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车停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8186阅读:28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自行车停放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行车停放装置,尤其可用于驻留小型两轮自行车、机动脚踏两用车、助动车以及其他同类车辆。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城市交通持续增长已达到饱和,尤其是大城市的中心区,车辆非常密集,形成可观的的车龙。这使得道路使用者将可观的时间浪费在路上,最终造成整个社会巨大的经济损失。面对这一令人不快的现实,不少人放弃了使用汽车,而代之以使用两轮交通工具,这使得他们以快得多的速度穿行于笨重的汽车群之间。然而,这样一种使用方式带来的严重问题是在大多数中心城区缺乏足够容纳大量两轮车的停放装置。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当局已将为两轮交通车安排停放场地放到重要地位。
背景技术
当然,许多场所和公共建筑物,诸如学校、车站以及企业等,都备有两轮车的专用停放场地,且备有停放架。例如,这样的停放架与自行车停放成垂直,并能使用车人停放固定其两个轮子,如同停放四轮车辆一样。为防车辆被窃,骑车人在离开时通常用扣锁将车辆扣上。但不幸的是,这并不能防止经常发生的偷车行为,因为这种防范措施很容易被不法小偷攻破。由此引发出安全问题。还有一个缺点是,这种停放设备通常不能井井有条地妥善保存两轮车辆,从而使停放场的整体面貌失调。另外,有时当需要从停放位置取出车辆时,容易钩住并损坏相邻的车辆。这一不便的存在起不到激励犹豫不决中的用车人放弃汽车转而使用两轮车的作用。其结果将使上述车流问题依旧。
发明目的由此可见,我们有着城市环保的极大需求,即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满意解决,使我们城市车流密度能得以减少。本发明旨在解决这类问题。
发明介绍本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提供一种两轮车停放装置,它包括至少一组停放单元,所述停放单元由互相相邻的诸单元组件构成,每个单元组件包括一限定的、用于容纳一两轮车的空间,上述容纳两轮车的各单元组件形成的方式使得组件之间相互隔离,每一单元组件有一用以关闭所述空间的关闭装置。
由此,人们可获得一种将两轮车有效地停放在平面上的方法,这一方法的优点是它可使两轮车防御恶劣天气,并抵御突然的操作。也可避免停放期间损坏性的不当操作,还可避免车辆被盗,使城市环境保持清洁、有序。
附图的简要说明

图1为具有数个标准尺寸的本发明停放装置的透视图。
图2为图1所示装置的变型体的示意图。
图3为与图2类似的另一变型体的示意图。
图4为与图2类似的有进一步变化的变型体的示意图。
图5为图4装置的立体图。
图6为图4装置的带开门的侧视图。
图7与图8分别示意停放装置门的不同功能。
图9为双停放装置结构的示意图。
图10为多停放装置结构的平面示意图。
发明的详细描述下述停放装置就其一般结构而言涉及两轮车辆,也适用于三轮车辆。为清楚说明起见,这里将主要涉及自行车的特定情况。
图1示出的停放装置由一系列单元组件11和12组成,它们相互被固定在一条准线上。每个单元组件构成单个排列间隔,用于存放自行车2。各单元组件均能方便地完全关闭,使存放的自行车得以保护。打开入口即可将自行车放入单元组件。由此产生一自行车存放架或存放箱。单元组件的壁板配有开孔31,用于组件内的通风。使得存放的自行车既可防风雨又可防盗。
值得注意的是,单元组件11和12被相互骑行式地排列分布,使其按两个相互贯穿的单元组件系列而布置。第一系列中的每一个单元组件11环绕另一系列组件中的单元组件12。因此,第一和第二系列组件的排列相互交替又相互错开,如图2所示。
每个单元组件均由窄截面15构成组件的腰部,该腰部止于宽截面13和14处,而宽截面13和14相对于窄截面15构成凸缘。第一单元组件的凸缘部分嵌入第二单元组件相邻凸缘之间的空间内。经过这种特别的分布排列,单位表面积会明显增加,进而增加自行车的停放容量。
