捆扎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76265发布日期:2018-12-14 22:36阅读:226来源:国知局
捆扎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通过捆扎丝对钢筋等捆扎对象物进行捆扎的捆扎机。

背景技术

以往,提出有通过在钢筋的周围卷绕捆扎丝并扭转该捆扎丝来对多个钢筋进行捆扎的称作钢筋捆扎机的捆扎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提出有通过在捆扎机主体的后端设置手柄部而使得使捆扎丝沿着钢筋的周围卷曲的引导部和扭转捆扎丝的扭转部配置于远离手柄部的位置的捆扎机(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3)。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4760439号

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06-520865号

专利文献3:wo96/25330号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例如,在呈格子状地配置的钢筋成为双层的作业现场等,有时想要使用捆扎机对里侧的钢筋进行捆扎。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捆扎机中,手柄部至引导部的距离较短,因此当在近前侧有格子状的钢筋时,引导部和扭转部无法到达里侧的钢筋。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捆扎机中,虽然从手柄部至引导部的距离构成为较长,但是捆扎机主体太粗,捆扎机主体无法通过近前的钢筋的格子。此外,在专利文献3所记载的捆扎机中,前方的手柄部成为障碍,捆扎机主体无法通过近前的钢筋的格子。由此,上述任一种捆扎机都很难对里侧的钢筋进行捆扎。

本发明为了解决这样的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捆扎对象物位于狭窄空间的前方那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对该捆扎对象物进行捆扎的捆扎机。

用于解决课题的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为一种捆扎机,该捆扎机具备:收容部,收容卷绕有捆扎丝的捆扎丝卷盘;进给部,进给收容于收容部的捆扎丝;进给马达,驱动进给部;引导部,使由进给部进给的捆扎丝卷曲;扭转部,扭转通过引导部而卷曲后的捆扎丝;扭转马达,驱动扭转部;捆扎机主体,收容进给部、进给马达及扭转马达,且设有收容部;传递部,连结扭转马达与扭转部,将扭转马达的驱动力向扭转部传递;导向部,对由进给部进给来的捆扎丝向引导部导向;及长条状的连接部,收容传递部及导向部,设于捆扎机主体与引导部之间,连接部的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为捆扎机主体的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的1/3以上,连接部的沿着宽度方向的长度为捆扎机主体在该方向上的长度以下,连接部的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且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为捆扎机主体在该方向上的长度的1/2以下。

在本申请发明中,在捆扎机主体与引导部之间设有收容传递部和引导部的长条状的连接部。并且,连接部构成为,连接部的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为捆扎机主体的沿着长度方向的长度的1/3以上,连接部的沿着宽度方向的长度为捆扎机主体在该向上的长度以下,连接部的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且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的长度为捆扎机主体在该方向上的长度的1/2以下。因此,引导部、扭转部可到达位于狭窄空间前方的捆扎物,例如,即使在以使捆扎机主体进入那样的间隔排列的其他部件位于捆扎对象物的近前的情况下,连接部也能够越过位于捆扎对象物的近前的其他部件而进行插入,使引导部到达捆扎对象物。

另外,本发明为一种捆扎机,该捆扎机具备:第一主体部,收容有扭转捆扎丝的捆扎部及驱动捆扎部的驱动部;第二主体部,设有具有操作扳机的手柄部;及桥接部,连接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

在本发明中,通过桥接部来连接第一主体部与第二主体部,由此与不具备桥接部的以往的钢筋捆扎机相比,成为捆扎部与手柄部之间延伸的形态。

发明效果

在本申请发明中,即使在相对于捆扎对象物而在捆扎机主体侧有导入障碍物那样的狭窄的场所,也能够通过使连接部越过捆扎对象物近前的导入障碍物地进行插入,而使引导部到达捆扎对象物,能够进行捆扎作业。

另外,在对位于作业者的脚边的捆扎对象物进行捆扎的情况下,能够在保持站立的姿势的状态下在不使腰、膝盖大幅弯曲的情况下进行作业,作业性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一个侧面观察的结构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从一个侧面观察的结构图。

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从另一个侧面观察的结构图。

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6是表示以往的钢筋捆扎机的课题的从一个侧面观察的结构图。

图7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作用效果例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一个侧面观察的结构图。

图9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一个侧面观察的结构图。

图10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一个侧面观察的结构图。

图11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一个侧面观察的结构图。

图12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一个侧面观察的结构图。

图13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一个侧面观察的结构图。

图1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5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16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

图17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仰视图。

图18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1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0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2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主视图。

图22是表示捆扎丝进给部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图。

图23是表示桥接部的剖面形状的立体图。

图24是表示将基于桥接部的延伸长度设为能够改变的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

图25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变形例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发明的捆扎机的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一例。

<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结构例>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从一个侧面观察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从一个侧面观察的结构图,图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从另一个侧面观察的结构图。另外,图4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主视图。

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a具备:捆扎机主体10,具有沿着作为第一方向的一方向延伸的形状;及手柄部11,设于捆扎机主体10,具有沿着作为第二方向的另一方向延伸的形状。在此,在图1中箭头a1所示的方向是第一方向、即一方向,是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另外,箭头a2所示的方向是第二方向、即另一方向,是手柄部11的延伸方向。

在手柄部11上,在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一侧(捆扎机主体10的前端侧)设有作为操作部的一例的操作扳机12。另外,钢筋捆扎机1a在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捆扎机主体10的一侧具备引导捆扎丝w的引导部13。具体而言,引导部13使捆扎丝w沿着钢筋s的周围卷曲。

关于钢筋捆扎机1a,把持手柄部11的作业者使引导部13对准于能够对钢筋s进行捆扎的位置,并操作操作扳机12,由此能够通过捆扎丝w来对钢筋s进行捆扎。另外,在引导部13中,将能够通过捆扎丝w对钢筋s进行捆扎的位置称作作用位置p1。

手柄部11设于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比中央靠另一端部侧(后端侧),且在离开另一端部的位置仅从捆扎机主体10的一处向另一方向延伸。并且,在钢筋捆扎机1a中,使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从操作扳机12的位置p2至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的长度l1比从操作扳机12的位置p2至捆扎机主体10的另一端部位置p3的长度l2长。具体而言,长度l1被设定为长度l2的1.5倍以上,但是优选的是将长度l1设为长度l2的2倍以上。另外,从手柄部11延伸的部位(手柄部11相对于捆扎机主体10的根部分、即是沿着延伸方向a1的捆扎机主体10的另一侧)ph至沿着延伸方向a1的另一端部位置p3处的与延伸方向a1正交的假想线(在图1中的端部位置p3通过的切线的线段)为止的长度le构成为手柄部的沿着延伸方向a1的宽度lh的1/2倍以上,优选的是构成为1倍以上。由此,作业者保持手柄部11时的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手指甲的部分与相当于长度le的部位的捆扎机主体10的端部下侧的抵接用侧面部10h抵接。即,捆扎机主体10是沿着延伸方向a1的另一端部从手柄部11延伸的部位ph起沿着延伸方向a1突出的形状。

图6是从一个侧面观察以往的钢筋捆扎机的结构图。以往的钢筋捆扎机100的从操作扳机12的位置p2至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的长度l1与从操作扳机12的位置p2至捆扎机主体10的另一端部位置p3的长度l2相同或者比其l2短。

