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3705发布日期:2019-09-13 22:15阅读:215来源:国知局
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施工技术领域,特指一种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来说,管片接缝处渗水的主要渗水通道是通过管片与密封垫的接触面处渗水。传统的管片密封垫,例如中国先行专利CN205078287U,是在管片生产完成后将密封垫通过粘贴的方式固定在管片上,为了粘贴紧密,密封垫和管片的接触面必须是一个平面,致使其渗水通道平直而容易发生渗水的情况。为了改变密封垫的固定方式,可以将密封垫通过预埋的方式固定于管片,然而目前市面上还没有可以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可以解决传统的管片支模结构不能预埋密封垫的问题。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包括:

管片钢模,所述管片钢模围合形成管片的浇筑空间,且所述管片钢模对应于环缝和/或纵缝的表面开设有嵌槽;

密封垫,所述密封垫包括嵌设于所述嵌槽的嵌入部和位于所述浇筑空间内的预埋部,所述嵌入部与所述预埋部连接成一体,所述预埋部具有凸起的锚角结构,使得所述预埋部与浇筑后的管片之间的接触面是一非平直的面;以及

固定组件,所述固定组件设于所述嵌入部与所述管片钢模的连接处,且通过所述固定组件将所述嵌入部固定于所述嵌槽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管片钢模上开设嵌槽,并将密封垫的嵌入部通过固定组件固定于嵌槽内,使密封垫的预埋部位于管片的浇筑空间内;进而通过在预埋部表面的锚角结构,使得预埋部与浇筑后的管片之间形成非平直的接触面,而地下水难以通过非平直的面渗入隧道内,由此达到防止渗水的效果。此外,通过预埋的方式将密封垫固定于管片,免去了粘贴的步骤,施工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嵌入部的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嵌设于所述卡槽内的磁条,通过所述磁条吸附于所述管片钢模从而使所述嵌入部固定于所述嵌槽。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卡槽口部的宽度小于所述卡槽内部空间的宽度,使得所述卡槽的口部对所述磁条形成限位,进而使得所述磁条固定于所述卡槽内。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密封垫还包括可嵌设于所述卡槽内的止水条。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管片钢模位于所述嵌槽的底面处开设有通孔;

所述固定组件包括端部穿设于所述通孔的吸附装置,所述吸附装置与所述密封垫相对的表面相贴,通过所述吸附装置对所述密封垫施加吸附力从而将所述密封垫固定于所述嵌槽内。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附装置包括穿设于所述通孔并与所述管片钢模固定的吸附管、连接于所述吸附管的软管以及连接于所述软管的真空泵,通过所述真空泵抽走所述软管和所述吸附管内的空气,使得所述吸附管对所述密封垫产生吸附力,进而使所述密封垫固定于所述嵌槽内。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吸附管的一端形成有贴于所述密封垫表面的吸盘结构,所述吸盘结构的直径随着靠近所述密封垫而逐渐增大,所述吸附管的另一端开设有螺纹并螺合有一螺母,所述螺母抵靠于所述管片钢模远离所述密封垫的一侧,而所述吸盘结构抵靠于所述管片钢模位于所述嵌槽底面的一侧,从而将所述吸附管与所述管片钢模固定。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密封垫还包括与所述嵌入部和预埋部连接成一体的两个止浆部,所述止浆部靠近所述嵌入部上对应位于所述嵌槽的槽口处的部分设置,且所述止浆部靠近所述嵌入部的表面与可所述管片钢模的表面贴合,从而实现了阻挡浇筑管片的混凝土进入所述嵌槽内。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锚角结构远离所述嵌入部的部分的宽度大于其靠近所述嵌入部的部分的宽度。

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锚角结构靠近管片内弧面的表面为引导面,所述引导面倾斜设置,并使得所述引导面远离所述嵌入部的部分靠近管片的外弧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中管片拼接时一对密封垫贴合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密封垫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吸附管穿设于管片钢模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一管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第二管节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中管片拼接时一对密封垫贴合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1-嵌入部;111-贴合面;112-凸台;113-第一孔洞;114-网状结构;

12-预埋部;121-锚角结构;122-引导面;123-止水面;124-过渡面;125-第二孔洞;126-支撑结构;

13-止浆部;131-止浆面;132-导向面;

14-卡槽;141-磁条;142-止水条;

20-管片钢模;21-限位结构;30-管片;31-混凝土;311-气泡;

