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8855阅读:148来源:国知局
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该夹持臂包括长条形的横臂,以及设置在横臂一端的夹持盘,横臂的另一端还设有轴心线为竖向的安装轴套;夹持盘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夹持面铺设有橡胶层,支撑底板的背面与横臂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在使用夹持臂夹紧车辆时,夹持盘增大了与车辆的夹持接触面积,能更好地提供夹持保护,同时支撑底板铺设的橡胶层直接与车身接触,使得夹持臂既能很好地固定车辆,又不容易刮花车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持臂容易刮花车身的问题以及为了不刮花车身而无法很好地固定车辆的问题。
【专利说明】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
装置的夹持臂。
【背景技术】
[0002]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私家车的拥有量逐年增多,在市中心地区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车多地少”的尴尬。而现有的二维停车场由于占地面积有限,使得停车位不能满足人们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在有限的占地面积上设计更多的停车位,于是出现了利用空间的理念设计的立体停车场。其中又以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发展得最为完善,既可以大面积使用,也可以见缝插针设置,还能与地面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和停车楼组合实施,是解决城市停车难最有效的手段,也是停车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0003]立体停车场中的车位包括上层车位和下层车位,每个车位均有载车板。使用下层车位存取车时,下层车位的载车板首先做横移运动,载车板横移出下层车位,驾驶员才进入车库内将汽车开进或开出车库,存取完车辆后,下层车位的载车板最后横移进下层车位内。使用上层车位存取车时,上层车位的载车板首先横移出上层车位,然后载车板通过中间层降到地面,驾驶员才进入车库内将汽车开进或开出车库。存取完车辆后,上层车位的载车板通过中间层重新升至上层车位的高度,并横移进上层车位内。
[0004]在立体停车场载车板升、降、横移的过程中,为了防止出现载车板移动时因晃动而导致车辆停放不稳的情况,立体停车场中载车板上还设有车辆定位装置。该载车板上的车辆定位装置包括设置在载车板四个角落上的转动控制机构和夹持臂,夹持臂通过轴套设置在转动控制机构的电机驱动轴上,电机驱动轴是竖向设置的,从而由转动控制机构控制电机运行而带动夹持臂水平转动至夹紧车辆两侧。但是现有的夹持臂常为硬质材料制成的长条形的横臂,如果使用该类夹持臂夹紧车身,夹持臂容易刮花车身;如果夹持臂只是定位在车身两侧附近,不夹紧车身,虽然夹持臂不会刮花车身,但是其固定车辆的效果不好。
实用新型内容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问题在于,怎样提供一种既能很好地固定车辆,又不刮花车身的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包括长条形的横臂,横臂的一端设有轴心线为竖向的安装轴套,横臂另一端的一侧还安装有夹持盘;所述夹持盘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夹持面铺设有橡胶层,支撑底板的背面与横臂相连接。
[0008]作为上述夹持臂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夹持盘的支撑底板的背面通过齿轮转动结构与横臂相连接;所述齿轮转动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横臂上夹持盘所在一端的步进电机、套设在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轴上的第一齿轮、以及可转动地安装于横臂上夹持盘所在一端的一侧且与第一齿轮相啮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夹持盘的支撑底板的背面,使得步进电机驱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时促使夹持盘水平转动;所述横臂上安装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所述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与步进电机的控制端连接,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线沿着横臂延伸至所述安装轴套所在的一端。
[0009]作为上述夹持臂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夹持盘的支撑底板和橡胶层之间还有海绵层,海绵层的中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输出端的连接线穿过支撑底板并沿着横臂延伸至所述安装轴套所在的一端。
[0010]作为上述夹持臂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所述橡胶层背向支撑底板的一面设有防滑纹。
[0011]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0012]1、本实用新型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在使用夹持臂夹紧车辆时,夹持盘增大了与车辆的夹持接触面积,能更好地提供夹持保护,同时支撑底板铺设的橡胶层直接与车身接触,使得夹持臂既能很好地固定车辆,又不容易刮花车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持臂容易刮花车身的问题以及为了不刮花车身而无法很好地固定车辆的问题。
