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928474阅读:972来源:国知局
建筑物散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指一种建筑物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许多建筑物,例如但不限于钢构屋、铁皮屋或简易的工作屋,由于此类建筑多属非常态居住,因此通风散热效果未臻完善,通常只有简易的散热窗口或是凭借动力的抽气、排气排逸热气。或者在屋顶设置一个曲回通道路径的散热单元,让热气容易散出,而雨水不容易进入。例如中国台湾公告第I444526号专利案(第一前案)、中国台湾公告第M509829号通风罩新型专利(第二前案)的产生。以增加散热效果。

然而由该前揭各专利可以发现,现有通风罩对于建筑物顶部均非针对具有“采光罩”的建筑物所专门设计,而现代居室,采集光线进入室内具有视觉与身体健康有益的优点,使得前揭各专利不敷现代需求。再者,由于气候变迁幅度大,冬天温度有越来越冷的趋势,然,前揭各通风罩的通风口均未设有盖体,导致冬天来临时,冷空气容易自该通风口进入室内,使得现有通风罩有需改善的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背景技术所述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者提出一种解决的手段,该手段涉及一种建筑物散热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建筑物散热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主框:周缘设有框围而顶、底透空,且该主框向上与一采光罩连接,且该主框与该采光罩之间具有透空部以供热气排出;

一散热单元:设于该主框一侧,该散热单元包括由该透空部顶缘一侧斜下连接一第一导板,且该第一导板底部斜上延伸一溢流板,该透空部底缘斜下连接一第二导板,该第二导板与该第一导板之间形成一通道,且该通道与该第一导板上方的空间相通,还设有一外侧板,该外侧板与该主框的该侧相间隔,且与该第二导板斜下的末端相互间隔形成一排水通道,该外侧板前、后与该主框各连接一前封壁、后封壁,该外侧板顶部与该采光罩之间形成一间距,以令该前封壁、该后封壁、该外侧板及该主框于该间距共同界定出一排放口,且该排放口与该第一导板上方的空间相通;

一连动机构:设于该散热单元内部,该连动机构连接一板体,以供连动该板体而对该排放口形成填补与否的状态。

所述的建筑物散热装置,其中:该板体的第一侧缘枢接于该排放口的一侧口缘,该板体可操作地盖合该排放口,该连动机构包括一连接该板体的压缸,该压缸远离该第一侧缘且可供推动该板体进行枢转。

所述的建筑物散热装置,其中:该外侧板的顶缘朝向该主框延伸一片体,该连动机构包括一设于该片体的内侧且连接该板体一侧缘的压缸,以供推动该板体的另一侧缘朝向或远离开主框移动。

所述的建筑物散热装置,其中:该采光罩包括一顶层透光板,该顶层透光板与该主框的透空相望,该顶层透光板向下相间隔设一光线扩散板。

所述的建筑物散热装置,其中:该顶层透光板设有一灯条,该灯条包括一发光体,且该发光体斜下朝向该光线扩散板。

所述的建筑物散热装置,其中:该主框俯视为框围并具有四侧,四侧中相反的二侧分别设该散热单元。

所述的建筑物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一导板与该溢流板之间设有一穿孔。

所述的建筑物散热装置,其中:该第二导板斜下的末端形成一具有凹陷邻边空间的弯折缘,该外侧板凸伸一填补该弯折缘的凹陷邻边空间的凸缘,且容留该排水通道。

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连动机构可带动该板体,以对该排放口形成填补与否的状态,因此,当温度下降或寒流来临时,得以通过该连动机构、及该板体之间的连动,令冷空气不易自该排放口进入室内,同时,也具有隔离外界异物、动物、雨水等效果;也由于本实用新型的该第一导板系斜上连接该采光罩,得以引导并承接雨水,当雨水承接量超过负荷时,通过该溢流板溢流而落至该排水通道。且,通过该第一导板与该第二导板之间所形成的通道,可导引热气自该间距散出,以达到散热的目的,同时该通道也可避免雨水落入该建筑物所预设的天孔、或落入该建筑物内部。

再者,该散热单元可以沿该主框设置,且该主框向上连接该采光罩,再配合该外侧板与该第二导板斜下末端相互间隔所形成的排水通道,令本实用新型具有兼具采光、散热、防止雨水或冷空气进入建筑物室内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外观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及连动机构作动示意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及连动机构作动示意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及连动机构作动示意图一;

