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水平取芯钻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78633阅读:738来源:国知局
自动水平取芯钻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水平取芯钻。



背景技术:

大理石、花岗岩等石材矿山开采时,需要进行水平穿绳孔的钻孔作业,现有钻孔作业均由工人使用钻具直接水平钻孔,钻具安装操作不便,工人劳动强度大,同时钻孔时,钻具摆动幅度大造成较大误差,钻具对孔操作繁琐,钻孔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水平取芯钻。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技术方案是:一种自动水平取芯钻,包括控制器、钻杆、机架、设置在机架内的滑车、驱动滑车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机架内部左右两侧水平设置有滑槽,滑车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滚轮,滚轮设置在滑槽内,滑车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钻具减速器、钻具电机,钻具电机的输出轴与钻具减速器的输入轴相连接,机架前端设置有固定导孔,钻杆前端设置有钻头,钻杆后端贯穿固定导孔后与钻具减速器的输出端相连接,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后部的驱动减速器、驱动电机,驱动减速器输入端与驱动电机输出轴相连接,驱动减速器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链轮,机架前部设置有前从动链轮、机架前部一侧的滑槽内设置有前链轮,机架后部与前链轮同侧的滑槽内设置有后链轮,前从动链轮、前链轮、后链轮、主动链轮之间通过链条连接传动,链条一端与滑车前部相连接,链条另一端与滑车后部相连接,钻具电机、驱动电机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下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固定耳部,固定耳部上设置有锁紧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机架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凸部,凸部上竖直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穿设有高度调节螺杆,高度调节螺杆下端设置有支撑垫脚。

进一步的,所述凸部旁侧设置有吊耳。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限位红外线传感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减速器、驱动电机外罩设有防尘罩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操作方便,误差小,效率高,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二;

图3为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钻头;2-钻杆;3-固定导孔;4-钻具减速器;5-钻具电机;6-吊耳;7-凸部;8-高度调节螺杆;9-支撑垫脚;10-防尘罩体;11-机架;12-固定耳部;13-驱动减速器;14-驱动电机;15-链条;16-前从动链轮;17-前链轮;18-滑车;19-滚轮;20-后链轮;21-主动链轮;22-滑槽;23-限位红外线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一种自动水平取芯钻,包括控制器、钻杆2、机架11、设置在机架11内的滑车18、驱动滑车18前后移动的驱动机构,机架11内部左右两侧水平设置有滑槽22,滑车18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滚轮19,滚轮19设置在滑槽22内,滑车18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有钻具减速器4、钻具电机5,钻具电机5的输出轴与钻具减速器4的输入轴相连接,机架11前端设置有固定导孔3,钻杆2前端设置有钻头1,钻杆2后端贯穿固定导孔3后与钻具减速器4的输出端相连接,驱动机构包括设置在机架11后部的驱动减速器13、驱动电机14,驱动减速器13输入端与驱动电机14输出轴相连接,驱动减速器13输出端设置有主动链轮21,机架11前部设置有前从动链轮16、机架11前部一侧的滑槽22内设置有前链轮17,机架11后部与前链轮17同侧的滑槽22内设置有后链轮20,前从动链轮16、前链轮17、后链轮20、主动链轮21之间通过链条15连接传动,链条15一端与滑车18前部相连接,链条15另一端与滑车18后部相连接,钻具电机5、驱动电机14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1下部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固定耳部12,固定耳部12上设置有锁紧通孔。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架11的左右两侧对称设置有若干凸部7,凸部7上竖直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穿设有高度调节螺杆8,高度调节螺杆8下端设置有支撑垫脚9。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凸部7旁侧设置有吊耳6。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滑槽22前部和后部均设置有与控制器电性连接的限位红外线传感器2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减速器13、驱动电机14外罩设有防尘罩体10。

使用时,首先进过吊耳6将本装置吊装到位,然后通过高度调节螺杆5调节机架11的高度,随后在固定耳部12内设置锁紧螺栓将机架11固定,然后启动钻具电机5带动钻杆2转动,驱动机构带动滑车18向前移动进行水平钻孔作业,随着不断的前移滑车18前端最终触发前部的限位红外线传感器23,控制器控制钻具电机5停转、驱动电机14反转,使得滑车18带动钻杆2后移,随着不断的后移滑车18后端最终触发后部的限位红外线传感器23,控制器控制驱动电机14停转。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做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应属本实用新型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