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车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24485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双层车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层车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也越来越多,为了缓解停车位的问题,一般采用增加车位或是采用立体车库进行停车,其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停车问题,然而采用立体车库需要在小区、街道旁等位置添加,存在空间不足,改动太大造价成本高等缺点,而且现有的双层车位装置,仅仅提供固定的停车车位,而现今的停车场,空间紧凑,很多车位没有足够的空间供驾驶员调整车辆位置,准确将车辆驶入车位,完美停靠,对于很多驾驶技术不太娴熟的驾驶员而言,准确地将车停入车位也是一个难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层车位装置,能方便驾驶员停车,简化停车步骤,降低停车难度,实用性强,切实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双层车位装置,包括主框架,所述主框架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边框,所述两个边框竖直架设在地面上;所述两个边框之间设有第一车位板,所述第一车位板连接有推进装置;所述两个边框的上方共同搭设有第二车位板,所述第二车位板连接有平衡位移装置;所述第一车位板和第二车位板上均设有旋转车台,所述旋转车台连接有驱动装置;所述主框架上设有控制器,所述边框上设有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推进装置、平衡位移装置、驱动装置和信号接收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固定在对应的车位板下方,所述第二电机的驱动轴穿过车位板,并固定连接所述旋转车台的中心;所述旋转车台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个旋转轮,所述旋转车台通过所述旋转轮支撑在所在的车位板上;所述第二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旋转车台内设有第三电机,所述旋转车台的两端均穿接有一根牵引辊,所述牵引辊的两端均套接有辅助板,所述两根牵引辊共同连接有一根牵引绳,所述牵引绳的中段套接在所述第三电机的驱动轴上;所述第三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边框包括底边,两条侧边以及与所述底边平行设置的上边,所述推进装置包括一根动力轴,两根固定杆,两条链圈和一块推板,所述动力轴的两端分别活动穿接在所述两个边框的底边上,且靠近所述底边的末端;所述两根固定杆分别对应连接在所述两条底边的前端的内侧,所述两条链圈分别设置于所述动力轴的两端,所述链圈的一端套接在所述动力轴上,另一端套接在所述固定杆上;所述推板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所述两条链圈,所述推板的一侧的中央固定有第五电机,所述第五电机的驱动杆连接有螺旋杆,所述螺旋杆穿过所述推板,并活动穿接在所述第一车位板的末端的中央位置;所述第一车位板的的下方均匀设置有若干个辅助轮;所述链圈的长度和所述底边的长度相适配;所述动力轴连接有第四电机,所述第四电机和第五电机连接所述控制器。

作为优选,所述边框的框体为中空设置,所述两个边框内沿其框体内环均套接有一圈滚轮链,所述两圈滚轮链共同连接有主动轴,所述两条底边的末端上共同活动穿接有主动轴,所述主动轴上固定套接有两个链齿,所述链齿和所述滚轮链相适配,所述两个链齿分别对应连接所述两圈滚轮链,所述主动轴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两个边框的上边共同承接所述第二车位板,所述第二车位板的长度和所述上边的长度相适配,所述第二车位板的宽度和所述两个边框的间距相适配;所述平衡位移装置包括两条推杆,所述两条推杆的前端分别对应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车位板的下板面的末端的两边,所述两根推杆的末端分别对应活动连接在左右两个边框内的滚轮链上,所述边框的两条侧边和上边一起作为对应推杆的移动轨道;所述平衡位移装置还包括左右对称的两组连杆组,所述两组连杆组的位置分别与所述两个边框相对应,所述连杆组由至少4根连杆组成,包括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滚轮,所述第一滚轮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车位板的一侧,且对应搭设在所述边框的上边上,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杆,所述第三连杆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四连杆,所述第四连杆的末端活动连接对应边框的底边的前端;所述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的连接点上,以及所述第二连杆与第三连杆的连接点上均设有角度限制装置;所述平衡位移装置还包括一根平衡杆,所述第四连杆上沿其杆体设有长度与杆体相适配的滑轨,所述平衡杆的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的杆体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所述滑轨内;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和第三连杆的总长度不小于所述边框的高度,且不大于所述边框高度的1.5倍;所述第四连杆的长度和所述上边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0.8-1.2;所述第一连杆,第二连杆,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长度总和与所述第二车位板的长度和推杆的长度总和相适配;所述两条底边的前端均设有所述信号接收装置,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第一电机。

