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在立体车库停车情况下使用的控制系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在平面移动立体车库存/取车情况下的基于PLC的平面移动立体车库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平面移动类停车设备是指在同一层上采用搬运台车或起重机平面移动车辆,或使载车板平面横移实现存取停放车辆,亦可用搬运台车和升降机配合实现多层平面移动存取停放车辆的机械式停车设备,其属于自动化、大型化的立体车库,其每层的车台和升降机分别动作,提高了车辆的出入库速度,可自由利用地下空间,停车规模可达到数千台,非常适用于人员密集聚集的地方。
但现有的平面移动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其旋转搬运单元、升降单元与控制单元是放在一体的,其虽然便于集成管理,但是也存在对应的缺陷,例如,一但控制单元存在问题,无法正常使用时,其旋转搬运单元、升降单元因无法接收相应的命令,故也同时处于瘫痪状态,无法执行任何存/取车操作,给停车人员造成极大的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和/或缺陷,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PLC的平面移动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其由于将整个控制系统中的升降单元、旋转搬运单元、控制单元内分别设置了PLC,使得升降单元、旋转搬运单元被设置成为了两个独立的子控制单元,以在处于主控的控制单元出现故障时,可通过两个子系统来完成临时取车,而两个子控制单元的正常工作由主控制单元给定,子单元之间的工作互不影响,具有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效果。
为了实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基于PLC的平面移动立体车库控制系统,包括:
设置在车库出/入口层的收费管理单元;
设置在车库内部以将车辆升降至指定层的升降单元;
设置在车库内以与所述升降单元配合完成车辆交换,进而将车辆停入一指定车位或从一指定车位取车的旋转搬运单元;
与各单元通信连接的控制单元;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内设置有处于主控的第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所述升降单元、旋转搬运单元内分别设置有对应的,且处于子控的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进而使得第二PLC之间彼此相互独立,且可基于与其通信连接的第一PLC与上位管理单元构建对应的通信链路。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纵向设置在车库内的至少一个升降组件。
优选的是,其中,各所述升降组件均包括:
一第一载车板;
设置在升降位上以与载车板的运动轨迹相互配合的导轨;
其中,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有第一激光测距机构,且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有与旋转搬运单元上可伸缩旋转的第二载车板相配合的槽体。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旋转搬运单元包括,设置车库各层的至少一个可沿预定轨迹滑移的旋转搬运组件。
优选的是,其中,各所述旋转搬运组件均包括:
一与所述升降单元相配合以实现车辆交换的第二载车板,其上设置有第二激光测距机构;
与第二载车板配合进而使其可沿预定方向伸出或旋转的搬运小车;
其中,所述第二载车板上设置有以将待运输车辆车轮抵紧的卡止机构。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卡止机构包括:
设置在第二载车板中部,并可沿其宽度方向分别伸出的第一伸缩模块;
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模块的自由端,并可沿第二转车板长度方向分别伸出的第二伸缩模块;
设置在第二伸缩模块自由端,进而与其对应的轮胎外部侧边缘结构相配合的U形卡止部。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U形卡止部在朝向轮胎的一端被设置为敞开状。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U形卡止部内侧壁的相对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与其结构相配合的导引板,所述导引板通过多个弹性元件进而与U形卡止部内侧壁连接。
优选的是,其中,所述收费管理单元、上位管理单元通过工业以太网进而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所述升降单元、旋转搬运单元分别通过Profibus总线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
本实用新型至少包括以下有益效果:其一,本实用新型由于将整个控制系统中的升降单元、旋转搬运单元、控制单元内分别设置了PLC,使得升降单元、旋转搬运单元被设置成为了两个独立的子控制单元,以在处于主控的控制单元出现故障时,可通过两个子系统来完成临时取车,而两个子控制单元的正常工作由主控制单元给定,子单元之间的工作互不影响,具有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效果。
其二,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第二载车板中卡止结构的独特结构设计,使其能具有稳定性好,适应性强,可实施效果好的效果。
其三,本实用新型在升降机构和搬运器上均采用了激光测距机构,进而使整个车库的升降、搬运两个子系统能行走定位精确,大大降低系统的使用故障率,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优点、目标和特征将部分通过下面的说明体现,部分还将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研究和实践而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PLC的平面移动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连接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基于PLC的平面移动立体车库控制系统数据处理流程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PLC的平面移动立体车库控制系统中,升降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中基于PLC的平面移动立体车库控制系统中,旋转搬运单元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于PLC的平面移动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实现形式,包括:
设置在车库出/入口层的收费管理单元1,即收费管理系统;
设置在车库内部以将车辆升降至指定层的升降单元2,即升降子控制单元(PLC);
设置在车库内以与所述升降单元配合完成车辆交换,进而将车辆停入一指定车位或从一指定车位取车的旋转搬运单元3,即旋转搬运器子控制单元(PLC);