41-吸附管;411-吸盘结构;412-波纹结构;413-螺纹;414-螺母;415-卡槽;416-卡凸;417-限位凸起;42-真空泵;43-气阀;44-软管;441-软管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浇筑后的管片由于密封垫的设置而具有较佳的防渗水效果,解决了传统的管片支模结构无法预埋密封垫的问题。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预埋密封垫的管片支模结构包括密封垫、管片钢模20以及固定结构。管片钢模20围合形成管片的浇筑空间,且管片钢模20对应于环缝和/或纵缝的表面开设有嵌槽。密封垫为通长的橡胶垫,用于防止管片的环缝和/或纵缝处渗漏水。该密封垫包括嵌设于嵌槽的嵌入部11和位于浇筑空间内的预埋部12,嵌入部11与预埋部12连接成一体,嵌入部11远离管片的一侧形成有一贴合面111。固定组件设于嵌入部11与管片钢模20的连接处,通过固定组件将嵌入部11固定于嵌槽内。

在第一实施例中,结合图1和图2所示,嵌入部11的贴合面111上开设有一供嵌设磁条或止水条的卡槽14。所述固定组件包括嵌设于卡槽14内的磁条141,通过靠近贴合面111的磁条141吸附于管片钢模20位于嵌槽底面处,从而使嵌入部11固定于嵌槽。较佳地,且卡槽14口部的宽度小于卡槽14内部空间的宽度,使得卡槽14的口部对磁条141形成限位,进而使得磁条141固定于卡槽14内。

在第二实施例中,结合图4至图8所示,管片钢模20位于嵌槽的底面处开设有贯穿管片钢模20的通孔。固定组件包括端部穿设于通孔的吸附装置,该吸附装置与密封垫相对的表面相贴。具体地,该吸附装置包括穿设于通孔并与管片钢模20固定的吸附管41、连接于吸附管的软管44以及连接于软管44的真空泵42,通过真空泵42抽走软管和吸附管内的空气,从而使软管和吸附管内形成负压并对密封垫10产生吸附力以使密封垫10固定于嵌槽内。

吸附管41的一端形成有贴于密封垫表面的吸盘结构411,吸盘结构411的直径随着靠近密封垫而逐渐增大,吸盘结构411的设置增大了吸附装置吸附密封垫的面积,使密封垫能更好地被吸附。通孔的形状与吸附管41的形状相适配,且通孔靠近密封垫的一侧对应吸盘结构411形成漏斗状。吸附管41远离密封垫的一端开设有外螺纹并螺合有一螺母414,该螺母414抵靠于管片钢模20远离密封垫的一侧,而吸盘结构411抵靠于管片钢模20位于嵌槽底面的一侧,通过吸盘结构411和螺母414抵靠于管片钢模的两侧,从而将吸附管41与管片钢模20固定。

较佳地,吸盘结构411的边缘形成有贴于密封垫的表面的波纹结构412。通过该波纹结构412使得吸盘结构411与密封垫接触处具有一定的挠性,确保吸附装置与密封垫接触处的密封性,使密封垫能更好地被吸附。

进一步地,吸附管41包括第一管节和第二管节,第一管节的内表面开设有一圈卡槽415、第二管节的外表面对应卡槽415设有一圈卡凸416,第二管节插设于第一管节,此时,卡凸416卡设于卡槽415内,不仅提升了第二管节与第一管节的连接强度,也保证了第二管节与第一管节连接处的气密性。

软管44的一端通过一软管接头441与第二管节连接。第二管节的内表面远离第一管节处设有限位凸起417,软管接头441插设于第二管节,此时由于限位凸起417的设置,第二管节与软管接头441过盈连接从而确保两者连接紧密。软管44的另一端连接于真空泵42,且软管44的中部装设有一供控制所述吸附装置的气阀43。

如图3或图9所示,密封垫部分预埋于管片位于环缝和/或纵缝的端面上且部分露出于管片端面,使得在管片的环缝和/或纵缝处,一对密封垫相对设置。图中,管片30的上表面为其外弧面,该外弧面为管片安装后靠近贴于土体的表面。为简化描述,下文用“上”指代靠近管片外弧面的方向,并用“下”指代靠近管片内弧面的方向。