作为优选,所述角度限制装置包括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连杆前、后两端的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所述第一连杆的末端活动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杆的前端内,所述第一缺口的位置和所述第二连杆的旋转方向相适配;所述第三连杆的前端活动铰接在所述第二连杆的末端内,所述第二缺口的位置和所述第三连杆的旋转方向相适配。

作为优选,所述平衡杆包括两条侧杆,所述第四连杆的杆体的两侧面上均设有所述滑轨,所述两条侧杆的前端对应连接在所述第二连杆的两侧,所述两条侧杆的末端对应连接在所述第四杆体的两条滑轨上。

作为优选,所述两个边框的上边的下沿共同对应连接有一根承接杆,所述承接杆靠近所述上边的前端,所述承接杆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滚轮,所述第二滚轮承接所述第二车位板的下板面;所述两根第四连杆的前端共同连接有一根横杆,所述边框内设有连接上边与底边的立杆。

作为优选,所述信号接收装置包括第一红外感应装置、红外接收装置和报警灯,所述第一红外感应装置连接所述报警灯;

作为优选,所述第一车位板和第二车位板的前端均设有第二红外感应装置,所述第二红外感应装置连接所述报警灯。

本发明中的双层车位装置,采用两组边框设置,两组边框之间的宽度和高度和正常车辆大小相适配,当然也可以根据需要订做,边框在安置固定时,无需对地面进行开挖和回填,只需在平面场地直接采用膨胀螺丝固定即可,也不影响现有停车位。在两组边框之间设有一个车位,在两组边框上方架设一个车位板,使得车辆无论在停靠上层车位或者下层车位时,都更加稳定和安全,防止倾倒或和别的车辆擦碰。用户通过另外匹配的遥控器操作,发送信号经信号接收装置到控制器,控制第一车位板的进出,以及第二车位板的下放与上升。使用第一车位板停车时,用户遥控操作,控制器控制推进装置启动,将第一车位板推出主框架,在第一车位板移动到位后,若其两端位置朝向适合车辆的上移和停放,用户可直接将车开上旋转车台停放,若当时位置不合适停放,用户可以使用遥控器控制第一车位板的驱动装置启动,带动旋转车台旋转,到指定角度后停止,方便用户停车,同样的,第二车位板由平衡位移装置下放到地面,若其两端位置朝向适合车辆的上移和停放,用户可直接将车开上旋转车台停放,若当时位置不合适停放,用户可以使用遥控器控制第二车位板的驱动装置启动,带动旋转车台旋转,到指定角度后停止,方便用户停车,这样一来,就大大减少了用户的停车难度,减少停车需要的操作空间,提高停车效率和准确率,减少事故发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车位板6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Ⅰ。

图4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推进装置的结构示意图Ⅱ。

图5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车位板6上旋转车台8的使用状态图。

图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车位板7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滚轮链6和推杆10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8至图15是本发明实施例的上层车位下放过程示意图。

图16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车位板7的旋转车台8的使用状态图。

图17是本发明实施例中角度限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8是本发明实施例中的电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图1至图18,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本说明。

一种双层车位装置,包括主框架1,主框架1包括左右对称设置的两个边框2,两个边框2竖直架设在地面上,两个边框2之间设有第一车位板6,第一车位板6连接有推进装置;两个边框2的上方共同搭设有第二车位板7,第二车位板7连接有平衡位移装置;第一车位板6和第二车位板7上均设有旋转车台8,旋转车台8连接有驱动装置;主框架1上设有控制器,边框2上设有信号接收装置9,控制器连接推进装置、平衡位移装置、驱动装置和信号接收装置9。

