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件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8405发布日期:2019-07-13 08:17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预制件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制件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属于混凝土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预制板和建筑基础连接的牢固程度严重制约着整个建筑的稳定性。目前,常用的预制件与基础的连接方式,是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将连接钢筋打设至基础内,最后将钢筋顶部与墙板连接。存在以下问题:预制件与建筑基础连接处易造成损坏,影响结构整体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预制件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件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包括预制件和建筑基础,预制件包括上部的混凝土构件以及位于混凝土构件底部的耐磨层,耐磨层采用砂浆制成;混凝土构件以及底部的耐磨层通过呈U型设置的钢筋连接成统一的整体;混凝土构件的侧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卡槽;在卡槽对应的混凝土构件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建筑基础上表面开设有倒梯形槽,在倒梯形槽与预制构件之间填充有浇筑的混凝土。

优选地,所述倒梯形槽上窄下宽,预制件截面宽度小于倒梯形槽的上部开口宽度,预制件嵌入到倒梯形槽的底部。

优选地,所述预制件的耐磨层与倒梯形槽的槽底接触。

优选地,所述浇筑的混凝土覆盖预制件与倒梯形槽之间的缝隙,并且将混凝土构件的卡槽也一并覆盖。

优选地,所述预制件的卡槽距离底部耐磨层的高度不大于倒梯形槽的深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件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通过加强筋可以增强因为开设卡槽造成的混凝土构件变薄带来的承受压力变弱的影响;通过耐磨层增强预制件与建筑基础的摩擦力,在加入浇筑的混凝土后,两者连接地更加紧密;通过卡槽和倒梯形槽牢牢地将预制件卡设于建筑基础内,实现两者的紧密连接。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混凝土构件;2、钢筋;3、加强筋;4、耐磨层;5、建筑基础;6、卡槽;7、浇筑的混凝土。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件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预制件包括上部的混凝土构件1以及位于混凝土构件1底部的耐磨层4,耐磨层4采用砂浆制成。混凝土构件1以及底部的耐磨层4通过呈U型设置的钢筋2连接成统一的整体;混凝土构件1的侧部设置有向内凹陷的卡槽6;在卡槽6对应的混凝土构件1的内侧设置有加强筋3。耐磨层4放置于建筑基础5内部,增强预制件与建筑基础5的摩擦力,在加入浇筑的混凝土7后,两者连接地更加紧密。而加强筋3可以增强因为开设卡槽6造成的混凝土构件1变薄带来的承受压力变弱的影响。

建筑基础5上表面开设有倒梯形槽,倒梯形槽上窄下宽,预制件截面宽度小于倒梯形槽的上部开口宽度,预制件嵌入到倒梯形槽的底部,预制件的耐磨层4与倒梯形槽的槽底接触;在倒梯形槽与预制构件之间填充有浇筑的混凝土7;浇筑的混凝土7覆盖预制件与倒梯形槽之间的缝隙,并且将混凝土构件1的卡槽6也一并覆盖;凝固后的混凝土牢牢地将预制件卡设于建筑基础5内,实现两者的紧密连接。

预制件的卡槽6距离底部耐磨层4的高度不大于倒梯形槽的深度,保证浇筑的混凝土7在填充满缝隙后能顺利将卡槽6也填充满。

实施例2:

图1是预制件的剖视图,实际上预制件采用圆筒形结构,在预制件内通过若干交错的U型钢筋2进行打底后通过浇筑混凝土进行制作,保证了预制件的牢固性;加强筋3根据需要可以在制作之初捆绑于钢筋2上,或者通过直接固定于混凝土构件1的侧壁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预制件与建筑基础的连接结构,通过加强筋3可以增强因为开设卡槽6造成的混凝土构件1变薄带来的承受压力变弱的影响;通过耐磨层4增强预制件与建筑基础5的摩擦力,在加入浇筑的混凝土7后,两者连接地更加紧密;通过卡槽6和倒梯形槽牢牢地将预制件卡设于建筑基础5内,实现两者的紧密连接。

本实用新型可广泛运用于混凝土构件1场合。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己,并不以本实用新型为限制,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均等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