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06213阅读:308来源:国知局
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属于固定建筑物的墙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上海市的装配式建筑总量位列全国前列,从2013年到2015年的3年之间,上海市累计装配式建筑总量超过1000万平米,预制率从15%↗30%↗40%,建筑总量从140万平米↗312万平米↗600万平米,几乎逐年翻翻。

但是,据申请人了解,在主体施工中,现有的装配式建筑结构件装配施工相比传统施工,工期:多层(6层高度)增加15天,高层(30层高度)增加90天。另外,现有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相比传统施工,每平米造价要高出30%。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提出一种工期短且造价低的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之一是:一种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包括墙模以及固定在该墙模一端或二端并用于连接相邻墙模的异形柱钢筋笼,所述墙模包括由两相对设置的钢筋网格片和连接固定两钢筋网格片的拉结筋构成的墙模钢筋笼,所述墙模钢筋笼和异形柱钢筋笼的侧面上均固定有调节杆,所述墙模钢筋笼和异形柱钢筋笼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用于与相邻的上下层墙模钢筋笼和异形柱钢筋笼对位卡插的插合件,所述墙模钢筋笼和异形柱钢筋笼的两侧面上均设有可拆的管片架,所述管片架包括框架、固定在框架上的面板和固定在面板上的模板,所述模板相邻墙模钢筋笼和异形柱钢筋笼的侧面处设置,所述调节杆一端穿过框架并安装有可调节和固定管片架的调节件,所述墙模钢筋笼和异形柱钢筋笼内均现浇混凝土。

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在安装上层楼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时,可以在墙模一端或二端固定用于连接相邻墙模的异形柱钢筋笼,将墙模钢筋笼和异形柱钢筋笼卡合在下层楼层的墙模钢筋笼和异形柱钢筋笼的凸轴或卡套上;可拆的管片架在出厂前已挂设在墙模钢筋笼和异形柱钢筋笼以及非承重填充墙片的两外侧面上,通过管片架调节杆调正该墙模和异形柱钢筋笼的垂直度(未调前以卡套凸轴对挂后的墙片上端偏斜度小于20%,即3米高墙片预调正上端倾斜量在6cm以内),然后将墙模和异形柱钢筋笼下部管套固定牢在下层楼层的墙模和异形柱钢筋笼的凸轴或卡套上使墙片的轴心位移≤3mm,最后在墙模钢筋笼和异形柱钢筋笼内均现浇混凝土,这样可以称为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免去了现场绑扎钢筋笼、支模板及其支撑条和支撑墙体楼面的大量落地撑(或必须耗时等待现浇楼板固化)等繁杂工序及由此引发的质量问题,同时安装牢固,具有工期短且造价低的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之一的改进是:所述模板是制有多个通孔的厚模板或是由不沾模树脂纤维或工程塑料制成的薄模板,所述厚模板的通孔贯通厚模板两相对侧面,所述厚模板厚为4-15mm,所述厚模板是挂靠在管片架面板上并通过挤入所述通孔内的现浇混凝土以分别与墙模钢筋笼或异形柱钢筋笼形成的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固结为一体。

上述技术方案之一的完善之一是:所述插合件是可相互插合的卡套和凸轴或两个卡套和二头可伸入卡套的活动凸轴。

上述技术方案之一的完善之二是:所述钢筋网格片是由纵横方向设置的主副钢筋预制的网格片;所述插合件固定在所述墙模钢筋笼上下两端处的钢筋网格片中的主副筋上;所述调节杆或拉结筋固定在所述钢筋网格片中的主副钢筋或十字交接点上。

