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体停车库用循环提升机及下降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7951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立体停车库用循环提升机及下降机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停车库建造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停车库用循环提升机及下降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全国机动车的保有量不断增大,在全国有40个城市的汽车保有量超过百万,这其中私家车的数量增长最为迅速。

与机动车数量迅速增长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许多大中城市的车位严重不足,尤其是大型商业区、景区以及医院等人员集中的地方车位严重短缺,这导致大量车辆占用人行道、非机动车道等违法停放,这不仅堵塞了交通,还影响了市容市貌和市民的出行。

建设立体停车库可以使停车场在不扩大面积的前提下数量成倍增加,这能够有效解决城市的停车难问题。然而目前已经建成的立体停车库普遍存在着存取车效率较低的问题,在存取车高峰时段,排队等候的时间较长,这也就降低了用户使用的积极性,究其原因,是因为目前的立体停车场中,一台升降机既需要负责将待存车辆升至预定层,又需要将待取车辆降至底层,当待存车辆和待取车辆均较多时,用户等待的时间就会延长。

因此,如何能够提高立体停车库的存取车效率,减少用户在存车过程中的等待时间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立体停车库用循环提升机,以便能够提高立体停车库的存取车效率,减少用户在存取车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停车库用循环下降机。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体停车库用循环提升机,仅用于将车辆由起始平台提升至任意一目标平台,所述循环提升机包括:

位于底端且平行设置的两根底部转轴,两根所述底部转轴的高度相同,且均低于最底层的所述平台,每根所述底部转轴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底部链轮;

分别与两根所述底部转轴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且设置在顶端的两根顶部转轴,两根所述顶部转轴平行且高度相同,两根所述顶部转轴均高于最顶层的所述平台,每根所述顶部转轴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顶部链轮;

每个所述顶部链轮和与其在竖直方向上对应的底部链轮上均绕设有循环运行的链条,每根链条上均设置有托架,且当所述托架运动至所述链条构成的框架内时,全部所述链条上同一高度的所述托架构成提升承托部;

放置在所述提升承托部上,且供汽车停放的载车板;

驱动两根所述底部转轴,或两根所述顶部转轴转动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在上述循环提升机中,每根所述链条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托架,每根所述链条上的任意一个所述托架均可与其余所述链条上高度相同的所述托架构成所述提升承托部。

优选的,在上述循环提升机中,任意一根所述链条上,相邻两个所述托架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层所述平台的层高相等。

优选的,在上述循环提升机中,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两根所述顶部转轴转动,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电机;

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的减速箱,所述减速箱上伸出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锥齿轮;

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顶部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

优选的,在上述循环提升机中,所述托架可拆装地设置在所述链条上,且任意一个所述托架的安装位置均可调。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立体停车库用循环下降机,仅用于将车辆由停车平台下降至任意一目标平台,所述循环下降机包括:

位于底端且平行设置的两根底部转轴,两根所述底部转轴的高度相同,且均低于最底层的所述平台,每根所述底部转轴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底部链轮;

分别与两根所述底部转轴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且设置在顶端的两根顶部转轴,两根所述顶部转轴平行且高度相同,两根所述顶部转轴均高于最顶层的所述平台,每根所述顶部转轴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顶部链轮;

每个所述顶部链轮和与其在竖直方向上对应的底部链轮上均绕设有循环运行的链条,每根链条上均设置有托架,且当所述托架运动至所述链条构成的框架内时,全部所述链条上同一高度的所述托架构成下降承托部;

放置在所述下降承托部上,且供汽车停放的载车板;

驱动两根所述底部转轴,或两根所述顶部转轴转动的驱动机构。

优选的,在上述循环下降机中,每根所述链条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所述托架,每根所述链条上的任意一个所述托架均可与其余所述链条上高度相同的所述托架构成所述下降承托部。

优选的,在上述循环下降机中,任意一根所述链条上,相邻两个所述托架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层所述平台的层高相等。

优选的,在上述循环下降机中,所述驱动机构驱动两根所述顶部转轴转动,且所述驱动机构包括:

