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撑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5305473发布日期:2018-08-31 20:55阅读:570来源:国知局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顶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经常会遇到主体施工后混凝土强度等级严重不足,需要进行混凝土置换,那么在置换过程中会有一个结构顶撑托换的问题。常规混凝土顶撑的施工时,大量钢构件采用焊接,完工后切割掉,浪费材料;而一些钢构件的连接处预紧力小,连接不够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重复利用且稳定性好的顶撑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顶撑装置,包括墙体及置于墙体上的顶撑装置,顶撑装置包括支撑柱、与支撑柱连接的支撑梁及支撑件,支撑柱上设有加强板,加强板呈弧形,加强板于支撑柱长度方向上伸出支撑柱且加强板与支撑梁抵触,支撑件上设有与支撑柱连接的千斤顶,支撑柱由若干活动连接的连接柱组成;支撑梁和支撑件穿过墙体,支撑柱对支撑梁和支撑件进行支撑,支撑梁和支撑件均设有多个且左右对称设置,千斤顶与支撑柱的个数相同。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顶撑装置对墙体进行支撑;在千斤顶的作用下,弧形的加强板变形弯曲,使得支撑柱和支撑梁处的预紧力大大增加,从而使得支撑柱和支撑梁连接的更为牢固,从而使得支撑柱和支撑梁的连接更为稳定;支撑柱可拆卸组合,使得支撑柱可重复使用,而且根据不同的高度要求从而采用不同长度的支撑柱进行组装连接,既方便又节省了大量材料;多组支撑柱、支撑梁及千斤顶的配合使用,使得顶撑装置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进一步的,支撑梁和支撑件上均设有支托件,支托件由支撑板及两个连接板构成,两个连接板置于支撑板上且两个连接板均与支撑板垂直,支撑板上设有两个直角三角板,两个直角三角板分别与两个连接板连接,两个连接板上均设有弹性凸起,弹性凸起与墙体抵触,支托件上设有用于连接两个连接板的螺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连接板置于墙体两侧,通过螺栓将两个连接板对墙体夹持,弹性凸起的设置使得螺栓对两个连接板锁紧时,提高了两个连接板的预紧力,使得两个连接板对墙体的夹持更为稳定;两个直角三角板的设置提高了支托件的强度,使得施工过程中,支托件不易受力变形,进而提高了顶撑装置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支撑柱包括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均开有六个均匀排布的卡槽,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上均设有与六个卡槽配合连接的六个卡条,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外壁上均设有外螺纹,第一连接柱上设有连接套,连接套通过外螺纹将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通过卡条和卡槽的配合连接,从而使得支撑柱可重复利用,且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而组装为不同长度的支撑柱,很方便;连接套于外螺纹上转动,将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连接在一起,防止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处的连接处变形、断裂,而且加强了支撑柱的强度。

进一步的,加强板与支撑柱连接,加强板由加强板与支撑柱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了加强板的强度,继而提高了支撑柱与支撑梁的预紧力,使得支撑柱和支撑梁连接的更为牢固、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支托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加强板及加强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第一连接柱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5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可以重复利用且稳定性好的顶撑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包括墙体1及置于墙体1上的顶撑装置2,顶撑装置2包括支撑柱3、与支撑柱3连接的支撑梁4及支撑件5,支撑柱3上设有加强板6,加强板6呈弧形,加强板6于支撑柱3长度方向上伸出支撑柱3且加强板6与支撑梁4抵触,支撑件5上设有与支撑柱3连接的千斤顶7,支撑柱3由若干活动连接的连接柱8组成;支撑梁4和支撑件5穿过墙体1,支撑柱3对支撑梁4和支撑件5进行支撑,支撑梁4和支撑件5均设有多个且左右对称设置,千斤顶7与支撑柱3的个数相同,

顶撑装置2对墙体1进行支撑;在千斤顶7的作用下,弧形的加强板6变形弯曲,使得支撑柱3和支撑梁4处的预紧力大大增加,从而使得支撑柱3和支撑梁4连接的更为牢固,从而使得支撑柱3和支撑梁4的连接更为稳定;支撑柱3可拆卸组合,使得支撑柱3可重复使用,而且根据不同的高度要求从而采用不同长度的支撑柱3进行组装连接,既方便又节省了大量材料;多组支撑柱3、支撑梁4及千斤顶7的配合使用,使得顶撑装置2的稳定性大大提高。

支撑梁4和支撑件5上均设有支托件9,支托件9由支撑板10及两个连接板11构成,两个连接板11置于支撑板10上且两个连接板11均与支撑板10垂直,支撑板10上设有两个直角三角板12,两个直角三角板12分别与两个连接板11连接,两个连接板11上均设有弹性凸起13,弹性凸起13与墙体1抵触,支托件9上设有用于连接两个连接板11的螺栓14。

两个连接板11置于墙体1两侧,通过螺栓14将两个连接板11对墙体1夹持,弹性凸起13的设置使得螺栓14对两个连接板11锁紧时,提高了两个连接板11的预紧力,使得两个连接板11对墙体1的夹持更为稳定;两个直角三角板12的设置提高了支托件9的强度,使得施工过程中,支托件9不易受力变形,进而提高了顶撑装置2的稳定性。

支撑柱3包括第一连接柱15和第二连接柱16,第一连接柱15和第二连接柱16上均开有六个均匀排布的卡槽17,第一连接柱15和第二连接柱16上均设有与六个卡槽17配合连接的六个卡条18,第一连接柱15和第二连接柱16外壁上均设有外螺纹19,第一连接柱15上设有连接套20,连接套20通过外螺纹19将第一连接柱15和第二连接柱16连接。

第一连接柱15和第二连接柱16通过卡条18和卡槽17的配合连接,从而使得支撑柱3可重复利用,且根据不同的施工情况而组装为不同长度的支撑柱3,很方便;连接套20于外螺纹19上转动,将第一连接柱15和第二连接柱16连接在一起,防止第一连接柱15和第二连接处的连接处变形、断裂,而且加强了支撑柱3的强度。

加强板6与支撑柱3连接,加强板6由加强板6与支撑柱3的连接处设有加强条21;加强条21的设置加强了加强板6的强度,继而提高了支撑柱3与支撑梁4的预紧力,使得支撑柱3和支撑梁4连接的更为牢固、稳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