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补料式管式陶瓷膜坯料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288180发布日期:2018-12-14 23:27阅读:289来源:国知局
一种补料式管式陶瓷膜坯料成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陶瓷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补料式管式陶瓷膜坯料成型装置。



背景技术:

陶瓷膜(ceramic membrane)又称无机陶瓷膜,是以无机陶瓷材料经特殊工艺制备而形成的非对称膜。陶瓷膜分为管式陶瓷膜和平板陶瓷膜两种。管式陶瓷膜管壁密布微孔,在压力作用下,原料液在膜管内或膜外侧流动,小分子物质(或液体)透过膜,大分子物质(或固体)被膜截留,从而达到分离、浓缩、纯化和环保等目的。然而现有的管式陶瓷膜在坯料成型过程中,受成型设备结构的影响,容易造成局表面有凹槽、空隙等现象。亟待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上述背景技术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补料式管式陶瓷膜坯料成型装置。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补料式管式陶瓷膜坯料成型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中:

上模组件包括上模和上模板;上模位于上模板的下方,上模包括外筒体和设置在外筒体内部的内筒体,外筒体由薄壁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外筒体的内壁与内筒体的外壁贴靠,且外筒体与上模板固定连接,内筒体与上模板转动连接;外筒体的侧壁上设有N个绕其内腔环形均布第一孔排,内筒体的侧壁上设有N 个绕其内腔环形均布第二孔排,且各第一孔排之间均预留有大于第二孔排宽度的间距,各第二孔排之间具预留有大于第一孔排宽度的间距,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每个第一孔排、第二孔排均包括多个轴向等间距布置的补料孔,且当第一孔排与第二孔排位于同一径向线上时,第一孔排中的各补料孔与第二孔排中的各补料孔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上模板上设有与内筒体内腔连通的补料通道和位于上模的外侧且上下贯通的注料通道;

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和固定在下模板上方的下模,下模具有模腔,且当合模时,上模伸入模腔内部并在与模腔配合以在上模的外周形成型腔,且该型腔与注料通道连通。

优选地,上模板上安装有用于驱动内筒体转动的动力机构。

优选地,下模包括相对布置的左模和右模;下模板上设有用于驱动左模、右模进行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左模靠近右模的一侧侧面为凹面,右模靠近左模的一侧侧面为凹面,且当左模与右模抵靠时,左模上的凹面与右模上的凹面相互配合形成模腔。

优选地,下模板上且位于上模的下方落料孔,该落料孔的内径大于型腔的外径;左模、右模相对布置在落料孔的两侧,且当左模和右模相互抵靠时,左模和右模相互配合以形成对落料孔的覆盖。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上模和上模板的结构进行设置,使上模包括外筒体和内筒体,使上模板具有与内筒体内腔连通的补料通道和位于上模的外侧的注料通道,并在外筒体上设置N个绕其内腔环形均布第一孔排,在内筒体上设置N 个绕其内腔环形均布第二孔排,工作过程中,当进入合模状态时,预先使各第二孔排与第一孔排进入错位状态,以使内筒体的内腔与型腔之间不连通,然后利用注料通道向型腔内注入料液;当注料完成后,转动内筒体,使第二孔排与第一孔排位于同一径向线上,并利用补料通道向内筒体内部注入料液,以使注入的料液通过各补料孔进入型腔内部,以对型腔内空隙部位进行填充;当型腔内料液定型后,转动内筒体,利用内筒体与外筒体的配合对补料孔出的连接部位进行截断,以方便脱落。因此,该结构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管式陶瓷膜的成型效果,方便脱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补料式管式陶瓷膜坯料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补料式管式陶瓷膜坯料成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一种补料式管式陶瓷膜坯料成型装置,包括:上下布置的上模组件和下模组件,其中:上模组件包括上模1和上模板2。

上模1位于上模板2的下方,上模1包括外筒体11和设置在外筒体11内部的内筒体12,外筒体11由薄壁金属材料制作而成,外筒体11的内壁与内筒体12的外壁贴靠,且外筒体11与上模板2固定连接,内筒体12与上模板2转动连接;外筒体11的侧壁上设有N个绕其内腔环形均布第一孔排,内筒体12 的侧壁上设有N个绕其内腔环形均布第二孔排,且各第一孔排之间均预留有大于第二孔排宽度的间距,各第二孔排之间具预留有大于第一孔排宽度的间距,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1的整数;每个第一孔排、第二孔排均包括多个轴向等间距布置的补料孔A,且当第一孔排与第二孔排位于同一径向线上时,第一孔排中的各补料孔A与第二孔排中的各补料孔A一一对应并相互连通;上模板2上设有与内筒体12内腔连通的补料通道B和位于上模1的外侧且上下贯通的注料通道C。

下模组件包括下模板3和固定在下模板3上方的下模4。下模4具有模腔,且当合模时,上模1伸入模腔内部并在与模腔配合以在上模1的外周形成型腔D,且该型腔D与注料通道C连通。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工作的:当进入合模状态时,预先使各第二孔排与第一孔排进入错位状态,以使内筒体12的内腔与型腔D之间不连通,然后利用注料通道C向型腔D内注入料液;当注料完成后,转动内筒体12,使第二孔排与第一孔排位于同一径向线上,并利用补料通道B向内筒体12内部注入料液,以使注入的料液通过各补料孔A进入型腔D内部,以对型腔D内空隙部位进行填充;当型腔D内料液定型后,转动内筒体12,利用内筒体12与外筒体11的配合对补料孔A出的连接部位进行截断,以方便脱落。因此,该结构的设置可以有效提高管式陶瓷膜的成型效果,方便脱料。

此外,本实施例中,下模4包括相对布置的左模41和右模42;下模板3上设有用于驱动左模41、右模42进行相向运动的驱动机构;左模41靠近右模42 的一侧侧面为凹面,右模42靠近左模41的一侧侧面为凹面,且当左模41与右模42抵靠时,左模41上的凹面与右模42上的凹面相互配合形成模腔,工作过程中,利用左模41和右模42开/合动作使模腔可以进行开/合,从而极大的提高了脱模速度,且不会造成产品的损伤。

本实施例中,下模板3上且位于上模1的下方落料孔E,该落料孔E的内径大于型腔D的外径;左模41、右模42相对布置在落料孔E的两侧,且当左模 41和右模42相互抵靠时,左模41和右模42相互配合以形成对落料孔E的覆盖。以使坯料脱模后可以通过落料孔E自动下料。

本实施例中,上模板2上安装有动力机构5,以利用动力机构5带动内筒体 12转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