因此,例如在呈格子状地配置的钢筋成为双层的情况下,即使想要对里侧的钢筋进行捆扎,近前侧的钢筋也会成为妨碍而导致引导部13无法到达里侧的钢筋,无法对钢筋进行捆扎。

与此相对,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a与以往的钢筋捆扎机100相比,从操作扳机12的位置p2至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的长度l1较长,因此即使在近前有钢筋,引导部也能够到达里侧的钢筋,能够对钢筋进行捆扎。另外,对于长度l1而言,根据作业环境而要求的长度不同,因此预先设定为适当长度即可。

另外,如上所述,手柄部11设于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比中央靠另一端部侧,且在离开另一端部的位置从捆扎机主体10的一处向其他方向延伸。由此,即使延长从操作扳机12至引导部13的长度l1,只要通过在从手柄部11延伸的部位ph至捆扎机主体10的另一端部位置p3的部位配置例如扭转马达51等重物,就能够恰当地保持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一端部侧与另一端部侧的重量平衡,不会损害操作性。

另外,将长度le设为宽度lh的1/2倍以上,优选的是设为1倍以上,由此作业者把持手柄部11时的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手指甲的部分与抵接用侧面部10h抵接,能够在把持手柄部11的同时通过抵接用侧面部10h的部位进一步保持捆扎机主体10。

接下来,参照图1~图5来说明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a的详细内容。钢筋捆扎机1a具备:收容部2,对卷绕有一个或者多个捆扎丝w的捆扎丝卷盘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收容;及捆扎丝进给部3,进给卷绕于捆扎丝卷盘20的捆扎丝w。另外,钢筋捆扎机1a具备捆扎部5,上述捆扎部5扭转通过引导部13而卷绕于钢筋s的捆扎丝w。

收容部2构成为,在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另一端部侧设置供作为重物的捆扎丝卷盘2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进入的形状的凹部,具备对捆扎丝卷盘20以能够旋转的方式进行支撑的未图示的轴部。收容部2在捆扎丝卷盘20的一部分或者全部相对于沿着延伸方向a2的手柄部11的轴线a3而向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另一端部侧突出的位置支撑捆扎丝卷盘20。虽未图示,但钢筋捆扎机1a具备对捆扎丝卷盘20进行制动的制动部。

捆扎丝进给部3具备进给齿轮30作为一对进给部件。进给齿轮30是在圆板状的部件的外周面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供捆扎丝w进入的槽部31,并且除了形成有槽部31的部位以外,在外周面形成有未图示的齿部的大致正齿轮状的齿轮。

捆扎丝进给部3构成为,一对进给齿轮30夹着捆扎丝w的进给路径地配置,且外周面彼此相向。另外,一对进给齿轮30被未图示的弹簧等施力单元朝着相对靠近的方向施力。由此,捆扎丝进给部3的一对进给齿轮30的齿部啮合,从一个进给齿轮30向另一个进给齿轮30传递驱动力。

捆扎丝进给部3具备驱动进给齿轮30的进给马达32。进给马达32经由齿轮32a、齿轮34而与一个进给齿轮30连接。当进给马达32旋转时,进给马达32的驱动力经由齿轮32a、齿轮34而向一个进给齿轮30传递。当一个进给齿轮30旋转时,与一个进给齿轮30啮合的另一个进给齿轮30也旋转。

捆扎丝进给部3相对于手柄部11的轴线a3在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一侧设于收容部2与引导部13之间。另外,进给马达32设于手柄部11的轴线a3附近。

在捆扎丝w进入一对进给齿轮30的槽部31而夹持在一对进给齿轮30之间的状态下,捆扎丝进给部3通过利用进给马达32使进给齿轮30旋转而进给捆扎丝w。捆扎丝进给部3将捆扎丝w向引导部13进给。

引导部13限制由捆扎丝进给部3进给的捆扎丝w的行进方向,由此使捆扎丝w沿着钢筋的周围卷曲。引导部13具备:第一引导件13a,使捆扎丝呈卷曲状地具有卷痕(赋予卷痕);及第二引导件13b,与第一引导件13a相向地设置,接收通过第一引导件13a而具有卷痕的捆扎丝w并将该捆扎丝w向能够通过捆扎部5的后述扭转钩(扭转部)55卡定的位置引导。虽未图示,但钢筋捆扎机1a在引导部13具备切断捆扎丝w的切断部。

捆扎部5具备:扭转马达51、齿轮52、螺轴部53、作为传递部的一例的进退筒部54及作为扭转部的一例的扭转用钩55。扭转马达是51是马达的一例,相对于手柄部11的轴线a3而设于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另一端部侧,在本例中与收容部2并列地设置。

螺轴部53被支撑为能够相对于捆扎机主体10旋转,通过经由齿轮52传递来的扭转马达51的驱动力而旋转。螺轴部53在外周面形成有螺纹,进退筒部54在内周面形成有螺纹,从而螺轴部53的外周面的螺纹与进退筒部54的内周面的螺纹螺合。

捆扎部5构成为,在进退筒部54的旋转被限制的状态下,螺轴部53通过扭转马达51的旋转而旋转,从而进退筒部54向前后移动。另外,构成为螺轴部53与进退筒部54以一体地旋转的方式结合,从而通过基于扭转马达51的旋转的螺轴部53的旋转而使进退筒部54旋转。

扭转用钩55是安装于进退筒部54的前端的一对爪状部件。扭转用钩55构成为,通过公知的构造而与进退筒部54的进退动作对应地进行开闭。

钢筋捆扎机1a具备长条状的连接部15a,上述连接部15a是收容进退筒部54的连接部,且设于捆扎机主体10与引导部13之间。连接部15a设于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一端部pf与引导部13之间,并沿着延伸方向a1延伸。连接部15a在本例中形成为剖视矩形状,但是不限定于此。关于连接部15a,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长度lg比从相对于作为捆扎对象物的钢筋s而配置于捆扎机主体10侧(近前侧)的其他钢筋s1等导入障碍物至钢筋s的长度ld长,且至少延伸方向a2上的连接部15a的宽度与引导部13的外侧的宽度大致相同或者比该引导部13的外侧的宽度小。由此,能够越过钢筋s1而将引导部13向钢筋s导入。

引导部13设于连接部15a的一方向上的端部、即连接部15a的前端侧,捆扎部5的扭转用钩55设于连接部15a的一方向上的端部、即连接部15a的前端侧内部。捆扎部5中,为了使扭转用钩55动作而使进退筒部54在连接部15a的内部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延伸。

连接部15a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但是也可以由金属材料构成外装部150,由树脂材料构成支撑后述引导路径17等结构物的内部的部位。连接部15a在外装部150的至少一个侧面、在本例中为在将手柄部11设为铅垂方向向下的情况下面向下侧的侧面具备平坦状的支撑部16a。通过在该部位设置支撑部16a,当对钢筋s进行捆扎时,能够通过近前侧的钢筋s1来支撑捆扎机主体10及连接部15a。另外,在连接部15a例如为剖视椭圆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将在将手柄部11设为铅垂方向向下的情况下面向下侧的曲面部分设为支撑部16a(也可以将下侧的曲面部分加工为平坦状)。在本例中,由与捆扎机主体10独立的部件构成连接部15a,但是也可以将连接部15a与捆扎机主体10构成为一体。

