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楼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423801发布日期:2018-09-14 20:28阅读:245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是一种楼盖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楼盖结构均为去模现浇或铺设预制板后再叠合现浇,水、电管线一般铺设在表面层和结构层之间,也有工程是设置在楼板底部。这种楼盖结构的不足在于:施工复杂,水、电、暖气管道被混凝土覆盖,使维修极为困难,同时,也增加了建筑物承重。目前虽有水、电、暖管设置在结构层以下,以解决维修困难的问题,但是,在结构层下面布设水、电、暖管需要吊项及防火板处理,并且防火板的使用寿命较短,需要经常更换,给住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及安全性隐患,因此,这种结构一直未大规模推广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楼盖装置,它能够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楼盖装置,包括预制底板,预制底板上部设置地板,预制底板与地板之间设置空腔,空腔内安装数个第一腹板和数个第二腹板,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上端均与翼杆连接,翼杆与地板相连,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的下端均与支撑板连接,支撑板与预制底板连接,第一腹板与翼杆间设置第一夹角 α1,第一夹角α1大于90°,第一腹板和第二腹板间设置第二夹角α2,第二夹角α2为锐角,数个第一腹板平行均布,数个第二腹板平行均布。预制底板上表面设置现浇层板,现浇层板内铺设钢筋。空腔内设置支撑柱,支撑柱一端与地板连接,另一端与预制底板连接。第一腹板一端和第二腹板一端相交叠合并与翼杆连接,相交叠合的宽度L1为第一腹板的宽度或第二腹板的宽度。翼杆的横截面为矩形。翼杆的横截面为C形。翼杆的横截面为凹槽形。第一腹板一端和第二腹板一端的相交线与翼杆宽度方向设置第三夹α3,第三夹角α3为25°-55°。翼杆中部设置空腔,空腔内填充砂浆或混凝土。第一夹角α1为110°-150°。

本发明的楼盖装置采用了架空层的结构,在预制板与地面间的空腔内设置水、电、暖管,使水、电、暖管不与混凝土混合,单独位于空腔内,在地面的一端留出维护口,打开板后可以极为方便的对水、电、暖管进行维修,并在维修时不破坏任何原有建筑。本发明的结构支撑强度高,并可根据需要方便的调整架空层的高度、支撑腹板的角度、厚度、长度等。本发明还具有耐冲击性极高,防火性能好,稳定性强,抗震性能好,施工速度快,便于标准化施工等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附图1中A向结构示意图;附图3是附图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4是附图2中B-B剖视实施例之一填充砂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是附图2中B-B剖视实施例之一不填充砂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6是附图2中B-B剖视实施例之二结构示意图;附图7是附图2中B-B剖视实施例之二填充砂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8是附图2中B-B剖视实施例之三结构示意图;附图9是附图2中B-B剖视实施例之三填充砂浆的结构示意图;附图10是附图1中A向结构实施例之一示意图;附图11是附图10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12是附图1中A向结构的实施例之二示意图;附图13是附图12的俯视结构示意图;附图14是附图1中A向结构的实施例之三示意图;附图15是附图14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对照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图中3是预制底板,预制底板3上部设置地板8,预制底板3与地板8之间设置空腔14,空腔14内安装数个第一腹板10和数个第二腹板12,第一腹板10和第二腹板12的上端均与翼杆11连接,翼杆11与地板8相连,第一腹板10和第二腹板12的下端均与支撑板9连接,支撑板9与预制底板3连接,第一腹板10与翼杆11间设置第一夹角 α1,第一夹角α1大于90°,第一腹板10和第二腹板12间设置第二夹角α2,第二夹角α2为锐角,数个第一腹板10平行均布,数个第二腹板12平行均布。本发明所述的结构彻底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使楼盖体系设置出了空腔,在空腔内可以非常方便的铺设各种管线,并为各管线的维修提供了极为方便的操作,在维修时不破坏地板的任何结构。所述的腹板相对于翼杆和支撑板均为倾斜分布。本发明用翼杆、腹板及支撑板结构支撑楼盖结构中的空腔后,具有极好的整体稳定性,同时还具有极好的局部稳定性。承载力均匀,比选用已有H型钢或工字型钢的支撑强度有较大提高,抗扭承载力提高40%-60%、抗剪承载力提高20%-30%,抗弯承载力提高40%-60%。并具有施工方便简单、施工速度快等特点。本发明所述述翼杆、腹板及支撑板的结构是整体结构,施工时,直接安装即可。所述的支撑板9可以安装在预制底板3内,可以安装在预制底板3的外侧。

本发明为了增加楼盖最底层板的强度,提供的进一步方案是:预制底板3上表面设置现浇层板4,现浇层板4内铺设钢筋5。

本发明为了进一步增加空腔层的支撑可在空腔14内设置支撑柱6,支撑柱6一端与地板8连接,另一端与预制底板3连接。

本发明提供的进一步优选方案是:第一腹板10一端和第二腹板12一端相交叠合并与翼杆11连接,相交叠合的宽度L1为第一腹板10的宽度或第二腹板12的宽度。本发明所述的翼杆、腹板及支撑板9的结构可以有多种实施方案,例如图10、图12、图14所示的结构,上述优选方案具有制造成本低,整体承载力高,局部承重均匀的优点。

本发明所述的翼杆11的横截面可以是矩形,翼杆11的横截面也可以是C形,或者翼杆11的横截面为凹槽形。上述各种形状在满足承重要求的情况下,能够与各腹板更好的连接,并易于加工。

本发明优选的方案还包括:第一腹板10一端和第二腹板12一端的相交线与翼杆11宽度方向设置第三夹α3,第三夹角α3为25°-55°。第一夹角α1为110°-150°,这种角度的选择范围能够进一步保证其承载力,并使承载力进一步均匀分布,进一步提高其稳定性。本发明所述翼杆11中部设置空腔,空腔内填充砂浆或混凝土,它可以提高翼杆的强度。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