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应力变角张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4722阅读:41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预应力变角张拉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应力张拉机具。
在现有的预应力筒型结构施工时,预应力张拉机具是设置在筒型结构的扶壁上,与扶壁上的锚垫板的法线方向平行、沿预应力筋轴线进行张拉,这种施工方法,需要在筒型结构外壁设置若干个扶壁,一般是每一圆周的预应力筋张拉,需设四个扶壁,每一扶壁长约1000mm,宽约200mm,突出于筒型结构外壁,才便于设置锚垫板进行张拉作业,这些扶壁的施工,增加了筒型结构施工的复杂性,也影响筒型结构的外观。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一种变角张拉装置,以取消扶壁支承张拉装置,减少对筒型结构施工的复杂性。
本实用新型由锚具、顶压器、张拉千斤顶组成,其特征是在顶压器与张拉千斤顶之间设置有1-15个变角块,变角块为圆环状,其顶平面与底平面间的倾斜夹角为5°,中部有通孔,四周外壁开设有定位槽,定位槽的形状可以是阶梯状或沟槽状,变角块中部的通孔为圆形,孔径应是预应力筋(束)的直径的1.2-4.0倍。
采用预应力变角张拉装置,可以使张拉锚具从锚垫板的法线方向弯出5°-60°,弯出角度的大小由变角块数量多少来确定,预应力筋可以是单根钢筋,也可以是钢绞线,钢绞线束或钢丝束。
此种预应力变角张拉装置用于筒型结构施工时,可以不设扶壁,而在筒型结构内壁预留孔洞,在孔洞处设置预应力筋的锚垫板,将预应力筋弯向筒壁内侧,弯起5°-60°进行张拉,此时预留孔洞尺寸只需长200mm,宽100mm,远小于扶壁的尺寸,具有简化结构,便于施工的优点,而且不影响筒型结构的外观。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是预应力变角张拉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变角块结构示意图。
由图可见,预应力变角张拉装置由锚具1、顶压器2、张拉千斤顶3和1-12块变角块4组成,锚具支承在锚垫板5上,预应力筋6从锚具1、顶压器2、变角块4、张拉千斤顶3的中心穿过,变角块相互间依靠阶梯状定位槽7定位。当张拉千斤顶对预应力筋张拉时,由于每一变角块有5°斜度,12块变角块组合弯出60°的弧形,此时筒型结构内壁设置锚垫板处的孔洞尺寸仅为170×100mm。
权利要求1.一种预应力变角张拉装置,由锚具、顶压器、张拉千斤顶组成,其特征是在顶压器与张拉千斤顶之间设置有1-15个变角块,变角块为圆环状,其顶平面与底平面间夹角为5°,中部有通孔,四周外壁开设有定位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应力变角张拉装置,其特征是变角块中部的通孔为圆形,孔径为预应力筋(束)的1.2-4.0倍,变角块四周外壁开设的定位槽形状可以是阶梯状或沟槽状。
专利摘要一种预应力变角张拉装置,由锚具、顶压器、张拉千斤顶、变角块组成,变角块为圆环状,顶平面与底平面呈斜交,中部有通孔,外壁有定位槽,由1-12块组合,可弯成5°-60°。用于筒型结构的预应力张拉,可取消扶壁,简化结构,便于施工,外壁美观。特别适用于钢筋混凝土筒型结构的预应力张拉施工。
文档编号E04G21/12GK2055154SQ89216518
公开日1990年3月28日 申请日期1989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1989年9月11日
发明者陈港, 丁方儒 申请人: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结构研究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