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层钢筋混凝土板面和轻混凝土腹板的夹心保温、隔音板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16448阅读:43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双层钢筋混凝土板面和轻混凝土腹板的夹心保温、隔音板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工程的预制构件在寒冷地区建筑物的外围护结构外墙及屋面的主要功能是承重和保温,内分隔结构内墙和楼板的主要功能是承重和隔音。这些结构的传统作法都是采用单一材料,如红砧、钢筋混凝土等作成,因此,要使它们同时达到既承重又保温或既承重又隔音的多功能要求都有一定困难,为此人们对两种以上材料的复合使用,曾进行大量的研究,但都因结构材料的强度性能与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差异太大,难于相互兼顾统一,即使免强复合在一起,也容易产生各种隐患,效果欠佳,而单一的轻骨料混凝土材料,虽然能同时满足承重,保温的双重要求,但因轻骨料价格较贵,用量过大,推广应用受到限制,如何能找到一种中间过渡办法来填补这一空白,是一个极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本发明就是以此为目的而研制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要制造出一种钢筋混凝土的夹心构件,使其钢筋混凝土外壳能满足各种力学性能的要求和耐久性要求,夹心部份的超轻保温、隔音材料能满足任何标准的节能保温要求和使用时的隔音要求,而用少量能同时满足承重、保温隔音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作结构构件的腹板,使钢筋混凝土外壳与夹心保温隔音材料能有效的复合在一起,从而,使构件能完全达到承重、保温或承重、隔音的双重使用功能要求,而又不存在任何隐患。
其作法见附

图1~16所示,是将构件作成双层的钢筋混凝土板面1、2,板面厚度3~4cm,可以是预应力的,也可以是非预应力的。在二层混凝土板面1、2之间,用自身也具有保温、隔音功能的轻混凝土作腹板3、4进行联结,其轻骨料可以是陶粒或浮石,使这种轻混凝土腹板3、4与双层钢筋混凝土板面1、2之间既能构成一种符合力学要求的受力构件,又能使腹板3、4也具有阻止热能传递的功能,其热工要求应以保证在室外最低气温时,室内腹板3、4处不结露为原则。当在双层混凝土板面1、2之间再夹以各种不同要求的轻质、高效保温、隔音材料6后,如膨胀珍珠岩粉及其制品,玻璃棉、岩棉及其制品,泡沫塑料及其制品,
石,加气混凝土块等,其中抗渗透性差,吸湿性强的材料,应预先用塑料薄膜包裹。就最终形成了用三种材料复合的具有承重、保温、隔音功能的高效节能复合构件。这类构件可以是双工字形断面的单向受力板图1也可以是井字梁形的双向受力板图4可以作成承重、保温合一的外墙板,屋面板可以作成承重、隔音合一的楼板、内墙板。
本发明的关键技术是1、腹板的构造腹板3、4可以是用轻混凝土预制的。在其四周预留出将来与其它现浇混凝土联结的细钢筋10;也可以是轻混凝土与板面1、2的普通混凝土同时分别现浇成型的。
当构件是单向受力的双工字型断面的条形板图1时,其预制轻混凝土腹板3是条状的;当构件是双向受力的矩形板图4时,其预制轻混凝土腹板是由十、T、
字形板7、8、9相互组合而成的井字梁。
在严寒地区,当构件是作外墙板或屋面板使用时,为了更好的防止严冬季节在室内腹板处因冷桥产生结露现象,可以把预制轻混凝土腹板设计成带三角形空格图7或带方形空格图9、园形空格图11的型式,并在这些空格中也填以高效轻质保温材料5,以提高其隔热性能。
当夹心保温、隔音材料6为轻质板状材料时,可以在大板的生产过程中、在夹心材料6填充时,预留出腹板3、4或7、8、9的空隙位置。然后在其中用轻混凝土现浇成型腹板,使整个大板构件的制作是采用板面1、2普通混凝土与腹板3、4或7、8、9轻混凝土同时分别现浇成型的。当构件是作内墙板和楼板使用时,由于没有保温性能的严格要求,只要能满足隔音要求的条件即可,因此还可以在预留腹板3、4或7、8、9的空隙中也直接浇灌普通混凝土,使整个生产工艺更加简单。
2、双层钢筋混凝土板面的施工和夹心轻质、高效保温隔音材料的填入本发明构件的生产是采用平躺生产工艺成型的,其双层混凝土板面1、2的底层板面1就在地面台座上成型,而上层板面2的成型不能用传统的支模办法。因为若这样,混凝土浇完后,模板就无法拆除,为此,本发明是采用以夹心轻质保温、隔音材料6满填充的办法,让这些材料作为上层板面2混凝土现浇时的支承面,所以在上层板面2混凝土震捣时,必须使用特制的重量较轻,单位面积压力较小的平板震捣设备施工。当上层板面2混凝土浇完后,这些轻质保温、隔音材料6也就自然夹在二层混凝土板面1、2中,最终形成具有双层钢筋混凝土板面1,2,轻混凝土腹板3、4或7、8、9的夹心保温、隔音板构件。
当因受力需要,需加高腹板3、4或7、8、9,以满足结构的刚度要求时,或需要作成坡形构件时,可将夹心的保温、隔音材料6架空,架空的办法可以任意选择,以达到需要的高度或坡度为止,然后再在其表面施工上层板面2的混凝土,即可作成需要的加高或坡形构件。
本发明的优点是1、由于采用了本身就具有保温、隔音性能的轻混凝土作内、外二层钢筋混凝土板面的联结腹板,有效的解决了寒冷地区因采用普通混凝土或其他热阻较差的材料作腹板进行结构联结而产生的严重冷桥结露问题,也最大限度的减少了较贵的轻骨料的用量,为研究这类既经济又能有效防寒的建筑复合结构开创了一条新路。
