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预制内外墙体的可调节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2014发布日期:2020-01-31 15:22阅读:1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预制内外墙体的可调节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内外墙体的可调节模具。



背景技术:

现阶段,构件拆分标准化程度低,钢模具的通用性和适用性较差,在造成构件生产的成本中,钢模具一次性摊销比例较高,抬高了构件的出厂成本,不利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市场推广。

对于预制构件厂而言,提高钢模具的通用和适用程度,及其在不同项目间的周转率,对降低构件制作成本意义巨大。所以,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内外墙体的可调节模具,有利于推进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市场推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内外墙体的可调节模具,用以解决现有构件生产中钢模具一次性摊销比例较高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装配式预制内外墙体的可调节模具,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块侧模和第二块侧模;在所述的第一块侧模内侧表面上沿有两排均布的水平直槽孔;在所述第二块侧模内侧表面上沿有两排均布的水平直槽孔;在第一块侧模与第二块侧模一端的均设有预留孔用于第一块侧模、第二块侧模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端模内侧表面上沿有两排均布的水平直槽孔,端模内侧面的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块侧模和第二块侧模的两端部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上述第一块侧模和第二块侧模的一端都有符合模数的拼装段侧模,相邻的拼装段侧模用螺栓固定连接。

上述端模、第一块侧模和第二块侧模上有均匀排列的定位销。

在工厂组装时,可先将两块侧模按照构件的宽度用磁力盒固定在模台上,在其端部按照构件的长度增减拼装段,采用定位销将其与侧模对齐,并用螺栓将其连接形成整体。将两块端模垂直压住侧模,使侧模能在其端模的长度范围内自由移动;实现不同宽度、不同高度的预制墙板生产。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设计后,通过水平直槽孔、定位销、拼装段侧模的设置和模具正反面使用,可以满足装配式混凝土住宅中多种尺寸的内外墙板的生产,提高模具的通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装配式预制内外墙体的可调节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端模;2、第一块侧模;3、拼装段;4、直槽孔;5、定位销;6、螺栓孔;7、螺栓;8、模具正面;9、模具反面;10、第二块侧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须知,本说明书所附图式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的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

实施例1

参见图1,一种装配式预制内外墙体的可调节模具,包括并列设置的第一块侧模2和第二块侧模10;在所述的第一块侧模2内侧表面上沿有两排均布的水平直槽孔4;在所述第二块侧模10内侧表面上沿有两排均布的水平直槽孔4;在第一块侧模2与第二块侧模10一端的均设有预留孔用于第一块侧模2、第二块侧模10实现可拆卸连接;在所述端模1内侧表面上沿有两排均布的水平直槽孔4,端模1内侧面的两侧边缘分别与第一块侧模2和第二块侧模10的两端部的外侧面固定连接。

上述第一块侧模2和第二块侧模10的一端都有符合模数的拼装段侧模,相邻的拼装段侧模用螺栓7固定连接。

上述端模1、第一块侧模2和第二块侧模10上有均匀排列的定位销。

在工厂组装时,可先将第一块侧模2和第二块侧模10按照构件的宽度用磁力盒固定在模台上,在其端部按照构件的长度增减拼装段,采用定位销5将其与第一块侧模2和第二块侧模10对齐,并用螺栓7将其连接形成整体。将两块端模1垂直压住第一块侧模2和第二块侧模10,使第一块侧模2和第二块侧模10能在其端模1的长度范围内自由移动;实现不同宽度、不同高度的预制墙板生产。

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实用新型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