接合板之间而用以消能;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包含一围束构件,呈刚性结构;及一轴力构件,包括一轴力本体,受所述围束构件包覆;两第一板件,分别连接所述轴力本体两端缘且外露于所述围束构件,所述第一板件是与所述接合板呈垂直,并且形成一供所述接合板置入的接合凹槽;两第二板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相间隔地连接所述轴力本体两端且外露于所述围束构件,所述第二板件是与所述接合板呈垂直,并且形成另一供所述接合板置入的接合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本体呈板状, 每一第一板件与每一第二板件具有一设置于所述轴力本体端缘顶面的第一板段及一设置于所述轴力本体端缘底面的第二板段,并且位于上下的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的外露端相配合形成所述接合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连接所述轴力本体的一端受所述围束构件的包覆。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本体的两端缘分别凸出所述围束构件且与所述接合板相向。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本体的两端缘向内呈颈缩状。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连接所述轴力本体的一端受所述围束构件的包覆且呈角形。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束构件具有一呈刚性且包覆所述轴力本体的中空套管,而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连接所述轴力本体的一端顶抵所述中空套管内壁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本体具有一受所述围束构件包覆的中间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中间板两侧的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 所述第一侧板一体成形地连接所述第一板件,而所述第二侧板一体成形地连接所述第二板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侧板相接处呈颈缩状;所述第二板件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并且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第二侧板相接处呈颈缩状。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中间板相垂直地连接,使得三者的截面是呈H形。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本体的中间板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一贯孔。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束构件具有一呈刚性且包覆所述轴力本体的中空套管,而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于所述中空套管的端缘是顶抵于所述中空套管的内壁面。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本体包括相间隔地的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一体成形地连接所述第一板件,而所述第二侧板一体成形地连接所述第二板件。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侧板相接处呈颈缩状;所述第二板件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并且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第二侧板相接处呈颈缩状。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束构件具有一呈刚性且包覆所述轴力本体的中空套管,而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于所述中空套管的端缘是顶抵于所述中空套管的内壁面。
16.根据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围束构件的截面呈长方形。
17.—种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所述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用以连接于一钢材结构的两接合板之间并且包含一围束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构件包含一轴力本体,受所述围束构件包覆;两第一板件,分别连接所述轴力本体两端且外露于所述围束构件,所述一板件是与所述接合板呈垂直,并且形成一供所述接合板置入的接合凹槽;及两第二板件,分别与所述第一板件相间隔地连接所述轴力本体两端且外露于所述围束构件,所述两板件是与所述接合板呈垂直,并且形成另一供所述接合板置入的接合凹槽。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本体呈板状,每一第一板件与每一第二板件具有一设置于所述轴力本体端缘顶面的第一板段及一设置于所述轴力本体端缘底面第二板段,并且位于上下的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的外露端相配合形成所述接合凹槽。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连接所述轴力本体的一端受所述围束构件的包覆。
20.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本体的两端缘分别凸出所述围束构件且与所述接合板相向。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本体的两端缘向内呈颈缩状。
22.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连接所述轴力本体的一端受所述围束构件的包覆且呈角形。
23.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束构件具有一呈刚性且包覆所述轴力本体的中空套管,而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连接所述轴力本体的一端顶抵所述中空套管内壁面。
24.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本体具有一受所述围束构件包覆的中间板以及分别设于所述中间板两侧的一第一侧板段及一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一体成形地连接所述第一板件,而所述第二侧板一体成形地连接所述第二板件。
25.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侧板相接处呈颈缩状;所述第二板件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 并且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第二侧板相接处呈颈缩状。
26.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分别与所述中间板相垂直地连接,使得三者的截面是呈H形。
27.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本体的中间板沿其长度方向形成有一贯孔。
28.根据权利要求M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束构件具有一呈刚性且包覆所述轴力本体的中空套管,而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于所述中空套管的端缘是顶抵于所述中空套管的内壁面。
2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轴力本体包括相间隔地的一第一侧板及一第二侧板,所述第一侧板一体成形地连接所述第一板件,而所述第二侧板一体成形地连接所述第二板件。
30.根据权利要求四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件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一侧板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并且所述第一板件与所述第一侧板相接处呈颈缩状;所述第二板件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大于所述第二侧板垂直所述轴力本体长度方向的最大宽度, 并且所述第二板件与所述第二侧板相接处呈颈缩状。
31.根据权利要求四所述的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轴力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围束构件具有一呈刚性且包覆所述轴力本体的中空套管,而所述第一侧板与所述第二侧板于所述中空套管的端缘是顶抵于所述中空套管的内壁面。
32.一种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 选取一适当尺寸的中空套管;步骤B 选取一呈板状的轴力本体,并于所述轴力本体的两端缘顶面与底面分别设置两第一板段及两第二板段,以做为一轴力构件,并且使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的外露端相互配合形成多个接合凹槽;及步骤C:将所述轴力构件置入所述中空套管内,并使所述接合凹槽外露于所述中空套管。
33.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C中,使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相连于所述轴力本体的一端顶抵于所述中空套管的内壁面与所述轴力本体之间。
34.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C中,使所述第一板段与所述第二板段直立地设置于所述轴力本体的端缘。
35.根据权利要求32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C之后,还包含一步骤D 填充可凝固为刚性结构的可硬固材料于所述中空套管内。
36.一种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 选取一适当尺寸的中空套管;步骤B:提供一中间板以及尺寸长于所述中空套管与所述中间板的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的两端缘设有一接合凹槽,并将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垂直地设于所述中间板的两侧以形成一轴力构件;及步骤C:将所述轴力构件置入所述中空套管内,并且使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的两端缘外露于所述中空套管。
37.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B中,于所述中间板的中央处形成一贯孔。
38.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C中,使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邻近所述中空套管的两端缘能顶抵于所述中空套管的内壁面。
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C之后,还包含一步骤D 填充可凝固为刚性结构的可硬固材料于所述中空套管内。
40.一种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步骤A 选取一适当尺寸的中空套管;步骤B 选取尺寸长于所述中空套管的一第一板体及一第二板体,并于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的两端缘分别形成一接合凹槽;及步骤C:将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间隔地置于所述中空套管内,并使所述接合凹槽外露于所述中空套管。
41.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C中,使所述第一板体与所述第二板体邻近所述中空套管的两端缘能顶抵于所述中空套管的内壁面。
42.根据权利要求40所述的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步骤C之后,还包含一步骤D 填充可凝固为刚性结构的可硬固材料于所述中空套管内。
全文摘要
一种薄型挫屈束制支撑装置,适于连接一钢材结构的两接合板之间而用以消能,并包含一围束构件及一轴力构件。围束构件呈刚性结构,而轴力构件包括一受该围束构件包覆的轴力本体、两第一板件与两第二板件,其中,两第一板件分别连接轴力本体两端缘且外露于围束构件,第一板件是与所述接合板呈垂直,并且形成一供该接合板置入的接合凹槽,两第二板件分别与第一板件相间隔地连接轴力本体两端且外露于围束构件,第二板件是与接合板呈垂直,并且形成另一供接合板置入的接合凹槽。
文档编号E04B1/98GK102213013SQ201010146120
公开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9日 优先权日2010年4月9日
发明者吴安杰, 林保均, 蔡克铨, 魏志毓 申请人:财团法人国家实验研究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