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901858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当前现有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为:绑扎柱主筋及箍筋、搭设水平构件支撑架、安装预制梁、安装预制板、绑扎叠合层钢筋、浇筑混凝土。

上述这种装配式建筑的安装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柱主筋数量较多且较密,预制梁钢筋容易与柱主筋碰撞,增加定位及就位的难度,影响安装的效率;

2)梁柱核芯区箍筋安装难度大:如果梁柱核芯区箍筋先安装,则预制梁无法吊装;如果先吊装预制梁,则核芯区箍筋不方便安装;

3)柱钢筋安装时需要搭设绑扎钢筋的操作平台,增加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为克服现有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存在或潜在的技术缺陷,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以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的安装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其包括步骤:

定位现浇框架柱的柱主筋位置,于柱主筋位置放置柱箍筋;

于现浇框架柱的周边搭设水平预制构件的支撑排架;

于支撑排架上吊装水平预制构件,并预留与现浇框架柱相交的核芯区;

于所述核芯区中安装核芯区箍筋;

于所述柱主筋位置安装现浇框架柱的柱主筋,将所述柱箍筋按照规定间距固定于所述柱主筋上,将所述核芯区箍筋固定于所述柱主筋上;

安装现浇框架柱的柱模板;以及

于所述柱模板、所述水平预制构件和所述核芯区中浇筑混凝土。

采用上述方案,本发明通过合理调整柱主筋、柱箍筋、水平预制构件及核芯区箍筋的安装顺序,采用先安装水平预制构件和核芯区箍筋,后安装柱主筋、柱箍筋,能够有效避免后安装的水平预制构件与柱主筋与核芯区箍筋安装不便的问题,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预制构件的安装效率。

在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步骤:于柱主筋位置设置柱主筋定位段;

并且,所述于柱主筋位置放置柱箍筋的步骤包括:于柱主筋位置的所述柱主筋定位段上套设柱箍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于所述柱主筋位置安装现浇框架柱的柱主筋的步骤包括:于所述柱主筋位置的所述柱主筋定位段上连接柱主筋;

并且,所述将所述柱箍筋按照规定间距固定于所述柱主筋上的步骤包括:将所述柱箍筋按照规定间距固定于所述柱主筋定位段和所述柱主筋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水平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梁和预制叠合板;

并且,所述于支撑排架上吊装水平预制构件的步骤包括:于支撑排架上吊装预制梁;于预制梁的上部吊装预制叠合板,其中,所述预制梁和所述预制叠合板中预留有与现浇框架柱相交的核芯区。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预制梁的件数为多件,所述预制梁的上部设有灌浆开口,所述预制梁的端部设有甩筋,所述预制叠合板拼接于所述灌浆开口,所述核芯区位于相邻所述预制梁的端部之间,所述核芯区箍筋放置于所述甩筋上。

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浇筑混凝土前还包括步骤:于所述灌浆开口中和所述预制叠合板上绑扎梁板叠合层钢筋。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核芯区箍筋中设有竖向下筋口;

并且,所述于所述柱主筋位置安装现浇框架柱的柱主筋的步骤包括:将柱主筋自所述竖向下筋口中由上而下地放置于所述柱主筋位置,并进行柱主筋的固定。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的流程图。

图2~7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发明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首先,参阅图1~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主要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如图1所示;以及图2~7分别提供了该实施例的施工方法中涉及的一些关键工步的状态示意图。

如图1~7所示,本发明的实施例中主要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预制构件的施工方法,其主要包括如下施工步骤:

步骤101:定位现浇框架柱的柱主筋位置,于柱主筋位置放置柱箍筋11,如图2所示;

步骤102:于现浇框架柱的周边搭设水平预制构件的支撑排架12,如图3所示;

步骤103:于支撑排架12上吊装水平预制构件,并预留与现浇框架柱相交的核芯区14,如图4所示,核心区14为现浇框架柱与水平预制构件相交部分的区域,宽度为现浇框架柱的柱宽,高度为水平预制构件的高度。

步骤104:于核芯区14中安装核芯区箍筋15,如图5所示;核芯区箍筋15为核心区14处的柱箍筋,通常需要加密,以提高现浇框架柱与水平预制构件的交接部位的强度,核芯区箍筋15的安装难度较大,若核芯区箍筋先安装,则可能水平预制构件不便吊装;若先吊装水平预制构件,则可能核芯区箍筋不方便安装。