驱动装置包括第二电机10,第二电机10固定在对应的车位板下方,第二电机10的驱动轴穿过车位板,并固定连接旋转车台8的中心;旋转车台8的下端面上设有若干个旋转轮11,旋转车台8通过旋转轮11支撑在所在的车位板上;第二电机10连接控制器。当需要旋转旋转车台8时,控制器控制第二电机10启动,驱动轴带动旋转车台8旋转,旋转轮11不仅启动支撑作用,还启动辅助旋转车台8旋转的作用。

旋转车台8内设有第三电机12,旋转车台8的两端均穿接有一根牵引辊13,牵引辊13的两端均套接有辅助板14,两根牵引辊13共同连接有一根牵引绳15,牵引绳15的中段套接在第三电机12的驱动轴上;第三电机12连接控制器。当旋转车台8旋转到位后,第三电机12启动,牵引绳15由第三电机12带动,牵动两根牵引辊13同步向外旋转,辅助板14下翻,抵住地面,提供一个可供车辆方便行驶的斜坡,当车辆停靠完毕后,第三电机12反转,辅助板14上翻,形成防止车辆滑移脱落的挡板。

边框2包括底边3,两条侧边4以及与底边3平行设置的上边5,推进装置包括一根动力轴16,两根固定杆17,两条链圈18和一块推板20,动力轴16的两端分别活动连接在两个边框2的底边3上,且靠近底边3的末端。两根固定杆17对应连接在两条底边3的前端的内侧,两条链圈18分别设置于动力轴16的两端,链圈18的一端套接在动力轴16上,另一端套接在固定杆17上;推板20的两端分别对应固定连接两条链圈18,推板20的一侧的中央固定有第五电机39,第五电机39的驱动杆连接有螺旋杆40,螺旋杆40穿过推板20,并活动穿接在第一车位板6的末端的中央位置;第一车位板6的的下方均匀设置有四个辅助轮19;链圈18的长度和底边3的长度相适配;动力轴16连接有第四电机21,第四电机21和第五电机39连接控制器。第一车位板6由四个辅助轮19支撑在地面上,并辅助第一车位板6移动,链圈18由动力轴16和固定杆17共同稳定。当用户使用第一车位板6时,控制器先控制第四电机21启动,第四电机21带动动力轴16旋转,进而带动两条链圈18同步转动,进而使推板20随链圈18的转动前进,第一车位板6被推出主框架1,移动到位后,第四电机21关闭,此时第一车位板6与主框架1之间的距离仍不足以使用旋转车台8(链圈的长度有限),控制器控制第五电机39启动,带动螺旋杆40旋转,套接在螺旋杆40上的第一车位板6随螺旋杆40的推动再次被推移出一段距离,至足够旋转车台8运用,在第一车位板6移动到位后,控制器关闭第五电机,启动第二电机10,转动旋转车台8,旋转车台8旋转到位后,第三电机12启动,放下辅助板14,用户把车开上旋转车台8停车,在用户下车后,操作遥控器,逆行上述步骤,将第一车位板6拉回主框架1内停止。

