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叶腊石碳化硅碳砖废料的二次制砖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055797发布日期:2021-07-27 15:33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一种叶腊石碳化硅碳砖废料的二次制砖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叶腊石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叶腊石碳化硅碳砖废料的二次制砖装置。



背景技术:

叶蜡石碳化硅碳砖的主要成分为叶蜡石、石墨、碳化硅和铝矾土,是一种重要的耐火材料,广泛用于钢铁生产中铁水运输设备铁水罐的内切砖;

叶蜡石碳化硅碳砖在制作过程中会切去大量的边角料,通常的做法是将边角料在重新降低颗粒尺寸之后,再次混合石墨、碳化硅和铝矾土粉末作为碳砖的添加剂;这种做法会使得一次生成的碳砖中存在较多的孔洞和疏松,严重影响一次制砖的质量,现有技术无法提供可减少二次制作叶蜡石碳化硅碳砖中产生的孔洞和疏松数量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叶蜡石碳化硅碳砖在制作过程中会切去大量的边角料,通常的做法是将边角料在重新降低颗粒尺寸之后,再次混合石墨、碳化硅和铝矾土粉末作为碳砖的添加剂;这种做法会使得一次生成的碳砖中存在较多的孔洞和疏松,严重影响一次制砖的质量,现有技术无法提供可减少二次制作叶蜡石碳化硅碳砖中产生的孔洞和疏松数量的装置的缺点,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叶腊石碳化硅碳砖废料的二次制砖装置。

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叶腊石碳化硅碳砖废料的二次制砖装置,包括有支撑底架、控制屏、混合挤料系统、压坯系统和出坯系统;支撑底架与控制屏相连接;支撑底架依次与混合挤料系统、压坯系统和出坯系统相连接;混合挤料系统与压坯系统相连接;混合挤料系统与出坯系统相连接。

作为优选,混合挤料系统包括有搅拌箱、活动塞、第一电动推杆、分流板、第一龙门架、电机、输出轴、第一传动轮、第一锥齿轮、第二锥齿轮、第三锥齿轮、第二电动推杆、第四锥齿轮、第一转轴、第二传动轮、第三传动轮、第二转轴、第一平齿轮、第一电动滑轨、第一连接杆、第二平齿轮、第一套杆、第一支撑板、第三电动推杆、挤压旋转头、第四电动推杆和压板;搅拌箱与活动塞进行插接;搅拌箱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搅拌箱与支撑底架进行固接;活动塞与第一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下方设置有分流板;分流板与支撑底架进行焊接;分流板侧面设置有第一龙门架;第一龙门架与电机进行螺栓连接;第一龙门架与支撑底架进行焊接;电机与输出轴进行固接;输出轴依次与第一传动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进行固接;输出轴与第一龙门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锥齿轮侧面设置有第三锥齿轮;第三锥齿轮通过轴套与第二电动推杆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与支撑底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推杆侧面设置有第四锥齿轮;第一转轴依次与第四锥齿轮和第二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一转轴与第一龙门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与出坯系统相连接;第二转轴依次与第三传动轮和第一平齿轮进行固接;第二转轴与第一龙门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与第二平齿轮相啮合;第一电动滑轨与第一龙门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滑轨通过滑块与第一连接杆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杆与第二平齿轮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杆与第一套杆相连接;第一套杆与第一支撑板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套杆与挤压旋转头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与第三电动推杆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与第一龙门架进行螺栓连接;第四电动推杆通过滑块与第一电动滑轨进行滑动连接;第四电动推杆与压板进行固接。

