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大型客车的立体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59136阅读:360来源:国知局
用于大型客车的立体车库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设备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大型客车的立体车库。



背景技术:

随着车辆停放车库的发展,为了便于将车辆搬运到不同平层中存取车辆,往往需要用于对车辆专用的升降设备,不仅可以替代车辆进出车库的斜坡道,大大节省空间,提高车库的利用率。停车难、交通拥堵也是影响汽车产业发展的关注点之一,而立体车库的建设占地面积小、高度智能化的立体车库也是缓解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现有技术中的立体车库包括垂直提升式、垂直循环式等运营成本高,且需要专人管理指挥取车,需要驾驶人员靠经验倒车入库或出库,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且取车存车时间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大型客车的立体车库,解决了如何实现立体车库的智能化的技术问题,达到了智能化存取车、安全快速可靠的技术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大型客车的立体车库,所述立体车库包括:

主体框架;

升降装置,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的垂直轨道上,用于对车辆升降;

纠偏对中装置,安装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上,用于对车辆进行纠偏和对中;

搬运设备,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用于承载车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前后移动;

穿梭车,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用于承载所述搬运设备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左右移动。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包括:

支架,所述支架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

提升架,所述提升架的端部卡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以使所述提升架可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槽的轨道长度方向上滑动;

连接绳,一端与所述提升架连接;

第一传动组件,与所述连接绳的另一端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传动组件对所述连接绳提供向上的拉力,以使所述连接绳带动提升架向上滑动。

优选的,所述升降装置还包括防坠落装置,所述防坠落装置包括:

连接组件,固定在所述提升架上;

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固定在所述提升架上,且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与所述连接组件的一端连接,用于驱动所述连接组件伸缩;

限位件,所述限位件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上,所述限位件具有一凹口;

其中,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驱动所述连接组件伸长以使所述连接组件的另一端卡设在所述凹口中。

优选的,所述纠偏对中装置包括:

对中平台,包括前纠偏平台和与所述前纠偏平台对应设置的后纠偏平台;所述前纠偏平台和所述后纠偏平台之间具有一预设距离,以使所述车辆的前轮和后轮分别放置在所述前纠偏平台和所述后纠偏平台上;

多个第二传动组件,设置于在所述前纠偏平台和所述后纠偏平台的中部;每个第二传动组件包括:

推杆;

传动件,与所述推杆固定连接;

第二旋转动力原动件,与所述传动件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推动推杆;

其中,所述推杆的高度与所述车辆的前轮和后轮的高度匹配,以保证所述传动件推动推杆时,推杆能推动所述车辆的前轮或后轮移动。

优选的,所述搬运设备包括:

搬运车;

支撑架,设置在所述搬运车上,用于支撑所述车辆;

提升装置,所述提升装置固定在所述搬运车上,用于提升所述支撑架,所述提升装置包括:

至少两个第三传动组件,每个第三传动组件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的两端连接;

至少两个第三旋转动力原动件,与每个第三传动组件的另一端连接,用于分别驱动所述至少两个第三传动组件提升所述支撑架。

优选的,所述提升装置还包括一同步装置,所述同步装置设置在所述搬运车上,且位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之间。

优选的,所述同步装置包括:

两个限位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搬运车上,所述两个限位座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的两端,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三传动组件之间;

连接轴,所述连接轴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两个限位座,并与所述两个限位座固定;

两个第四传动组件,所述两个第四传动组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四传动组件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轴的第三点和第四点连接;

其中,所述两个限位座位于所述第三点和所述第四点之间。

优选的,所述第四传动组件具体为齿轮和齿条的啮合组件,所述第四传动组件的一端具体为齿条结构,所述第四传动组件的另一端具体为齿轮结构。

基于同样的实用新型构思,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立体车库,所述立体车库包括:

主体框架;

升降装置,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的垂直轨道上,用于对车辆升降;

纠偏对中装置,安装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上,用于对车辆进行纠偏和对中;

