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跨行车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90246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横跨行车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立体车库技术,尤其涉及了可以设置在城市中横跨行车道路(例如六个车道及以上)上空的立体车库以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中的民众拥有小型汽车(轿车)作为代步工具的数量越来越多,建造昂贵的楼房车库或/和地下车库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之后,又出现的占地面积很小的以钢构形式出现的廉价的立体车库,对于缓解上述发展的社会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也应该是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新生事物,然而,也出现了制约现有立体车库发展的问题
立体车库的设计方案都是以呈矩形地面的高层框架结构形式出现的,占地面积虽然小,然而,欲在已有的城市道路,尤其是成熟的省会城市或一线大城市中需要集中停车的部位再找到适合于建造立体车库及其辅助的短距离汽车5专用通道的地皮,也是相当困难了。一以上情况已经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现有立体车取得可持续性发展的机会。此外,立体车库存储汽车5的运载机电技术属于相当成熟的现有技术范畴。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目的
提出一种解决城市停车难的全新理念,即让为了车辆而修建的行车道路的上空闲置部位来解决城市停车难的问题,并将该理念化解为一种切实可行的技术解决方案。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拟采用以下的技术
本发明的特征在于
本发明的特特征在于
A.立体车库不是在行车道路以外的位置上设置的,而是横跨在行车道路的上空设置的,往返行驶的车辆仍然能够从该立体车库的下部穿行而过;
B.立体车库的车辆通道与地面行车道路之间上下的衔接是通过设置了内置电梯的垂直升降井来实现的;
C.立体车库中还有用于水平运载车辆的机电水平输送装置,并且,立体车库的车辆通道与停车位是由该机电水平输送装置占据着的。本发明的改型方案之一
A.立体车库不是在行车道路以外的位置上设置的,而是横跨在行车道路的上空设置的,往返行驶的车辆仍然能够从该立体车库的下部穿行而过;
B.立体车库的车辆通道与地面行车道路之间上下的衔接是通过设置了内置电梯的垂直升降井来实现的;
C.立体车库中,设置在车辆通道与停车位上的用于水平运载车辆的机电水平输送装置均由铺设在车辆通道与停车位上的能够直接行驶车辆的硬质地面来取代。
本发明的改型方案之二
A.立体车库不是在行车道路以外的位置上设置的,而是横跨在行车道路的上空设置的,往返行驶的车辆仍然能够从该立体车库的下部穿行而过;
B.车辆通道与停车位由包括该两者在内的停车坪来取代,并且,停车坪与地面行车道路之间上下的衔接是通过设置了内置电梯的垂直升降井来实现的或/和通过能够直接行驶车辆的由硬质地面构成的引导车道来实现的;
C.立体车库中用于水平运载车辆的机电水平输送装置在内的所有平面设施均由铺设在停车坪上的能够直接行驶车辆的硬质地面来取代。——所述的立体车库是采用钢构建筑的结构形式。——所述的立体车库设置了来自于行车道路上的支撑结构的支持;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比较的特点
由于本发明提出了上述的“横跨行车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以及由它发展而成的改型方案在内的立体车库(总计四种类型)的结构形式,这就为本发明能够较全面地实现让汽车停泊在人们为汽车修建的行车道路上空创造了条件,进而为大幅度缓解、甚至彻底解决繁华城市中停车难的问题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本发明中所述的立体车库的巨量增加绝对不会受到行车道路以外繁华城市中宝贵地皮的限制,属于关键的理念性突破的发明性质。


图1示意了本发明第一类实例中的第一个实施例横跨在十个车道上空的立体车库四层结构正面布局概况。一一仅仅利用一对(两部)电梯垂直输送以及利用机电装置水平输送车辆到达停车位的整体布局;