因此,本专利所示的各单元组件具有较为有利的I型横截面形状,在这种形状下,每个单元组件的或每个间隔内均具有基座和宽顶,且分别连接于较为狭窄的中心部位。组件的这种结构特别适用于自行车形状,如图3所示。事实上,宽截面13和14尤其适用于自行车的侧向突出部分,如自行车的上部把手3和下部脚踏板4。至于窄截面15,作为自行车车架5的导向部分较为合适。单元组件的深度和高度至少应稍稍超过标准自行车的长度。由于具有合适的尺寸,即可获得适当的自行车排列停放空间。单元组件的侧板30大体上围住自行车的不同部位,由此形成了在需要时可将自行车支承在其内的支承表面。由于具有这一专门结构,可使存放的自行车保持良好的状态,明显减小了自行车的存放风险。
再有,由于两组相互平行的单元组件11和12具有相互嵌接的排列,不会因为自行车的无序排列而失去停放位置。通过存放组件的这种骑行式存放安排还能使自行车的存放位置更为经济,更为扩大。
单元组件11和12具有如图2所示的全部呈I型的相同截面,而在图4所示的单元组件21和22则稍有不同,它较适用于摩托车的存放,因为其截面在宽度方向上尺寸较大。完全相同的单元组件11和12的好处是能用标准化组件实现,使加工制造过程简化,便于自动化。
而且,停放装置的模块化设计使单元组件具有很好的互换性。装置的这种模块式形式方便了拆卸,也方便了根据需要去另一现场重新组装。这对于在短时间内有大量人员聚集的场合,如音乐会、露天庆典、大型展览会等使用这种停放装置是有利的。
模块化形式同样也提供的另一大好处是,可根据需要在现场装配必要数量的组件。因此,停放装置的长度是可调的。再有,单元组件既可折叠又可携带,这就更有利于在上述情况下使用。
如图2所示,多余的空间68和69属于上、下排列的相邻单元组件11和12的扩大段13和14的多余部分。这些多余空间68和69可作为附加的可关闭的整理空间,当与其相连组件相合、分开时,均能被关闭或开启,在后一种情况下,可增加相应的备用关闭手段。这一备用空间,比如最好是上部多余空间69可用来放置头盔,使用头盔正变得越来越普遍,其中也包括骑车人的头盔。
如图4所示,底部多余空间68最好用混凝土块78充填,借此单元组件将以适当的固定方式(如锚定)被固定。这样就使停放装置1锚定于地面9,从而较佳地增加了稳定性。
停放装置的整体结构是自承重的。为了保证所需的稳定性,停放装置中单元组件的数量是奇数个,如图所示,从而得到平衡稳定的对称外形。单元组件由镀锌薄钢板制成,如图4和5所示,其上有折叠线91、92、93、94、95和96。这些折叠线构成的区域与相邻的单元组件一起具有整体上稳定的特性。而且,前述的锚定又构成了附加的稳定因素。
构成每一单元组件的侧板30可由突起部构成,其上钻有孔31,通过螺钉连接可将诸侧板联为一整体。
为了改善停放装置使用的舒适度,每一单元组件可在其底部配有导向装置41或42(图2、3、4和9),以容纳自行车2,导向装置最好是在单元组件中心纵向布置。该导向装置可通过轨道或者薄钢底板89中心区域的折叠来形成,从而保证其布置非常方便使用,并能使自行车自动居中。
在每一单元组件入口处90的高度上最好备有一导向装置41和42的保持装置,该装置最好是一棘轮机构,以便当自行车进入单元组件后能被保持定位。这一保持装置对上层单元组件12和22特别有利,因为在上层导向组件中为了便于将自行车引入单元组件,其导向装置42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α,如图9所示。对下层单元组件11和21,所述导向装置41沿底板89的长度方向延伸。
图9示出停放装置的一种变型,其上部有一肩部44,该肩部的形成使其获得一个支承表面45。支承表面45最好是平面的或水平的。根据其相对于地面的高度,支承表面45可用作长凳供人们入坐或用作花坛。这样,它能在被安置的市中心区形成整体上完美的形象。其结果,使得该装置的纯粹的线条型结构与市中心区的现有布置形成整体上的和谐。
为了保证能有规则地排放雨水,停放装置的顶层表面8略微有些倾斜。对如上所述的具有肩部的单元组件,其倾斜朝向该肩部,而此时支承表面45则要向外略微倾斜,以防止水滞留在该表面。对其他结构,倾斜面81从顶层的纵轴开始,向两侧边延伸,如图3和图4所示。
单元组件最好配备有一种门型的关闭装置40,以便每一个单元组件可分别关闭。门40的形式基本对应于入口开启截面90。门最好能在滑槽中移动,尤其是在停放装置透视平面上沿箭头F的方向滑动。这样,使其体积达到最小,开门所需要的空间也最小,这在如图10所示的多个停放装置1以栅栏形式布置的停放场100里显得特别有利。
图6示出一实施例,其入口表面49向后略为倾斜,其好处是门40可在开启后在重力的作用下自动关闭。在关闭装置中,门可以上锁闭合,此后门只有在使用者用卡激活后才能再次开启。
门可以是旋转式的或移门式的,如图7和图8所示。旋转式门用铰链固定在每个单元组件入口的边框上。移门式门与每个单元组件的上边连接。前述的配备在停放装置上的关闭装置40,除了有很好地保藏被关在门内的自行车的作用外,还能有效地防止破坏分子和小偷图谋不轨。