作为优选,压坯系统包括有第二电动滑轨、第三电动滑轨、压坯底板、发热块、压坯外框、第五电动推杆、第二支撑板、第二套杆、第五锥齿轮、第二连接杆、蜗杆、蜗轮、第三转轴、第四传动轮、第五传动轮、第一丝杆、摊平板、限位杆、第一液压杆、第一固定板、第一压坯模头、第二液压杆、第二固定板和第二压坯模头;第二电动滑轨与压坯底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轨与支撑底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三电动滑轨与压坯底板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与支撑底架进行螺栓连接;压坯底板下方设置有多组发热块;压坯底板与压坯外框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轨侧面上方设置有第五电动推杆;第五电动推杆与第二支撑板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与第一龙门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支撑板与第二套杆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套杆与第五锥齿轮进行固接;第二套杆与第二连接杆相连接;第二连接杆与蜗杆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杆与支撑底架进行转动连接;蜗杆与蜗轮相啮合;第三转轴依次与蜗轮和第四传动轮进行固接;第三转轴与支撑底架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与第一丝杆进行固接;第一丝杆与摊平板进行旋接;第一丝杆与支撑底架进行转动连接;摊平板与限位杆进行滑动连接;摊平板与压坯外框相接触;限位杆与支撑底架进行固接;摊平板上方设置有第一液压杆;第一液压杆与第一固定板进行固接;第一液压杆与支撑底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板与第一压坯模头进行焊接;第一液压杆侧面设置有第二液压杆;第二液压杆与第二固定板进行固接;第二液压杆与支撑底架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板与第二压坯模头进行焊接。

作为优选,出坯系统包括有第六传动轮、第二丝杆、第一顶块、第七传动轮、第三丝杆、第二顶块、第二龙门架、第三支撑板、震动机、传动块和震动球头;第六传动轮与第二丝杆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丝杆依次与第一顶块和第三支撑板进行旋接;第二丝杆与第二龙门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与第三丝杆进行固接;第三丝杆依次与第二顶块和第三支撑板进行旋接;第三丝杆与第二龙门架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龙门架与支撑底架进行焊接;第三支撑板与震动机进行螺栓连接;震动机与传动块进行固接;传动块与震动球头进行固接。

作为优选,搅拌箱底部为伞形。

作为优选,压坯底板侧面设置有斜滑道。

作为优选,压坯外框两侧设置有圆柱形槽。

作为优选,第二丝杆和第三丝杆两侧对称设置有相反螺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设计了混合挤料系统,运用挤压旋转头的凸块设计,由于混合料中有流动的酚醛树脂,在不断的混合搅拌下,带动固体的叶蜡石碳化硅碳砖边角料向侧面进行挤压,同时挤压旋转头的锥形棒不断地将粉末和叶蜡石碳化硅碳砖边角料进行移位,实现固体和少量胶体的充分混合,随后利用上侧加压的方式将叶蜡石碳化硅碳砖二次制砖混合料挤出;

本发明设计了压坯系统,对挤出的制砖混合料进行承接,并对混合料均匀地平铺在压坯底板上,利用多次挤压的方式,同时结合砖坯底部加热的方式,实现砖坯的快速成型;

本发明设计了出坯系统,利用压坯外框的可移动性,同时结合砖坯属于结块的状态,对砖块的周边进行轻微的震动,实现碳砖的无伤脱模;

本发明跳出常规对叶蜡石碳化硅碳砖边角料的做法,用液态热固性酚醛树脂作为中间粘结载体对边角料进行二次制砖,结合叶蜡石碳化硅碳砖边角料和添加剂粉末在流体中的流动性不一的特点,对二次制作的碳砖进行均匀地混料,减少固体混料之间的相对空间以减少碳砖中的孔洞和疏松,提高碳砖的强度和硬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混合挤料系统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混合挤料系统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混料箱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g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压坯系统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压坯系统的第一种局部爆炸图;

图9为本发明压坯系统的第二种局部爆炸图;