在连接部15a中收容有将由捆扎丝进给部3进给的捆扎丝w向引导部13引导的引导路径(导向部)17。另外,向未图示的切断部的刃部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部件18以能够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移动的方式在连接部15a中通过。即,连接部15a中的引导路径17、驱动力传递部件18及进退筒部54成为伴随着连接部15a的延伸而分别在沿着延伸方向a1的一方向上延伸设置的形态。

<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作用效果例>

接下来,说明通过捆扎丝w对钢筋s进行捆扎的动作。使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对准于钢筋s并操作操作扳机12,从而使进给马达32工作,通过捆扎丝进给部3将捆扎丝w进给预定量。由捆扎丝进给部3进给的捆扎丝w在引导路径17中通过而被引导至第一引导件13a,通过引导部13而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根据捆扎丝w的进给量来设定将捆扎丝w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的次数。

然后,扭转马达51进行正转,扭转马达51的旋转经由齿轮52而向螺轴部53传递。此时,螺轴部53旋转,但是进退筒部54的旋转被限制,因此通过螺合的螺纹的作用而进退筒部54被向前方输送。通过将进退筒部54向前方输送,而扭转用钩55前进至与捆扎丝w接触的位置。扭转用钩55与进退筒部54的前进连动地向关闭的方向动作,而把持卷绕于钢筋s的周围的捆扎丝w的一部分。

进退筒部54在前进后的预定的位置处旋转的限制被解除而与螺轴部53一起旋转。通过把持了捆扎丝w的扭转用钩55旋转而扭转捆扎丝w。另外,在进退筒部54前进的中途,未图示的切断部的刃部动作而切断捆扎丝w。

当扭转动作结束时,扭转马达51进行反转,螺轴部53向反向旋转。由此,进退筒部54及扭转用钩55也向后方移动,并且扭转用钩55打开而离开捆扎丝w。扭转马达51进行反转直到进退筒部54及扭转用钩55移动至待机位置为止。当进退筒部54及扭转用钩55移动至待机位置时,扭转马达51停止,一系列的动作结束。

接下来,说明连接部15a的作用效果。通过在钢筋捆扎机1a中具备连接部15a,使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从操作扳机12的位置p2至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的长度l1比从操作扳机12的位置p2至捆扎机主体10的另一端部位置p3的长度l2长。

更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将连接部15a的沿着进退筒部54的延伸方向a4的长度、即连接部15a的长度方向上的长度(连接部15a的总长度)l10设定为沿着进退筒部54的延伸方向a4的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上的长度(捆扎机主体10的总长度)l11的1/3以上。

在钢筋捆扎机1a中,在捆扎机主体10中收纳构成捆扎丝进给部3的进给齿轮30、驱动齿轮32a、34及进给齿轮30的进给马达32。另外,捆扎机主体10收纳扭转马达51、齿轮52、螺轴部53各自的整体及进退筒部54的一部分。

进退筒部54与螺轴部53相连,并沿着螺轴部53的轴向延伸。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是与进退筒部54的延伸方向a4几乎平行的方向。如图3所示,收容部2设于捆扎机主体10的另一端部侧,但是由收容部2支撑的捆扎丝卷盘20配置为避免在其径向上从捆扎机主体10向外侧突出。由此,捆扎机主体10的尺寸被设定为能够如上所述地配置捆扎丝卷盘20,且将上述各元件恰当地收纳在捆扎机主体10内的大小。例如,捆扎机主体10的总长度l11虽然会根据收容部2的位置和与收纳的各元件的关系而稍微变动,但是被设定在15cm~30cm左右(后述捆扎机主体10的总高度及总宽度)。在本例中,捆扎机主体10的总长度l11为大致20cm。然后,由于连接部15a的总长度l10被设定为捆扎机主体10的总长度l11的1/3以上,因此在捆扎机主体10的总长度l11为15cm~30cm的情况下,形成为5cm~10cm以上。

另外,如图2所示,连接部15a的沿着第一引导件13a与第二引导件13b相向的方向上的长度、即连接部的宽度方向上的长度(连接部15a的总高度)l20被设定为捆扎机主体10在该方向上的长度(捆扎机主体10的总高度)l21以下。

具体而言,捆扎机主体10的总高度l21成为8cm~13cm左右,在本例中为大致10cm。并且,连接部15a的总高度l20被设定为捆扎机主体10的总高度l21以下,因此在捆扎机主体10的总高度l21为8cm~13cm的情况下,连接部15a的总高度l20成为8cm~13cm以下。

此外,连接部15a的沿着与长度方向正交且与宽度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长度(连接部15a的总宽度)l30被设定为捆扎机主体10在该方向上的长度(捆扎机主体10的(最大)总宽度)l31的1/2以下。

在钢筋捆扎机1a中,在捆扎机主体10中,设有捆扎丝进给部3的部位附近的宽度最宽,捆扎机主体10的总宽度l31成为8cm~14cm左右。在本例中,捆扎机主体10的总宽度为大致15cm。并且,连接部15a的总宽度l30被设定为捆扎机主体10的总宽度l31的1/2以下,因此在捆扎机主体10的总宽度l31为8cm~14cm的情况下,连接部15a的总宽度l30成为4cm~7cm以下。

然后,在作为捆扎对象的钢筋s和其他钢筋s1成为双层的情况下,从钢筋s1至钢筋s的长度ld为10cm~30cm左右或者以上。另外,成为格子状的钢筋s1排列的间隔为15cm~25cm左右。但是,成为格子状的钢筋s1的配置不限于正方形,也存在长方形的情况,也存在长边为15cm左右,短边为7cm左右的情况。

因此,将连接部15a设为总宽度比总高度短的剖视矩形状,将总长度、总高度及总宽度相对于捆扎机主体10设为上述比例。另外,连接部15a也可以是总宽度比总高度短,换言之,总高度比总宽度长的剖视椭圆形状。

由此,在其他钢筋s1呈格子状地配置于作为捆扎对象的钢筋s与捆扎机主体10之间的情况下,即使在无法使捆扎机主体10进入基于钢筋s1的格子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连接部15a越过基于钢筋s1的格子之间而进行插入,从而将引导部13送到使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对准于钢筋s的位置。

图7的(a)、图7的(b)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作用效果例的说明图。如图7的(a)所示,在钢筋s1并列地配置的情况下,在相邻钢筋s1的间隔l100小于捆扎机主体10的总宽度l31的情况下,无法使捆扎机主体10进入并列的钢筋s1之间。与此相对,只要连接部15a的总宽度l30小于钢筋s1并列的间隔l100,就能够使连接部15a进入并列的钢筋s1之间。另外,也能够使连接部15a绕进退筒部54的轴旋转。

此外,如图7(b)所示,在钢筋s1呈格子状地配置的情况下,在格子的长边侧的间隔l101小于捆扎机主体10的总高度l21,格子的短边侧的间隔l100小于捆扎机主体10的总宽度l31的情况下,无法使捆扎机主体10进入格子状的钢筋s1之间。与此相对,只要连接部15a的总高度l20小于格子的长边侧的间隔l101,连接部15a的总宽度l30小于格子的短边侧的间隔l100,就能够使连接部15a进入格子状的钢筋s1之间。另外,也能够使连接部15a绕进退筒部54的轴旋转。