上述技术方案之一的完善之三是:所述管片架是多片可彼此拼接的管片架,所述管片架上设有位于异形柱钢筋笼外侧面处的转角罩管;所述墙模和异形柱钢筋笼的上下两端与相邻上下层墙模和异形柱钢筋笼对位卡插后形成的上下层墙膜填充墙的轴心偏移小于等于3mm;所述管片架的面板是钢筋网;所述异形柱钢筋笼是由二片钢筋网格片及拉结筋组成的一形、L形或T形钢筋笼。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之二是:一种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包括墙模以及固定在该墙模一端或二端并用于连接相邻墙模的异形柱钢筋笼或非承重填充墙,所述墙模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墙模单板和设于两个墙模单板之间的中空层,所述墙模单板是由钢筋网格片固定在混凝土中预制而成,所述墙模单板上设有预留通孔,所述中空层内设有拉结筋,所述拉结筋伸入两片墙模单板的预留通孔中与墙模单板中的钢筋网格片连接固定以形成墙模钢筋笼,所述墙模单板和异形柱钢筋笼的侧面上均固定有调节杆,所述墙模单板和异形柱钢筋笼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用于与相邻上下层墙模单板和异形柱钢筋笼对位卡插的插合件,所述墙模单板和异形柱钢筋笼的两侧面上均设有可拆的管片架,所述管片架包括框架、固定在框架上的面板和固定在面板上的模板,所述模板相邻墙模单板或异形柱钢筋笼的侧面处设置,所述调节杆一端穿过框架并安装有可调节和固定管片架的调节件,所述中空层和异形柱钢筋笼内均全现浇混凝土。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安装上层楼层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时,可以在墙模一端或二端固定用于连接相邻墙模的异形柱钢筋笼,将墙模(通过墙模单板)和异形柱钢筋笼对应卡合在下层楼层的墙模和异形柱钢筋笼的凸轴或卡套上;管片架在出厂前已挂设在墙模单板和异形柱钢筋笼或非承重填充墙侧面上,通过调节杆调正该排墙模、异形柱钢筋笼、非承重填充墙或梁模的垂直度,然后将墙模或异形柱钢筋笼固定牢在下层楼层的凸轴或卡套上,最后在中空层和异形柱钢筋笼内均现浇混凝土,这样可以称为半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免去了现场绑扎钢筋笼、支模板及其支撑条和支撑墙体楼面的大量落地撑(或必须耗时等待现浇楼板固化)等繁杂工序及由此引发的质量问题,同时安装牢固,具有工期短且造价低的优点。

上述技术方案之二的改进是:所述钢筋网格片是由纵横方向设置的主副钢筋预制的网格片;所述网格片的主副钢筋的端头伸出墙模单板。

上述技术方案之二的进一步改进是:所述模板是位于异形柱钢筋笼侧面处管片架的面板上的薄模板或厚模板,所述厚模板厚为4-15mm,所述薄模板是厚度≥0.5mm的薄钢板或不沾模树脂纤维薄板,所述厚模板制有多个贯通厚模板两相对侧面的通孔,所述厚模板通过挤入所述通孔内的全现浇混凝土与所述异形柱钢筋笼固结为一体。

上述技术方案之二的更进一步改进是:所述预留通孔的直径为20-80mm。

上述技术方案之二的完善之一是:所述插合件是可相互插合的卡套和凸轴或两个卡套和二头可伸入卡套的活动凸轴。

上述技术方案之二的完善之二是:所述钢筋网格片是由纵横方向设置的主副钢筋预制的网格片;所述插合件固定在所述墙模钢筋笼上下两端处的钢筋网格片中的主副筋上;所述调节杆或拉结筋固定在所述钢筋网格片中的主副钢筋或十字交接点上。

上述技术方案之二的完善之三是:所述管片架是多片可彼此拼接的管片架,所述管片架上设有位于异形柱钢筋笼外侧面处的转角罩管;所述墙模和异形柱钢筋笼的上下两端与相邻上下层墙模和异形柱钢筋笼对位卡插后形成的上下层墙膜填充墙的轴心偏移小于等于3mm;所述管片架的面板是钢筋网;所述异形柱钢筋笼是由二片钢筋网格片及拉结筋组成的一形、L形或T形钢筋笼。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二头带异形柱钢筋笼且二侧面带管片架的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管片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非承重填充墙的结构视图

图5是图4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墙模1以及固定在该墙模一端或二端并用于连接相邻墙模的异形柱钢筋笼2。

墙模1包括由两相对设置的钢筋网格片3和连接固定两钢筋网格片的拉结筋4构成的墙模钢筋笼5。

墙模钢筋笼5和异形柱钢筋笼2的侧面上均固定有调节杆。墙模钢筋笼5和异形柱钢筋笼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用于与相邻的上下层墙模钢筋笼5和异形柱钢筋笼2对位卡插的插合件6。插合件6是可相互插合的卡套和凸轴或两个卡套和二头可伸入卡套的活动凸轴,等等。

墙模钢筋笼5和异形柱钢筋笼2的两侧面上均设有可拆的管片架7。如图3所示,管片架7包括框架71、固定在框架71上的面板72和固定在面板上的模板。模板相邻墙模钢筋笼5和异形柱钢筋笼2的侧面处设置。调节杆一端穿过框架71并安装有可调节和固定管片架7的调节件,墙模钢筋笼5和异形柱钢筋笼2内均现浇混凝土。调调节杆可以是丝杆、光杆或将拉结筋4两端伸出形成,等等。调节件可以是螺母或绑扎件,等等。

