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角度可调式支撑杆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06906发布日期:2019-04-24 00:07阅读:515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角度可调式支撑杆连接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角度可调式支撑杆连接件。



背景技术:

随着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各类异型混凝土设计得到了广泛的使用,而对于异型曲面混凝土的使用,其模板的支撑,若采用常规的支撑杆连接件,因其难以满足多角度可调,应用将会受到一定的限制,且使用效果不佳。

多角度可调式支撑杆连接件,能够适应各类曲面施工的要求,在现场通过调节中部调节螺杆及下部调节螺杆,实现连接件的角度、长度的调整,螺杆头部设置有调节环,操作便利。采用纽扣件连接件,开启及关闭卡环,操作简单。下部设置的柔性衬垫,使该连接件能够贴合于各类结构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了一种多角度可调式支撑杆连接件,实现联接杆的多角度和长度调节,能够适应各类曲面施工的要求,工艺简单。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多角度可调式支撑杆连接件,包括联接杆、多个中部调节螺杆、下部调节螺杆、卡环和外套筒,联接杆竖向套设于外套筒内,多个中部调节螺杆以联接杆为中心沿周向均匀分布,中部调节螺杆的内端与联接杆连接,中部调节螺杆的外端从外套筒壁穿出,中部调节螺杆通过螺母与外套筒连接,卡环与联接杆的上端铰接,联接杆的下端通过转轴与下部调节螺杆上端的下部调节螺杆头连接,外套筒的底部设有套筒底板,下部调节螺杆的下端从套筒下端的套筒底板穿出,下部调节螺杆通过螺母与套筒底板连接,下部调节螺杆上套设有下部调节弹簧,下部调节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下部调节螺杆头和套筒底板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每个中部调节螺杆上均套设有中部调节弹簧,中部调节弹簧的两端分别与联接杆和外套筒的内壁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中部调节螺杆的外端设有中部螺杆调节环,下部调节螺杆的下端设有下部螺杆调节环。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套筒底板的下端面设有柔性衬垫,下部调节螺杆的下端依次从套筒底板和柔性衬垫穿出。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外套筒与下部调节螺杆之间套设有内套筒,内套筒的上端与下部调节螺杆头连接接触,内套筒的下端与套筒底板连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内套筒的上端口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用于与下部调节螺杆头定位卡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联接杆的上端设有铰链底座,卡环通过铰链与铰链底座铰接。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卡环包括上叶卡环、下叶卡环、纽扣件和纽扣件撑杆,上叶卡环的下端和下叶卡环的下端均与铰链铰接,上叶卡环和下叶卡环的上端相互交叠,上叶卡环上端和下叶卡环上端的交叠部分均横向设有纽扣件入孔,纽扣件的下端连接有纽扣件撑杆,上叶卡环的上端与下叶卡环的上端交叠时,上叶卡环和下叶卡环上的纽扣件入孔重合,纽扣件下端的纽扣件撑杆穿入纽扣件入孔,向纵向旋转纽扣件,使纽扣件撑杆与纽扣件入孔错开,锁住卡环。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铰链底座上设有多个铰链,每个铰链均连接有一个卡环。

按照上述技术方案,中部调节螺杆的个数为3~5个。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通过多个中部调节螺杆调节联接杆的角度,通过下部调节螺杆调节联接杆的高度,实现联接杆的多角度和长度调节,能够适应各类曲面施工的要求,工艺简单,可采用标准化模块设计,工厂预制,组装简便、快捷,成品安装质量保证,施工周期短。所需人工、设备及工机具较少且简单,整个装备可调整、可拆卸、可周转,可根据曲面结构的安装预留孔洞位置进行调整,能够满足各类结构曲的施工需求,尤其是异型等复杂曲面。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多角度可调式支撑杆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环锁紧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卡环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联接杆,2-铰链底座,3-铰链,4-卡环,4-1-上叶卡环,4-2-下叶卡环,5-纽扣件,6-转轴,7-中部调节螺杆,8-中部螺杆调节环,9-中部调节弹簧,10-外套筒,11-内套筒,12-下部调节螺杆头,13-下部调节螺杆,14-套筒底板,15-下部调节弹簧,16-柔性衬垫,17-下部螺杆调节环,18-纽扣件撑杆,19-纽扣件入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参照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中多角度可调式支撑杆连接件,包括联接杆1、多个中部调节螺杆7、下部调节螺杆13、卡环4和外套筒10,联接杆1竖向套设于外套筒10内,多个中部调节螺杆7以联接杆1为中心沿周向均匀分布,中部调节螺杆7的内端与联接杆1连接,中部调节螺杆7的外端从外套筒10壁穿出,中部调节螺杆7通过螺母与外套筒10连接,卡环4与联接杆1的上端铰接,联接杆1的下端通过转轴6与下部调节螺杆13上端的下部调节螺杆头12连接,外套筒10的底部设有套筒底板14,下部调节螺杆13的下端从套筒下端的套筒底板14穿出,下部调节螺杆13通过螺母与套筒底板14连接,下部调节螺杆13上套设有下部调节弹簧15,下部调节弹簧15的两端分别与下部调节螺杆头12和套筒底板14连接;通过多个中部调节螺杆7调节联接杆1的角度,通过下部调节螺杆13调节联接杆1的高度,中部调节螺杆7上的螺母和下部调节螺杆13上的螺母均设置于外套筒10的外侧。