由此,如图7的(a)所示,在其他钢筋s1并列地配置于作为捆扎对象的钢筋s与捆扎机主体10之间的情况下,即使在无法使捆扎机主体10进入并列的钢筋s1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连接部15a越过并列的钢筋s1之间而进行插入,从而将引导部13送到使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对准于钢筋s的位置。另外,如图7的(b)所示,在其他钢筋s1呈格子状地配置的情况下,即使在无法使捆扎机主体10进入基于钢筋s1的格子之间的情况下,也能够使连接部15a越过基于钢筋s1的格子之间而进行插入,从而将引导部13送到使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对准于钢筋s的位置。

在钢筋捆扎机1a中,没有变更扭转马达51、螺轴部53等驱动机构的配置,而延伸设置引导路径17、驱动力传递部件18及进退筒部54各自的形状的长度,也无需对连接的驱动机构进行设计变更等。即,是直接利用图2所示那样的作为配置于手柄部11的轴线a3的周围的重物的扭转马达51、螺轴部53等驱动机构且仅延伸设置引导路径17、驱动力传递部件18及进退筒部54的结构即可,能够利用现有的捆扎机的基本结构。

另外,在连接部15a中只收容捆扎丝w的引导路径17及向切断部传递驱动力的驱动力传递部件18等有限的部件(例如,不收容马达、捆扎丝卷盘的收容部等),因此能够设为与捆扎机主体10相比非常细的形状。由此,即使在配置于作为捆扎对象的钢筋s的近前的钢筋s1的间隔较窄这样的情况下,也能够将引导部13送到使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对准于钢筋s的位置。

另外,钢筋捆扎机1a具备连接部15a,由此比手柄部11靠前方(相对于手柄部11的轴线a3的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一端部侧)的重量增加。

然而,将扭转马达51及捆扎丝卷盘20配置于手柄部11的后方、即相对于手柄部11的轴线a3的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另一端部侧,并将进给马达32配置于手柄部11的轴线a3附近,由此不会成为所谓的前端重,而能够恰当地保持重量平衡。

即,即使是在连接部15a中具备引导路径17、驱动力传递部件18及进退筒部54的结构,连接部15a的重量与收容有作为重物的扭转马达51、捆扎丝卷盘20等的捆扎机主体10相比也较轻。因此,能够恰当地保持手柄部11的前方与后方的重量平衡,当作业者把持手柄部11而进行捆扎作业时不会损害操作性。

接下来,说明连接部15a的支撑部16a的作用效果。在钢筋捆扎机1a中,把将手柄部11设为铅垂方向向下,并将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设为大致水平状态下的方向称作正立状态。如图1所示,在作为捆扎对象的钢筋s与捆扎机主体10之间有其他钢筋s1,在将钢筋捆扎机1a设为正立状态的作业中,当以使连接部15a的支撑部16a载置于钢筋s1的方式进行作业时,捆扎作业变得更加容易。

支撑部16a为平坦状,因此易于载置于钢筋s1,在对钢筋s进行捆扎时,易于使捆扎机主体10从连接部15a与钢筋s1接触的状态向前后移动或者向上下左右转动。另外,能够一边以钢筋s支撑钢筋捆扎机1a的重量一边进行捆扎作业,因此能够减轻作业者的负担。

在以这样的形态使用钢筋捆扎机1a的情况下,在考虑耐久性的前提下,与钢筋s1等接触的位置的连接部15a优选的是由金属材料构成,但是也可以由树脂材料构成。

<第二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结构例>

图8是从一个侧面观察第二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结构图。另外,在第二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b中,对于与图1等中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a相同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钢筋捆扎机1b具备连接部15b,上述连接部15b能够将引导部13导入至设有作为捆扎对象的钢筋s的位置,并使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对准于钢筋s。连接部15b也称作延伸部,是使捆扎机主体10向沿着延伸方向a1的一方向延伸而成的形状。

引导部13设于连接部15b的前端侧(连接部15b的一方向的端部)。另外,在图8中虽未图示,但图2所示的捆扎部5的扭转用钩55设于连接部15b的前端侧内部。

连接部15b优选的是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但是也可以由树脂材料构成,或者外装由金属材料构成,内装由树脂材料构成。连接部15b在将手柄部11设为铅垂方向向下的情况下在下侧的面和相反侧的上侧的面具备形成为凹状的退避部19b。退避部19b是为了使连接部15b易于从钢筋s1退避而设置的,即是为了使连接部15b易于在钢筋s1的格子内移动(易于上下移动或者旋转)而设置的。另外,在连接部15b的剖面形状为四边形状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四个侧面(下侧的面、上侧的面及左右的侧面)全部设置退避部19b。

<第二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作用例>

接下来,说明退避部19b的作用效果。如图8所示,当在作为捆扎对象的钢筋s与捆扎机主体10之间有其他钢筋s1的情况下,在将连接部15b插入钢筋s1之间后,为了使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对准于钢筋s,有时使钢筋捆扎机1b以延伸方向a1为轴而旋转来改变方向。

在这样的情况下,例如当格子的开口面积狭窄而引导部13勉强进入,且连接部15b的总高度、总宽度与引导部13的总高度、总宽度同等程度时,在引导部13在格子通过后连接部15b与格子接触而无法使连接部15b上下移动或者旋转。其结果是,导致无法使引导部13向所期望的方向移动。然而,通过在连接部15b设置凹状的退避部19b,即使是上述那样的狭窄的开口的格子,也能够使连接部15b上下移动或者旋转,因此能够使引导部13向预定的方向移动,能够使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对准于钢筋s。另外,在本例中,将退避部19b设于连接部15b的上侧的面和下侧的面,但是不限定于此,也可以仅形成于上侧、仅形成于下侧或者仅形成于连接部15b的侧面,进而也可以连续地形成于整周。

<第三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结构例>

图9及图10是从一个侧面观察第三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结构图。另外,在第三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c中,对于与图1等中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a相同结构的部位标记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钢筋捆扎机1c具备连接部15c,上述连接部15c能够将引导部13导入至设有作为捆扎对象的钢筋s的位置,且使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对准于钢筋s。连接部15c也称作延伸部,是使捆扎机主体10向沿着延伸方向a1的一方向延伸而成的形状。

钢筋捆扎机1c中,引导部13设于连接部15c的前端侧。另外,在图9、图10中虽未图示,图2所示的捆扎部5的扭转用钩55设于连接部15c前端侧内部。

连接部15c优选的是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但是也可以由树脂材料构成,或者外装由金属材料构成,内装由树脂材料构成。连接部15c具备与第二实施方式的退避部19b几乎相同的功能及形状的退避部19c。在连接部15c中还具备相对于退避部19c能够拆装的支撑部16c。

退避部19c构成为,将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连接部15c的至少一个侧面例如设为凹状。当支撑部16c安装于退避部19c时,将设有退避部19c的连接部15c的侧面设为平坦状。