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示意了本发明第二类实例中的第一个实施例横跨在十个车道上空的本发明四层结构正面布局概况。一仅仅利用一对(两部)电梯垂直输送车辆而司机驾车直达停车位的呈人行天桥式结构的立体车库的整体布局;
图4是图3的俯视图。图5示意了本发明第三类实例中的发展型结构断面图。一利用二对(四部)或以上电梯垂直输送车辆而司机驾车直达停车位的宽体型单层结构立体车库的整体布局;
图6是图5的第一俯视图(示意了两条行车道路垂直布局成“十”字路口上空的第一发展型实施例),即第三类实例中第一个实施例;
图7是图5的第二俯视图(示意了单条行车道路上空的第二发展型实施例),即第三类实例中第二个实施例。图8示意了本发明第四类实例中的发展型结构断面图。一不利用任何包括电梯在内的机电装置输送车辆的非电力式宽体型单层立体车库的正面布局概况;
图9是图8的第一俯视图(示意了两条行车道路垂直布局成“十”字路口上空的第一发展型实施例),即第四类实例中第一个实施例;
图10是图9的第二俯视图(示意了单条行车道路上空的第二发展型实施例),即第四类实例中第二个实施例。
1:车道分界线;2 :行车道路;3 :车辆通道(库内横向设置);4 :支撑结构(应该设置在包括行车道路中心线的车道分界线上);5 :作为服务对象的小型汽车(轿车);6 :停车位(库内横向纵向设置);7 :为驱动车辆升降设备运行服务而专设的垂直升降井;8 :人行道;9 引导车道(坡形);P :人行梯;W :停车坪(广义上说可以视为包括车辆通道与停车位二者)。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发明的关键是立体车库设置地点的规划问题(行车道路2的上空),本发明所述的立体车库底部离开地面行车道路2的高度可以考虑在7米以上,或者,视具体情况远高于7米这一数量级;至于立体车库内部涉及到的诸如驱动车辆如何按照人为意志实施准确的行动路线轨迹,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移,很可能需要包括电梯在内的机电输送装置的帮助,或者部需要包括电梯在内的机电输送装置的帮助,甚至根本就不需要任何包括电梯在内的机电输送装置的帮助,以上的种种情况均与现有技术很接近甚至相当成熟,这里对于包括电梯在内的机电输送装置的相关说明就从略了。图1与图2示意的是本发明第一类实例(与现有技术最关键的不同仅仅在于“横跨道路的上空”以及由此引发的其他事宜)中的第一个本发明的实施例,即汽车5实施上述的“上、下、前、后、左、右”的位移,全部依靠包括电梯在内的机电输送装置来执行;其立体车库的主体呈横跨行车道路2(例如由十个或以上车道构成)的长条形钢构结构形式(四层共88个车位),其两个端部设置了供电梯使用的垂直升降井7,而该两个垂直升降井7都是设置在行车道路2两边的快慢车道交界线附近,由于跨度较大,可以在其中间位于行车道路2的中心线的位置上增设常规的支撑结构4,汽车5的行驶方向详见图2中的箭头方向。从上述的第一类实例的第一个实施例中本发明的平面俯视布局概况的示意中,本发明是以车辆通道3居中而纵向停车位6排列在两侧为主线、而两个垂直升降井7位于上述车辆通道3两端的格局来实现本发明意图的。一不难看出,本发明的两个垂直升降井7的最佳位置是位于行车道路2两个边侧附近的快慢车道交界处(该处一般会设置了一定宽度的绿化地带),一个可以容纳一辆汽车5的垂直升降井7的占用行车道路2上的地面面积,也就是约2米宽4米长的大小(小于或远小于一个公交车的站台占地面积),为了解决几十辆汽车5的在空间停泊问题,就是占用了 1/2的公交车站台的地面面积,也应该是值得的。当行车道路2不宽时,也可以考虑在横跨行车道路2上的本发明中设置一个垂直升降井7,即将一个垂直升降井7设置在行车道路2的中心线位置,而本发明横跨行车道路2宽度的两端各设置一个边端支撑结构4。——这也可以看作是本发明第一类实例中的第二个实施例。而本发明第一类实例中的第三个实施例,就是当行车道路2相当宽时,可以在行车道路2的两旁以及中心线三个横向位置各设置一个垂直升降井7,中间的那个垂直升降井7正好位于行车道路2的中心线上,可以提供给不同方向行驶的汽车5使用;若本发明采用钢构的结构形式,当以后认为必要时,还可以将其中的一个垂直升降井7方便地拆除。图3与图4示意的是本发明第二类实例(本发明中的改型方案之一)中第一个实施例(仅仅依靠机电装置对汽车5实施上与下的运输),即汽车5由电梯垂直输送到本发明的每个停车的层次后,司机则可以直接驾车直达停车位6的实施例,如此简单的实施例,其设计方案应该可以想象了,汽车5的行驶方向详见图4中的箭头方向。