驱动电机;

输入端与所述驱动电机相连的减速箱,所述减速箱上伸出第一输出轴和第二输出轴,所述第一输出轴和所述第二输出轴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锥齿轮;

分别设置在两根所述顶部转轴上并与所述第一锥齿轮啮合传动的第二锥齿轮。

优选的,在上述循环下降机中,所述托架可拆装地设置在所述链条上,且任意一个所述托架的安装位置均可调。

由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循环提升机用于立体停车库中,链条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循环运动,并且链条上同一高度的托架构成提升承托部,在提升承托部上放置载车板之后就可以将车辆提升至任意一目标平台。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该循环提升机仅用于提升车辆,避免了车辆提升和车辆下降时设备的混用,这就有减少了存车的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停车效率。

同理,循环下降机也用在立体停车库中,链条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循环运动,并且链条上同一高度的托架构成下降承托部,在下降承托部上放置载车板之后就可以将车辆下降至任意一目标平台,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循环下降机仅用于下降车辆,避免了车辆下降和车辆提升时设备的混用,有效减少了取车的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取车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立体停车库中提升机(下降机)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提升机(下降机)的顶部传动示意图;

图3为提升机(下降机)承载一辆车运行时的示意图;

图4为提升机(下降机)承载两辆车运行时的示意图。

其中,1为链条,2为托架,3为载车板,4为驱动电机,5为联轴器,6为减速箱,7为第一输出轴,8为第二输出轴,9为第一锥齿轮,10为第二锥齿轮,11为顶部转轴,12为顶部链轮。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立体停车库用循环提升机,以便能够提高立体停车库的存车效率,减少用户在存取车过程中的等待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核心还在于提供一种立体停车库用循环下降机。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循环提升机仅用于将车辆由起始平台提升至任意一目标平台,该提升机包括:

位于底端且平行设置的两根底部转轴,两根底部转轴的高度相同,且均低于最底层的所述平台,这可以保证将车辆运送至最低的平台,优选的,两根底部转轴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平行,每根底部转轴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底部链轮;

分别与两根底部转轴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且设置在顶端的两根顶部转轴11,两根顶部转轴11平行且高度相同,两根所述顶部转轴11均高于最顶层的所述平台,以保证可以将车辆运送至最高的停车平台,相应的,两根顶部转轴11也与车辆的长度方向平行,每根顶部转轴11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顶部链轮12;

每个顶部链轮12和与其在竖直方向上对应的底部链轮上均绕设有循环运行的链条1,每根链条1上均设置有托架2,且当托架2运动至链条1构成的框架内时,全部链条1上同一高度的托架2构成提升承托部;

放置在提升承托部上,且供汽车停放的载车板3;

驱动两根底部转轴,或两根顶部转轴11转动的驱动机构。

由此可见,通过底部转轴和顶部转轴11带动四根链条1运转,并且在链条1上设置有托架2,当托架2运动至四根链条1所构成的框架内时,四根链条1上处于同一高度的托架2构成提升承托部,四根链条1是循环运行,即当托架2运行至由四根链条1构成的框架外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托架2会重新回到四根链条1构成的框架之内;载车板3可拆装的放置在提升承托部上,以便承载车辆并将其提升至相应的平台进行停车。

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循环提升机用于立体停车库中,链条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循环运动,并且链条上同一高度的托架构成提升承托部,在提升承托部上放置载车板之后就可以将车辆提升至任意一目标平台。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该循环提升机仅用于提升车辆,避免了车辆提升和车辆下降时设备的混用,这就有减少了存车的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停车效率。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循环提升机中,每根链条1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托架2,每根链条1上的任意一个托架2均与其余链条1上高度相同的托架2构成提升承托部;这就使得链条1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次可以安装多个载车板3,从而实现一次运载多辆车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存车的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当每根链条1上均设置有多个托架2时,需要保证相邻两个托架2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否则相邻两个载车板3之间的间距太小,会影响车辆的进入,更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托架2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层平台之间的高度相等,这可以在多个车辆同时到达目标平台时,一次卸下多辆车到目标平台。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驱动机构具体是驱动两根顶部转轴11转动的,使两根顶部转轴11作为主动轴,两根底部转轴作为从动轴,当然,也可驱动两根底部转动。