步骤105:于柱主筋位置安装现浇框架柱的柱主筋10,将柱箍筋11按照规定间距固定于柱主筋10上,将核芯区箍筋15固定于柱主筋10上,如图6所示;

步骤106:安装现浇框架柱的柱模板;以及

步骤107:于柱模板、水平预制构件和核芯区中浇筑混凝土,如图7所示。

下面针对以上各个施工步骤,结合相应的附图,图2~7,做进一步详细说明。

首先,本发明的实施例中的水平预制构件以预制梁板叠合层为例,包括预制梁和预制叠合板,预制梁进一步由多段主次梁组成。

如图2所示,在步骤101中,可采用测量放线的方式在底板100上定位出现浇框架柱的柱主筋位置,并且,可在定位出的柱主筋位置设置柱主筋定位段101,柱主筋定位段101采用与柱主筋同规格的钢筋,当建筑结构为多层结构时,该柱主筋定位段101可为下层柱顶部的竖向甩筋。此时,步骤101中的“于柱主筋位置放置柱箍筋”的步骤包括:于柱主筋位置的柱主筋定位段101上放置柱箍筋11。将现浇框架柱所需的所有柱箍筋11均套设在柱主筋定位段101上,并且暂时不进行绑扎。

如图3所示,在步骤102中,在水平预制构件的底部位置搭设支撑排架12。在支撑排架12搭设前就预先将柱箍筋11放置于柱主筋定位段101上,可以避免支撑排架12搭设后,施工空间受限而不便于安装柱箍筋11的问题。

如图4所示,在步骤103中,由于水平预制构件包括预制梁和预制叠合板;此时,于支撑排架上吊装水平预制构件的步骤包括:

于支撑排架12上吊装预制梁13,按照预制梁截面的大小依次进行预制主次梁的吊装,即预制梁截面越大越先吊装;

当某区域预制梁安装完成后,开始吊装预制叠合板(图中未标示),其中,预制梁的件数为多件,预制梁的上部设有灌浆开口,预制梁的端部设有甩筋,预制叠合板吊装于预制梁的上部并与预制梁上部的灌浆开口相拼接、密实,以防漏浆,核芯区14位于相邻预制梁13的端部之间,核芯区箍筋15放置于预制梁13端部的甩筋上。预制叠合板中也预留有与现浇框架柱相交的核芯区14。

如图5所示,在步骤104中,在预制梁13和预制叠合板安装完成后,将核芯区箍筋15放置于核芯区14中的预制梁13端部的甩筋上,放置到位。

如图6所示,步骤105中,将柱主筋10的下端焊接于柱主筋位置预先设置的柱主筋定位段101上,并将事先放置在柱主筋定位段101上的柱箍筋11按照规定间距于主筋定位段101和柱主筋10上调整到位并绑扎固定。

进一步的,核芯区箍筋15中设有竖向下筋口;

并且,上述步骤105在的“于柱主筋位置安装现浇框架柱的柱主筋”的步骤包括:将柱主筋10自所述竖向下筋口中由上而下地安装于柱主筋定位段101上,将柱主筋10的下端固定于柱主筋定位段101上,将柱主筋10的上端与核芯区箍筋15相固定,固定时按照规定间距调整核芯区箍筋于柱主筋上的高度位置后固定到位。这样就可以方便在水平预制构件吊装完成后,进行柱主筋和核芯区箍筋的安装,既不会出现水平预制构件先安装时,核芯区箍筋不便安装的问题,也不会出现核芯区箍筋先安装,水平预制构件不便安装的问题。

在步骤106中,安装现浇框架柱的柱模板,并于预制梁上部的灌浆开口中和预制叠合板上绑扎梁板叠合层钢筋。

最后,如图7所示,在步骤107中,于柱模板、水平预制构件和核芯区中浇筑混凝土,完成现浇框架柱与水平预制构件的安装施工。

本发明通过合理调整柱主筋、柱箍筋、水平预制构件及核芯区箍筋的安装顺序,采用先安装水平预制构件和核芯区箍筋,后安装柱主筋、柱箍筋,能够有效避免后安装的水平预制构件与柱主筋与核芯区箍筋安装不便的问题,提高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水平预制构件的安装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发明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及“一”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发明可实施的范畴。

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发明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发明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