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注浆管。
背景技术:
在混凝土施工中,施工缝、冷接缝、管子渗缝、地墙之间空隙等处,通过需要采用注浆的方式的永久密封。施工时,在指定注浆位置先进行钻孔,然后将注浆管插入到孔中进行注浆作业。现有结构的注浆管在管壁上开设有多个注浆孔,通过浆液压力推送,使浆液注入缝隙中均匀渗透。但这种注浆管的结构存在以下缺点:在混凝土施工中,针对不同尺寸和结构的缝隙需要不同流速及压力的浆液;现有的注浆管注浆孔为固定尺寸,无法满足不同的流速和压力的注浆施工;当需要不同流速和压力的浆液时,需要更换不同的注浆管。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不同的施工需要控制浆液流速的注浆管。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注浆管,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底部设有封闭的锥形管头,其侧壁设有多个外注浆孔;内管紧密套装于外管内,其侧壁设有与外注浆孔对应的内注浆孔,用于通过旋转内管来打开或关闭外注浆孔。
进一步的,所述内管的顶端高出外管的顶端,且内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
更进一步的,所述内注浆孔的直径略大于外注浆孔的直径。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起管吊杆,所述起管吊杆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管上端的外壁。
更进一步的,还包括起管吊杆,所述外管和内管上端的管壁上设有吊杆插孔,起管吊杆穿插入吊杆插孔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旋转内管和外管的相对位置,来调节注浆孔的开合度,从而调节浆液的流速,实现对不同的尺寸和结构的缝隙进行注浆施工,且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有助于提高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注浆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管;2-外注浆孔;3-内管;4-内注浆孔;5-吊杆插孔;6-起管吊杆;7-旋转把手;8-锥形管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一种注浆管,包 括外管1和内管3,外管1底部设有封闭的锥形管头8,其侧壁设有多个外注浆孔2;内管3紧密套装于外管1内,其侧壁设有与外注浆孔2对应的内注浆孔4,用于通过旋转内管3来打开或关闭外注浆孔2。
外注浆孔2和内注浆孔4位于同一水平高度,当外注浆孔2和内注浆孔4完全对应时,注浆孔开启最大,则注浆速度最大。通过旋转内管3可将两孔错开,即外注浆孔2会被内管3的管壁遮挡,可通过调节遮挡的面积来调节注浆孔的大小,从而调节出浆的速度。
本实施例的内管3的顶端高出外管1的顶端,且内管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旋转把手7,以方便旋转内管的操作。同时,还可以在外管1的上管口设置基准线,在内管3外壁上设置刻度以便在操作时作为参照。
本实施例的内注浆孔4的直径略大于外注浆孔2的直径,能够减小对操作精度的要求,即不需要调节至两空完全对准,即可将出浆孔调至最大。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起管吊杆6,所述起管吊杆6固定连接于所述外管1上端的外壁。由于注浆管是预埋设施,注浆完成后需将注浆管拔出,设置起管吊杆6可方便起吊装置固定注浆管。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起管吊杆6,所述外管1和内管3上端的管壁上设有吊杆插孔5,起管吊杆6穿插入吊杆插孔5内。起管吊杆6为可拆卸结构,需拔出注浆管时才将起管吊杆6插入吊杆插孔5,不需为每一个注浆管配备一个起管吊杆6,节省了物料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