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018719发布日期:2019-03-02 02:35阅读:429来源:国知局
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总成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总成。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保有量也在显著增加,停车难成为有车一族面临的头等难题,随着国家大力推进城市化进程,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也越来越紧张,黄金地段寸土寸金,由此导致城市停车位空前紧张,于是立体车库就应运而生。立体车库主要包括在一个立体空间内阵列布置的多个停车位,车辆入库后先停放在升降平台上,升降平台将车辆逐个转移到各停车位中,从而达到节省占地空间的目的。现有的立体车库存在诸多不足,例如升降平台承载能力差,稳定性差,车辆在升降平台上无法移动等问题。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人们进行了长期的探索,提出了各式各样的解决方案。例如,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采用取车器的垂直升降类立体车库[申请号:201620718183.5],其包括提升系统、存车架组、地基及底连板、升降平台、钢结构架体、提升系统总成、配重架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结构架体与地基及底连板通过基础预埋地脚锚栓固定连接,存车架组螺栓紧固在钢结构架体,提升系统通过螺栓与钢结构架体顶端固定连接,升降平台与配重架体通过提升系统上的曳引轮采用钢丝绳固定连接,取车器安装在升降平台与钢结构架体的行走轨道上。

上述结构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有立体车库使用时车辆无法在升降平台移动问题,但是由于该方案采用取车器对车辆进行移动,这样车辆移动时稳定性较差,同时该方案依然存在着:承载能力差,升降平台稳定性差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承载时稳定性好的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总成。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总成,包括水平设置的升降平台体,所述的升降平台体上沿升降平台体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若干平台输送总成,每一个平台输送总成均具有沿升降平台体宽度方向绕设置在升降平台体周向外侧的环形平台输送带,所述的升降平台体包括呈矩形框状的升降平台架体,所述的环形平台输送带位于升降平台架体周向外侧,所述的升降平台架体四个角分别设有吊钩孔,所述的升降平台架体上侧覆设有两个分别沿升降平台架体轴向延伸设置的升降平台板,所述的升降平台板上分别设有若干和环形平台输送带内侧相对应的格栅孔,且两个升降平台板之间形成沿升降平台架体轴向设置的间隙。通过平台输送总成的环形平台输送带周向转动从而实现车辆的移动,同时环形平台输送带内侧的升降平台板能对车辆提供支撑,承载时稳定性好。

在上述的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总成中,所述的升降平台架体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升降平台横梁,所述的升降平台横梁之间设有两组相互平行设置的纵梁组,所述的升降平台板分别设置在纵梁组上,每一个纵梁组均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升降平台纵梁,单个纵梁组内的两个升降平台纵梁之间依次设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升降平台短横梁。

在上述的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总成中,所述的升降平台横梁两端分别设有升降平台吊钩,且所述的吊钩孔设置在升降平台吊钩上。

在上述的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总成中,所述的平台输送总成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设置在升降平台架体沿宽度方向两侧的平台输送辊筒,所述的平台输送辊筒均采用周向转动方式安装在升降平台纵梁外侧,且所述的环形平台输送带绕设置在两个平台输送辊筒之间,在升降平台纵梁外侧设有与两个平台输送辊筒中任意一个平台输送辊筒相连的输送带电机。

在上述的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总成中,所述的平台输送辊筒的直径大小大于升降平台架体的厚度大小。

在上述的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总成中,所述的格栅孔呈长条形,且所述的格栅孔长度小于或等于环形平台输送带的宽度大小。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总成的优点在于:结构简单,通过平台输送总成的环形平台输送带周向转动从而实现车辆的移动,车辆移动时稳定性强,不易产生晃动,环形平台输送带内侧的升降平台板能对车辆提供支撑,承载时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爆炸图;

图中,升降平台体1、升降平台架体11、升降平台横梁111、升降平台纵梁112、升降平台短横梁113、吊钩孔12、升降平台板13、格栅孔131、间隙132、升降平台吊钩14、平台输送总成2、环形平台输送带21、平台输送辊筒22、输送带电机23。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2所示,本立体车库的升降平台总成,包括水平设置的升降平台体1,升降平台体1上沿升降平台体1长度方向依次设有若干平台输送总成2,每一个平台输送总成2均具有沿升降平台体1宽度方向绕设置在升降平台体1周向外侧的环形平台输送带21,升降平台体1包括呈矩形框状的升降平台架体11,环形平台输送带21位于升降平台架体11周向外侧,升降平台架体11上侧覆设有两个分别沿升降平台架体11轴向延伸设置的升降平台板13,升降平台板13上分别设有若干和环形平台输送带21内侧相对应的格栅孔131,格栅孔131便于对环形平台输送带21内侧进行维护,优选地,这里的格栅孔131呈长条形同时沿着环形平台输送带21宽度方向设置,这里的格栅孔131长度小于或等于环形平台输送带21的宽度大小。其中,这里的两个升降平台板13之间形成沿升降平台架体11轴向设置的间隙132。通过平台输送总成2的环形平台输送带21周向转动从而实现车辆的移动,同时环形平台输送带21内侧的升降平台板13能对车辆提供支撑,承载时稳定性好。

进一步,升降平台架体11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升降平台横梁111,升降平台横梁111之间设有两组相互平行设置的纵梁组,升降平台板13分别设置在纵梁组上,每一个纵梁组均包括两根相互平行设置的升降平台纵梁112,单个纵梁组内的两个升降平台纵梁112之间依次设有若干相互平行设置的升降平台短横梁113。

进一步,升降平台架体11四个角分别设有吊钩孔12,升降平台横梁111两端分别设有升降平台吊钩14,且吊钩孔12设置在升降平台吊钩14上,通过升降平台吊钩14和移动平台升降机构相连,从而带动升降平台体1升降。

更进一步,这里的平台输送总成2包括两个相互平行设置且分别设置在升降平台架体11沿宽度方向两侧的平台输送辊筒22,平台输送辊筒22均采用周向转动方式安装在升降平台纵梁112外侧,且环形平台输送带21绕设置在两个平台输送辊筒22之间,在升降平台纵梁112外侧设有与两个平台输送辊筒22中任意一个平台输送辊筒22相连的输送带电机23。优选地,平台输送辊筒22的直径大小大于升降平台架体11的厚度大小,这样使得环形平台输送带21周向转动时不会和升降平台架体11产生接触从而造成环形平台输送带21转动不畅的问题。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升降平台体1、升降平台架体11、升降平台横梁111、升降平台纵梁112、升降平台短横梁113、吊钩孔12、升降平台板13、格栅孔131、间隙132、升降平台吊钩14、平台输送总成2、环形平台输送带21、平台输送辊筒22、输送带电机23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