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拔管和推送线束的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7700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用于拔管和推送线束的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用于高铁或桥梁工程中钢绞线的穿引装置、胶管拔出装置,特别是用于拔管和推送线束的装置。



背景技术:

高铁预制梁是由穿在梁体“双曲线预留孔”中的钢绞线,通过张拉工艺产生强大的预应力,来承受包括梁体自重在内的所有负荷。

预制梁施工中,是先在钢筋骨架中穿入“橡胶抽拔棒”(简称胶管);在混凝土浇灌初凝之后,及时拔出胶管形成预留孔;然后穿入一定数量的钢绞线;再进行张拉、锚固等作业,这就需要“拔管机”、“穿索机”专用设备来配合施工。

目前“拔管”作业现状:高铁制梁场普遍采用的拔管机,大多是利用“压轮旋转”的摩擦力来抽拔胶管,这种机构为了产生足够的抽拔力,只有靠无限制的加大正压力,不但造成无功损耗过大、故障率特高,而且由于摩擦极限抽拔力偏低,经常发生“打滑损伤胶管”的现象,实际抽拔速度也只能控制在每分钟16米以下。

目前“穿索”作业现状:我国高铁制梁场到目前为止几乎全部采用的是“单根穿索”工艺,由于钢绞线表面固有的“螺旋”结构,会迫使钢绞线在穿入过程中产生旋转,产生不可预知的“无序缠绕”,造成同组钢绞线实际长度不同,在张拉工序中导致钢绞线受力不均,理论上降低了梁体的承载能力;更有甚者的是“无序缠绕”挤占了孔洞的有限空间,在穿入上部预留孔时,受下垂幅度较大的“双曲线”叠加影响,迫使旋转的钢绞线强行从梁体、或相邻预留孔中钻出,造成最后一根钢绞线根本无法通过,操作者只好按正常截断;在另一端用手工穿入半截钢绞线凑数作假,这种情况虽属极其罕见,但是确实会给百年大计的高铁线路埋下不可预知的“安全隐患”!

基于单根穿索工艺存在的问题,为精确控制桥梁的工程质量,现高铁行业积极倡导:由上游生产厂家制造已经梳编理顺、捆扎固定的“成品钢绞线束”,然后由下游施工企业直接采购“成品钢绞线集束”进行穿索,问题是制梁场“适用的穿索设备”长时间得不到解决。

在穿索机领域,现有技术中有:

一,中国发明专利,专利名称“一种输送成品钢绞线束的双动力推送机”,专利申请号201510387497.1,公布日为2015年11月04日。公开了一种用于推送成品钢绞线束的设备。

这种设备是在两个可相对移动的框架上设置履带传动机构,履带传动机构包括链条和间隔按装在链条上的履带卡瓦,由相对应的多个履带卡瓦从两侧抱紧成品钢绞线束,在履带传动机构的驱动下,输送成品钢绞线束。

这种机构由于链条本身的柔性传动特点,仅在链条的输入、输出端由传动链轮提供横向夹紧力,而两链轮之间的履带卡瓦,由于没有横向支撑几乎没有夹紧力,导致卡瓦和成品钢绞线束相对滑移,造成卡瓦加速磨损;另外由于链条水平设置不可避免的下垂因素,随着链条的各部磨损,在链条空转时极易发生卡链断裂事故。

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名称“钢绞线整束穿索机”,专利号zl201520756329.0,公布日为2016年1月13日公开了一种用于推送成品钢绞线束的设备。这种设备机重达3.1吨,外围长度6米*宽度1.7米,在高铁制梁场的梁台之间移动相当不便。

由于上述专利产品的种种缺陷,始终在我国高铁制梁场得不到到推广,也就是说时至今日为止,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我国高铁制梁场目前仍然还是采用的“单根穿索工艺”。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发明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用于高铁制梁场既能抽拔胶管、又能推送钢绞线束的用于拔管和推送线束的装置,目的在于解决穿设束状部件或类似束状部件时,不能对束状部件提供均匀推送力,容易出现相对滑动,以及链条在输送过程中中部容易出现变形,造成链条在中部产生向两侧和重力方向的变形,在推送束状部件时这一变形导致推送力不能保持很好的直线性的问题。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用于夹持束状部件的两相对的夹持机构,夹持机构经导向件导向可相对直线移动,两夹持机构经动力输出机构驱动沿导向件移动,形成对位于两夹持机构中部的束状部件的夹持,各所述夹持机构包括与导向件配合的座体,各座体水平上表面上分别通过枢轴连接两个沿座体长度方向布置的转动件,同一座体上的两转动件套接传动链,形成转动件带动传动链的结构,不同座体上对应的传动链相对平行设置,两传动链经传动件带动做输送方向相同的运动,各所述传动链上分别间隔固定安装卡瓦,不同传动链上卡瓦合拢形成对束状部件的夹持,转动件经旋转输出机构带动旋转,各所述传动链内侧面处设有一支承件,支承件的长度与传动链夹紧束状部件时所承受力的长度相匹配,支承件作用于传动链,支承件与传动链滑动配合,支承件对传动链输送方向的水平垂直方向形成限位,支承件对传动链输送方向的竖直垂直方向形成限位。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端面与水平面相平行,也即两所述传动链在水平面内平行设置。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座体为空心的条状结构,所述旋转输出机构位于座体内部。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向件为两水平设置且平行的导杆,所述导杆固定安装在一固定座上,一夹持机构的座体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另一夹持机构的座体穿设在导杆上且滑动配合,所述动力输出机构包括直线输出件和机体,所述机体与固定座固定连接,直线输出件与固定座固定连接,形成推动座体沿导杆移动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导杆为圆柱形结构,与导杆滑动配合的座体上设有相配合的轴孔,所述轴孔为椭圆形结构,轴孔的长轴与导杆轴线相垂直,轴孔与导杆形成座体摆动调节的间隙。

