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7891阅读:536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涉及一种化工塔器、储罐保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 一种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
背景技术
为保证化工塔、罐的保温效果及安全,检修人员需要经常针对塔、罐进行巡检或检 修,检修过程中,人员多踩踏在罐顶封头保温处,经过如此多次踩踏,再加上在热胀冷缩、风 吹日晒雨淋等恶劣天气的影响下,被踩踏部分的保温层会因破损和呛水致使保护层被破坏 而失效,严重影响塔、罐顶部的保温效果。传统塔、罐顶部的保温结构多采用直接铺设式,由 于缺少纵横向支撑,自身抗踩压能力不强,当顶部保护层结构损坏时,内部保温层已基本浸 泡,需要将整个塔体的保温结构整体拆除更换,浪费大量人力物力。
发明内容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塔、罐保温层不 易被破坏,塔、罐顶部保温效果好的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 置,包括内背带、保温层和防护板,内背带辐射状纵向铺设于塔、罐顶部外侧,保温层通过保 温钉固定在内背带上,其特征在于保温层外侧纵向铺设有纵向支撑带,横向铺设有横向支 撑带,纵向支撑带和横向支撑带通过插接件固定在保温层上,纵向支撑带和横向支撑带外 侧安装有防护板。所述插接件由板面及支腿组成,板面为矩形,上表面四周边缘内侧均设有一个方 通孔,纵向支撑带和横向支撑带通过方通孔固定,板面下部设有四条支腿,支腿插入保温层 内。所述纵向支撑带纵向穿过上下平行的两个方通孔后,横向支撑带与纵向支撑带垂 直交叉,横向穿过左右平行的两个方通孔固定。所述纵向支撑带和横向支撑带分多段,每段端部分别穿过方通孔后向后折叠,通 过螺栓固定。所述方通孔为长条状,宽度为20 30mm。所述纵向支撑带之间间隔距离为1000 1500mm,横向支撑带之间间隔距离为 1000 1200mm。所述的横向支撑带为宽度是30mm的镀锌钢带或白钢带。所述防护板为多片鱼鳞式排布,上方防护板叠压在下方防护板上部,形成光滑的 伞状结构。所述防护板具有与塔、罐顶部相适应的弧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增加插接件装置,使横向 支撑带和纵向支撑带形成交叉叠压式的经纬网状结构,既有效的保护了塔、罐顶部的保温层,保证了顶部保温层的保温效果,又有效的承担了钢带被踩踏时所承担的压力,增大了受 力面积,减小了压强,同时防护板鱼鳞式叠压结构使塔、罐顶部形成光滑状伞状结构,从而 保证了塔、罐顶部因不受反复踩踏或风吹日晒雨淋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而呛水、破损以致失 效。

图1是本实用新型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IA区实施例1结构放大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插接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插接件实施例1安装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图IA区实施例2结构放大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实用新型插接件实施例2安装结构示意图。其中1、插接件2、纵向支撑带3、横向支撑带4、板面5、支腿6、方通孔7、保温层8、 内背带9、防护板10、保温钉。
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实施例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参照附图1 4 :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包括内背带8、保温层7、纵向支撑带2、横向支撑带 3和防护板9,内背带8辐射状纵向铺设于塔、罐顶部外侧,保温层7通过保温钉10固定在 内背带8上,保温层7外侧交叉铺设有纵向支撑带2和横向支撑带3,纵向支撑带2之间间 隔距离均为1500mm,横向支撑带3之间间隔距离均为1200mm,纵向支撑带2和横向支撑带 3交叉处通过插接件1固定在保温层7上,纵向支撑带2和横向支撑带3外侧安装有防护 板9。插接件1由板面4和支腿5组成,板面4为矩形,上表面四周边缘内侧均设有一个方 通孔6,方通孔6为长条状,宽度为32 40mm,纵向支撑带2纵向穿过上下平行的两个方通 孔6后,横向支撑带3与纵向支撑带2垂直交叉,横向穿过左右平行的两个方通孔6固定。 板面4下部设有四条支腿5,插接件1通过四条支腿5插入保温层7内固定。横向支撑带3 为宽度是30mm的镀锌钢带。防护板9具有与塔、罐顶部相适应的弧度,通过铆钉固定在纵 向支撑带2和横向支撑带3上。防护板9之间为鱼鳞式排布,上方防护板叠压在下方防护 板上部,形成光滑的伞状结构。实施例2参照附图5 6:纵向支撑带2和横向支撑带3为分段式结构,每段端部分别穿过插接件1四周的 方通孔6后向后折叠,折叠部分通过螺栓固定,通过插接件1将各段支撑带连成一个网状结 构。纵向支撑带2和横向支撑带3之间间隔距离均为1000mm,横向支撑带3为宽度是30mm 的白钢带。其他结构与实施例1相同。工作原理与工作过程如下首先将内背带8辐射状纵向铺设于塔、罐顶部外侧,保温层7通过保温钉10固定