与各单元通信连接的控制单元4;
其中,所述控制单元内设置有处于主控的第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5,所述升降单元、旋转搬运单元内分别设置有对应的,且处于子控的第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 6,进而使得第二PLC之间彼此相互独立,且可基于与其通信连接的第一PLC与上位管理单元7构建对应的通信链路。整个的车库控制系统包含:视频监控系统(未示出)、收费管理系统、车库上位机管理系统、主控制单元(PLC)、升降子控制单元(PLC)、旋转搬运器子控制单元(PLC)。结合图1对整个控制系统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所示该系统主要由收费管理系统:刷卡后保存卡片信息并开始计费,车库上位机管理系统:刷卡后保存卡片信息或对比卡片信息,发出存/取车指令,同时实时采集主控制单元提供的车库工况数据,主控制单元(PLC):接受取/存车指令,并发送指令到升降子控制单元与旋转搬运器子控制单元,同时将升降子控制单元与旋转搬运器子控制单元的实时工况数据发送给上位机管理系统,工作人员可以清晰的看见车库内各个子系统的工作情况、升降子控制单元(PLC):控制升降机构在出/入口层等待存/取车,同时完成存/取车过程中车辆的升降调整,到达指令层与旋转搬运器完成车辆的交换流程,旋转搬运器子控制单元(PLC):控制旋转搬运器与升降机构完成车辆的交换,控制旋转搬运器完成车辆的掉头,将车辆存入指令车位或取出指令要求的车位车辆。采用这种方案的升降子控制单元(PLC)、旋转搬运器子控制单元(PLC)为两个独立的控制系统,在主控制单元故障时,可通过两个子系统来完成临时取车,而两个子系统的正常工作由主控制系统给定,子系统之间的工作互不影响,具有稳定性好,适应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3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升降单元包括纵向设置在车库内的至少一个升降组件20。采用这种方案的全自动平面移动车库控制系统,其升降机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一个或多个,以与车库的大小进存取量适应,具有大大提高存取车的效率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3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各所述升降组件均包括:
一第一载车板21,其用于在存/取车位上对车辆进行承载,并通过与其动力机构连接进而实现在导轨上的升降动作;
设置在升降位上以与载车板的运动轨迹相互配合的导轨22;
其中,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有第一激光测距机构23,升降机构上采用激光测距,使整个车库的升降系统行走定位精确,大大降低系统的使用故障率,且所述载车板上设置有与旋转搬运单元上可伸缩旋转的第二载车板相配合的槽体,其用于在第二载车板到来时,第二载车板通穿过所述槽体,对车辆进行托举,以使车辆能顺利地从第一载车板上脱离。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稳定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旋转搬运单元包括,设置车库各层的至少一个可沿预定轨迹滑移的旋转搬运组件30。全自动的平面移动车库控制系统,搬运器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设置为每层一个或多个,以与车库的大小进存取量适应,提高存取车的效率,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存/取效率高,可适应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各所述旋转搬运组件均包括:
一与所述升降单元相配合以实现车辆交换的第二载车板31,其用伸入到第一载车板所在的位置,完成车辆停放位的交换,或者将搬运小车上的车辆送入至指定车位,其上设置有第二激光测距机构32,搬运器采用激光测距,使整个车库的各层搬运子系统行走定位精确,大大降低系统的使用故障率;
与第二载车板配合进而使其可沿预定方向伸出或旋转的搬运小车33,其在其上的车辆位置到预定位置后,对第二载车板进行旋转,以使其在下次从指定车位离开,通过升降机构送入至存/取车位时,其车头能向着车库门所在的位置,便于车辆驶出;
其中,所述第二载车板上设置有以将待运输车辆车轮抵紧的卡止机构34,其用于对停放在第二载车板的车辆进行限位,以使其旋转过程中保持一定的稳定性。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可操作性强,稳定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卡止机构包括:
设置在第二载车板中部,并可沿其宽度方向分别伸出的第一伸缩模块35,其用于在车辆承载位置交换后,通过其以对车辆的位置进行限位,以使其在牌旋转动作时,稳定性更好,防止偏移;
设置在所述第一伸缩模块的自由端,并可沿第二转车板长度方向分别伸出的第二伸缩模块36,其用根据前后两轮的间距,调整其长度,进而将前后轮胎的位置进行限定,起到稳定车身的作用;
设置在第二伸缩模块自由端,进而与其对应的轮胎外部侧边缘结构相配合的U形卡止部37,其用于各轮胎相互配合,对其位置进行限定,防止其在运送过程或旋转过程中产生滑移,影响其运送的精度和安全性。采用这种方案具有可实施效果好,稳定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U形卡止部在朝向轮胎的一端被设置为敞开状。采用这种方案通过敞开状的设计,使其对轮胎的位置可以进行一步找正,同时易于进入,具有导向效果好,可实施效果好,适应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U形卡止部内侧壁的相对位置上,分别设置有一与其结构相配合的导引板38,其用于对轮胎进行找正并引导其顺利进入,所述导引板通过多个弹性元件39进而与U形卡止部内侧壁连接,其用于对轮胎进行保护。采用这种方案以适应不同型号轮胎的卡紧限位,同时不会轮胎造成物理损伤,具有可实施效果好,稳定性强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在另一种实例中,所述收费管理单元、上位管理单元通过工业以太网进而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以进行数据交换,所述升降单元、旋转搬运单元分别通过Profibus总线与控制单元通信连接,进而完成数据交换。采用这种方案具有系统独立性高,数据传输稳定性强,适应性好的有利之处。并且,这种方式只是一种较佳实例的说明,但并不局限于此。在实施本实用新型时,可以根据使用者需求进行适当的替换和/或修改。
通过图2说明整个系统的控制流程:存车时,用户取卡进入停车场,车库入口门打开,直接将车辆驶入,并观察车库内指示牌指示将车辆挺好,人员离开(车库门口刷卡确认离开),库门关门,升降机构车辆运送至指定存车层,并与搬运器完成车辆交换,完成后搬运器将车辆掉头并存入指定车库,存车完成。
取车时,用户刷卡缴费,旋转搬运器将车位车辆取车,送到升降交换位置,与升降机构进行车辆交换,交换完成升降机构到达存/取车出入口,打开库门,用户开车离开,取车结束。
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实用新型的说明的。对本实用新型的基于PLC的平面移动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
尽管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