图10为本发明出坯系统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出坯系统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_支撑底架,2_控制屏,3_混合挤料系统,4_压坯系统,5_出坯系统,301_搅拌箱,302_活动塞,303_第一电动推杆,304_分流板,305_第一龙门架,306_电机,307_输出轴,308_第一传动轮,309_第一锥齿轮,3010_第二锥齿轮,3011_第三锥齿轮,3012_第二电动推杆,3013_第四锥齿轮,3014_第一转轴,3015_第二传动轮,3016_第三传动轮,3017_第二转轴,3018_第一平齿轮,3019_第一电动滑轨,3020_第一连接杆,3021_第二平齿轮,3022_第一套杆,3023_第一支撑板,3024_第三电动推杆,3025_挤压旋转头,3026_第四电动推杆,3027_压板,401_第二电动滑轨,402_第三电动滑轨,403_压坯底板,404_发热块,405_压坯外框,406_第五电动推杆,407_第二支撑板,408_第二套杆,409_第五锥齿轮,4010_第二连接杆,4011_蜗杆,4012_蜗轮,4013_第三转轴,4014_第四传动轮,4015_第五传动轮,4016_第一丝杆,4017_摊平板,4018_限位杆,4019_第一液压杆,4020_第一固定板,4021_第一压坯模头,4022_第二液压杆,4023_第二固定板,4024_第二压坯模头,501_第六传动轮,502_第二丝杆,503_第一顶块,504_第七传动轮,505_第三丝杆,506_第二顶块,507_第二龙门架,508_第三支撑板,509_震动机,5010_传动块,5011_震动球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叶腊石碳化硅碳砖废料的二次制砖装置,如图1-11所示,包括有支撑底架1、控制屏2、混合挤料系统3、压坯系统4和出坯系统5;支撑底架1与控制屏2相连接;支撑底架1依次与混合挤料系统3、压坯系统4和出坯系统5相连接;混合挤料系统3与压坯系统4相连接;混合挤料系统3与出坯系统5相连接。

装置在运行之前,将装置中的支撑底架1安装固定在平稳的工作地点,外接电源,人工手动操作控制屏2启动装置,产看各系统之间的运行传动情况,确认无误之后关闭装置;外接叶蜡石碳化硅碳砖边角料输送装置和添加剂输送装置,再次手动操作控制屏2启动装置,混合挤料系统3开始运行,运用挤压旋转头3025的凸块设计,由于混合料中有流动的酚醛树脂,在不断的混合搅拌下,带动固体的叶蜡石碳化硅碳砖边角料向侧面进行挤压,同时挤压旋转头3025的锥形棒不断地将粉末和叶蜡石碳化硅碳砖边角料进行移位,实现固体和少量胶体的充分混合,随后利用上侧加压的方式将叶蜡石碳化硅碳砖二次制砖混合料挤出;混合挤料系统3传动压坯系统4运行,对挤出的制砖混合料进行承接,并对混合料均匀地平铺在压坯底板403上,利用多次挤压的方式,同时结合砖坯底部加热的方式,实现砖坯的快速成型;混合挤料系统3传动出坯系统5运行,利用压坯外框405的可移动性,同时结合砖坯属于结块的状态,对砖块的周边进行轻微的震动,实现碳砖的无伤脱模;本发明跳出常规对叶蜡石碳化硅碳砖边角料的做法,用液态热固性酚醛树脂作为中间粘结载体对边角料进行二次制砖,结合叶蜡石碳化硅碳砖边角料和添加剂粉末在流体中的流动性不一的特点,对二次制作的碳砖进行均匀地混料,减少固体混料之间的相对空间以减少碳砖中的孔洞和疏松,提高碳砖的强度和硬度。