2、由于可以将各类轻质保温、隔音材料直接复合在结构构件中,使构件本身就作到了承重-保温或承重-隔音的合一,这与传统的在构件表面另作保温、隔音材料的构造形式相比,可以大量节省材料,减少施工工序,减少结构厚度,加快工程进度,降低造价。
3、此类构件若作为外墙板使用,可以在生产时,直接把外装饰材料铺放在台座上,在浇灌外层混凝土板面时,使装饰材料与混凝土板面直接粘结在一起,俗称“反打法”,此时,装饰材料与混凝土板面粘结牢固,且省时、省料。
本发明的实施方案(以预制轻混凝土腹板的屋面板为例)1、在生产台座上涂刷混凝土隔离剂;
2、进行下层板面1预应力钢筋的张拉;
3、铺放下层板面1的联结钢筋网片;
4、安装四框模板;
5、按设计位置安放预制轻混凝土腹板及端头轻混凝土垫块3、4或7、8、9并将腹板下部预留细钢筋10与下层板面1的联结钢筋网片绑扎牢固;
6、浇灌下层板面1混凝土,震实抹光;
7、在浇完的下层板面混凝土1上铺放夹心保温、隔音材料6,达到上层板面2的底面标高;
8、铺放上层板面2的联结钢筋网片;
9、将预制轻混凝土腹板3、4或7、8、9的上部预留细钢筋10与上层板面2的联结钢筋网片绑牢;
10、浇灌上层板面混凝土2,震实、括平;
11、在浇完的上层板面混凝土2上铺一层找平砂浆、括平、压光;
12、拆除四框模板,进行构件养护;
13、构件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80%时,剪断预应力钢筋;
14、脱模、超吊、制成成品构件,供使用。
图1-单向受力双“工”型断面条形板构件的a-a剖面;
图2-是图1的b-b剖面;
图3-是图1的c-c剖面;
图4-双向受力的“井”字梁矩型板构件的d-d平面;
图5-是图4的e-e剖面;
图6-是图4的f-f剖面;
图7-是带三角形空格的预制轻混凝土条形腹板侧面;
图8-是图7的g-g剖面;
图9-是带方形空格的予制轻混凝土条形腹板侧面;
图10-是图9的h-h剖面;
图11-是带园形空格的予制轻混凝土条形腹板侧面;
图12-是图11的i-i剖面;
图13-是“井”字梁腹板的预制轻混凝土“十”形板平面;
图14-是图13的j-j剖面;
图15-是“井”字梁腹板的预制轻混凝土“T”形板平面;
图16-是图15的h-h剖面。
1-下层钢筋混凝土板面;
2-上层钢筋混凝土板面;
3-轻混凝土腹板(带三角形、方形、园形空格);
4-轻混凝土端部垫块;
5-腹板空格填心轻质材料;
6-轻质夹心保温、隔音材料;
7-轻混凝土“十”型预制件;
8-轻混凝土“T”型预制件;
9-轻混凝土“
”型预制件;
10-轻混凝土腹板预留细钢筋。
权利要求
1.本发明的双层钢筋混凝土板面和轻混凝土腹板的夹心保温、隔音板构件。其特征在于联结二层钢筋混凝土板面,使其构成力学断面、能承受垂直、水平荷重的腹板,其本身也是用具有保温、隔音性能的轻混凝土制作的;本发明的予制构件,其夹心保温、隔音材料可以是具有保温、隔音性能的任何轻质材料,对其中粉状材料或吸湿性强、抗渗透性差的材料只需预先用塑料袋进行包装或用塑料薄膜进行包裹即可。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其轻混凝土腹板可以是预制的,在其周边预留出与其它现浇混凝土联结的细钢筋;也可以用轻混凝土或普通混凝土与板面混凝土同时现浇成型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这种构件可以是单向受力的条形板,也可以是双向受力的井字梁矩形板可以是承重、保温合一的外墙板、屋面板,也可以是承重、隔音合一的内墙板、楼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这种构件若为单向受力的条形板时,其预制的轻混凝土腹板也是条形的。并可将腹板设计成带有三角形空格、方形空格、园形空格的形式,并在这些空格中也同样填以轻质保温、隔音材料;若为双向受力的井字梁板时,其预制轻混凝土腹板是由十、T、
型轻混凝土预制件组成的井字梁。这种井字梁可以同样带有这些空格、並在空格中也同样填以轻质保温材料。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构件,其特征在于上层板面的成型是利用轻质夹心保温、隔音材料作支承面,在上面直接浇灌上板面混凝土制成的。
全文摘要
本发明是建筑工程的预制构件,是一种具有双层钢筋混凝土板面和轻混凝土腹板的夹心保温、隔音板。这种构件除在二层钢筋混凝土板面中的夹心材料可以选择任何轻质保温、隔音材料外,联结二层混凝土板面的腹板也是用有保温、隔音性能的轻混凝土制作的,因此这种构件除能按设计要求承受垂直、水平荷重外,还能在保温过程中完全避免因腹板的冷桥在室内产生结露的问题。由于其保温性能好,能大量减少建筑物的热能损耗,社会效益极好,且施工工艺简单、节省材料、工程进度快,能大量降低工程造价。
文档编号E04C2/26GK1070024SQ9210871
公开日1993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1992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1992年7月28日
发明者钟莉, 刘滨晨, 张惠文, 朱沂 申请人:钟莉, 刘滨晨, 张惠文, 朱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