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旋转双层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437067发布日期:2019-08-16 21:39阅读:5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旋转双层立体停车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停车库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双层立体停车库。



背景技术:

为了解决停车难的问题,立体停车库目前发展越来越迅速,但现有的双层立体停车库一般存在结构复杂、造价高、安全性低的缺陷。公开号为CN101942912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层立体停车库,是通过在地面设置地面连接件实现与上层载车板、下层载车板连接,这种侧方双层立体停车库结构简单,可以实现无避让停车,但上层载车板的汽车只能从载车板两端驶出,对地形有一定要求,而且上层载车板在升降过程中,没有安全措施,容易出现安全事故,增加停车风险。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应多种地形和复杂路况且安全性能好的可旋转双层立体停车库。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旋转双层立体停车库,包括旋转板和其下方的底板,两板相互平行且所述旋转板由旋转装置驱动可沿底板中心转动,所述底板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并可以带动旋转板一起升降或固定,底板升起后旋转板的板面构成上停车位、底板正下方构成下停车位;还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控制旋转装置的动作。

优选的: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中心位置的大齿轮,所述大齿轮固定连接旋转板,大齿轮啮合小齿轮,小齿轮通过转轴连接盘式电机,所述盘式电机固定在底板之上,所述控制装置与盘式电机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的旋转板与底板之间的区域设置多个承重滑轮。

优选的:所述下停车位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前后两个支撑杆,所述支撑杆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底板和安装座,所述支撑杆杆身上沿轴向设置直线导轨,与直线导轨适配的移动座上设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电机通过减速箱连接驱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与固定在支撑杆上且平行于直线导轨的齿条啮合,所述移动座与连接件铰接、连接件另一端与安装座的车位后方处铰接,所述电机与控制器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旋转板上下车辆的两端为斜面和/或铰接有斜板。

优选的: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下的行程开关和其运动极限位置的挡块,所述行程开关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光电开关,所述光电开关位于安装座后端设置的门型架的横梁中部,光电开关的输出端与控制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控制装置包括wifi芯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底板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并带动旋转板一起升降或固定,当底板下降到地面时,汽车无需转向调整位置,直接由控制器控制旋转装置驱动旋转板转动,使旋转板上下车辆的一端对准车头位置,方便汽车直接驶入并停留在旋转板上;在汽车驶离时,也可根据实际的路况控制旋转板停靠在便于汽车驶离的位置,避开拥堵;这样不仅减小了车主存车取车的难度,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堵车等),还能适应各种复杂的路况;而且,当底板到达指定位置时,装置能够自动停止,减小了停车风险,提高了安全性能。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制造简单,能适应多种地形和复杂路况及安全性能好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旋转板旋转90°后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假设设计停车位旁边的路是单行道,单行道一般宽度为3.5米左右,而车长一般为5米左右,若车停在车库中,车长远大于单行道的宽度,司机至少需要三次的倒车转向等各种操作才能将车辆驶离车库,并且经常会发生不必要擦挂,增加了车主停车取车的难度。

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可旋转双层立体停车库,包括旋转板5和其下方的底板15,两板相互平行且所述旋转板5由旋转装置驱动可沿底板15中心转动,所述底板15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并可以带动旋转板5一起升降或固定,底板15升起后旋转板5的板面构成上停车位、底板15正下方构成下停车位;还包括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控制旋转装置的动作。

也就是说,当底板15下降到地面时,汽车无需转向调整位置,直接由控制器12控制旋转装置来带动旋转板5转动,使旋转板5对准车头位置,方便汽车直接驶入并停留在旋转板5上;在汽车驶离时,也可根据实际的路况控制旋转板5转动停靠在便于汽车驶离的位置,避开拥堵,这样的结构设计不仅减小了车主存车取车的难度,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例如堵车等),还能适应各种复杂的路况。

要实现上述功能的旋转装置的具体构成可以有很多种,例如可以在底板15上镶嵌安装传统电机,在传统电机的驱动下带动大小齿轮啮合使旋转板5转动。更好是:所述旋转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15中心位置的大齿轮3,所述大齿轮3固定连接旋转板5,大齿轮3啮合小齿轮4,小齿轮4通过转轴连接盘式电机7,所述盘式电机7固定在底板15之上,所述控制器12与盘式电机7电性连接。也就是说,旋转板5的转动是由盘式电机7带动小齿轮4转动,小齿轮4啮合大齿轮3,大齿轮3上有键槽,通过键和轴进行固定连接,轴带动旋转板5进行转动的,控制器12通过控制电流大小,来调整盘式电机7的转速,从而调整旋转板5的转动。一方面盘式电机7体积小,减少了占用空间,另一方面保证了装置的灵活性,方便更换和维护。