如图2或图5所示,预埋部12的表面形成有至少两个凸起的锚角结构121,使得预埋部12与管片30之间的接触面是一非平直的面。

较佳地,锚角结构121向远离嵌入部且靠近管片外弧面的方向凸出,即,锚角结构121远离嵌入部的部分靠近管片的外弧面。锚角结构121的下表面(即靠近管片内弧面的表面)为引导面122,且其上表面(即靠近管片外弧面的表面)为止水面123。该引导面122和止水面123均为斜面且向上方(即靠近管片外弧面的方向)倾斜,使得地下水从接触面处渗入时必须沿止水面123回流才可通过该接触面,可有效防止渗水。且止水面123的斜率大于引导面122的斜率,使得锚角结构121远离嵌入部的部分的宽度大于其靠近嵌入部的部分的宽度,通过这样的结构,使得锚角结构121能更牢固地预埋于混凝土内,防止密封垫脱落。

在一较佳的实施方式中,锚角结构121的数量为两个,且位于预埋部12的角部,预埋部12位于两个锚角结构121之间的表面为竖直的平面,使得预埋部12与管片30之间的接触面为“弓”字形的面。

如图1、图2或图4、图5所示,通常在浇筑管片时,管片的外弧面朝上。而通过向靠近管片外弧面的方向倾斜的引导面122,使得在浇筑混凝土31并对混凝土31进行振捣时,混凝土内的气泡311可随着倾斜的引导面122上浮并排出混凝土。有效地防止了锚角结构121的设置阻挡气泡311排出,导致管片与预埋部不贴合、接触面处产生较大的间隙,进而致使预埋不牢固和渗水的情况。同样地,预埋部12上靠近管片内弧面的表面为过渡面124,该过渡面124也向上方(即靠近管片外弧面的方向)倾斜,从而有利于气泡311的排出。且锚角结构121上连接引导面122和止水面123的表面为竖直的表面,预埋件12位于锚角结构121之间的表面也为竖直的表面,气泡311也可随竖直的表面上浮和排出。

嵌入部11靠近贴合面111处设有凸台112,且嵌槽内形成有适配于该凸台112的限位结构21,通过凸台112卡于限位结构21从而进一步增加嵌入部11嵌于管片钢模20的牢固程度,防止密封垫脱落。较佳地,凸台112的数量为两个,且分别朝向管片的内弧面和外弧面的方向凸出,通过两个凸台112卡于限位结构,使得从管片钢模20内取出密封垫时,必须使用较大的力使凸台112形变方可取出,这样的结构能更好地增加密封垫嵌入钢模20的牢固程度。

密封垫还包括与嵌入部11、预埋部12连接成一体的两个止浆部13,两个止浆部13靠近嵌入部11上对应位于嵌槽的槽口处的部分设置。止浆部13靠近嵌入部11的表面为止浆面131,该止浆面131邻接于嵌入部11的上下侧表面,且该止浆面131平行于管片钢模20的表面,当嵌入部11嵌入管片钢模20时,止浆面131与管片钢模20的表面贴合,且在浇筑混凝土31后,混凝土31给止浆部13一个朝向管片钢模20的压力,使得止浆面131与管片钢模20表面贴合更为紧密,有效防止混凝土浆液流入管片钢模20上的嵌槽。

止浆部13靠近预埋部12的表面为导向面132,该导向面132邻接于过渡面124,且导向面132也同样向上方(即靠近管片外弧面的方向)倾斜。由于导向面132、过渡面124以及引导面122组成了密封垫预埋于管片内的部分的下表面(即靠近管片内弧面的表面),使得无论气泡311位于预埋部12下方的何处,其均可随着导向面132、过渡面124以及引导面122排出。

较佳地,密封垫内部设有多个沿长度方向延伸的孔洞,便于在管片拼接时使密封垫变形,从而使得两个贴合面在密封垫回复力的作用下紧密贴合,达到了密封和防渗水的效果。

在第一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密封垫还包括嵌设于卡槽14的遇水膨胀止水条142。混凝土凝固形成管片30后,在拆除管片钢模20的同时也将磁条141从卡槽中取出,留空卡槽内的空间。随后则将遇水膨胀止水条142嵌入卡槽内,从而在管片30拼接时,一对密封垫上的两个遇水膨胀止水条142也相对设置且互相贴合。通过遇水膨胀止水条142的设置使密封垫的贴合面处具有更佳的止水效果。

以上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中普通技术人员可根据上述说明对本实用新型做出种种变化例。因而,实施例中的某些细节不应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实用新型将以所附权利要求书界定的范围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