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材成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17027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成型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管材成型系统。



背景技术:

在重结晶碳化硅管材的生产过程中,常利用练泥挤管机来挤制成型,一次性完成练泥和挤制成型的工序,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但是相较于传统工艺,挤制成型的管材含水量较高,成型后结构强度较低,易在自重的作用下变形为椭圆,造成产品不合格。此外,由于管材结构强度较低,无法对其进行牵引,挤出速度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的管材挤出后易变形,无法牵引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挤出后不变形,可以进行牵引的管材成型系统。

一种管材成型系统,包括挤出模头、多个烘干系统、传送系统和牵引系统,所述烘干系统包括烘干箱体、微波磁控管、温感器、湿感器和控制单元,所述微波磁控管、所述温感器和所述湿感器均设于所述烘干箱体内,所述控制单元设于所述烘干箱体外,所述挤出模头设于所述传送系统一端,所述传送系统另一端依次贯穿多个所述烘干箱体和所述牵引系统。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材成型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传送系统包括传送带和电机,所述传送带依次贯穿多个所述烘干箱体和所述牵引系统,所述电机与所述传送带连接。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材成型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系统包括牵引箱体、机座、牵引带和二个气缸,所述牵引带设于所述机座,二所述气缸设于所述牵引箱体内两侧,且与所述机座两端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材成型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牵引系统还包括履带胶块,所述履带胶块设于所述牵引带。

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材成型系统的一种较佳实施例中,所述管材成型系统还包括排风系统,所述排风系统包括多个排风机、多个排风口和排风管道,多个所述排风机一一对应贯穿多个所述烘干箱体顶部设置,并通过所述排风口与所述排风管道连通。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管材成型系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管材成型系统设有所述烘干系统,管材挤出后立即进行烘干硬化,避免其变形,保证了产品质量。

二、所述管材成型系统设有所述微波磁控管,利用微波对其进行干燥,碳化硅材料的吸波性能优良,大大减少了烘干时间,降低了烘干能耗。

三、所述管材成型系统设有所述牵引系统,对硬化后的管材进行牵引,进一步提高了挤出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材成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管材成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所述管材成型系统1包括挤出模头11、多个烘干系统12、传送系统13、牵引系统14和排风系统15。

所述烘干系统12包括烘干箱体122、微波磁控管123、温感器124、湿感器125和控制单元126。所述微波磁控管123、所述温感器124和所述湿感器125均设于所述烘干箱体122内,所述控制单元126设于所述烘干箱体122外。

所述牵引系统14包括牵引箱体141、机座142、牵引带143、二个气缸144和履带胶块145。所述牵引带143设于所述机座142,二所述气缸144设于所述牵引箱体141内两侧,且与所述机座142两端连接,所述履带胶块145设于所述牵引带143。

所述传送系统13包括传送带131和电机132。所述传送带131依次贯穿多个所述烘干箱体122和所述牵引箱体141,所述电机132与所述传送带131连接。

所述排风系统15包括多个排风机151、多个排风口152和排风管道153。多个所述排风机151一一对应贯穿多个所述烘干箱体122顶部设置,并通过所述排风口152与所述排风管道153连通。

所述挤出模头11设于所述传送带131一端,所述传送带131另一端依次贯穿多个所述烘干箱体122和所述牵引箱体141。

具体实施时,练泥经由所述挤出模头11挤制成型,挤出后立即进入所述烘干系统12,烘干硬化后,在所述牵引系统14的牵引下加速挤出。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所述管材成型系统1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一、所述管材成型系统1设有所述烘干系统12,管材挤出后立即进行烘干硬化,避免其变形,保证了产品质量。

二、所述管材成型系统1设有所述微波磁控管123,利用微波对其进行干燥,碳化硅材料的吸波性能优良,大大减少了烘干时间,降低了烘干能耗。

三、所述管材成型系统1设有所述牵引系统14,对硬化后的管材进行牵引,进一步提高了挤出速度,提高了生产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