防偷措施还可以通过在前述拥有多个停放装置1的停放场100的入口处配备一个控制件50来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此情形下,停放场由一围墙101包围。所述控制件可以是关闭装置上的单个遥控器,它可以有选择地控制开启某个门。
关闭装置40的动作可以由遥控方式控制,例如在停放装置的多余空间68和69中配备一些小电机,每个门的动作由小电机带动,而小电机则由中心控制单元控制,而门上锁的动作则由小型遥控器操作。
中心控制单元包括一处理器,它可直接由自行车使用者控制。为了更方便使用,还配有显示屏向用户提供使用信息,如哪些停放单元组件还没有被占用等。还可以配备一个键盘和一读卡机,以及一电源。读卡机模块上可配有一调制解调器与金融机构相连接,以有效地付款。还可以配备一个用于监测距离并在必要时予以干预的第二调制解调器。
以下介绍停放装置的使用方法。当骑车人想停放自行车时,它可自己找到一空着的单元组件,用卡片开启门,将车放入,摆好,必要的话还可以在该空间内放置其他个人用品。接着,使用者控制门关闭,并取出卡片。当使用者欲取回其自行车时,他可以用卡片以适当的方式控制门开启。可以根据存放自行车的时间以模拟方式从卡片上扣除相应的金额,就如同汽车停放计费方式一样。接着,使用者取出自行车和个人用品,将门关上,再从单元组件中取出卡片即可。最终,单元组件不管是被占用还是空闲,总是处于关闭状态。其结果,使图谋不轨之徒没机会进入单元组件内部。
作为装置系统工作过程的一实施例还包括以下内容。中央处理器(CPU)控制并注视着所有的操作。停放场的管理人用一张只有他才能拥有的管理卡进行必须的优先权操作,或者由一台装有程序的PC机进行这一操作。优先权操作主要为下列情况设置打开单元组件以便对内置物进行处置;帮助丢失卡的用车人;找寻超过存放期限的单元组件;对单元组件进行计划外的或计划内的维护。
上述具有优先权的必要操作还可有选择地增加以下内容对单元组件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以便对停放场容量需要增加还是减少作必要的评估;如同现行的对汽车停放位作预定一样,为企业客户预定单元组件;预先设定单元组件门的关闭等待时间,以及关闭以后的开启时间。
对主要的使用者/骑车人还可以包括以下一些系统操作将一辆或多辆自行车停放在多个相应的单元组件内;将行李从多个单元组件中选一个放入(如果拥有多个的话);取车时也可以从多个组件中选一个将其中的车取出,同时当使用者卡上的余额不足以付款时可将车扣住。
在系统处于休息状态时所有的单元组件都关闭。当门处于完全关闭状态时,只要与门有一接触就可将信号传到中央处理单元,当中央处理单元读到这一信号后,单元组件使用状态的信息(如“空闲”)就会显示在门上或其他信息牌上。
权利要求
1.一种两轮车停放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停放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停放单元由互相相邻的诸单元组件(11;12;21;22)构成,每个单元组件包括一限定的、用于容纳一两轮车(2)的空间,上述容纳两轮车的各单元组件形成的方式使得组件之间相互隔离,每一单元组件有一用以关闭所述空间的关闭装置(4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诸停放单元组件构成第一停放单元组件和第二停放单元组件,它们由分别属于第一停放单元的单元组件(11,21)和第二停放单元的单元组件(12,22)相互错开排列。
3.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单元组件互相重叠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元组件呈现至少一个相对较宽呈凸缘状的宽截面(13,14)和至少一与宽截面相连的相对较窄的窄截面(15),所述宽截面嵌入相邻单元组件对应的窄截面。
5.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个单元组件的横截面呈I型。
6.如权利要求2至5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单元组件之间留有多余空间(68,69)。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下部多余空间(68)至少有部分是被压载块(78)所填空,该压载块至少与单元组件纵向端头等高。
8.如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将停放装置锚定于压载块的固定装置。