进一步地,每个中部调节螺杆7上均套设有中部调节弹簧9,中部调节弹簧9的两端分别与联接杆1和外套筒10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地,中部调节螺杆7的外端设有中部螺杆调节环8,下部调节螺杆13的下端设有下部螺杆调节环17;通过调节环操作便利。

进一步地,套筒底板14的下端面设有柔性衬垫16,下部调节螺杆13的下端依次从套筒底板14和柔性衬垫16穿出;通过柔性衬垫16使该连接件能够贴合于各类结构面,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进一步地,外套筒10与下部调节螺杆13之间套设有内套筒11,内套筒11的上端与下部调节螺杆头12连接接触,内套筒11的下端与套筒底板14连接。

进一步地,内套筒11的上端口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用于与下部调节螺杆头12定位卡接。

进一步地,联接杆1的上端设有铰链底座2,卡环4通过铰链3与铰链底座2铰接。

进一步地,卡环4包括上叶卡环4-1、下叶卡环4-2、纽扣件5和纽扣件撑杆18,上叶卡环4-1的下端和下叶卡环4-2的下端均与铰链3铰接,上叶卡环4-1和下叶卡环4-2的上端相互交叠,上叶卡环4-1上端和下叶卡环4-2上端的交叠部分均横向设有纽扣件入孔19,纽扣件5的下端连接有纽扣件撑杆18,上叶卡环4-1的上端与下叶卡环4-2的上端交叠时,上叶卡环4-1和下叶卡环4-2上的纽扣件入孔19重合,纽扣件5下端的纽扣件撑杆18穿入纽扣件入孔19,向纵向旋转纽扣件5,使纽扣件撑杆18与纽扣件入孔19错开,锁住卡环;采用纽扣件5进行连接,开启及关闭卡环,操作简单。

进一步地,上叶卡环4-1和下叶卡环4-2均为半圆弧形,下叶卡环4-2的半径比上叶卡环4-1的半径略小。

进一步地,铰链底座2上设有多个铰链3,每个铰链3均连接有一个卡环。

进一步地,中部调节螺杆7的个数为4个。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在所需支撑的曲摸拼装完成后,通过模板上的连接件的预留安装孔,将连接件的下部调节螺杆13穿入,用手向外张拉或放松下部螺杆调节环17,使下部调节弹簧15处于压紧或松弛的状态,并使柔性衬垫16与结构曲面贴合紧密,并通过旋转下部调节螺杆13,实现连接件的180度旋转。在其到达设计位置后,拧入螺栓,使之固定。

依次用手向外张拉或放松中部螺杆调节环8,使中部调节弹簧9处于压紧或松弛的状态,使联接杆1绕其下部的转轴6进行一定的倾斜,进而调节了联接杆1上部的卡环4位置,使其能够满足支撑杆各种角度的安装需求。

横向旋转纽扣件5,使纽扣件撑杆18到达卡环4上横向设置的纽扣式入孔19,即可取下纽扣件5,打开了卡环4,上叶卡环4-1及下叶卡环4-2以下部铰链3为支点分开。将钢管式支撑件卡于卡环4中后,合上上叶卡环4-1及下叶卡环4-2,使其上的纽扣式入孔19重叠后,插入纽扣件5,使之向纵向旋转,即将卡环4锁住。

综上所述,设计有中部调节螺杆7、下部调节螺杆,中部调节螺杆7能够实现连接件的多角度的调整,下部调节螺杆能够实现角度及长度的调整;下部调节螺杆与结构采用螺栓连接,操作方便,连接稳靠;采用柔性衬垫16作为连接件与结构的贴合构件,通过下部调节螺杆的张拉或放松,可以使柔性衬垫16与曲面贴合,避免连接件与结构连接点处的漏浆;采用纽扣件进行开启或关闭卡环,操作简单方便。且上下叶卡环4-2在尾部实现交叠、贴合,能够使卡环连接紧密;采用内套管套住下部调节螺杆,能够避免调节弹簧发生倾覆及纵向偏位;在上下部调节杆上设计有调节环,操作轻松便利;铰链底座上可安装多个铰链,即多个卡环;整个体系可拆卸、可周转,能够加快施工速度,能够节约工程成本。

以上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效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