4在内背带8上,保温层7外表面上将横向支撑带3横向穿过插接件1上纵向平行的一对长 条状方通孔6,再将纵向支撑带2压于其上穿过横向平行的一对长条状方通孔6,形成叠压 网状结构。将插接件1的四条支腿5完全插入铺设好的保温层7中,从而将支撑带固定在 保温层7上,插接件1有效的承担了钢带被踩踏时所承担的压力,避免纵向支撑带2陷入保 温层7中,增大了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保证了塔、罐顶部保温层的保温效果和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 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 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 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 护范围。
权利要求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包括内背带(8)、保温层(7)和防护板(9),内背带(8)辐射状纵向铺设于塔、罐顶部外侧,保温层(7)通过保温钉(10)固定在内背带(8)上,其特征在于保温层(7)外侧纵向铺设有纵向支撑带(2),横向铺设有横向支撑带(3),纵向支撑带(2)和横向支撑带(3)通过插接件(1)固定在保温层(7)上,纵向支撑带(2)和横向支撑带(3)外侧安装有防护板(9)。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接件(1) 由板面(4)及支腿(5)组成,板面(4)为矩形,上表面四周边缘内侧均设有一个方通孔(6), 纵向支撑带⑵和横向支撑带⑶通过方通孔(6)固定,板面⑷下部设有四条支腿(5), 支腿(5)插入保温层(7)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带 ⑵纵向穿过上下平行的两个方通孔(6)后,横向支撑带(3)与纵向支撑带⑵垂直交叉, 横向穿过左右平行的两个方通孔(6)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带 (2)和横向支撑带(3)分多段,每段端部分别穿过方通孔(6)后向后折叠,通过螺栓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2、3或4任一项所述的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 述方通孔(6)为长条状,宽度为20 3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纵向支撑带 (2)之间间隔距离为1000 1500mm,横向支撑带(3)之间间隔距离为1000 1200m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支撑 带(3)为宽度是30mm的镀锌钢带或白钢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9) 为多片鱼鳞式排布,上方防护板叠压在下方防护板上部,形成光滑的伞状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1或8所述的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板 (9)具有与塔、罐顶部相适应的弧度。
专利摘要塔、罐顶部保温层防踩踏装置,涉及一种化工塔器、储罐保温设备领域,包括内背带(8)、保温层(7)和防护板(9),内背带(8)辐射状纵向铺设于塔、罐顶部外侧,保温层(7)通过保温钉(10)固定在内背带(8)上,其特征在于保温层(7)外侧纵向铺设有纵向支撑带(2),横向铺设有横向支撑带(3),纵向支撑带(2)和横向支撑带(3)通过插接件(1)固定在保温层(7)上,纵向支撑带(2)和横向支撑带(3)外侧安装有防护板(9)。横向支撑带和纵向支撑带形成交叉叠压式的经纬网状结构,有效的承担了钢带被踩踏时所承担的压力,保证了塔、罐顶部不因受反复踩踏或风吹、日晒、雨淋等恶劣天气的影响而呛水、破损以致失效。
文档编号E04H7/00GK201763028SQ20102053052
公开日2011年3月16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8日
发明者刘鲁暾, 向阳, 吴林, 宋爱忠, 李玺志, 李长彬, 杨晓东 申请人:淄博北岳设备防护工程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