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减速箱6,其中减速箱6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相连,减速箱6上伸出有第一输出轴7和第二输出轴8,第一输出轴7和第二输出轴8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9,顶部转轴11上设置有第一锥齿轮9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0。

当然,除此之外,减速箱6中的动力还可通过涡轮蜗杆机构传递至两根顶部转轴上,此时第一输出轴7和第二输出轴8的两端可以设置蜗轮,两根顶部转轴11上设置用于与蜗轮配合的蜗杆即可。

本实用新型中还公开了一种循环下降机,用于立体停车库中,该循环下降机仅用于将车辆由停车平台下降至任意一目标平台,循环下降机包括:

位于底端且平行设置的两根底部转轴,两根底部转轴的高度相同,且均低于最底层的平台,每根底部转轴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底部链轮;

分别与两根底部转轴在竖直方向上相对,且设置在顶端的两根顶部转轴11,两根顶部转轴11平行且高度相同,两根顶部转轴11均高于最顶层的平台,每根顶部转轴11上均间隔设置有两个顶部链轮12;

每个顶部链轮12和与其在竖直方向上对应的底部链轮上均绕设有循环运行的链条1,每根链条1上均设置有托架2,且当托架2运动至链条1构成的框架内时,全部链条1上同一高度的托架2构成下降承托部;

放置在下降承托部上,且供汽车停放的载车板3;

驱动两根底部转轴,或两根顶部转轴11转动的驱动机构。

循环下降机用在立体停车库中,链条1在驱动装置的带动下循环运动,并且链条1上同一高度的托架2构成下降承托部,在下降承托部上放置载车板之后就可以将车辆下降至任意一目标平台,相比于现有技术,由于循环下降机仅用于下降车辆,避免了车辆下降和车辆提升时设备的混用,有效减少了取车的等待时间,大大提高了取车效率。

更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循环下降机中,每根链条1上均间隔设置有多个托架2,每根链条1上的任意一个托架2均与其余链条1上高度相同的托架2构成下降承托部;这就使得链条1在运行的过程中一次可以安装多个载车板3,从而实现一次运载多辆车的目的,进一步提升取车的效率。

本领域技术人员容易理解的是,当每根链条1上均设置有多个托架2时,需要保证相邻两个托架2之间具有足够的间距,否则相邻两个载车板3之间的间距太小,会影响车辆的进入,更为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相邻两个托架2之间的间距与相邻两层平台之间的高度相等,这可以在多个车辆同时到达目标平台时,一次卸下多辆车到目标平台。

请参考图2,本实用新型中所公开的驱动机构具体是驱动两根顶部转轴11转动的,使两根顶部转轴11作为主动轴,两根底部转轴作为从动轴,当然,也可驱动两根底部转动。

该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4、减速箱6,其中减速箱6的输入端与驱动电机4的输出端相连,减速箱6上伸出有第一输出轴7和第二输出轴8,第一输出轴7和第二输出轴8的两端设置有第一锥齿轮9,顶部转轴11上设置有第一锥齿轮9啮合的第二锥齿轮10。

当然,除此之外,减速箱6中的动力还可通过涡轮蜗杆机构传递至两根顶部转轴上,此时第一输出轴7和第二输出轴8的两端可以设置蜗轮,两根顶部转轴11上设置用于与蜗轮配合的蜗杆即可。

需要进行强调的是,当用于地上立体停车库时,循环提升机通常用于停放车辆,即将需要入库的车辆停放至目标层,循环下降机通常用于取车,即将需要取用的车辆下降至目标层;相反,当用于地下立体停车库时,循环提升机会用于取车,即将需要取用的车辆由地下提升至目标层,循环下降机会用于停放车辆,即将需要入库的车辆下降至目标层停放。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立体停车库用循环提升机及下降机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