进一步的,所述下停车位的左右两侧分别设置前后两个支撑杆1,所述支撑杆1上下两端分别铰接底板15和安装座,所述支撑杆1杆身上沿轴向设置直线导轨13,与直线导轨13适配的移动座上设置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包括电机10,电机10通过减速箱9连接驱动齿轮6,所述驱动齿轮6与固定在支撑杆1上且平行于直线导轨13的齿条2啮合,所述移动座与连接件11铰接、连接件11另一端与安装座的车位后方处铰接,所述电机10与控制器12电性连接。

也就是说,控制装器12通过电流大小来控制支撑杆1的移动和移动速度,进而控制底板15的升降及速度,电机10搭配减速箱9传动驱动齿轮6,驱动齿轮6啮合齿条2,其驱动装置通过移动座在直线导轨13上行走,一方面驱动装置在支撑杆1上移动,减小了占地面积,安装简单,维护成本低;另一方面前后两个支撑杆1与底板15的左右两侧和下停车位的左右两侧分别形成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对边长度相等,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在底板15始终处于水平状态固定的情况下两边的平行四边形同时运动,确保了装置能承载较大的力,也保证了装置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同时还应当理解为,此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安装座的具体实施方式也可以很多,例如安装座可以是板结构,支撑杆1的下端直接铰接在板上,也可以是柱结构,支撑杆1的下端铰接在柱内。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板5与底板15之间的区域设置多个承重滑轮14。是为了提高旋转板5的承重能力,使旋转板5在绕着底板15中心转动的时候能够保持平衡。

所述旋转板5可以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旋转板5上下车辆的两端为斜面或铰接有斜板。是为了方便车辆上下旋转板5,避免高差对车辆轮胎的损伤。

进一步的,还包括限位装置,所述限位装置包括设置在底板15下的行程开关8和其运动极限位置的挡块,所述行程开关8与控制器12电性连接。也就是说,当行程开关8碰撞到极限位置的挡块后,其触头动作断开控制电路,使装置自动停止,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能。

进一步的,所述限位装置还包括光电开关17,所述光电开关17位于安装座后端设置的门型架16的横梁中部,光电开关17的输出端与控制器12电性连接。也就是说,当底板15上升到指定位置时,光电开关17检测到光束的遮挡或反射,由回路断开控制电路,实现装置的自动停止。

所述控制器12的实施方式可以进一步优化为,所述控制器12包括wifi芯片。也就是说,车主可以通过手机wifi来控制盘式电机7和电机10的转动和停止,当遇见紧急情况(如东西遗忘等),装置运行半途中,可以通过手机wifi控制电机10的转向,选择继续上升或下放装置,提高了在突发情况下人为的可操控性。

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方案中控制器12包括的部件、行程开关8及光电开关17均为外购部件,也是现有技术中常见的,其结构、连接方式及控制程序在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再进行选择和合适的程序设计,因此本技术方案内无需写明其结构、连接方式和控制程序。

具体的,如图1至图5所示,底板15的升降是控制器12通过控制电流大小使电机10转动,电机10通过减速箱9传动驱动齿轮6,所述驱动齿轮6与固定在支撑杆1上且平行于直线导轨13的齿条2啮合,让支撑杆1向下、向上缓慢移动,从而带动底板15的上升或下降,其升降速度也是由电流大小所决定。

当底板15下降到地面时,汽车无需转向调整位置,直接由控制器12使盘式电机7带动小齿轮4转动,小齿轮4啮合大齿轮3,大齿轮3上有键槽,通过键和轴进行固定连接,轴带动旋转板5转动对准车头位置,此时,汽车可以不用转向调整位置,直接驶入停留在旋转板5上,接着,在底板15和旋转板5上升过程中,也可用控制器12控制旋转板5转动,以减小其和周围障碍物产生摩擦或碰撞的可能性,上升至指定位置后在光电开关17的作用下装置自动停止。如此,汽车停留在旋转板5上,此时底板15的正下方为下停车位,需要停留的汽车可以直接驶入停留在下停车位。

同样的,汽车的驶离也是如此,当底板15下降到地面时,底板15下的行程开关8触碰到极限位置的挡块后自动停止,然后根据实际路况和交通情况选择一条最佳的路线,由控制器12控制旋转板5转动,汽车从最佳的路线离开,节约了堵车等待时间,减小了车主取车的难度,提高了安全性能。而且,底板15的下降不需要挪动下停车位的车辆,实现了无避让停车。

如果在装置停车过程中,遇见紧急情况(如东西遗忘等),装置运行半途中,可以通过手机wifi控制电机10的转向,选择继续上升或下放装置,提高了人为的可操控性。

上述实施方式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