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237948阅读:5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属于车库结构领域,尤其是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在经济飞快发展的当今社会,对空间的需求量急剧增长,停车难的问题尤为突出,为了应对这个问题,国内外均出现了垂直循环立体车库。

申请公布号为CN 105672712 A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包括分体设置的机架,机架外设有行车轨道,机架上还设有驱动行车吊架沿行车轨道上下循环运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横穿机架的传动横轴,传动横轴与驱动电机传动连接,驱动电机与机架固定连接;传动横轴的左右两端各套设有链轮,机架顶部上各链轮的正上方位置安装有径向外周表面光滑的顶转动盘;机架的左、右两侧从上到下对应设有循环大链节链条,循环大链节链条通过若干三角链板间隔悬吊有若干载车吊架;行车吊架包括间隔设置的两轨道,两轨道相互对称,每个轨道包括上弧形导轨、上辅助弧形导轨、中间垂向直轨道和下弧形导轨、下辅助弧形导轨,上弧形导轨、上辅助弧形导轨的下端与中间垂向直轨道的上端相连,下弧形导轨、下辅助弧形导轨的上端与中间垂向直轨道的下端相连。

但是,现有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驱动装置存在如下缺点:(1)由于垂直循环立体车库为多层设置,承载的车辆较多,需要的传动力也大,链轮由传动横轴直接带动,使得链轮与传动横轴之间的磨损均较大,很容易出现打滑现象;(2)由于链板与载车吊架的连接位置通常位于载车吊架的中间位置,要想同时容纳两个载车吊架并排通过,就需要采用大直径链轮来传动循环大链节链条,而大直径链轮在传动过程中容易出现变形的问题;(3)另外,现有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驱动装置仅通过链条与链轮的配合实现传动,传动稳定性较差;(4)在载车吊架由第二层上升至最高层或由第二层下降至第一层的过程中,当载车吊架运行至与上辅助弧形导轨的交叉位置或与下辅助弧形导轨的交叉位置时,由于这些交叉位置的轨道槽较宽,导向作用差,而载车吊架在上下循环运动的过程中,车辆吊架会反生晃动,尤其是安装于车辆吊架下方的与同侧轨道配合的吊架滚轮在轨道中晃动幅度也较大,使得安装于车辆吊架下方的吊架滚轮在经过交叉位置时,容易出现入错轨道的现象,带来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能够同时解决链轮打滑问题和链轮变形问题的垂直循环立体车库。

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包括分体设置的机架,机架外设有行车轨道,机架上还设有驱动行车吊架沿行车轨道上下循环运动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横穿机架的传动横轴,传动横轴的左右两端各套设有齿轮;齿轮下方的机架上安装有拨盘,拨盘外侧面安装数个支撑轮,支撑轮呈圆周分布,支撑轮轮轴与齿轮的轮轴平行,一内部中空的链轮支撑套设于呈圆周分布的全部支撑轮外,该链轮与同侧的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动横轴上套设齿轮,再通过齿轮与链轮的外周面啮合,从而实现传动横轴至链轮的传动,由于齿轮与链轮外周面之间为齿纹配合,有效避免了链轮打滑现象;同时,链轮内部中空,且链轮支撑套设于所有支撑轮外,支撑轮可对链轮在径向上起到支撑作用,有效避免链轮出现变形的现象。

机架顶部上各链轮的正上方位置安装有顶转动盘;同侧的顶转动盘与链轮之间绕设循环链条,循环链条上间隔固设有若干用于悬吊载车吊架的链板,实现链轮到载车吊架的传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拨盘上沿其外圆周设于数个缺口,循环链条上沿其输送方向均匀固定安装有数个拨片,拨片上设置有与拨盘上缺口一一对应配合的凸起。此时,该驱动机构传动时齿轮与链条啮合,拨盘与拨片啮合,传动稳定性更好、运转灵活。

所述的机架与同侧的拨盘之间通过数个横向轮轴固定连接,实现机架与拨盘之间的固定连接。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所有横向轮轴相互平行,且所有横向轮轴呈圆周分布。此时,机架与拨盘的连接最牢固。进一步的,每个横向轮轴上均套设有支撑轮,链轮支撑套设于所有支撑轮外。这样的设计使得支撑轮的稳定性最佳,对链轮的支撑作用也最佳。

所述的支撑轮优选均匀分布。此时,链轮的结构稳定性最好。

所述的拨盘侧方优选安装6~8个支撑轮。此时,既可保证良好的支撑效果,同时,又将加工难度和安装难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所述的行车轨道包括间隔设置的两轨道,两轨道相互对称,每个轨道包括上弧形轨道、上辅助弧形导轨、中段垂直轨道、下辅助弧形轨道和下弧形轨道,上弧形轨道的下端、上辅助弧形轨道的下端均与中段垂直轨道的上端相连通,下辅助弧形轨道的上端、下弧形轨道的上端均与中段垂直轨道的下端相连通,上弧形轨道下端、下辅助弧形轨道上端均在轨道内底部沿轨道横向方向设置挡板,与轨道配合的行车吊架侧方分别设置与同侧的轨道配合的上导轮和下导轮,下导轮到轨道底部的最短距离<挡板的宽度<上导轮到轨道底部的最短距离。

在工作过程中,行车吊架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运动时,行车吊架运行至中段垂直轨道的上端时,行车吊架的上导轮可由隔板上方通过,而行车吊架的下导轮受到上弧形轨道下端的隔板的阻挡,使其只能进入正确的轨道—上辅助弧形导轨;行车吊架运行至另一侧轨道的中段垂直轨道的下端时,行车吊架的下导轮受到下辅助弧形轨道上端的隔板的阻挡,使其只能进入正确的轨道—下弧形导轨,行车吊架的上导轮可由隔板上方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行车轨道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并且,可有效避免了下导轮入错轨道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行车吊架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上弧形轨道下端的挡板呈弧形设置,该挡板与上辅助弧形轨道的下侧壁的弧度相同,对下导轮的导向作用更好,行车吊架的运行稳定性更高。

