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建材领域技术,尤其是指一种防水型隔热保温板。
背景技术:
墙板和地板是最为常见的建筑材料,墙板用于墙面的铺设和装饰,地板则用于地面的铺设和装饰,现有技术中,墙板和地板一般为实心的水泥材质,其重量重、保温和隔热效果不好。因此,有必要对目前的墙板和地板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之缺失,其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水型隔热保温板,其能有效解决现有之墙板和地板重量重、保温和隔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之技术方案:
一种防水型隔热保温板,包括有第一水泥层、第一网状固定层、泡棉层、第二网状固定层以及第二水泥层,该第一水泥层、第一网状固定层、泡棉层、第二网状固定层和第二水泥层由下往上依次叠设在一起,该泡棉层的上表面凹设有形成有多个第一盲孔,泡棉层的下表面凹设有形成有多个第二盲孔,该多个第二盲孔与多个第一盲孔彼此错位排布,第二盲孔与第一盲孔彼此不相通。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网状固定层和第二网状固定层均为纤维材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具体而言,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
通过在第一水泥层和第二水泥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网状固定层、泡棉层和第二网状固定层,从而构成了保温板,并配合在泡棉层上设置有彼此不相通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利用第一网状固定层、泡棉层和第二网状固定层实现了很好的保温和隔热效果,并且减少了水泥的用量,在保证产品硬度较好的前提下,使产品整体重量有效减轻,本产品还具有防水、防霉、防腐蚀等特性,使用性能较佳,适用于墙板或地板。
为更清楚地阐述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和功效,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识说明:
10、第一水泥层 20、第一网状固定层
30、泡棉层 31、第一盲孔
32、第二盲孔 40、第二网状固定层
50、第二水泥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所示,其显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具体结构,包括有第一水泥层10、第一网状固定层20、泡棉层30、第二网状固定层40以及第二水泥层50。
该第一水泥层10、第一网状固定层20、泡棉层30、第二网状固定层40和第二水泥层50由下往上依次叠设在一起,该泡棉层30的上表面凹设有形成有多个第一盲孔31,泡棉层30的下表面凹设有形成有多个第二盲孔32,该多个第二盲孔32与多个第一盲孔31彼此错位排布,第二盲孔32与第一盲孔31彼此不相通。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网状固定层20和第二网状固定层40均为纤维材质。
制作时,先制作泡棉层30,并在泡棉层30的上表面凹设有形成有多个第一盲孔31,泡棉层30的下表面凹设有形成有多个第二盲孔32;接着,在泡棉层30的下表面覆盖第一网状固定层20,在泡棉层30的上表面覆盖第二网状固定层40;然后,在第一网状固定层20的下表面覆盖第一水泥层10,并在第二网状固定层40的上表面覆盖第二水泥层50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设计重点在于:通过在第一水泥层和第二水泥层之间设置有第一网状固定层、泡棉层和第二网状固定层,从而构成了保温板,并配合在泡棉层上设置有彼此不相通的第一盲孔和第二盲孔,利用第一网状固定层、泡棉层和第二网状固定层实现了很好的保温和隔热效果,并且减少了水泥的用量,在保证产品硬度较好的前提下,使产品整体重量有效减轻,本产品还具有防水、防霉、防腐蚀等特性,使用性能较佳,适用于墙板或地板。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