搬运设备,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用于承载车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前后移动;

穿梭车,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用于承载所述搬运设备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左右移动;

掉转装置,固定安装在所述搬运设备下方,用于对所述搬运设备进行旋转掉头。

优选的,所述掉转装置包括一旋转盘和第四旋转动力原动件,所述第四旋转动力原动件与所述旋转盘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盘旋转。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大型客车的立体车库,在所述防坠落装置中,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驱动所述连接组件伸长以使所述连接组件的连杆卡设在所述限位件的凹口中,所述连接组件与固定设在所述支架上的限位件固定,一方面能避免所述升降装置的转动,另一方面也能支撑所述提升架;

进一步的,所述搬运设备中所述第四传动组件通过齿轮齿条传递升降件两端的同步程度,而与所述第四传动组件连接的所述连接轴受到所述限位座的约束力,以此来调节所述升降件两端的同步,提高了搬运设备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掉转装置使车库进库和出库通道为同一通道的车库,减小了立体车库的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图1为本申请较佳实施方式一种用于大型客车的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图1中立体车库的侧视图;

图3为本申请图1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图3升降装置的侧视图;

图5为本申请图3中的局部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图3中配重体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图6中配重体的侧视图;

图8为本申请图3中防坠落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9为本申请图1中纠偏对中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申请图9中纠偏对中装置的剖视图;

图11为本申请图1中纠偏对中装置的主视图;

图12为本申请图11纠偏对中装置的侧视图;

图13为本申请图1中搬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申请图13中同步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图15为本申请又一较佳实施方案掉转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申请图15中掉转装置的局部示意图;

100-立体车库,1-主体框架,2-升降装置,21-支架,22-提升架,23-连接绳,24-第一传动组件,25-配重体,251-配重箱,252-配重块,253-导向轮,26-防坠落装置,261-连接组件,2611-摇臂组件,2612-连杆,262-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3-限位件,2631-凹口,264-导向件,2641-导向孔,3-纠偏对中装置,31-对中平台,311-前纠偏平台,312-后纠偏平台,32-第二传动组件,321-推杆,322-第二旋转动力原动件,323-传动件,33-旋转件,331-旋转轴,332-旋转轮,34-托架,341-斜支撑杆,4-搬运设备,41-搬运车,42-支撑架,43-提升装置,431-第三旋转动力原动件,432-第三传动组件,44-同步装置,441-限位座,442-连接轴,4421-第三点,4422-第四点,443-第四传动组件,444-轴承,5-穿梭车,6-掉转装置,61-旋转盘,200-车辆,210-前轮,220-后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的理解上述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说明书附图以及具体的实施方式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说明。

图1为本申请较佳实施方式一种用于大型客车的立体车库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图1中立体车库的侧视图。

实施例一

请参阅图1和图2,所述立体车库包括主体框架1、升降装置2、纠偏对中装置3、搬运设备4及穿梭车5。

所述主体框架1用于固定支撑结构,同时也形成立体车库钢架;所述升降装置2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的垂直轨道上,用于对车辆200升降;所述纠偏对中装置3安装设置在所述升降装置2上,用于对车辆200进行纠偏和对中;所述搬运设备4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1上,用于承载车辆200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前后移动;所述穿梭车5安装在所述主体框架上,用于承载所述搬运设备4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左右移动;

入库时,车辆200从入口运行到所述升降装置2上,所述纠偏对中装置3对所述车辆200纠偏和对中后,所述升降装置2将所述车辆200运行到预设高度,所述搬运设备4与所述升降装置2对接,所述搬运设备4承载所述车辆200发生前后移动到所述穿梭车5上,所述穿梭车5承载所述搬运设备4在水平上发生左右移动,以到达预设停车位;

出库时,所述搬运设备4承载所述车辆200发生前后移动到所述穿梭车5上,所述穿梭车5承载所述搬运设备4在水平上发生左右移动,所述述搬运设备4与所述升降装置2对接,所述升降装置2将车辆200运行到出口高度层,以移出。