此时本发明的立体车库中所有的地面都应该采用硬质材料铺设,即采用水泥或地板一类的材料铺设地面;而存、取汽车5的全过程(路线)很简单汽车5进入立体车库的方法(路线)是显而易见的,只是汽车5离开立体车库时,需要要以倒退的方式进入垂直升降井7内的电梯中,当电梯载车沉底之后,就能进入行车道路2并离开立体车库。这里,所涉及的全部技术问题应该是显而易见的。一显然,一旦司机坐在汽车5内被电梯送到立体车库内的任何一层,就能够让司机直接驾车在其硬质地面上行驶,此举,可以省略昂贵的水平输送汽车5的机电装置。显然,上述的方案这就形成了本发明第二类实例中第一个实施例,然而,如果觉得仅仅使用行车道路2上为不同行驶方向汽车5设置的一对垂直升降井7内的一对电梯使用不方便(司机驾驶汽车5离开立体出库时需要以 倒退的行驶方式进入垂直升降井7内的电梯才可以在离开立体车库时照直开车进入已经选定的行车道路2的方向)或者电梯不够用,则在该第二类实例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以下的第三类实例中的第二个实施例(见图5与图7 二者的示意)也是未尚不可的。图5与图6示意了本发明的地三类实例(本发明中的改型方案之二)的第一个实施例,即建造在“十字路口”(行车道路2垂直交叉而成的路口)的上空的本发明实施例。该第三类实例中第一个实施例可以呈俯视正方形的由四角各设置一个垂直升降井7的由,车辆的行驶方向(包括进出立体车库)详见图6中的箭头方向。此外,如果需要,本实施例中停车坪W (可以视为包括车辆通道3与停车位6两者的各种排列组合)的每边正当中再各增设一个垂直升降井7,总共可以有八部电梯分别在各自的垂直升降井7内,为各个方向过来的车辆实施垂直升降服务;当车辆到达停车坪W后之后,即由司机驾车通过相关的途经直达指定的位置泊车。显然,立体车库的停车坪W是铺设了可以行驶车辆的硬质地面,例如,地面由水泥或木料来铺设。图5与图7示意了本发明的第三类实例(本发明中的改型方案之二)的第二个实施例,显然,该第二个实施例是在上述第三类中第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将上述具有大面积停车坪W的立体车库移至单条行车道路2的上空,并且,仅仅保留该立体车库中位于四个角落的由电梯使用的垂直升降井7。该位于单条行车道路2两边的各两部电梯,一部专事载运车辆提升至高处的停车坪W,而另一部专事载运车辆降低至与车道路2齐平的位置,让车辆从车道路2上驶离本发明;车辆的行驶方向(包括进出立体车库)详见图7中的箭头方向示意。显然,立体车库的停车坪W也是铺设了可以行驶车辆的硬质地面,例如,地面由水泥或木料来铺设。该第三类实例的单层立体车库的停车量若觉得不够,可以考虑多设置几层停车坪W也是容易办到的;如果觉得电梯不够用,还可以在该停车坪W横跨位行车道路2的前后两侧且位于该行车道路2的中心线的位置上再分别各增加一个由电梯使用的垂直升降井7 ;或者如果增加的停车坪W层次较多,还可以在位于该行车道路2的多个车道分界线I的位置上再在停车坪W前后两侧分别各增加一个由电梯使用的垂直升降井7 ;……。图8与图9示意了本发明的第四类实例(本发明中的改型方案之三)的第一个实施例,即建造在“十字路口”的上空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简单而实用的车辆可以从行车道路2上直达单层大面积露天停车坪W的实施例(无需任何包括电梯在内的机电装置协助车辆的上下输送与水平输送)。设置在该十字路口上空的单层敞开式立体车库,由于该立体车库是为了由四个行车方向过来的车辆停车服务的,在该停车坪W的四个方向上就分别各设置了一对上下引导车道9,共计有八个,其车道坡度可取30度(大坡度的引导车道9可以在客观上有效地限制车辆爬坡的速度以及缩小该引导车道9占用行车道路2的面积一该面积的地面投影一般可以控制在接近于中型公交站台占用的地面面积),车辆进、出立体车库的行驶方向由图9中的箭头不意。这类无任何机电装置配用的车辆直接进、出停车坪W的立体车库,一般来说设置成单层的结构形式较妥;若设置成多层,则可以考虑让其中的引导车道9采用环形上升的结构形式(属于现有技术),或者也可以考虑在各层的停车坪W之间另行设置由电梯使用的垂直升降井7。图8与图10示意了本发明的第四类实例(本发明中的改型方案之三)的第二个实施例,即建造在单条行车道路2的上空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了简单而实用的车辆可以从行车道路2上直达单层大面积露天停车坪W的实施例(无需任何包括电梯在内的机电装置协助车辆的上下输送与水平输送)。设置在行车道路2的上空设置的单层敞开式立体车库,由于该立体车库是为了由二个行车方向过来的车辆停车服务的,在其行车道路2的二个方向上各设置了一对上下引导车道9,共计有四个,其车道坡度可取20度,车辆进、出立体车库的行驶方向由图10中的箭头示意。—个成熟的城市,尤其是包括省会在内的一线大城市中,符合建造本发明行车道路2的总数量或总长度是相当可观的,若能够实现在该道路上根据实际需要高密度地建造本发明,将会在很大的程度上缓解甚至彻底解决繁华城市中停车难的问题。一不少需要大批量停车的大型商场,大型饭店,影剧院与众多的办公楼,等等公用设施都会开设在上述较宽敞的行车道路2的两侧。