[0013]2、本实用新型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夹持盘的支撑底板的背面可以进一步地通过齿轮转动结构与横臂相连接,从而能够在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驱动下,第二齿轮带动夹持盘沿水平方向转动来调整夹持盘倾斜的角度,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臂能够直接运用在具备步进电机控制的转动控制机构上,用以实现具有夹持盘角度调节功能的车辆定位装置。
[0014]3、本实用新型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针对能实现自动定位功能的车辆定位装置,还可以进一步的在夹持盘中增设带有压力传感器的海绵层,使得压力传感器能根据受压情况输出反应夹持盘与车身的夹紧程度的压力信号,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臂能够直接运用在具备压传感器信号检测功能的转动控制机构上,用以实现具有电控夹持定位功能的车辆定位装置。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夹持臂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夹持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0018]实施例一:
[0019]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如图1所示,包括长条形的横臂1,横臂I的一端设有轴心线为竖向的安装轴套,横臂I另一端的一侧还安装有夹持盘2 ;夹持盘2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底板21,支撑底板21的夹持面铺设有橡胶层22,支撑底板21的背面与横臂I相连接。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中对夹持臂的描述是基于使用状态下的描述;所述支撑底板的夹持面,是指夹持臂安装在载车板的车辆定位装置上进行车辆夹持操作的使用状态下,支撑底板上用于夹持车身的一面;而支撑底板的背面,是指支撑底板上背向夹持面的一面。
[0020]本实施例的夹持臂运用到载车板上的车辆定位装置中时,依然通过其横臂端部的安装轴套安装在车辆定位装置中转动控制机构的电机驱动轴上,使用状态下夹持臂安装轴套的轴心线为竖向设置,与竖向设置的电机驱动轴相匹配安装,使得转动控制机构能够通过控制电机运行而带动夹持臂沿水平转动,夹持住车辆两侧。本实施例夹持臂的横臂另一端增设有夹持盘,用以增大与车辆的夹持接触面积,以更好的提供夹持保护。夹持盘主要由竖向设置的支撑底板以及支撑底板的夹持面铺设的橡胶层构成,支撑底板最好采用金属等硬质材料制成,用以提供夹持盘整体的支撑力,而支撑底板之所以竖向设置是为了能够在夹持车辆时尽可能地与车身侧面相贴合;支撑底板的夹持面铺设的橡胶层则用于直接与车身接触,不容易刮花车身,同时也能够很好的固定车辆。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有效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结构简单的夹持臂容易刮花车身的问题以及为了不刮花车身而无法很好地固定车辆的问题。
[0021]实施例二:
[0022]本实施例作为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方案,提供了另外一种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夹持臂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从两个方面进行了改进。第一方面,夹持盘2的支撑底板21的背面通过齿轮转动结构与横臂I相连接;齿轮转动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横臂I上夹持盘所在一端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在图2中未示出)、套设在步进电机的驱动轴上的第一齿轮3、以及可转动地安装于横臂I上夹持盘所在一端的一侧且与第一齿轮3相啮合的第二齿轮4,第二齿轮4固定连接在夹持盘的支撑底板21的背面,使得步进电机驱动第一齿轮3带动第二齿轮4转动时促使夹持盘水平转动;横臂I上安装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与步进电机的控制端连接,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线沿着横臂I延伸至安装轴套5所在的一端(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信号输入端连接线在图2中未示出)。第二方面,夹持盘2的支撑底板21和橡胶层22之间还有海绵层23,海绵层23的中部设有压力传感器24,压力传感器输出端的连接线穿过支撑底板并沿着横臂延伸至安装轴套所在的一端(压力传感器输出端的连接线在图2中未示出)。此外,作为进一步的优化,橡胶层22背向支撑底板的一面还可以增设有防滑纹。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对夹持臂的描述同样是基于使用状态下的描述。