下面从各个部件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3至图8,所述升降装置所述支架21用于起支撑作用。所述支架21上开设有第一导向槽,以为所述提升架22提供向上滑行的轨道。所述提升架22用于承载所述提升件,所述提升件可以为车辆、大型设备等。所述提升架2的端部卡设在所述第一导向槽中,以使所述提升架22可沿着所述第一导向槽的轨道长度方向上滑动,以保证所述提升架22上升过程沿着设定规定滑动,同时也提高了安全性。所述提升架22上设置有梳齿结构,所述车辆的前后轮分别放置在所述梳齿结构上,提高了所述提升件在所述提升架22上的摩擦力,及所述提升件在所述提升架22上放置的稳定性。梳齿结构也方便与其他梳齿结构的搬运车等以搬运所述提升架22上的提升件,特别是重量较大的提升件,例如车辆、大型机械设备等不方便搬运的大型设备。

所述连接绳23用于作用于所述提升架22,以提升所述提升架22。所述连接绳23的一端与所述提升架22连接;优选的,所述连接绳3具体为链条。

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4用于对所述连接绳23提供向上的力以提升提升架22,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4与所述连接绳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4对所述连接绳23提供向上的拉力,以使所述连接绳23带动提升架22向上滑动。

为了减小所述第一传动组件24传动所需要提供的力,所述升降装置2还包括一配重体25,所述配重体25与所述连接绳23的另一端连接,所述配重体25的重量为可调的。所述配重体25具体包括一配重箱251和配重块252,所述配重块252放置于所述配重箱251内。所述配重体25内的配重块252可根据需要增加或减少。所述配重体25还包括至少两个导向轮253,所述支架21还开设有第二导向槽,所述第二导向槽与所述第一导向槽平行设置,所述至少两个导向轮253均固定在所述配重箱251的外侧上,且所述至少两个导向轮253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第二导向槽中,使所述配重箱251沿着所述第二导向槽滑动,防止所述配重箱251上下运动时发生摆动。进一步的,所述配重箱251为箱体结构,一方面比较结实,另一方面承重大且可靠。

另外,所述升降装置2还包括防坠落装置26所述防坠落装置26包括连接组件261、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及限位件263。所述连接组件261固定在所述提升架22上,用于连接并传递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的作用力。通过所述连接组件261伸长以使所述连接组件261的另一端卡设在所述限位件263的凹口2631中。具体地,所述连接组件261包括摇臂组件2611和连杆2612。所述摇臂组件261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连接;所述连杆2612与所述摇臂组件2611的另一端可旋转地固定连接;其中,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驱动所述摇臂组件2611旋转,以使所述连杆2612在所述连杆2612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所述连接组件261具体为一四连杆2612机构。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具体为电机。

具体的,所述摇臂组件2611具体为一旋转板和一旋转杆,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与所述旋转板的第一点连接,以驱动所述旋转板旋转,所述旋转杆具有一弧度,以将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的旋转力转换成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所述弧度的夹角为90°。且所述旋转杆的一端与所述旋转板上的第二点可旋转地固定连接,所述第一点与所述第二点具有一距离,以使所述旋转杆、旋转板及连杆2612形成一四杆机构,以将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的旋转力转成所述连杆2612的水平方向上的作用力。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杆2612具体为一销轴;限位件263具体为套。

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用于驱动所述连接组件261伸缩。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固定在所述提升架22上,且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与所述连接组件261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具体为电机。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驱动所述连接组件261伸长以使所述连接组件261的另一端卡设在所述凹口2631中。换句话说,所述连接组件261与固定设在所述支架21上的限位件263固定,一方面能避免所述升降装置2的转动,另一方面也能支撑所述提升架22。

所述限位件263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架21上,所述限位件263具有一凹口2631;所述限位件263具体为套。