本实施例的模板是制有多个通孔的厚模板或是由不沾模树脂纤维或工程塑料制成的薄模板。厚模板的通孔贯通厚模板两相对侧面,厚模板厚为4-15mm,厚模板是挂靠在管片架7的面板72上并通过挤入通孔内的现浇混凝土以分别与墙模钢筋笼5或异形柱钢筋笼2形成的全现浇钢筋混凝土墙体固结为一体。厚模板可以是由混凝土掺纤维强压成型的模板。

本实施例的钢筋网格片3是由纵横方向设置的主副钢筋预制(端头外伸出板体)的网格片。插合件6(凸轴和管套)固定在墙模钢筋笼5上下两端处的钢筋网格片3中的主副筋上。调节杆或拉结筋4固定在钢筋网格片3中的主副钢筋或十字交接点上。

本实施例的管片架7是多片可彼此拼接的管片架。管片架7上设有位于异形柱钢筋笼2外侧面处的转角罩管。墙模1和异形柱钢筋笼2的上下两端与相邻上下层墙模1和异形柱钢筋笼2对位卡插后形成的上下层墙膜填充墙的轴心偏移小于等于3mm。管片架的面板72是钢筋网。异形柱钢筋笼2是由二片钢筋网格片3及拉结筋4组成的一形、L形或T形钢筋笼,等等。

当管片架7在无预制混凝土的钢筋笼二侧使用时可弃用厚模板而直接以管片架、薄模板抵挡制成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柱(剪力墙)。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的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是在实施例一基础上的改进,与实施例一不同的是:包括墙模1以及固定在该墙模一端或二端并用于连接相邻墙模的异形柱钢筋笼或非承重填充墙9。

墙模1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墙模单板8和设于两个墙模单板8之间的中空层。墙模单板8是由钢筋网格片3固定在混凝土中预制而成。墙模单板8上设有预留通孔,预留通孔的直径为20-80mm。

中空层内设有拉结筋4。拉结筋4伸入两片墙模单板8的预留通孔中与墙模单板中的钢筋网格片3连接固定以形成墙模钢筋笼5。墙模单板8和异形柱钢筋笼2的侧面上均固定有调节杆,墙模单板8和异形柱钢筋笼2的上下两端分别固定有用于与相邻上下层墙模单板8和异形柱钢筋笼2对位卡插的插合件6,墙模单板8和异形柱钢筋笼2的两侧面上均设有可拆的管片架7。

模板相邻墙模单板8或异形柱钢筋笼2的侧面处设置,调节杆一端穿过框架71并安装有可调节和固定管片架7的调节件,中空层和异形柱钢筋笼2内均全现浇混凝土。

本实施例的钢筋网格片3是由纵横方向设置的主副钢筋预制的网格片。网格片的主副钢筋的端头伸出墙模单板。

本实施例的模板是位于异形柱钢筋笼2侧面处管片架7的面板72上的薄模板或厚模板,厚模板厚为4-15mm,薄模板是厚度≥0.5mm的薄钢板或不沾模树脂纤维薄板,厚模板制有多个贯通厚模板两相对侧面的通孔,厚模板通过挤入通孔内的全现浇混凝土与异形柱钢筋笼2固结为一体。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的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的施工方法,采用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进行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1)在吊装墙模1、异形柱钢筋笼2或非承重填充墙9前,将管片架7挂设在组装墙模1、异形柱钢筋笼2或非承重填充墙9(如图4和图5所示)两外侧面上,

2)安装第一楼层带有异形柱钢筋笼2的墙模1:

在地基上按照设定距离固定凸轴或卡套,然后依次吊装带有异形柱钢筋笼2的墙模1,并通过异形柱钢筋笼2将两相邻墙模1固定连接,将墙模1和异形柱钢筋笼2下端的轴套或凸轴卡合在地基上的凸轴或卡套上;

通过调节杆调整管片架7以调正刚吊装的墙模1、异形柱钢筋笼2或非承重填充墙9的垂直度,接着将其余模墙上的管片架7与位于调正后的墙模1、异形柱钢筋笼2或非承重填充墙9上的管片架7联接并通过调节杆调整管片架以调正墙模1、异形柱钢筋笼2或非承重填充墙9的垂直度,然后将墙模1和异形柱钢筋笼2下端的插合件6固定牢在地基上的凸轴或卡套上;

在非承重填充墙9上吊装梁模钢筋笼(也可在出厂前预设梁模钢筋笼),最后泵送混凝土,除上部50cm与上层设加固筋后共同浇筑段外,填实第一楼层中的各墙模1和异形柱钢筋笼2以形成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