<第三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作用例>

接下来,说明相对于退避部19c能够拆装的支撑部16c的作用效果。如图9所示,当在作为捆扎对象的钢筋s与捆扎机主体10之间有其他钢筋s1的情况下,在将连接部15c插入钢筋s1之间后,为了使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对准于钢筋s,有时需要使钢筋捆扎机1c以延伸方向a1为轴而绕轴稍微旋转来改变方向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通过设为拆下了支撑部16c的形态,能够发挥与第二实施方式的退避部19b相同的效果。

与此相对,如图10所示,通过设为在退避部19c上安装有支撑部16c的形态,能够发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连接部15a的支撑部16a相同的效果。即,支撑部16c具有能够切换为拆下的形态与安装的形态的兼用功能,由此,能够切换利用退避部19c的功能(使钢筋捆扎机1c能够稍微旋转)的作业和使支撑部16c载置于钢筋s1而移动的作业。

<第四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结构例>

图11及图12是从一个侧面观察第四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结构图。另外,在第四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d中,对于与图1等中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a相同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钢筋捆扎机1d具备连接部15d,上述连接部15d能够将引导部13导入至设有作为捆扎对象的钢筋s的位置,且使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对准于钢筋s。连接部15d也称作延伸部,是使捆扎机主体10向沿着延伸方向a1一方向延伸而成的形状。

钢筋捆扎机1d中,引导部13设于连接部15d的前端侧。另外,在图11、图12中虽未图示,但图2所示的捆扎部5的扭转用钩55设于连接部15d的前端侧内部。

连接部15d优选的是例如由金属材料构成,但是也可以由树脂材料构成,或者外装由金属材料构成,内装由树脂材料构成。连接部15d具备:退避部19d,使捆扎机主体10及连接部15d从钢筋s1等退避;及支撑部16d,被设为能够相对于连接部15d移动,通过钢筋s1等支撑捆扎机主体10及连接部15d。

退避部19d构成为,将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连接部15d的至少一个侧面例如设为凹状。支撑部16d被导轨部19da支撑为能够在使退避部19d露出的退避位置与覆盖退避部19d的支撑位置之间移动,当移动至支撑位置时,将设有退避部19d的连接部15d的侧面设为平坦状。

<第四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作用例>

接下来,说明能够对退避部19d进行开闭的支撑部16d的作用效果。如图11所示,在作为捆扎对象的钢筋s与捆扎机主体10之间有其他钢筋s1的情况下,在将连接部15d插入钢筋s1之间后,为了使引导部13的作用位置p1对准于钢筋s,有时需要使钢筋捆扎机1d以延伸方向a1为轴而绕轴稍微旋转来改变方向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通过使支撑部16d向退避位置移动而露出退避部19d,而像第二实施方式的退避部19b那样使用退避部19d。

与此相对,如图12所示,能够通过使支撑部16d向支撑位置移动而覆盖退避部19d,而像第一实施方式的支撑部16a那样使用支撑部16d。即,支撑部16d具有能够切换为使退避部19d露出的退避位置与覆盖退避部19d的支撑位置的形态的兼用功能,由此,能够切换利用退避部19d的功能(能够使钢筋捆扎机1d稍微旋转)的作业和使支撑部16d载置于钢筋s1而移动的作业。

<第五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结构例>

图13是从一个侧面观察第五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结构图。另外,在第五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e中,对于与图1等中说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a相同结构的部位,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详细的说明。

钢筋捆扎机1e在手柄部11的前方具备收容部2。收容部2可以是设于捆扎机主体10e的结构,也可以是在捆扎机主体10e之外设于外部的结构,只要相对于捆扎机主体10e的一端部pf设于沿着延伸方向a1的另一端部侧。

即使是在手柄部11的前方具备收容部2的结构,由于扭转马达51配置于手柄部11的后方,因此也能够恰当地保持手柄部11的前方与后方的重量平衡。由此,作业者把持手柄部11而进行捆扎作业时的操作性提高。

另外,只要是收容部2与扭转马达51的至少一个相对于手柄部11的轴线a3而设于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另一端部侧的结构,就能够恰当地保持相对于手柄部11的轴线a3的沿着捆扎机主体10的延伸方向a1的一端部侧与另一端部侧的重量平衡。

<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结构例>

图14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内部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图16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俯视图,图17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仰视图。

另外,图18、图19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整体结构的一例的立体图。此外,图20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图21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主视图。

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1f具备:第一主体部301,收容有扭转捆扎丝w的捆扎部201及驱动捆扎部201等的驱动部202;第二主体部302,设有具有操作扳机212的手柄部211;及桥接部303,连接第一主体部301和第二主体部302。

钢筋捆扎机1f通过桥接部303连接第一主体部301和第二主体部302,由此与不具备桥接部303的以往的钢筋捆扎机相比,成为捆扎部201与手柄部211之间延伸的形态。

第一主体部301相对于钢筋捆扎机1f通过桥接部30而延伸的方向(箭头a11所示的方向),在一侧设有捆扎部201。另外,第一主体部301相对于箭头a11所示的方向,在另一侧连接有桥接部303。

捆扎部201具备:把持部270,把持捆扎丝w;及工作部271,使把持有捆扎丝w的把持部270旋转。把持部270通过工作部271的动作而把持捆扎丝w并旋转,从而扭转卷绕于钢筋s的捆扎丝w。

驱动部202具备:扭转马达280,驱动捆扎部201等;减速机281,进行减速及扭矩的放大;及旋转轴282,经由减速机281被扭转马达280驱动而旋转。

驱动部202通过旋转轴282的旋转动作而使工作部271沿着旋转轴282的轴向移动。通过工作部271沿着旋转轴282的轴向移动而把持部270把持捆扎丝w。驱动部202通过旋转轴282的旋转动作而使沿着旋转轴282的轴向移动的工作部271旋转。工作部271通过绕旋转轴282的轴旋转而通过持部270扭转捆扎丝w。

捆扎部201与驱动部202的把持部270、工作部271、旋转轴282、减速机281及扭转马达280沿着箭头a11所示的方向排列。驱动部202的扭转马达280在第一主体部301中相对于箭头a11所示的方向设于另一侧。

另外,扭转马达280的轴、旋转轴282、工作部271及把持部270的旋转中心配置在同轴上。将扭转马达280的轴、旋转轴282、工作部271及把持部270的旋转中心称作捆扎部201的轴线ax。

第二主体部302在箭头a11所示的方向上在一侧连接有桥接部303。另外,第二主体部302在箭头a11所示的方向上在另一侧设有手柄部211。

手柄部211沿着与箭头a11所示的方向不平行而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手柄部211的沿着延伸方向的一侧、即上端部与第二主体部302相连。

操作扳机212设于沿着手柄部211的延伸方向的一侧、即手柄部211的上端部,使得把持手柄部211的手的主人能够以食指进行操作。此外,第二主体部302具备用于对基于捆扎丝w的捆扎力进行调整等的操作拨盘213和用于切换电源的接通、断开等的开关214。

另外,手柄部211在沿着延伸方向的另一侧、即下端部设有供作为电源的电池215能够拆装地安装的电池安装部216。此外,电池安装部216与第二主体部302通过连结部217而连结,手柄部211在手柄部211的上端部及下端部这两侧与第二主体部302相连,因此使强度提高。