边框2的框体为中空设置,两个边框2内沿其框体内环均套接有一圈滚轮链22,两条底边3的末端上共同活动穿接有主动轴23,主动轴23上固定套接有两个链齿,链齿和滚轮链22相适配,两个链齿分别对应连接两圈滚轮链22,主动轴23连接有第一电机24;两个边框2的上边5共同承接第二车位板7,第二车位板7的长度和上边5的长度相适配,第二车位板7的宽度和两个边框2的间距相适配;平衡位移装置包括两条推杆25,两条推杆25的前端分别对应活动连接在第二车位板7的下板面的末端的两边,两根推杆25的末端分别对应活动连接在左右两个边框2内的滚轮链22上,且其连接点位于靠近第二车位板7的末端的侧边4内,边框2的两条侧边4和上边5一起作为对应推杆25的移动轨道38;平衡位移装置还包括左右对称的两组连杆组,两组连杆组的位置分别与两个边框2相对应,连杆组由4根连杆组成,包括第一连杆31,第一连杆31的前端活动连接有第一滚轮26,第一滚轮26通过固定轴活动连接在第二车位板7的一侧,且对应搭设在边框2的上边5上,第一连杆31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二连杆32,第二连杆32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三连杆33,第三连杆33的末端活动连接有第四连杆34,第四连杆34的末端活动连接对应边框2的底边3的前端;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的连接点上,以及第二连杆32与第三连杆33的连接点上均设有角度限制装置;平衡位移装置还包括一根平衡杆27,第四连杆34上沿其杆体设有长度与杆体相适配的滑轨28,平衡杆27的一端活动连接在第二连杆32的杆体上,另一端活动连接在滑轨28内,且该端的初始位置位于靠近底边3的一端;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和第三连杆33的总长度不小于边框2的高度,且不大于边框2高度的1.5倍;第四连杆34的长度和上边5的长度的比值范围为0.8-1.2;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三连杆33和第四连杆34的长度总和与第二车位板7的长度和推杆25的长度总和相适配;两条底边3的前端均设有信号接收装置9,控制器连接第一电机24。

现有的双层车位结构,大部分要在下层车辆离开后,才能将上层车辆下放,非常不实用也不方便,也有能在下层车不动的情况下,下放上层车辆的结构,但是具备此功能的双层车位结构,位移装置不合理,很难做到平稳地下放上层车位,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本发明中的平衡位移装置的作用是使得第二车位板7能平稳的下放到地面上,且和下层车位互不影响。本发明中,第二车位板7的重量由位于车位板前端两侧的两组连杆组和位于车位板末端两侧的两根推杆25共同承担,在车位板的整个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四个点均匀受力,具体以下放过程(上升过程类似)为例,第一电机24带动主动轴23旋转,进而带动滚轮链22沿边框2的框体内沿移动(框体内沿为四边形),对应连接两条滚轮链22的两根推杆25被滚轮链22带动,先沿着侧边4向上滑动推移,由于第二车位板7的前端连接了平衡位移装置,第二车位板7本身的重量加上推杆25的设置角度,使得整个车位板会沿着上边5向前平移,在这个平移过程中,整个连杆组以第四连杆34与底边3的连接点为圆心旋转,连杆组所承担的重量,也通过平衡杆27传递到该连接点上,同时由于平衡杆27自身会被一直顶压在所在导轨的末端,使得连杆组不会坍塌,第四连杆34的长度和上边5的长度的比值设置(满足第二车位板7的位移与第四连杆34前端的旋转弧长相适配),使得当第四连杆34旋转至与地面相触时,第二车位板7刚好移出上边5范围,而且,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和第三连杆33的总长度的设置,须要保证这个平移过程能顺利完成,若总长度太长,则第四连杆34旋转空间不足,无法完成前段平移过程,若总长度太短,则第四连杆34旋转完成后,连杆组高度不足,因此,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和第三连杆33的总长度与边框2的高度的比值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根据不同的车型需要做出适当调整;接下来,第二车位板7在推杆25的带动下,向前并向下移动,这个过程中,第四连杆34固定不动,第四连杆34与第三连杆33的连接点作为旋转的支点,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和第三连杆33共同向下翻转,第一连杆31与第二连杆32的连接点上,以及第二连杆32与第三连杆33的连接点上均设有角度限制装置,角度限制装置限制了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的旋转角度,使得第一连杆31和第二连杆32均无法过度扭曲进而导致坍塌,由于第二连杆32上连接了平衡杆27的前端,而平衡杆27的末端而被限制在滑轨28内,无法脱离,使得平衡杆27本身无法上下翻转,进而稳定了整个平衡位移装置,使得整个平衡位移装置只能在推杆25的移动带动下慢慢下翻,第一连杆31,第二连杆32,第三连杆33和第四连杆34的长度总和与第二车位板7的长度和推杆25的长度总和相适配,使得推杆25在移动到位后,第二车位板7刚好落在地面上,然后车主将车开上旋转车台8,再通过遥控器控制,第一电机24反转,将第二车位板7拉至边框2的上边5后停止。当然,在明确结构原理的前提下,增加连杆的根数,使得下放过程中连杆组的角度变化更细腻,平稳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也是可取的。