混合挤料系统3包括有搅拌箱301、活动塞302、第一电动推杆303、分流板304、第一龙门架305、电机306、输出轴307、第一传动轮308、第一锥齿轮309、第二锥齿轮3010、第三锥齿轮3011、第二电动推杆3012、第四锥齿轮3013、第一转轴3014、第二传动轮3015、第三传动轮3016、第二转轴3017、第一平齿轮3018、第一电动滑轨3019、第一连接杆3020、第二平齿轮3021、第一套杆3022、第一支撑板3023、第三电动推杆3024、挤压旋转头3025、第四电动推杆3026和压板3027;搅拌箱301与活动塞302进行插接;搅拌箱301与第一电动推杆303进行固接;搅拌箱301与支撑底架1进行固接;活动塞302与第一电动推杆303进行固接;第一电动推杆303下方设置有分流板304;分流板304与支撑底架1进行焊接;分流板304侧面设置有第一龙门架305;第一龙门架305与电机306进行螺栓连接;第一龙门架305与支撑底架1进行焊接;电机306与输出轴307进行固接;输出轴307依次与第一传动轮308、第一锥齿轮309和第二锥齿轮3010进行固接;输出轴307与第一龙门架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传动轮308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三传动轮3016进行传动连接;第二锥齿轮3010侧面设置有第三锥齿轮3011;第三锥齿轮3011通过轴套与第二电动推杆3012相连接;第二电动推杆3012与支撑底架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电动推杆3012侧面设置有第四锥齿轮3013;第一转轴3014依次与第四锥齿轮3013和第二传动轮3015进行固接;第一转轴3014与第一龙门架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二传动轮3015与出坯系统5相连接;第二转轴3017依次与第三传动轮3016和第一平齿轮3018进行固接;第二转轴3017与第一龙门架305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平齿轮3018与第二平齿轮3021相啮合;第一电动滑轨3019与第一龙门架305进行螺栓连接;第一电动滑轨3019通过滑块与第一连接杆3020进行滑动连接;第一连接杆3020与第二平齿轮3021进行固接;第一连接杆3020与第一套杆3022相连接;第一套杆3022与第一支撑板3023进行转动连接;第一套杆3022与挤压旋转头3025进行固接;第一支撑板3023与第三电动推杆3024进行固接;第三电动推杆3024与第一龙门架305进行螺栓连接;第四电动推杆3026通过滑块与第一电动滑轨3019进行滑动连接;第四电动推杆3026与压板3027进行固接。

第三电动推杆3024运行带动第一支撑板3023传动第一套杆3022移动,挤压旋转头3025跟随移动并在进入搅拌箱301内部时第三电动推杆3024停止运行,外接的物料输送装置将物料输送至搅拌箱301,随后电机306运行带动输出轴307转动,输出轴307带动第一传动轮308、第一锥齿轮309和第二锥齿轮3010转动,第一传动轮308传动第三传动轮3016带动第二转轴3017转动,第二转轴3017带动第一平齿轮3018传动第二平齿轮3021,第二平齿轮3021带动第一连接杆3020传动第一套杆3022,第一套杆3022带动挤压旋转头3025在搅拌箱301内部转动,由于挤压旋转头3025的锥形棒不断地将粉末和叶蜡石碳化硅碳砖边角料进行移位,实现固体和少量胶体的充分混合;当混料的时间到达之后,第三电动推杆3024实现回城,第一龙门架305上的第一电动滑轨3019运行带动第一连接杆3020和第四电动推杆3026开始移位,第四电动推杆3026带动压板3027定位至搅拌箱301的正上方,随后第四电动推杆3026运行带动压板3027挤压搅拌箱301内部的混合料,随后第一电动推杆303运行带动活动塞302脱离搅拌箱301的底部,混料在挤压之下开始从底部开口流出,此时压坯系统4中的压坯底板403定位至分流板304的正下方,混合料在分流板304的分流之下流动至压坯底板403上,且压坯底板403在第二电动滑轨401和第三电动滑轨402的带动之下匀速的移动,实现制坯料的装载,随后第一电动推杆303运行带动活动塞302贴合搅拌箱301的底部,混料输送的过程中电机306并不运行;在混合挤料系统3需要提供动力输送时,第二电动推杆3012运行带动第三锥齿轮3011分别啮合第二锥齿轮3010和第四锥齿轮3013,第四锥齿轮3013获得动力带动第一转轴3014传动第二传动轮3015,第二传动轮3015传动第六传动轮501,实现系统与系统之间的动力输送;本系统运用挤压旋转头3025的凸块设计,由于混合料中有流动的酚醛树脂,在不断的混合搅拌下,带动固体的叶蜡石碳化硅碳砖边角料向侧面进行挤压,同时挤压旋转头3025的锥形棒不断地将粉末和叶蜡石碳化硅碳砖边角料进行移位,实现固体和少量胶体的充分混合,随后利用上侧加压的方式将叶蜡石碳化硅碳砖二次制砖混合料挤出。