以下,说明钢筋捆扎机1f的其他结构,钢筋捆扎机1f具备:料盒220,是收纳捆扎丝w的收纳部;及捆扎丝进给部203,拉出并进给来自料盒220的捆扎丝w。

另外,钢筋捆扎机1f具备:卷曲引导件205,使由捆扎丝进给部203进给的捆扎丝w沿着钢筋s的周围卷曲;切断部206,切断沿着钢筋s卷曲的捆扎丝w;及抵接部207,能够与钢筋s抵接。

此外,钢筋捆扎机1f具备:第一捆扎丝引导件204a,通过向箭头f所示的正向进给捆扎丝w的动作而将来自料盒220的捆扎丝w向捆扎丝进给部203引导;及第二捆扎丝引导件204b,将从捆扎丝进给部203送出的捆扎丝w向切断部206导向。

料盒220在本例中设于第一主体部301,对卷盘20以能够旋转、拆装的方式收纳,上述卷盘将捆扎丝w卷绕成能够放出。料盒220通过连结部218而与第一主体部301连结,从而使强度提高。

由于钢筋捆扎机1f能够通过两个捆扎丝w对钢筋s进行捆扎,因此在卷盘20中以能够放出的方式卷绕有两个捆扎丝w。捆扎丝w由能够塑性变形的金属线构成,也可以是金属线被树脂覆盖而成的捆扎丝或者绞合线的捆扎丝等。

图22是表示捆扎丝进给部的主要部分结构的一例的图。捆扎丝进给部203包括一对进给部件,上述一对进给部件设于第一主体部301,夹持并列的两个捆扎丝w,通过旋转动作进行进给,作为一对进给部件,具备第一进给齿轮(第一进给部件)230l和第二进给齿轮(第二进给部件)230r。

在第一进给齿轮230l的外周遍及整周地形成有传递驱动力的齿部231l。齿部231l在本例中是构成正齿轮的形状。第一进给齿轮230l在外周的整周沿着圆周方向形成有供捆扎丝w进入的槽部232l。槽部232l在本例中由剖面形状为大致v字形状的凹部构成。

第二进给齿轮230r也与第一进给齿轮230l相同,在外周形成有用于传递驱动力的齿部231r和供捆扎丝w进入的槽部232r。齿部231r是构成正齿轮的形状,槽部232r由剖面形状为大致v字形状的凹部构成。

第一进给齿轮230l的槽部232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的槽部232r被设为夹着捆扎丝w的进给路径地相向。

捆扎丝进给部203为了在第一进给齿轮230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之间装填捆扎丝w,进而能够夹持该捆扎丝w,构成为能够向第一进给齿轮230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分离的方向及靠近的方向移动。第一进给齿轮230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被未图示的弹簧等施力部件朝着相互靠近的方向按压。

捆扎丝进给部203构成为,在将捆扎丝w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230l的槽部232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的槽部232r之间的状态下,第一进给齿轮230l的齿部231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的齿部231r啮合。由此,在第一进给齿轮230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之间传递基于旋转的驱动力。

捆扎丝进给部203具备:进给马达233,是捆扎丝进给驱动部的一例;及驱动力传递机构234。进给马达233驱动第一进给齿轮230l和第二进给齿轮230r中的一个,在本例中驱动第一进给齿轮230l。驱动力传递机构234将进给马达233的驱动力向第一进给齿轮230l传递。

进给马达233的旋转动作经由驱动力传递机构234而传递至第一进给齿轮230l,从而第一进给齿轮230l旋转。第一进给齿轮230l的旋转动作通过齿部231l与齿部231r的啮合而被传递至第二进给齿轮230r,第二进给齿轮230r从动于第一进给齿轮230l地旋转。

由此,捆扎丝进给部203沿着捆扎丝w的延伸方向进给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230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之间的捆扎丝w。在进给两个捆扎丝w的结构中,通过在第一进给齿轮230l的槽部232l与一个捆扎丝w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及在第二进给齿轮230r的槽部232r与另一个捆扎丝w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将两个捆扎丝w以并列的状态进给。

捆扎丝进给部203通过切换进给马达233的旋转方向来切换第一进给齿轮230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的旋转方向,从而切换捆扎丝w的进给方向。

接下来,说明对捆扎丝w的进给进行导向的捆扎丝引导件。第一捆扎丝引导件204a是捆扎丝引导件的一例,相对于被向正向进给的捆扎丝w的进给方向而配置于第一进给齿轮230l及第二进给齿轮230r的上游侧。另外,第二捆扎丝引导件204b相对于被向正向进给的捆扎丝w的进给方向而配置于第一进给齿轮230l及第二进给齿轮230r的下游侧,更加具体而言,配置于第一进给齿轮230l及第二进给齿轮230r与切断部206之间。

第一捆扎丝引导件204a及第二捆扎丝引导件204b具备供捆扎丝w通过的引导孔240。引导孔240具有限制捆扎丝w的径向上的位置的形状。在进给两个捆扎丝w的结构中,在第一捆扎丝引导件204a及第二捆扎丝引导件204b上形成有使两个捆扎丝w并列地通过的形状的引导孔240。

引导孔240设于在第一进给齿轮230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之间通过的捆扎丝w的进给路径上。第一捆扎丝引导件204a将在引导孔240中通过的捆扎丝w向第一进给齿轮230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之间的进给路径引导。

接下来,说明进行捆扎丝w的成型、切断的结构。抵接部207设于第一主体部301,通过钢筋s与抵接部207抵接而进行钢筋s相对于卷曲引导件205的大致的对位。

卷曲引导件205设于第一主体部301,具备:第一引导件250,使由第一进给齿轮230l及第二进给齿轮230r进给的捆扎丝w具有卷痕;及第二引导件251,将从第一引导件250送出的捆扎丝w向捆扎部201引导。

切断部206设于第一主体部301,具备:固定刃部260;可动刃部261,通过与固定刃部260的配合来切断捆扎丝w;及传递机构262,将驱动部202的驱动力向可动刃部261传递。固定刃部260具备供捆扎丝w通过的开口260a,在开口260a设有能够切断捆扎丝w的边缘部。

可动刃部261通过以固定刃部260为支点的旋转动作来切断在固定刃部260的开口260a中通过的捆扎丝w。

驱动部202具备向切断部206的传递机构262传递驱动力的移动部件283。移动部件283通过旋转轴282的旋转动作而沿着旋转轴282的轴向移动。传递机构262将移动部件283的沿着旋转轴282的轴向的动作变换为可动刃部261的旋转动作。

接下来,说明通过钢筋捆扎机1f用两个捆扎丝w对钢筋s进行捆扎的动作。钢筋捆扎机1f将捆扎丝w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230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之间。

当钢筋s进入卷曲引导件205的第一引导件250与第二引导件251之间并对操作扳机212进行操作时,进给马达233向正向旋转,被进给马达233驱动而第一进给齿轮230l向正向旋转。并且,当第一进给齿轮230l旋转时,第二进给齿轮230r从动于第一进给齿轮230l地向正向旋转。由此,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230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之间的两个捆扎丝w被向正向进给。