为了保证所述连杆2612的运动轨道,所述防坠落装置26还包括一导向件264,所述导向件264固定在所述提升架22上,所述导向件264开设有一导向孔2641,所述连杆2612穿设在所述导向孔2641中,以保证所述连杆2612可沿着导向孔2641的长度方向上移动。所述导向件264与所述提升架22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限位件263与所述支架21通过焊接固定连接。

作业时,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262驱动所述连接组件261伸长以使所述连接组件261的连杆2612卡设在所述限位件263的凹口2631中,所述连接组件261与固定设在所述支架21上的限位件263固定,一方面能避免所述升降装置2的转动,另一方面也能支撑所述提升架22。

请参阅图9至图12,所述纠偏对中装置3包括对中平台31和多个第二传动组件32。

所述对中平台31用于提供纠偏对中的操作平台,针对放置在所述对中平台31上的车辆进行位置的纠偏与对中。所述对中平台31包括前纠偏平台311和与所述前纠偏平台311对应设置的后纠偏平台312;所述前纠偏平台311和所述后纠偏平台312之间具有一预设距离,以使所述车辆的前轮210和后轮220分别放置在所述前纠偏平台311和所述后纠偏平台312上;通常所述预设距离根据车库存储车辆的常规尺寸来确定。

所述多个第二传动组件32用于传动力对所述车轮施加力进行偏移调整,所述多个第二传动组件32设置于在所述前纠偏平台311和所述后纠偏平台312的中部;所述多个第二传动组件32包括推杆321、传动件323及第二旋转动力原动件322。所述传动件323与所述推杆3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旋转动力原动件322与所述传动件323连接,用于驱动所述传动件323推动推杆321;其中,所述推杆321的高度与所述车辆的前轮210和后轮220的高度匹配,以保证所述传动件323推动推杆321时,推杆321能推动所述车辆的前轮210或后轮220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旋转动力原动件322具体为电机。

具体的,所述传动件323具体为齿轮齿条结构。所述传动件323具体为一齿轮和平行设置的两个齿条结构,所述齿轮设置在所述两个齿条中间,分别与所述两个齿条啮合;所述推杆32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个推杆321分别与所述两个齿条连接。所述纠偏对中装置3包括行程开关,所述行程开关用于控制所述推杆321的位移。当对前轮210纠偏对中时,根据所述前轮210的左轮或右轮需要偏移的方向来确定第二旋转动力原动件322驱动齿轮的旋转方向。换句话说,请参阅图1,当对前轮210纠偏的左轮需要向左移动(即图1中向下的方向)时,前轮210之间设置的第二传动组件32作业,即前轮210之间的第二旋转动力原动件322驱动齿轮向逆时针旋转,以使前轮210的左轮的前半部分和前轮210的右轮的后半部分分别受到推杆321施加的力,而使所述前轮210的左轮向左偏移,以达到调整车辆的前轮210和后轮220偏移量。

由于车辆重量较大,车辆纠偏过程中需要的力矩较大,为了保证轮胎不被损坏,所述纠偏对中装置3还包括多个旋转件33,所述多个旋转件33具有旋转轴331和旋转轮332,所述旋转轴331穿设在所述旋转轮332中,以使所述旋转轮332能相对所述旋转轴331旋转;所述旋转件33固定在所述前纠偏平台311和/或所述后纠偏平台312上,以使车辆的前轮210和/或后轮220放置在所述旋转件33上。当车辆的车轮被所述推杆321推动移动时,所述旋转轮332能相对所述旋转轴331旋转,以产生一缓冲力,既保证了车辆可靠的纠偏对中,同时对车轮起到保护作用。所述旋转件33可以为梳齿结构,所述旋转件33也可以为链轮。

