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建筑垃圾制造绿色烧结墙体材料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4402阅读:3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利用建筑垃圾制造绿色烧结墙体材料的工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烧结墙材生产领域,是利用建筑垃圾制造烧结墙体材料工艺。
背景技术
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已成为国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十一五”期间,开发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技术,能有效解决部分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但对建筑渣土的处置以及部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问题,仍难以解决。目前,国内对与建筑垃圾资源化生产非烧结墙材制品的工艺技术与装备的研究较为深入,并建立了示范生产线,但是,对于建筑垃圾生产烧结墙体材料的研究,国内只是停留在实验室研究阶段,未形成产业化,并对装备也未进行针对性的开发。因此,研究建筑垃圾绿色烧结墙体材料成型工艺技术与装备,使建筑垃圾再生建材资源化技术又增加一条处 置途径。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住宅产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建设、中小城镇建设、新农村建设规模大幅度增长,对高质量、多功能绿色建材的需求迅猛增长。我国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宏伟目标,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保证人们的居住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而增加住房面积,加强原有村镇改造,必然带动对高质量、新型墙体材料用量的大幅增长。随着我国墙体材料企业规模的扩大,加工装备将由中小型向大中型规模方向发展,势必要求装备产量的规模化。开发高档次、高水平、自动化、上规模的挤砖生产装备以适应墙改发展趋势,也已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各大城市不仅仅产生建筑垃圾,而且在地铁施工现场和建筑工地,产生大量的建筑渣土和施工渣土,已成为城市发展的障碍和要求。特别是关中-天水经济地区对房屋建设的要求已逐年剧增,也必然带来建筑垃圾和建筑渣土的处置问题。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城市化规模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建筑垃圾的增长也十分迅速。据统计,我国自1979年以来,建筑垃圾以每年8-10%的速度递增,全国大、中、小城市(镇)建筑垃圾年产量接近2亿吨,占地达3750万m左右。英国、德国、奥地利、荷兰等西欧国家对大量的旧建筑物(50年以上、80年以上、100年以上的住宅、公用及工业建筑)在拆除现场的计算、测量、记录结果表明,根据建筑物结构形式的不同,单位体积平均产生的废料数量在375—401kg/m之间。这些城市建筑物的使用寿命终结时可能出现的建筑物废料总数量将会达到450亿吨。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已成为国内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十一五”期间,开发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技术,能有效解决部分建筑垃圾的处置问题,但对建筑渣土的处置以及部分建筑垃圾的资源化问题,仍难以解决。因此,将建筑垃圾和建筑渣土循环再生利用生产烧结制品,为有效、全面解决建筑垃圾和建筑渣土的处置问题,提供了另一条有效途径和方法,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再利用,又解决了环保和资源问题,这是发展循环经济,开发环境友好型建筑材料,实现建筑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烧结墙体材料的工艺,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再利用,又解决了环保和资源问题。