在一实施例中,各所述座体的一端分别设有一调节座,调节座通过调节件与座体连接,各所述座体对应的两转动件的一个位于调节座上,另一转动件通过枢轴连接在座体上,调节座通过调节件形成两转动件件中心距可调的结构。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调节件为包括平衡设置的多个水平设置的螺栓,各所述螺栓的一端与座体的端面进行螺纹连接,各所述螺栓上分别设置有至少两个螺母,所述调节座包括与各所述螺栓配合的防松垫,所述防松垫套接在各所述螺栓上且位于两螺母之间。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转动件为链轮,所述传动链为与链轮配合的链条。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承件包括沿链条运动方向固定安装的矩形的导轨,所述导轨嵌入链条的内链板之间且与链条的滚子相切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支承件还包括直角型安装座,所述导轨固定安装在安装座的一边,安装座的另一边固定安装在座体上表面。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链条为封闭的环形结构,链条套接在所述链条上。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链条为多排链。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链条包括外链板,链条上与卡瓦安装位置对应处外链板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卡瓦的连接部,所述卡瓦为包括内弧面和外弧面的瓦片状结构,卡瓦外弧面与连接部边沿焊接固定且与链条的内链板边沿抵紧接触。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卡瓦的内弧面上设有内凹的防滑凹槽。

与现有技术相比,链条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支承件的作用不会发生向重力方向和内圈方向的变形,当夹持机构相对运动并对束状部件进行挤压时,始终保持直线结构,束状部件被夹持部位各部分受力均衡,链条运行时作用力始终沿束状部件的中心线方向,作用力效率较高,且各部件受力均衡不容易出现局部受力较大的情况,另两座体之间形成的角度可产生微小的摆动以适应直径差,使得各卡瓦与都能与束状部件之间保持贴合,以提供均匀的夹持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如图1、图2、图3所示,用于推送或拔出束状部件的装置,包括两相对的布置的夹持机构100,两夹持机构100分别作为一整体经导杆导向,做相互靠近或者远离的运动,在相互靠近或远离的过程中完成对束状部件的夹持或放松,两夹持机构100上设有相对设置的卡瓦104,两夹持机构100相对运动带动卡瓦104相对靠近或者远离,夹持机构100包括与导杆配合的座体101,各座体101上表面上分别通过枢轴连接两个转动件102,转动件102在水平面内进行转动,各座体101上的转动件102配合设有传动链103,传动链103经转动件102带动,形成对卡瓦104的直线输送运动,传动链103可以是不封闭的直线结构,此时传动链103一端与一传动件相咬合并固定,传动链103的另一端可以经一轮体对传动链103储仓部分长度,该长度能够满足对束状部件的定长输送,当然最好地,所述传动链103为封闭的环形结构,卡瓦104安装在传动链103上,传动链103经转动件102带动下驱动卡瓦104移动,转动件102的作用是将转动件102的旋转运动转化为传动链103的直线运动,达到推送成束状部件的目的,两夹持机构100相互靠近时,位于不同夹持机构100上的卡瓦104相互靠近,形成近似于圆柱形通道的卡紧空间,对位于中间的束状部件抱紧,为了确保转动件102之间的传动链103保持较好的直线型,比如防止向重力方向、内圈方向变形,可在传动链103的内侧设置一支承件105,设置支承件105的目的就是对传动链103实现限位、导向,具体而言,支承件105为一矩形导轨109,导轨109部分嵌入传动链103的内链板之间,且导轨109宽度与内链板之间的宽度相适配,导轨109进入内链板之间后可以对传动链103形成竖直平面内的限位,防止传动链103下垂,另导轨109的滑移面与传动链103的滚子相切接触,传动链103移动时与导轨109之间滑动连接,这里所述卡瓦104为刚性材料,刚性的卡瓦104可以保证在夹持机构100在相对靠近时,可以保持可卡瓦104动作的一致性,确保卡瓦104与束状部件的接触均匀,进而保证其受力均衡,做到被夹持部位束状部件所受推送力稳定平衡。