优选的,所述旋转轴331与所述前纠偏平台311和/或所述后纠偏平台312焊接形成一体化,增强了所述旋转件33的承受能力,使得所述纠偏对中装置3更加稳定。

另外,所述纠偏对中装置3还包括托架34,所述托架34上固定有对中平台31,所述托架34还设置有导向轨,所述推杆321部分或全部位于所述导向轨中,以限制所述推杆321的移动轨道。所述托架34还固定设置有多个斜支撑杆341,以提高支撑的稳定性及可靠性。

请参阅图13和图14,所述搬运设备4包括搬运车41、支撑架42及提升装置43。

所述搬运车41能够使所述车辆水平方向位移。所述支撑架42用于支撑所述车辆,所述支撑架42设置在所述搬运车41上。所述提升装置43用于提升所述支撑架42,即所述提升装置43用于提升在所述支撑架42上的车辆。所述提升装置43固定在所述搬运车41上。

具体的,所述提升装置43包括至少两个第三传动组件432和至少两个第三旋转动力原动件431。所述至少两个第三传动组件432的一端分别与所述支撑架42的两端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旋转动力原动件431与所述至少两个第三传动组件43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旋转动力原动件431用于分别驱动所述至少两个第三传动组件432提升所述支撑架42。所述至少两个第三传动组件432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至少两个第三旋转动力原动件431的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传动组件432具体为齿轮和齿条的啮合组件,所述第三传动组件432的一端具体为齿条结构,所述第三传动组件432的另一端具体为齿轮结构。所述第三旋转动力原动件431具体为电机。

为了保证所述提升装置43提升车辆时车辆前后轮的同步,所述提升装置43还包括一同步装置44,所述同步装置44设置在所述搬运车41上,且位于所述两个所述第三传动组件432之间。所述同步装置44包括两个限位座441、连接轴442、两个第四传动组件443。所述两个限位座441固定设置在所述搬运车41上,所述两个限位座441分别位于所述支撑架42的两端,且设置在两个所述第三传动组件432之间;所述连接轴442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两个限位座441,并与所述两个限位座441固定;所述两个第四传动组件443用于与所述支撑架42连接,通过与所述支撑架42的两端固定,以使所述支撑架42的两端升降高度分别传递到所述两个传动组件中。

具体的,所述两个第四传动组件44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架42固定连接,所述两个第四传动组件443的另一端分别与所述两个连接轴442的第三点4421和第四点4422连接;其中,所述两个限位座441位于所述第三点4421和所述第四点4422之间。以使当所述支撑架42两端不同步时,所述限位座441对所述两个第三旋转动力原动件431起到限制作用,以此来保证所述支撑架42同步。当所述支撑架42两端不同步的程度较大时,会造成所述限位座441的损坏。

优选的,所述第四传动组件443具体为齿轮和齿条的啮合组件,所述第四传动组件443的一端具体为齿条结构,所述第四传动组件443的另一端具体为齿轮结构。通过齿轮齿条啮合能快速准确地将所述支撑架42两端的同步程度反映到所述齿轮结构,并通过限位座441和连接轴442的限位以调节所述支撑架42两端的同步。换句话说,通过齿轮齿条啮合能快速准确地将所述支撑架42两端驱动的第三旋转动力原动件431的同步程度反映到所述齿轮结构,并通过限位座441和连接轴442的限位以调节所述两个第三旋转动力原动件431的同步。在本实施方式中,所述限位座441具体为轴承座。所述两个限位座441与所述搬运车41可拆卸地固定连接。所述搬运车41的前轮采用双轮结构,解决了所述搬运车41前轮在轨道间隙处运行时发生颠簸,优化了搬运车41在运行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搬运车41上设置有多个导向轮,所述多个导向轮分别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搬运车41的两侧。所述支撑架42为梳齿结构。所述搬运设备4还包括一限位装置。

另外,为了减小所述连接轴442与所述限位座441之间的摩擦,所述同步装置44还包括至少两个轴承444,所述至少两个轴承444分别设置在所述两个轴承座内,以使所述连接轴442穿过所述至少两个轴承444与所述两个轴承座固定。所述至少两个轴承444的数量为两个。