当将捆扎丝w向正向进给时,捆扎丝w在卷曲引导件205中通过,由此沿着钢筋s的周围具有卷痕。通过第一引导件250而具有了卷痕的捆扎丝w被第二引导件251向把持部270引导。并且,当捆扎丝w的端部进给至预定的位置时,使进给马达233的驱动停止。由此,捆扎丝w呈环状地卷绕在钢筋s的周围。

在停止了捆扎丝w的进给之后,使扭转马达280向正向旋转,由此通过工作部271使把持部270动作,把持捆扎丝w的端部。当通过把持部270把持了捆扎丝w时,使扭转马达280的旋转暂时停止,使进给马达233向反向旋转。当进给马达233向反向旋转时,第一进给齿轮230l向反向旋转,并且第二进给齿轮230r从动于第一进给齿轮230l地向反向旋转。由此,夹持在第一进给齿轮230l与第二进给齿轮230r之间的捆扎丝w被向反向进给。通过将捆扎丝w向反向进给的动作,而捆扎丝w以紧贴钢筋s的方式被卷绕。

在将捆扎丝w卷绕于钢筋s并停止进给马达233向反向的旋转后,使扭转马达280向正向旋转,由此通过移动部件283经由传递机构262而使可动刃部261动作,切断捆扎丝w。

在切断了捆扎丝w后,使扭转马达280的正向的旋转继续,由此通过工作部271的未图示的弯曲部使捆扎丝w的端部向钢筋s侧弯曲,通过使扭转马达280的正向的旋转进一步继续,而使把持捆扎丝w的把持部270与工作部271一体地旋转,扭转捆扎丝w。

在扭转了捆扎丝w后,使扭转马达280向反向旋转,由此通过工作部271使把持部270动作,解除捆扎丝w的把持。

另外,在实施方式中设为通过两个捆扎丝来对钢筋s进行捆扎,但是也可以通过一个捆扎丝来进行捆扎。

接下来,说明桥接部303的结构、尺寸、材质等桥接部303的详细内容、设有桥接部303的钢筋捆扎机1f的尺寸的详细内容、设置桥接部303的作用效果。

在此,在图14、图15、图16、图17等中,将与箭头a11所示的方向正交且沿着手柄部211的延伸方向的方向称作第一方向,以箭头a12来表示。另外,将与箭头a11所示的方向及第一方向正交的方向称作第二方向,以箭头a13来表示。

另外,在桥接部303的沿着延伸的方向的长度比沿着第一方向及第二方向的长度长的情况下,也将桥接部303的延伸的方向称作桥接部303的长度方向,将第一方向称作桥接部303的第一宽度方向,将第二方向称作桥接部303的第二宽度方向。

如上所述,钢筋捆扎机1f通过桥接部303连接第一主体部301和第二主体部302,由此与不具备桥接部303的以往的钢筋捆扎机相比,成为捆扎部201与手柄部211之间延伸的形态。

由此,在对位于作业者的脚边的钢筋s进行捆扎的情况下,能够在保持站立的姿势的状态下在不使腰或膝盖大幅弯曲的情况下进行作业。由此,能够在不重复使腰或膝盖大幅弯曲地蹲下、站起这样的动作的情况下一边步行一边移动地进行捆扎作业,操作性提高。

图23是表示桥接部的剖面形状的立体图。桥接部303构成为,沿着箭头a12所示的第一宽度方向(第一方向)及箭头a13所示的第二宽度方向(第二方向)的切断面(图23参照)的剖面积小于第一主体部301及第二主体部302在该方向上的剖面积。

由此,能够将桥接部303的粗细设为比第一主体部301及第二主体部302细,且与手柄部211同等程度或在其以下。只要能够将桥接部303设为较细,就能够使桥接部303变得易于把持,因此有如下的优点。虽然不像想要进行捆扎的钢筋s位于作业者的脚边的情况下那样成为问题,但是例如在想要捆扎位于作业者的前方、上方的钢筋s的情况下,由于钢筋捆扎机1f总长度较长,而且在前端侧存在重物,因此施加于作业者的手(把持手柄部211侧的手)的负担较大。然而,通过以未把持手柄部211侧的手把持桥接部303来减少施加于作业者的手的负担,作业变得非常容易。作为其他优点,由于在搬运钢筋捆扎机1f时,能够把持桥接部303来进行搬运,因此便携性也优异。

如图15所示,在桥接部303中,沿着箭头a12所示的第一宽度方向(第一方向)的长度l303sl被设定为第一主体部301的该方向上的长度l301sl以下,如图16所示,沿着箭头a13所示的第二宽度方向(第二方向)的长度l303ss被设定为第一主体部301的沿着该方向的长度l301ss的1/2以下,优选的是被设定为1/3以下。

当桥接部303的长度l303sl超过第一主体部301的长度l301sl或者桥接部303的长度l303ss超过第一主体部301的长度l301ss的1/2时,在进行捆扎作业时,第一主体部301的周围、即作业部位及其周边有时被桥接部303遮挡而导致作业被妨碍。与此相对的,通过将桥接部303的长度l303sl设为第一主体部301的长度l301sl以下,将桥接部303的长度l303ss设为第一主体部301的长度l301ss的1/2以下,作业部位及其周边的目视确认性提高,作业性提高。

如图14所示,在钢筋捆扎机1f中,关于沿着箭头a11所示的方向的长度,驱动部202的另一侧的端部即在本例中为在扭转马达280中作为与旋转轴282所连接的一侧的相反侧的端部的扭转马达280的后端部与操作扳机212之间的长度l301l1被设定为该方向上的第一主体部301的抵接部207与操作扳机212之间的长度l301l2的大致0.5倍~0.8倍,优选的是被设定为大致0.6倍~0.7倍。

通常,从抵接部207至操作扳机212之间的长度l301l2被设定为600mm~850mm左右,以使作业者在不大幅弯曲腰或膝盖的情况下以站立的的姿势进行作业。并且,从第一主体部301的抵接部207至扭转马达280的端部的长度在构造上成为150mm~300mm左右,因此从包括桥接部303在内的扭转马达280的后端部至操作扳机212的长度l301l1成为300mm~700mm左右。即,长度l301l1为l301l2的大致0.5倍~0.8倍。通过这样地设定长度l301l1和l301l2,能够将钢筋捆扎机1f设为适合于站立作业的尺寸。此外,通过尽可能地增大桥接部303相对于钢筋捆扎机1f整体所占的比例,能够实现钢筋捆扎机1f整体的轻型化,且重量平衡提高。

桥接部303是呈直线状地延伸的形状,将沿着桥接部303延伸的方向的假想的中心线称作桥接部303的轴线axb。在钢筋捆扎机1f中,以使捆扎部201的轴线ax与桥接部303的轴线axb一致或者大致一致的方式在第一主体部301上安装桥接部303。

另外,以使在操作扳机212处沿着手柄部211的延伸方向的另一侧、即操作扳机212的下端部tu位于捆扎部201的轴线ax上的方式在第二主体部302上安装桥接部303。在此,操作扳机212的下端部tu位于捆扎部201的轴线ax上不仅包含操作扳机212的下端部tu与捆扎部201的轴线ax一致的情况,如图14所示,也包括操作扳机212的下端部tu相对于捆扎部201的轴线ax分别向上下方向(在图中为上方向)上偏离了预定量的情况。