下辅助弧形轨道上端的挡板竖直设置,对下导轮的导向作用更好,行车吊架的运行稳定性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拆除机架后的结构图;

图3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4为图2中B部分的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左侧的机架、拨盘、链轮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行车轨道的结构图;

图7为图6中C部分的放大图;

图8为图6中D部分的放大图;

图9为图6中E部分的放大图;

图10为图6中F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

结合图1~4,一种垂直循环立体车库的传动装置,包括分体设置的机架10,机架10外设有行车轨道20,机架10上还设有驱动行车吊架沿行车轨道20上下循环运动的驱动装置30,驱动装置30包括和横穿机架10的传动横轴32,传动横轴32的左右两端各套设有齿轮33;齿轮33下方的机架10上安装有拨盘34,拨盘34外侧面安装数个支撑轮35,支撑轮35呈圆周分布,支撑轮35轮轴与齿轮33的轮轴平行,一内部中空的链轮36支撑套设于呈圆周分布的全部支撑轮35外,该链轮36与同侧的齿轮33啮合。

在工作过程中,传动横轴32依次带动齿轮33、链轮36转动,从而实现传动横轴32到链轮36的传动。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传动横轴32上套设齿轮33,再通过齿轮33与链轮36啮合,从而实现传动横轴32至链轮36的传动,由于齿轮33与链轮36外周面之间为齿纹配合,有效避免了链轮36打滑现象;同时,链轮36内部中空,且链轮36支撑套设于所有支撑轮35外,支撑轮35可对链轮36在径向上起到支撑作用,有效避免链轮36出现变形的现象。

如图2所示,机架10顶部上各链轮36的正上方位置安装有顶转动盘37;同侧的顶转动盘37与链轮36之间绕设循环链条38,循环链条38上间隔固设有若干用于悬吊载车吊架的链板39,实现链轮36到载车吊架的传动。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图2~4,拨盘34上沿其外圆周设于数个缺口310,循环链条38上沿其输送方向均匀固定安装有数个拨片311,拨片311上设置有与拨盘34上缺口310一一对应配合的凸起312。此时,该驱动机构传动时齿轮33与链条38啮合,拨盘34与拨片311啮合,传动稳定性更好、运转灵活。

如图5所示,所述的机架10与同侧的拨盘34之间通过数个横向轮轴313固定连接,实现机架10与拨盘34之间的固定连接。图5示出了左侧的机架10、拨盘34、链轮36的装配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右侧的机架10、拨盘34、链轮36的装配结构与左侧的机架10、拨盘34、链轮36的装配结构左右对称。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结合图3~5,所有横向轮轴313相互平行,且所有横向轮轴313呈圆周分布,每个横向轮轴313上均套设有支撑轮35,链轮36支撑套设于所有支撑轮35外。这样的设计使得支撑轮35的稳定性最佳,对链轮36的支撑作用也最佳。

所述的支撑轮35优选均匀分布。此时,链轮36的结构稳定性最好。

如图3、4所示,所述的拨盘34侧方优选安装6~8个支撑轮35。此时,既可保证良好的支撑效果,同时,又将加工难度和安装难度控制在较低水平。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拨盘34上安装的支撑轮35的数量并不限于附图中的8个,也可以少于8个(例如2个、4个等)或多于8个(例如10个、12个等)。

结合图6~10,所述的行车轨道20包括分别位于机架10左右侧的两轨道21,两轨道21相互对称,每个轨道21包括上弧形轨道211、上辅助弧形导轨212、中段垂直轨道213、下辅助弧形轨道214和下弧形轨道215,上弧形轨道211的下端、上辅助弧形轨道212的下端均与中段垂直轨道213的上端相连通,下辅助弧形轨道214的上端、下弧形轨道215的上端均与中段垂直轨道213的下端相连通,上弧形轨道211下端、下辅助弧形轨道214上端均在轨道内底部沿轨道横向方向设置挡板(2110、2140),与轨道配合的行车吊架40侧方分别设置与同侧的轨道21配合的上导轮41和下导轮42,下导轮42到轨道底部的最短距离S<挡板(2110、2140)的宽度H<上导轮42到轨道底部的最短距离S’。

在工作过程中,行车吊架40顺时针或逆时针循环运动,当行车吊架40运行至中段垂直轨道213的上端时,行车吊架40的上导轮41可由隔板2110上方通过,而行车吊架40的下导轮42受到上弧形轨道211下端的隔板2110的阻挡,使其只能进入正确的轨道—上辅助弧形导轨212;行车吊架40运行至另一侧轨道的中段垂直轨道213的下端时,行车吊架40的下导轮42受到下辅助弧形轨道214上端的隔板2140的阻挡,使其只能进入正确的轨道—下弧形导轨215,行车吊架40的上导轮41可由隔板2140上方通过。

本实用新型的行车轨道20不仅结构设计简单,并且,可有效避免了下导轮42入错轨道现象的发生,提高了行车吊架40运行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如图6所示,上弧形轨道211下端的挡板2110呈弧形设置,该挡板2110与上辅助弧形轨道212的下侧壁2121的弧度相同,对下导轮42的导向作用更好,行车吊架40的运行稳定性更高。

如图7所示,下辅助弧形轨道214上端的挡板2140竖直设置,对下导轮42的导向作用更好,行车吊架40的运行稳定性更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