简单地说,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烧结墙体材料的工艺,其特征是采用体积份为40-50建筑垃圾加入塑性较高的黄土或煤矸石或其混合物作为粘结剂,且粘结剂体积份为60-50,通过挤压成型后烧结制成墙体材料。具体地说,本发明是按照如下步骤实施(I)混料建筑垃圾体积份为40-50,60-50体积份为塑性较高的黄土或煤矸石或其混合物作构成的粘结剂,混合均匀后加水100—1500份;将混合料搅拌5min以上,之后 进行陈化不少于4h ;混合料备用;(2)挤出成型用挤出机挤出成坯材;(3)自然晾晒 IOh;(4)烘干将坯材置入烘箱时初始温度40°C,每小时升温平均50°C,烘8—9h,至坯体完全干燥;(5)烧结将坯材置入烧结炉,初始温度100°C,每小时平均升温100°C,温度开至990 C,通透后保持3h 4h,自然冷却后,取出。本发明通过对建筑垃圾及其混合料特性的了解,开发适合新型墙体材料规模化发展需求的建筑垃圾绿色烧结墙体材料规模化工艺技术。国内有一些科研院校做过此类研究,但大多是把建筑垃圾破碎成再生骨料,替代天然砂石,用于制造再生混凝土砌块、墙板和铺路砖等;但是,这些非烧结制品存在收缩大、易开裂、容重高、导热性能差等先天性不足问题。因此,用其制作烧结制品,可解决这些问题,而且市场接受快。然而,建筑垃圾生产烧结墙体材料制品,目前国内大多还停留在试验阶段。项目组通过多次、反复的进行配料试验,建筑垃圾掺料比已达到40% 50*%。
具体实施例方式利用建筑垃圾制造绿色烧结墙体材料生产中如使用的回收粉料太低时,塑性材料和回收粉料的均化处理上较为困难;当回收粉料加入量太高时,在成型上又有困难。试验表明,要使均化效果和成型效果达到最佳状态时,回收粉料和塑性材料的比例大致上是相等的(各占50%),此时,生坯也有足够的强度。在1100°C下焙烧后,成品的容重为I. 5—1. 95t/m,产品强度也较好。I、建筑垃圾及其混合料原料工艺性能研究(I)原料化学成分及塑性成分测试。①、用废砖+混凝土碎块按(I 1)比例粉碎后混合均匀,其化学成分测定值为
权利要求
1.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烧结墙体材料的工艺,其特征是采用体积份为40-50的建筑垃圾加入塑性较高的黄土或煤矸石或其混合物作为粘结剂,且粘结剂体积份为60-50,通过挤压成型后烧结制成墙体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烧结墙体材料的工艺,其特征是按照如下步骤实施 (O混料建筑垃圾体积份为40-50,60-50体积份为塑性较高的黄土或煤矸石或其混合物作构成的粘结剂,混合均匀后加水100—1500份;将混合料搅拌5min以上,之后进行陈化不少于4h ;混合料备用; (2)挤出成型用挤出机挤出成坯材; (3)自然晾晒IOh; (4)烘干将坯材置入烘箱时初始温度40°C,每小时升温平均50°C,烘8—9h,至坯体完全干燥; (5)烧结将坯材置入烧结炉,初始温度100°C,每小时平均升温100°C,温度开至990 C,通透后保持3h 4h,自然冷却后,取出。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烧结墙体材料的工艺,其特征混料工序中首先将在建筑垃圾的原料细碎过程中通过分拣、筛分、多道粉碎,将其粉碎成为I一2_左右的骨料;添加粘结剂后,需进行接近72h的加水陈化,使其形成团料状,含水量保持在3 12%为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烧结墙体材料的工艺,其特征是挤出成型时控制指标为挤出压力彡4. OMPa;真空度彡95% ;成型含水率16% 2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利用建筑垃圾生产烧结墙体材料的工艺,其特征是挤出成型时根据原料塑性指数选择以下挤出工艺 塑性指数在7以下时选用硬挤出工艺;塑性指数在7 11之间,采用半硬塑挤出成型;塑性指数在11以上时采用软塑挤出;且硬挤出、半硬塑挤出和软塑挤出成型含水率分别为14% 16%、17% 18%和19%以上;挤出机工作压力分别为2. O 2. 2MPa、l. 2 I. 9Mpa和I. IMpa以下。
全文摘要
一种利用建筑垃圾制造绿色烧结墙体材料的工艺,其特征是采用体积份为40-50建筑垃圾加入塑性较高的黄土或煤矸石或其混合物作为粘结剂,且粘结剂体积份为60-50,通过挤压成型后烧结制成墙体材料。从而使有限的资源得以再利用,又解决了环保和资源问题。
文档编号C04B33/132GK102786290SQ201210249140
公开日2012年1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18日
发明者安文州, 张芳丽, 王安湖, 程永科, 程玉全, 赵智军 申请人:程永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