3)安装第二楼层轻型楼板和带有异形柱钢筋笼2的墙模1:

吊装第二层楼板或免拆模搁置在下一楼层墙体的管片架7上,并将每块第二层楼板、免拆模中的外伸钢筋或楼面中暗梁钢管分别与第一楼层中的墙模1、异形柱钢筋笼2的上伸主筋或非承重填充墙9上端的梁模钢筋笼连接固定;

楼板是可以利用墙模单板生产线仅更换上模和三套循环使用的模框后生产出上下层为各40mm厚钢筋网片混凝土板,中间是80mm厚隔音保温层,是每立方容重≤600kg的轻质复合材料层,三层中设有连接面底层板体中钢筋网格的直径60-80×2.5mm壁厚×110mm高的钢筋混凝土联接柱,每平方至少3个,使上下层三层共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体成为具有160mm厚承载力且重量轻且防火与隔声保温的轻质楼板。

然后依次吊装第二楼层的带有异形柱钢筋笼2的墙模1,并通过异形柱钢筋笼2将两相邻墙模1固定连接,将墙模1和异形柱钢筋笼2下端的插合件6对应卡合在第一楼层的墙模1和异形柱钢筋笼2上的凸轴或卡套上;

通过调节杆调整管片架7以调正刚吊装的墙模1、异形柱钢筋笼2或非承重填充墙9的垂直度,接着将其余模墙上的管片架7与位于调正后的墙模1、异形柱钢筋笼2或非承重填充墙9上的管片架7联接并通过调节杆调整管片架以调正墙模1、异形柱钢筋笼2或非承重填充墙9的垂直度,然后将第二层的墙模1和异形柱钢筋笼2下端的插合件6与对应的第一楼层的墙模1和异形柱钢筋笼2上的凸轴或卡套牢固固定;

在非承重填充墙9上吊装梁模钢筋笼,最后泵送混凝土,填实第二楼层中的各墙模1和异形柱钢筋笼2以形成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

4)再吊装固定第三楼层轻型楼板或免拆模及墙模1与异形柱钢筋笼2,如此反复循环至顶层。

本实施例在步骤1)、2)和3)中,在技术方案三的步骤1)、2)和3)中,

先安装每层楼层居中一间的墙模1、异形柱钢筋笼2和非承重填充墙9,在每层楼层仅居中一间内设交叉斜撑,然后将居中一间的墙模1、异形柱钢筋笼2和非承重填充墙9彼此相接并利用调节杆调整管片架7以调正墙模1、异形柱钢筋笼2或非承重填充墙9的垂直度,接着用交叉斜撑将之加固固定,最后,相邻居中一间向左右同时展开安装墙模1。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的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的施工方法,采用实施例二的免支撑的现浇钢筋混凝土墙模填充墙进行施工,包括以下步骤:

1)在台座上设置两相对的钢筋网格片3,并通过拉结筋连接固定两钢筋网格片以形成墙模钢筋笼5。墙模填充墙尺寸为:厚度200mm、宽度1500mm、高度3000mm。在墙模钢筋笼5一端或二端固定用于连接相邻墙模的异形柱钢筋笼2。在两相对的钢筋网格片3之间自下而上分三段设有模具型芯,在每片模具型芯上下端二头设有与上下相邻的模具型芯对位连接的插销孔和插销,钢筋网格片3的主副钢筋的端头伸出墙模1。

2)在墙模钢筋笼5和异形柱钢筋笼2的侧面上均固定有调节杆,在墙模钢筋笼和异形柱钢筋笼的两侧设置与墙模钢筋笼和异形柱钢筋笼的等高的模板,将管片架7挂设在墙模钢筋笼5或异形柱钢筋笼2的两外侧面上,模板和模具型芯之间形成墙模单板空腔,墙模单板腔大约50mm宽。

3)在墙模单板空腔中浇筑混凝土并振实,然后送入多轨式湿热养护房养护而成墙模,然后将模具型芯脱出以形成中空层。

4)安装各楼层墙模,并在中空层和异形柱钢筋笼2内均全现浇混凝土。

实施例五

本实施例的墙模单板的制作方法,制作如实施例二中的墙模单板,采用压振成型机及多工位自动生产线:

多工位自动生产线包括依次顺序的八个工位:1)起升底层来自养护室的底模吊移产品、推移空底模至2号位;2) 空底模暂停工位;3) 清刷底模工位;4) 辅设垫膜或喷涂脱模剂工位;5) 辅设钢筋网片工位,网片中二副筋及至少一主筋的端头应伸出模框,网上多处设有似墙模厚度约40直径的钢管段或暂卡在钢筋上后剔除时使混凝土板形成约20-80直径通孔,以便对穿连接拉结筋4;6) 接置模框工位;7)在模框中的底模上布设混凝土工位;8)双向压振成型机压振成型工位;经过八个工位步进后,将成型的墙模单板8进入养护房送板升降机的自动生产线,每板墙模单板8在68±8度的遂道式养护房中经12小时湿热养护下线即成。遂道式养护房仅约4米宽和60米长,遂道式养护房是以连续步进入出板的恒温节能的养护房。

压振成型机设有上、下横梁,上横梁上设有上滑块,上滑块上设有可升降的上型模,上型模上设有振动器,下横梁上面设有振动平台,振动平台二头设有浮动导轨。

当带框料的底模经各工位多次步进到与主机前、后底模行走导轨活动对接的浮动导轨后。

在上模压入型框与下振动台同时以双面振压成型钢筋混凝土叠合模板时,该浮动导轨适量下缩,使底模与振动平台相交,接受激振力,压振完毕,设在下横梁二头的顶框机构,将模框抬升(期间上模亦快速上回过模框),模框被设在两头平移空模框的两对勾扣接住,随勾扣上部移动机构将模框越过布料位移送到置框位,处在置框位(已设有垫膜、钢筋网片)的底模被两头顶升机构升起,使框与底模间快速对位轴套榫合后,移框机构快速返回主机位,再次接移空框。

当模框上模先后脱离刚压振成型的产品(墙模1)后,产品随底模被多工位同时联动的步进机构移出主机(被送入湿热养护室),后续带框、带料的底模同步到位,上模又快速下压再次与振动台共同振压……。

每块带有刚成型墙模单板8的底模,依次进入养护室,该养护室约4米宽、60米长、7.2米高靠二壁设置约55米长(可置放25块底模),道轨38对,每对高度间距约18厘米(总高约7.2米),在养护室两头各设有电梯状升降机,完成接取,带有刚成型产品底模后按程序分层顶送上养护室轨道,和对应分层接取经养护约12H(一班制可养护24小时)的一块产品及底模随降至底层返回道由升降台接续顶推返回至1号位升降台上,台升至上层同时将底模一边顶起,倾斜约60度以侧立状,被转运机利用墙模单板8两头对位管套孔快速勾吊移走产品。

在底层返回道上面除返回顶推位升降机位处以外,全设有隔离层,以免养护室温湿度被返回道产品带走。在养护室外壁和顶、地面六面均设有保温层二端升降机旁常闭式检修门上均设有保温层,即整座养护室除带刚成型产品的底模送上养护室顶升降机的一道高约18cm的缝状入口外其余为全封闭状态(出口返回道有隔离层),养护室内持续存置950块产品,按成型周期步进连续式入(出),使每块自顶入到步进至送出返回道均保持12小时,在约68度湿热环境中通过。该养护道利用产品水化热即可将室温提升约30度,仅利用太阳能热水供热即能实现12小时以上68度零能耗恒温养护。

实施例六

本实施例的非承重填充墙的制作方法的制作方法,制作实施例三中的非承重填充墙,包括以下步骤:

1)先将0-10mm固体废渣或煤灰渣掺入≤20%的水泥并适量加水搅均后,定量抪入空心率≥48%砌块钢模型腔中,以上下型模用每c㎡250-150公斤(每平方2000T)的液压力压制成型,然后经湿热养护后用专用机械手多块抓至排块平台上;

2)将主块、半块按上下皮块体竖缝错位码砌的顺序排列并在块体壁肋上涂抪<3㎜厚的胶结剂,码墙机手将排块平台上已涂抪胶结剂的多排砌块一起抓取移至码墙台座上方对位后,机手下降,在砌块下端触碰下皮块体时,机手应继续下降并达到设定推力时才张开夹持机构并返回、以便将涂抪在上或下皮块端的胶结剂挤压均抪。

当块体长度大于或等于600㎜时可将同一模或更多单块排列并涂抪胶结剂后一次抓码至墙片台座,如一次压制10块的,该台座至少带10片100㎜×600㎜×高过2600㎜,空洞率约50%轻质高强免粉刷墙体。

上述100㎜厚度多功能墙片的使用方法:单片使用于分室墙,二片合二为一时用于分户墙或在上端设置带有4-15㎜免拆模板的钢筋现浇混凝土梁模,二片中间夹带xps保温板用于无冷(热)桥的保温外墙,单片一侧沾贴xps保温板平辅在屋顶作为隔热层上面带散热通风道的上人屋面使用。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采用等同替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