压坯系统4包括有第二电动滑轨401、第三电动滑轨402、压坯底板403、发热块404、压坯外框405、第五电动推杆406、第二支撑板407、第二套杆408、第五锥齿轮409、第二连接杆4010、蜗杆4011、蜗轮4012、第三转轴4013、第四传动轮4014、第五传动轮4015、第一丝杆4016、摊平板4017、限位杆4018、第一液压杆4019、第一固定板4020、第一压坯模头4021、第二液压杆4022、第二固定板4023和第二压坯模头4024;第二电动滑轨401与压坯底板403进行滑动连接;第二电动滑轨401与支撑底架1进行螺栓连接;第三电动滑轨402与压坯底板403进行滑动连接;第三电动滑轨402与支撑底架1进行螺栓连接;压坯底板403下方设置有多组发热块404;压坯底板403与压坯外框405进行固接;第二电动滑轨401侧面上方设置有第五电动推杆406;第五电动推杆406与第二支撑板407进行固接;第五电动推杆406与第一龙门架305进行螺栓连接;第二支撑板407与第二套杆408进行转动连接;第二套杆408与第五锥齿轮409进行固接;第二套杆408与第二连接杆4010相连接;第二连接杆4010与蜗杆4011进行固接;第二连接杆4010与支撑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蜗杆4011与蜗轮4012相啮合;第三转轴4013依次与蜗轮4012和第四传动轮4014进行固接;第三转轴4013与支撑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第四传动轮4014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五传动轮4015进行传动连接;第五传动轮4015与第一丝杆4016进行固接;第一丝杆4016与摊平板4017进行旋接;第一丝杆4016与支撑底架1进行转动连接;摊平板4017与限位杆4018进行滑动连接;摊平板4017与压坯外框405相接触;限位杆4018与支撑底架1进行固接;摊平板4017上方设置有第一液压杆4019;第一液压杆4019与第一固定板4020进行固接;第一液压杆4019与支撑底架1进行螺栓连接;第一固定板4020与第一压坯模头4021进行焊接;第一液压杆4019侧面设置有第二液压杆4022;第二液压杆4022与第二固定板4023进行固接;第二液压杆4022与支撑底架1进行螺栓连接;第二固定板4023与第二压坯模头4024进行焊接。

在完成承接混料的过程后,第二电动滑轨401和第三电动滑轨402同时运行带动压坯底板403、发热块404和压坯外框405定位至摊平板4017,正下方,实现压坯外框405与摊平板4017的接触;随后第五电动推杆406运行带动第二支撑板407移动,第二支撑板407带动第二套杆408和第五锥齿轮409移动,第五锥齿轮409在啮合第一锥齿轮309后第五电动推杆406停止运行,第五锥齿轮409获得动力带动第二套杆408传动第二连接杆4010转动,第二连接杆4010带动蜗杆4011传动蜗轮4012,蜗轮4012带动第三转轴4013传动第四传动轮4014,第四传动轮4014传动第五传动轮4015带动第一丝杆4016转动,第一丝杆4016带动摊平板4017在限位杆4018上滑动,摊平板4017在滑动的过程中,将压坯外框405上端露出框沿的混合料推挤至水平,同时多余的混合料在压坯底板403侧面的滑道上滑出装置收集在一起,以作之后的填补料使用;随后发热块404开始发热,结合热固酚醛树脂的特性,实现碳砖的快速结块;第一液压杆4019运行带动第一固定板4020移动,第一固定板4020带动第一压坯模头4021开始进入压坯外框405的内部,实现对压坯外框405内部混料的挤压,实现初步制坯;与此同时第二液压杆4022运行带动第二固定板4023开始移动,第二固定板4023带动第二压坯模头4024进入压坯外框405的内部,实现对压坯外框405内部混料的挤压,实现初步制坯;反复几次,并留有小段的保压时间,随后第二电动滑轨401和第三电动滑轨402运行带动压坯底板403和压坯外框405定位至出坯系统5中的工作位置,配合完成脱模;本系统对挤出的制砖混合料进行承接,并对混合料均匀地平铺在压坯底板403上,利用多次挤压的方式,同时结合砖坯底部加热的方式,实现砖坯的快速成型。