[0023]本实施例的夹持臂,可以直接运用在具备步进电机控制和压传感器信号检测功能的转动控制机构上,用以实现具有夹持盘角度调节功能和电控夹持定位功能的车辆定位装置。具备步进电机控制和压传感器信号检测功能的转动控制机构,除了能够通过控制电机带动夹持臂转动之外,其控制模块中的CPU还设有信号输入口和控制口,可以通过预先设定控制程序,让CPU能够通过控制口输出步进电机控制信号,并根据信号输入口接收压力传感器的输出信号而控制夹持臂转动的启停。本实施例的夹持臂与具备步进电机控制和压传感器信号检测功能的转动控制机构相结合时,依然通过其横臂端部的安装轴套安装在转动控制机构的电机驱动轴上,同时,将压力传感器输出端的连接线与CPU的信号输入口相连接,将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线与CPU的控制口相连接。由此构成的车辆定位装置,一方面具有电控夹持定位功能,压力传感器24能根据橡胶层22的受压情况,输出反应夹持盘与车身的夹紧程度的压力信号,并将该压力信号传给CPU的信号输入口,转动控制机构在控制夹持盘转动而夹持车辆的过程中,CPU可以根据压力信号的大小判断夹持盘是否与车身相贴合夹持,并且在判定夹持盘与车身相贴合夹持时停止继续转动夹持臂,避免出现夹持臂过度夹紧车身,损坏车身的情况,同时海绵层23在夹持盘夹紧车身的过程中也进一步起到缓冲作用,更好地保护车身不变形;另一方面具有夹持盘角度调节功能,CPU将预设的步进电机控制信号从控制口输出给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根据控制信号的大小转换为相应的驱动信号,控制步进电机驱动轴的转动,当步进电机驱动轴转动时,由于第一齿轮3套设在步进电机的驱动轴上,所以步进电机的驱动轴转动带动了第一齿轮3的转动,又由于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哨合,所以第一齿轮3的转动带动了第二齿轮4的转动,从而由第二齿轮4的转动带动了夹持盘水平转动,实现对夹持盘角度的调节,进而可以控制夹持盘在夹紧车身的过程中更好地贴合车身,更好地固定车辆。而夹持盘上橡胶层22背向支撑底板的一面进一步增设的防滑纹,可以使得夹持盘夹持住车身以后更好地防滑,增强夹持臂对车辆的定位保护性能。
[0024]具体应用时,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安装可以通过多种安装方式实现,例如图2所示的安装方式中,第一齿轮3的转轴和第二齿轮4的转轴均固定在横臂I的同一侧,从而达到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啮合的效果。除此之外,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还可以通过传送带的方式实现啮合的效果。另外,为了保证第一齿轮与第二齿轮啮合,第二齿轮的转轴最好通过轴套设置在横臂上,使得齿轮转动结构运作时,第一齿轮转轴的位置与第二齿轮转轴的位置相对固定不变。
[002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包括长条形的横臂,以及设置在横臂一端的夹持盘,横臂的另一端还设有轴心线为竖向的安装轴套;夹持盘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夹持面铺设有橡胶层,支撑底板的背面与横臂相连接。这样,夹持盘用以增大与车辆的夹持接触面积,以更好的提供夹持保护,同时支撑底板的夹持面铺设的橡胶层则用于直接与车身接触,使得夹持臂既能很好地固定车辆,又不容易刮花车身,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夹持臂容易刮花车身的问题以及为了不刮花车身而无法很好地固定车辆的问题。另外,本实用新型还进一步的提供了采用齿轮转动结构和增设压力传感器的夹持臂,使其可以直接运用在具备步进电机控制和压传感器信号检测功能的转动控制机构上,用以实现具有夹持盘角度调节功能和电控夹持定位功能的车辆定位装置。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的夹持臂能够很好的运用在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中,增强车辆定位装置对载车板上车辆的定位保护性能,并且其多种结构能够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具有很好的市场前景。
[0026]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形的横臂,横臂的一端设有轴心线为竖向的安装轴套,横臂另一端的一侧还安装有夹持盘;所述夹持盘包括竖向设置的支撑底板,支撑底板的夹持面铺设有橡胶层,支撑底板的背面与横臂相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盘的支撑底板的背面通过齿轮转动结构与横臂相连接;所述齿轮转动结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横臂上夹持盘所在一端的步进电机、套设在所述步进电机的驱动轴上的第一齿轮、以及可转动地安装于横臂上夹持盘所在一端的一侧且与第一齿轮相哨合的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在所述夹持盘的支撑底板的背面,使得步进电机驱动第一齿轮带动第二齿轮转动时促使夹持盘水平转动; 所述横臂上安装有步进电机驱动电路,所述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驱动输出端与步进电机的控制端连接,步进电机驱动电路的信号输入端连接线沿着横臂延伸至所述安装轴套所在的一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盘的支撑底板和橡胶层之间还有海绵层,海绵层的中部设有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输出端的连接线穿过支撑底板并沿着横臂延伸至所述安装轴套所在的一端。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立体停车场载车板上车辆定位装置的夹持臂,其特征在于,所述橡胶层背向支撑底板的一面设有防滑纹。
【文档编号】E04H6/42GK203701687SQ201420082872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6日
【发明者】朱殷桥, 尹鸿飞, 王伟, 陈强 申请人:重庆交通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