通过使操作扳机212的下端部tu位于轴线ax上,而把持手柄部211的作业者的手的中指大致位于轴线ax上。当中指位于轴线ax时,作业时的钢筋捆扎机1f的重量平衡提高,因此对于钢筋s的对位变得容易,操作性提高。

在第二主体部302设有供桥接部303安装的安装部290,桥接部303通过螺钉291安装于安装部290。第一主体部301侧也是相同的结构,桥接部303与第一主体部301及第二主体部302为分体。

由此,能够进行桥接部303的更换等。通过将桥接部303设为可更换,而能够根据状况置换为尺寸和材质不同的桥接部。另外,通过将延伸的形状的钢筋捆扎机1f分割为第一主体部301、第二主体部302及桥接部303,与向第一主体部、第二主体部及桥接部成为一体而得到的壳体组装元件的作业相比,壳体小型,组装性提高。

如上述那样,使桥接部303的材质与第一主体部301的材质及第二主体部302的材质不同,由此桥接部303能够由与第一主体部301及第二主体部302不同的部件构成。桥接部303例如由铝、不锈钢等金属、树脂、碳纤维等非金属构成,能够实现轻型化。第一主体部301及第二主体部302的壳体通常由树脂构成,在由树脂构成桥接部303的情况下,也可以由与第一主体部301及第二主体部302不同的树脂构成。此外,也可以由树脂覆盖金属的周围等由树脂和金属这两者来构成。

如上所述,桥接部303由轻型的材料构成,通过轻型化而操作性提高。

如图23的截面所示,桥接部303为中空构造。在桥接部303是铝等金属的情况下,也可以是沿着延伸方向而整体由中空的管状的部件构成。另外,在桥接部303是树脂的情况,也可以设为在多处设置肋来确保强度的结构。另外,在钢筋捆扎机1f中,只要能够在第一主体部301与第二主体部303之间进行电信号、电源的供给即可。因此,桥接部303只要设有配线收容部304即可。对于配线收容部304,也可以沿着桥接部303的延伸方向设置供配线通过的管状的部件,或者也可以设置供配线通过的槽。

这样,桥接部303为中空,另外,在不设置连杆等机构的情况下设置配线收容部304即可,因此能够在基于桥接部303延伸的形状的钢筋捆扎机1f中抑制重量的增加,能够通过轻型化而操作性提高。另外,也可以由多个管状的部件构成桥接部303。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多个桥接部内的一个设为以预定的形状弯曲的形态,并由桥接部构成第一主体部301的连结部218、第二主体部302的连结部217。

图24是表示将基于桥接部的延伸长度设为能够改变的结构的一例的侧视图。第二主体部302设有桥接部303的安装部290,桥接部303通过螺钉291安装。在安装部290上沿着桥接部303的延伸方向设有多个螺纹孔292,能沿着沿桥接部303的延伸方向切换将桥接部303固定于第二主体部302的位置。

由此,构成为能够通过切换桥接部303相对于第二主体部302的固定位置来改变第一主体部301与第二主体部302之间的长度。由此,能够将基于桥接部303的钢筋捆扎机1f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适合于作业者的站立作业的长度。

另外,桥接部303构成为在第一主体部301与第二主体部302之间能够拆装,由此能够从长度不同的桥接部303中选择所期望的长度的桥接部303并安装于第一主体部301及第二主体部302。

由此,能够将基于桥接部303的钢筋捆扎机1f的延伸方向上的长度设定为适合于作业者的站立作业的长度。

钢筋捆扎机1f在第一主体部301中设有作为卷盘20的收容部的料盒220,料盒220沿着捆扎丝w的进给方向而设于捆扎部201的下侧。由此,能够缩短料盒220与捆扎部201之间的距离,能够提高捆扎丝w进给的可靠性。

另外,钢筋捆扎机1f在第一主体部301中设有捆扎丝进给部203。捆扎丝进给部203设于捆扎部201与料盒220之间。由此,能够减少将捆扎丝w向反向进给而卷绕于钢筋s的动作中的捆扎丝w的消耗量。

图25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钢筋捆扎机的变形例的侧视图。第六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钢筋捆扎机1g具备:第一主体部301,收容扭转捆扎丝w的捆扎部201及驱动捆扎部201等的驱动部202;第二主体部302,设有具有操作扳机212的手柄部211;及桥接部303,连接第一主体部301与第二主体部302。

钢筋捆扎机1g通过桥接部303来连接第一主体部301和第二主体部302,与不具备桥接部303的以往的钢筋捆扎机相比,成为捆扎部201与手柄部211之间延伸的形态。

第一主体部301在钢筋捆扎机1g通过桥接部303而延伸的方向上,在一侧设有捆扎部201。另外,第一主体部301在钢筋捆扎机1g通过桥接部303而延伸的方向上,在另一侧连接有桥接部303。

第二主体部302在钢筋捆扎机1g通过桥接部303而延伸的方向上,在一侧连接有桥接部303。另外,第二主体部302在钢筋捆扎机1g通过桥接部303而延伸的方向上,在另一侧设有手柄部211。

手柄部211沿着与钢筋捆扎机1g通过桥接部303而延伸的方向不平行而大致正交的方向延伸。操作扳机212设于沿着手柄部211的延伸方向的一侧、即手柄部211的上端部。

钢筋捆扎机1g在第二主体部302中具备作为收纳捆扎丝w的收纳部的料盒220b。料盒220b对卷盘20以能够旋转、拆装的方式进行收纳,上述卷盘20将捆扎丝w卷绕成能够放出。

另外,钢筋捆扎机1g在第一主体部301中具备向捆扎部201进给捆扎丝w的捆扎丝进给部203,并且相对于被向正向进给的捆扎丝w的进给方向,在捆扎丝进给部203的上游侧的第一主体部301具备向捆扎丝进给部203进给捆扎丝w的第二捆扎丝进给部203b。此外,钢筋捆扎机1g在捆扎丝进给部203与第二捆扎丝进给部203b之间的第一主体部301具备能够以向反向进给捆扎丝w的动作使捆扎丝w挠曲的收容空间203c。

另外,钢筋捆扎机1g在桥接部303中具备在第一主体部301与第二主体部302之间供捆扎丝w通过的引导通路305。

如上所述,通过在第二主体部302设置捆扎丝w的料盒220b,而能够使第一主体部301轻型化,操作性提高。

附图标记说明

1a、1b、1c、1d、1e、1f、1g…钢筋捆扎机;10、10e…捆扎机主体;11、211…手柄部;12、212…操作扳机(操作部);13…引导部;13a…第一引导件;13b…第二引导件;15a、15b、15c、15d…连接部;150…外装部;16a、16c、16d…支撑部;17…引导路径(导向部);19b、19c、19d…退避部;2…收容部;20…捆扎丝卷盘;3、203…捆扎丝进给部;30…进给齿轮;32…进给马达;5…捆扎部;51…扭转马达;54…进退筒部(传递部);55…扭转用钩(扭转部);201…捆扎部;202…驱动部;220、220b…收容部;290…安装部;291…螺钉;292…螺纹孔;301…第一主体部;302…第二主体部;303…桥接部;304…配线收容部;w…捆扎丝。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