角度限制装置包括分别位于第二连杆32前、后端的第一缺口35和第二缺口36,第一连杆31的末端活动铰接在第二连杆32的前端内,第一缺口35的位置和第二连杆32的旋转方向相适配;第三连杆33的前端活动铰接在第二连杆32的末端内,第二缺口36的位置和第三连杆33的旋转方向相适配。第一连杆31相对第二连杆32旋转时,在旋转到一定角度后,第一连杆31的杆体会被第一缺口35所在的杆体挡住,无法再下翻,进而防止第一连杆31的过度旋转,若第一连杆31相对第二连杆32向外旋转时,则会被第二连杆32的杆体所限制,第三连杆33的情况与第一连杆31类似,当然,角度限制装置可以通过其它结构实现,比如设置特殊的轴承或另外设置卡位装置等等,本发明只是列举其中结构简单的一种,生产成本相对低廉。

平衡杆27包括两条侧杆,第四连杆34的杆体的两侧面上均设有滑轨28,两条侧杆的前端对应连接在第二连杆32的两侧,两条侧杆的末端对应连接在第四杆体的两条滑轨28上。若是采用单根平衡杆27的结构,则其两端的连接点最好均设于所在的连杆内部,使得平衡杆27在下放后能完全嵌入连杆组,不占用空间。而采用对称设置的两根侧杆作为平衡杆27,其强度和稳定性必然比单根设置的效果好,且在下放后两根侧杆位于所在连杆组的两边,还能起到保护连杆组的作用。

两个边框2的上边5的下沿共同对应连接有一根承接杆29,承接杆29靠近上边5的前端,承接杆29的两端均设有第二滚轮30,第二滚轮30承接第二车位板7的下板面。承接杆29的作用,主要是在第二车位板7的平移过程中,分担第二车位板7的重量,进一步稳定车位板,补充平衡位移装置在形变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些许不稳定性。两根第四连杆34的前端共同连接有一根横杆42,边框2内设有连接上边5与底边3的立杆41。横杆42的设置,连接了左右两组连杆组,使得整个平衡位移装置的运作更协调,更稳定,同时也进一步加强了整个平衡位移装置的强度。立杆41可设置一根或多根,能加强边框2的牢固性。

信号接收装置9包括第一红外感应装置、红外接收装置和报警灯,第一红外感应装置连接报警灯;第一红外感应装置,主要检测感应主框架1两侧的移动物体,如果第一红外感应装置感应到近距离内有人靠近,则会传递信号给报警灯和控制器,报警灯报警,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24或第四电机21停止运作,第一车位板6和第二车位板7会停止移动,避免意外。红外接收装置位于两个边框2上,方便用户全方位的遥控操作,避免死角。

第一车位板6和第二车位板7的前端均设有第二红外感应装置37,第二红外感应装置37连接报警灯。第二红外感应装置37主要检测感应车位装置前方的物体,若主框架1前方的预留位置上放置有杂物,会阻碍车位板的平稳停靠,第二红外感应装置37会传递信号给报警灯和控制器,报警灯报警,控制器控制第一电机24或第四电机21停止运作,第一车位板6和第二车位板7会停止移动,避免意外。当然,这样的安全警报装置可以采用另外类似的设备或技术,第一红外感应装置、第二红外感应装置37和红外接收装置均可采用普通的红外灯。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