此外,本发明的主体结构最好采用钢构的建筑型式(成本低建速快重量轻),于扩大车位库容量有利,而钢构少不了紧固件;最理想的紧固件是现有的铆钉(必须地面烧红锻打实施紧固“铆接”——高空现场“铆接”操作困难),其次是“螺栓防松型旋紧”(相比之下劣于“铆接”抗振功能较差易于被振松脱),这里建议采用工程“性价比”最高且具有“四两拨千斤”力学放大机构的作为另一项简单发明专利的“螺栓型‘铆接’”技术(ZL200310108707.6),来实施本发明在高空(例如50米以上的高度)利用专用工具徒手方便地实现“现场旋紧型‘铆接’ ”:只有强行破坏了该“螺栓型铆钉”结构之后才会失去其“铆接”功能。——“铆接”紧固性能这一点几乎同于现有的常规“铆接”技术(抗振功能极强不存在松脱的可能)。如果,从现在起,就能够着手规划并实施涉及包括本发明在内的有关立体车库的诸个发明项目,那么,有条件的我国城市乃至世界城市中的停车难问题,很可能就会在几年内逐步予以解决,尤其是在新兴的城市当中;并且,经营停车事业还能够创造“停车收费利润”来抵消立体车库的初期建造费用,就如修建收费高速公路一样。
权利要求
1.一种横跨行车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A.立体车库不是在行车道路(2)以外的位置上设置的,而是横跨在行车道路(2)的上空设置的,往返行驶的车辆仍然能够从该立体车库的下部穿行而过;B.立体车库的车辆通道(3)与地面行车道路(2)之间上下的衔接是通过设置了内置电梯的垂直升降井(7)来实现的;C.立体车库中还有用于水平运载车辆的机电水平输送装置,并且,立体车库的车辆通道(3)与停车位(6)是由该机电水平输送装置占据着的。
2.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跨行车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改型方案之一A.立体车库不是在行车道路(2)以外的位置上设置的,而是横跨在行车道路(2)的上空设置的,往返行驶的车辆仍然能够从该立体车库的下部穿行而过;B.立体车库的车辆通道(3)与地面行车道路(2)之间上下的衔接是通过设置了内置电梯的垂直升降井(7)来实现的;C.立体车库中,设置在车辆通道(3)与停车位(6)上的用于水平运载车辆的机电水平输送装置均由铺设在车辆通道(3)与停车位(6)上的能够直接行驶车辆的硬质地面来取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横跨行车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的改型方案之二A.立体车库不是在行车道路(2)以外的位置上设置的,而是横跨在行车道路(2)的上空设置的,往返行驶的车辆仍然能够从该立体车库的下部穿行而过;B.车辆通道(3)与停车位(6)由包括该两者在内的停车坪(W)来取代,并且,停车坪(W)与地面行车道路(2)之间上下的衔接是通过设置了内置电梯的垂直升降井(7)来实现的或/和通过能够直接行驶车辆的由硬质地面构成的引导车道(9)来实现的;C.立体车库中用于水平运载车辆的机电水平输送装置在内的所有平面设施均由铺设在停车坪(W)上的能够直接行驶车辆的硬质地面来取代。
4.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横跨行车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立体车库是采用钢构建筑的结构形式。
全文摘要
一种横跨行车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它是在现有技术的立体车库结构(完全由机电设施输送车辆至停车位)基础上,其关键点在于所述的立体车库不是在行车道路(2)以外的位置上设置的,而是横跨在行车道路(2)的上空设置的;所述的包括车辆通道(3)的停车坪(W)与行车道路(2)上下之间的衔接是通过垂直升降井(7)或坡形引导车道(9)来实现的。显然,本发明的理念是既然为了车辆而修建了行车道路(2),那么,车辆的停泊就不应该再占用行车道路(2)以外的地方了,应该占用目前处于闲置状态的行车道路(2)的上空。——拓展了立体车库在城市中的适用地理条件,为在行车道路(2)上空建造密集的钢构立体车库,进而为在最大程度上缓解甚至彻底解决繁华城市中普遍存在的停车难问题创造了条件。
文档编号E04H6/18GK103015768SQ20121055275
公开日2013年4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18日 优先权日2012年1月6日
发明者梁嘉麟 申请人:梁嘉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