出坯系统5包括有第六传动轮501、第二丝杆502、第一顶块503、第七传动轮504、第三丝杆505、第二顶块506、第二龙门架507、第三支撑板508、震动机509、传动块5010和震动球头5011;第六传动轮501与第二丝杆502进行固接;第六传动轮5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七传动轮504进行传动连接;第六传动轮501外环面通过皮带与第二传动轮3015进行传动连接;第二丝杆502依次与第一顶块503和第三支撑板508进行旋接;第二丝杆502与第二龙门架507进行转动连接;第七传动轮504与第三丝杆505进行固接;第三丝杆505依次与第二顶块506和第三支撑板508进行旋接;第三丝杆505与第二龙门架507进行转动连接;第二龙门架507与支撑底架1进行焊接;第三支撑板508与震动机509进行螺栓连接;震动机509与传动块5010进行固接;传动块5010与震动球头5011进行固接。

当压坯外框405的两侧的圆柱形槽与第一顶块503和第二顶块506上的支撑圆柱处于同一直线上时,混合挤料系统3中的第二电动推杆3012运行带动第三锥齿轮3011分别啮合第二锥齿轮3010和第四锥齿轮3013,第四锥齿轮3013获得动力带动第一转轴3014传动第二传动轮3015,第二传动轮3015传动第六传动轮501,第六传动轮501获得动力带动第二丝杆502转动,由于第六传动轮501是双轨道设计,第六传动轮501同样传动第七传动轮504带动第三丝杆505转动,第三支撑板508在第二丝杆502和第三丝杆505的共同带动之下向下移动,同时第二丝杆502由于螺纹的双向设计也带动第一顶块503向上移动,并在第一顶块503上的支撑圆柱越过压坯外框405的圆柱槽时,相应的第三丝杆505由于螺纹的双向设计也带动第二顶块506移动,第二顶块506上的支撑圆柱越过压坯外框405的圆柱槽的时间一致,因此压坯外框405在第一顶块503和第二顶块506的共同带动之下向上移动,且震动球头5011率先接触到砖坯,震动机509运行通过传动块5010将震动传递给震动球头5011,震动球头5011在震动的情况下使得碳砖脱离压坯外框405的边缘;因此实现碳砖毛坯的脱模,随后将砖块取出装置即可;本系统利用压坯外框405的可移动性,同时结合砖坯属于结块的状态,对砖块的周边进行轻微的震动,实现碳砖的无伤脱模。

搅拌箱301底部为伞形。

有利于混合料的聚集,完成挤出。

压坯底板403侧面设置有斜滑道。

有利于废料的收集,减少资源浪费。

压坯外框405两侧设置有圆柱形槽。

有利于压坯外框405完成脱模。

第二丝杆502和第三丝杆505两侧对称设置有相反螺纹。

有利于带动压坯外框405和第三支撑板508相互靠近,实现碳砖坯的脱模。

上述实施例是提供给熟悉本领域内的人员来实现或使用本发明的,熟悉本领域的人员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发明思想的情况下,对上述实施例做出种种修改或变化,因而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被上述实施例所限,而应该是符合权利要求书提到的创新性特征的最大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