图6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的剖视及连动机构作动示意图二。

附图标记说明:1-主框;11-透空部;2-采光罩;21-顶层透光板;22-光线扩散板;3-灯条;31-发光体;4-散热单元;41-第一导板;411-穿孔;42-溢流板;43-前封壁;44-后封壁;45-排水通道;46-第二导板;461-弯折缘;47-通道;48-外侧板;481-凸缘;482-片体;49-排放口;40-邻边空间;5-连动机构;51-压缸;6-板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凭借图式的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造、特点与实施例,俾使贵审查人员对于本实用新型有更进一步的了解。

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系关于一种建筑物散热装置,包括:

一主框1:

请参阅图1配合图2所示,该主框1周缘设有框围而顶、底透空,且该主框1向上与一采光罩2连接,且该主框1与该采光罩2之间具有透空部11以供热气排出。

请再参阅图2配合图3所示,为令光线得以均匀进入室内,以提升本案的采光效果,本实用新型可实施为:该采光罩2包括一顶层透光板21,该顶层透光板21与该主框1的透空相望,该顶层透光板21向下相间隔设一光线扩散板22。

又,为避免气候不佳而影响本案的采光效果,本实用新型更进一步采用主动式采光手段,以提供夜晚或气候不佳时仍旧保有较佳采光效果,爰此,本案更进一步可以实施为:该顶层透光板21内侧设有一灯条3,该灯条3包括一发光体31,且该发光体31斜下朝向该光线扩散板22。图式中该灯条3的数量较佳为二且相互对称设置。

一散热单元4:

请参阅图2配合图1所示,该散热单元4设于该主框1一侧,且该散热单元4的数量不限于一,可分别于该主框1的各外侧分别设置该散热单元4,同时,该透空部11的设置数量、及位置,则需配合该散热单元4进行相对应配置,以本说明书的图式为例,该散热单元4的数量较佳为二,且分别设置于该主框1相反二外侧。

请再参阅图2所示,该散热单元4包括由该透空部11顶缘一侧斜下连接一第一导板41,且该第一导板41底部斜上延伸一溢流板42,爰此,通过该第一导板41、该溢流板42、后述的前封壁43、及后述的后封壁44,可共同界定出一承接雨水的空间,当雨水过多时,可通过该溢流板42溢流而下,而自后述排水通道45排出;又,为避免该空间雨水累积,也可以实施为:该第一导板41与该溢流板42之间较佳设有一穿孔411。该穿孔411可为一条孔或是增设相同单元的穿孔411而成为复数穿孔,可让雨水还未达到该溢流板42顶缘时即可适当泄流至该排水通道45。

于该透空部11底缘斜下连接一第二导板46,该第二导板46与该第一导板41之间形成一通道47,且该通道47与该第一导板41上方的空间相通,另设一外侧板48,该外侧板48与该主框1的该侧相间隔,且与该第二导板46斜下的末端相互间隔形成一排水通道45,该外侧板48前、后与该主框1各连接一前封壁43、后封壁44,该外侧板48顶部与该采光罩2之间形成一间距,以令该前封壁43、该后封壁44、该外侧板48及该主框1于该间距共同界定出一排放口49,且该排放口49与该第一导板41上方的空间相通。同时,为避免雨水自该排水通道45逆流,该排水通道45较佳系实施为:该第二导板46斜下的末端形成一具有凹陷邻边空间40的弯折缘461,该外侧板48凸伸一填补该弯折缘461的凸缘481,且容留该排水通道45。

一连动机构5:

请参阅图2配合图3所示,该连动机构5设于该散热单元4内部,该连动机构4连接一板体6,以供连动该板体6而对该排放口49形成填补与否的状态。

以下介绍本实用新型二种连动机构5的实施态样:

首先,请参阅图1配合图2及图3所示,该外侧板48的顶缘朝向该主框1延伸一片体482,该连动机构5包括一设于该片体482的内侧且连接该板体6一侧缘的压缸51,以供推动该板体6的相反另一侧缘朝向或远离开该主框1移动,以达对该排放口49形成填补与否的状态。

接着介绍该连动机构5第二种实施态样,请参阅图4配合图5及图6所示,该板体6的第一侧缘枢接于该排放口49的一侧口缘,该板体6可操作地盖合该排放口49,该连动机构5包括一连接该板体6的压缸51,该压缸51远离该第一侧缘且可供推动该板体6进行枢转,以达对该排放口49形成填补与否的状态。

以上说明对本实用新型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