入库时,车辆200从入口运行到所述升降装置2上,所述纠偏对中装置3对所述车辆200纠偏和对中后,所述升降装置2将所述车辆200运行到预设高度,所述搬运设备4与所述升降装置2对接,所述搬运设备4承载所述车辆200发生前后移动到所述穿梭车5上,所述穿梭车5承载所述搬运设备4在水平上发生左右移动,以到达预设停车位;

出库时,所述搬运设备4承载所述车辆200发生前后移动到所述穿梭车5上,所述穿梭车5承载所述搬运设备4在水平上发生左右移动,所述述搬运设备4与所述升降装置2对接,所述升降装置2将车辆200运行到出口高度层,以移出。

实施例二

为了便于管理及进库方便,车辆在所述立体车库100中存储的形态是一致,即车辆200在车库100中的头部和尾部的朝向是一致的,为了使车辆200进库和出库均是车辆自身开进车库和车辆200自身开出车库,车库的进库和出库通常对称设置,也保证了车辆200进库和出库不受干扰,但是这种结构由于要同时设置进库通道和出库通道使得立体车库占地面积大、成本大,因此,实施例二提出了一种能使车库进库和出库通道为同一通道的车库,减小了立体车库的占用面积。

所述立体车库包括主体框架1、升降装置2、纠偏对中装置3、搬运设备4、穿梭车5及掉转装置6。

请参阅图15和图16,所述掉转装置6固定安装在所述搬运设备4下方,可以对所述搬运设备4进行旋转掉头。具体的,所述掉转装置4包括一旋转盘61和第四旋转动力原动件,所述第四旋转动力原动件驱动所述旋转盘61旋转,以对所述承载了车辆200的搬运设备4掉头,即对车辆200进行了掉头。

例如,立体车库出口和入口为同一口,车辆200出库时,按照实施例一种搬运设备承载车辆200并改变发生前后移动到所述穿梭车5上,所述穿梭车5承载所述搬运设备4在水平上发生左右移动,所述述搬运设备4与所述升降装置2对接,所述升降装置2将车辆200运行到出口高度层,以移出,其中,掉转装置6可在车辆200承载在所述搬运设备4上时选择旋转掉头,以保证车辆200经过升降装置2到出口时,车头朝向出口方向。

所述立体车库中升降装置2、纠偏对中装置3、搬运设备4、穿梭车5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在此不再详述。

入库时,车辆200从入口运行到所述升降装置2上,所述纠偏对中装置3对所述车辆200纠偏和对中后,所述升降装置2将所述车辆200运行到预设高度,所述搬运设备4与所述升降装置2对接,所述搬运设备4承载所述车辆200发生前后移动到所述穿梭车5上,所述穿梭车5承载所述搬运设备4在水平上发生左右移动,以到达预设停车位;

出库时,所述搬运设备4承载所述车辆200发生前后移动,同时掉转装置6旋转对所述车辆200掉头,所述搬运设备4运行到所述穿梭车5上,所述穿梭车5承载所述搬运设备4在水平上发生左右移动,所述述搬运设备4与所述升降设备2对接,所述升降设备2将车辆200运行到出口高度层,以移出。

本申请有益效果如下:

本申请提供的用于大型客车的立体车库,在所述防坠落装置中,所述第一旋转动力原动件驱动所述连接组件伸长以使所述连接组件的连杆卡设在所述限位件的凹口中,所述连接组件与固定设在所述支架上的限位件固定,一方面能避免所述升降装置的转动,另一方面也能支撑所述提升架;

进一步的,所述搬运设备中所述第四传动组件通过齿轮齿条传递升降件两端的同步程度,而与所述第四传动组件连接的所述连接轴受到所述限位座的约束力,以此来调节所述升降件两端的同步,提高了搬运设备的安全性;

进一步的,所述掉转装置使车库进库和出库通道为同一通道的车库,减小了立体车库的占用面积。

最后所应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