9.如权利要求7或8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压载块由混凝土块组成。
10.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上部多余空间(69)用于存放对应的单元组件使用者的个人物品,所谓对应的单元组件位于所述上部多余空间的下方。
11.如权利要求2至10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两组单元组件的间隔不超过两个车轮半径值中的大者。
12.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关闭装置(40)由一扇可上锁的门组成,该门只能以一种准入方式开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在单元组件入口(90)处以旋转方式开启。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在单元组件入口(90)的平面内以移门方式开启。
15.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余空间(68,69)和每一个对应的单元组件(11,12)都可以一个相对于另一个上锁。
16.如上述权利要求12至15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可以由中心控制单元分别控制。
17.如上述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门在使用者拥有准入权后由使用者分别控制。
18.如上述权利要求12至17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准入权是一张对准入者有效的卡片。
19.如上述权利要求16至18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对使用者来说是直接的和易于使用的。
20.如上述权利要求16至19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控制单元(50)将向使用者指明其所属单元组件,并以适当的装置自动关闭和开启该门。
21.如上述权利要求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单元组件(11,12;21,22)内都具有一导向装置(41,42),所述导向装置沿单元组件底板(89)的中心纵向布置,使之能够对放入单元组件的两轮车进行导向。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单元组件(11)的导向装置(41)基本平行于底板,而第二单元组件(12)的导向装置(42)具有一定的倾角(α)。
23.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后边(48)处有一肩部(44)形成一支承表面(45)。
24.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侧板(30)的外表面被加工成能在其上提供信息。
25.如上述权利要求24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表面上涂有能防止乱涂写的涂层。
26.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停放装置是模块化的。
27.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停放装置是可折叠的。
28.如上述权利要求中任一条所述的停放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停放装置是可携带的。
全文摘要
两轮车停放装置包括至少一组停放单元,所述停放单元由诸互相相邻的单元组件(11;12;21;22)组成,每一单元组件包括一限定的空间用于容纳一两轮车(2),上述容纳两轮车的各单元组件形成的方式使得组件之间相互隔离。每一单元组件有一关闭装置(40),用以关闭所述空间。
文档编号E04H6/00GK1279739SQ9881123
公开日2001年1月10日 申请日期1998年9月21日 优先权日1997年9月19日
发明者派屈克·诺德茨 申请人:派屈克·诺德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