在上述的实施例中,导杆固定安装在一固定座300上,为了减轻加持机构动力装置的配置,优选地,采用一夹持机构100静止,另一夹持机构100可移动的设置方式,所以一夹持机构100的座体101与固定座300固定连接,另一夹持机构100的座体101穿设在导杆上且滑动配合,动力输出机构包括直线输出件301和机体,机体与固定座300固定连接,直线输出件301与滑动配合在导杆上的座体101相连接,形成推动座体101沿导杆移动的结构,动力输出机构的作用在于提供直线输出的动力,因此直线输出机构可以是液压油缸、电动推杆等,这里优选地的采用负载能力较大的液压油缸,所述液压油缸平衡设置在座体101与固定座300之间,液压油缸的缸体与固定座300固定连接,液压油缸的推杆与座体101固定连接,且液压油缸并联一个蓄能器,配合液压油缸配合完成浮动夹紧功能,蓄能器等效一个强大的压力弹簧,可以随时补偿液压油缸的控制阀的泄油,以保持液压油缸在工作时段内的设定压力。

在上述实施例中,优选地导杆为圆柱形结构,与导杆滑动配合的座体101上设有相配合的轴孔106,轴孔106为椭圆形结构,轴孔106的长轴与导杆轴线相垂直,轴孔106与导杆形成座体101摆动调节的间隙,也即与固定座300固定的座体101位置保持不变,另一座体101可以相对于固定的座体101进行微小角度的摆动,在对束状部件进行推送时,束状部件或其他束状部件进入预留孔内部位的与位于预留孔外的部位存在直径差,位于预留孔内的部位受到挤压其径向向中心处收缩,而位于预留孔外部部位则在挤压状态下径向向外变形,这样就造成了预留孔端部处的束状部件直径略大于进入夹持机构100部分的直径,与导杆相配合的轴孔106为椭圆形结构,两座体101之间形成的角度可产生微小的摆动以适应上述的直径差,使得各卡瓦104与都能与束状部件之间保持贴合,以提供均匀的夹持力。

在一实施例中,各座体101的一端分别设有一调节座107,调节座107通过调节件108与座体101连接,各所述座体101对应的两转动件102的一个位于调节座107上,另一转动件102通过枢轴连接在座体101上,调节座107通过调节件108形成两转动件102件中心距可调的结构,随着传动链103的使用,由于磨损和沿其长度方向的变形,导致传动链103出现松动,导致传动链103容易受重力影响下垂,因此调节座107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两转动件102之间中心距的调节。

在上述实施例中,调节件108可以为包括平衡设置的多个水平设置的螺栓,各螺栓的一端与座体101的端面进行固定连接,各螺栓上分别有两个螺母,调节座107设有一个与螺栓配合的防松垫,防松垫上设置于螺栓配合的固定孔,防松垫通过固定孔穿设在螺栓上,防松垫一端面与一螺母抵紧接触,另一螺母则与防松垫的另一端面压紧,在进行调节时,可以通过调节内侧的螺母实现防松垫位置的变化,然后再通过另一螺母进行压紧。

在一实施例中,转动件102优选地使用为链轮,相应地传动链103为与链轮配合的链条,处于荷载和稳定方面考虑,优选地链条选择多排链,为了实现传动链103可以进行正反方向的移动,所述传动链103优选地选择为封闭的环形结构,链条套接在所述链条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链条部分的外链板111,即链条上与卡瓦104安装位置对应处外链板111分别向外侧延伸形成与卡瓦104的连接部,连接部包括直线的边沿,卡瓦104为包括内弧面和外弧面的瓦片状结构的瓦片状结构,卡瓦104外弧面与连接部边沿焊接固定且与链条的内链板边沿抵紧接触,起到相对卡瓦104挤压时,卡瓦104中部受到内链板支撑的结构,优选地,卡瓦104的内弧面上设有内凹的防滑凹槽,优选地防滑凹槽为弧形的矩形槽结构,在卡瓦104挤压束状部件时,防滑凹槽处束状部件产生向凹槽内突出的变形结构,起到在提高卡瓦104对束状部件抓取力的作用。

在一实施例中,导轨109两端与两转动件102之间近似接触且相切,使得链条自链轮脱离后即进入导轨109的结构,导轨109可以直接固定安装在座体101上。

在上述实施例中,支承件105配合有一安装座110,安装座110为一类似角铁状的结构,所导轨109固定安装在安装座110的一边,安装座110的另一边固定安装在座体101上表面,安转座的两直边之间设有加强肋板。

在一实施例中,优选地座体101为空心的条状结构,可以为大口径方钢结构,旋转输出机构位于座体101内部,旋转输出机构主要用于提供转动件102的旋转运动,因此所述旋转输出机构可以选择旋转电机和减速器,旋转电机也可以替换为提供旋转动力的液压马达。

与现有技术相比,链条在运行的过程中受到支承件的作用不会发生向重力方向和内圈方向的变形,当夹持机构相对运动并对束状部件进行挤压时,始终保持直线结构,束状部件被夹持部位各部分受力均衡,链条运行时作用力始终沿束状部件的中心线方向,作用力效率较高,且各部件受力均衡不容易出现局部受力较大的情况,另两座体之间形成的角度可产生微小的摆动以适应直径差,使得各卡瓦与都能与束状部件之间保持贴合,以提供均匀的夹持力。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