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索厂房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8635799阅读:来源:国知局
屋面钢绞线30上按设定的间距固定有C型钢52,封口板43与C型钢52在C型钢的开口位置焊接,所述C型钢52的腹板上设有第一固定孔,封口板43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一固定孔与第二固定孔同轴并垂直于C型钢52的腹板,所述套管41穿过C型钢52上的第一固定孔及封口板43上的第二固定孔并分别与C型钢52的腹板、封口板43焊接,套管41 一端圆周设有若干开口缝,在开口缝位置设有使屋面钢绞线30与套管41可靠紧固的紧固装置42,屋面钢绞线30穿过套管41,C型钢52与屋面钢绞线30通过套管41、封口板43连接,通过开口缝处的紧固装置42使屋面钢绞线30与套管41可靠地紧固,防止屋面钢绞线30与套管41之间轴向移动,这样就保证了屋面C型钢之间的间距相对固定。屋面51的盖板通过自攻螺钉与屋面的C型钢52连接,由于C型钢52相对钢绞线固定,致使屋面51更加稳定可靠,变形量因此更小。同时C型钢之间留有合理的间距,盖板通过自攻螺钉连接于C型钢上,最终形成起脊屋面,屋面钢绞线除抵消分载平衡钢绞线向下的预应力,主要承担屋面带来的载荷,将屋面载荷转化为钢绞线的拉力;分载平衡钢绞线除抵消屋面钢绞线向上的预应力,主要承担室内意外气流对屋面带来的向外张力。
[0049]图2所示,所述立柱包括跨端立柱1、跨中立柱2,所述跨端立柱1、跨中立柱2与柱基114之间通过预埋螺栓连接,所述跨端立柱I顶端设有上槽轮轴13,上槽轮轴13上设有上槽轮14,上槽轮轴13下方设有下槽轮轴15,下槽轮轴15上设有下槽轮16,所述屋面钢绞线30从上槽轮14上方绕过后通过锚具20在锚固点E处与支臂锚管连接,所述分载平衡钢绞线31从下槽轮16下方绕过后通过锚具20在锚固点F处与支臂锚管连接,两相邻跨端立柱I之间设有支撑梁21,如图4,所述支撑梁21与立柱I焊接,支撑梁21两端设有中槽轮轴17,中槽轮轴17上设有中槽轮18,屋面抗侧移钢绞线32斜插绕过支撑梁21上的的中槽轮18,形成对角张拉,然后通过锚具20锚固于支臂锚管6上的锚固点G。
[0050]所述同步受力结构包括可调式受力同步杆70、与屋面钢绞线30连接的连接座71、与分载平衡钢绞线31连接的连接座71,如图6所示,受力同步杆70的两端分别与两侧的连接座71连接,所述受力同步杆70通过螺纹结构调节其轴向的长度以实现屋面钢绞线30与分载平衡钢绞线31的张紧度的调节,通过受力同步杆以减小屋面因受力所带来的变形。
[0051]图8所示,跨端立柱I与跨中立柱2之间的屋面设有排水天沟,所述排水天沟包括U型槽48、两侧型钢45、支撑管46,所述U型槽48的两侧与相邻的型钢45下部通过螺钉连接,所述排水天沟两侧型钢45的腹板上分别设有固定孔,两侧型钢45上的固定孔同轴,型钢45与支撑管46在固定孔位置焊接,型钢开口侧分别设有两件固定板25、两件中槽轮固定板26,固定板25、中槽轮固定板26与型钢45之间焊接,固定板25上安装有两件槽轮轴23,槽轮轴23上分别装有上槽轮44及下槽轮47,中槽轮固定板26上安装有中槽轮轴24,中槽轮轴上装有中槽轮49,屋面钢绞线30从上槽轮44下方绕过,分载平衡钢绞线31从下槽轮47上方绕过,屋面抗侧移钢绞线32从中槽轮49外侧绕过,同时穿过支撑管46到达跨中立柱2,如图8,然后屋面钢绞线30、分载平衡钢绞线31、屋面抗侧移钢绞线32分别绕过跨中立柱2上面的上槽轮14、下槽轮16,跨中立柱支撑梁21上的中槽轮18,到达另一排水天沟,以相同连接方式最终到达另一端的跨端立柱I通过锚具固定于下抗剪斜撑上的支臂销管,如图2。
[0052]排水天沟中部设有连接法兰60,上段落水管61的上端通过法兰与U型槽48连接,如图2、图8,上段落水管61的下端通过弯管接头62与下段落水管63连接,上段落水管61通过管箍64固定于立柱两侧的分载平衡钢绞线31,下段落水管63使用管箍64固定于跨中立柱2,下段落水管的落水口安放于地面排水沟内。
[0053]所述抗侧移同步结构包括抗侧移同步杆65,如图9所示,所述抗侧移同步杆65在屋面抗侧移钢绞线32交叉部位安装使用,抗侧移同步杆65上部通过连接板66与屋面支撑结构的C型钢52连接,抗侧移同步杆65下部与连接座74连接,连接座74上设有交叉设置的两个贯通孔,屋面抗侧移钢绞线32分别从贯通孔中穿过。
[0054]图3所示边跨结构示意图,表达厂房横向墙面的形成方式。所述横向墙面结构118包括边跨跨端立柱1-1、边跨跨中立柱2-1、辅助立柱35、门36、窗37、砌体120、横向钢绞线33、竖向钢绞线34、屋面及墙面支撑结构,所述辅助立柱35位于边跨跨端立柱1-1与边跨跨中立柱2-1之间,辅助立柱与柱基114通过预埋螺栓连接;所述边跨跨端立柱1-1上设有边槽轮轴67,边槽轮轴67上安装边槽轮68 ;辅助立柱35及边跨跨中立柱2_1上设有钢绞线套管P,套管P包括相连接的限位块69、连接座71,横向钢绞线33穿过套管P,如图11所示,横向钢绞线33可以在套管P中沿轴向滑动,横向钢绞线33两端通过锚具20锚固于支臂锚管6上,穿过门框的横向钢绞线33与门框通过连接座27固定,如图12,竖向钢绞线34从辅助锚点s处引出,其具体的连接方式与地锚钢绞线连接方式相同,在此不再赘述,通过连接座38与横向钢绞线33连接,如图13,上端通过连接座39使用锚具20与分载平衡钢绞线31连接,如图14,边跨的屋面钢绞线30与分载平衡钢绞线31通过可调式边跨受力同步杆连接座72连接,受力同步杆连接座72两端与固定板73连接,如图10,竖向钢绞线与横向墙面支撑结构连接,其连接形式同屋面钢绞线与屋面支撑结构的连接方式,形成横向墙面结构支撑,盖板通过自攻螺钉与C型钢连接形成横向墙面,墙面盖板上端与屋面盖板用连接板53连接,横向墙面及纵向墙面分别与屋面之间留有伸缩缝隙,伸缩缝隙使用密封垫54填充,如图15,伸缩缝隙可消除墙面因受力及温差带来的变形。
[0055]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0056]本实用新型的立柱支撑在地面的柱基上,立柱与柱基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所述屋面钢绞线、分载平衡钢绞线、抗侧移钢绞线通过支臂锚管及槽轮支撑于立柱上,地锚钢绞线张拉于地锚与支臂锚管之间,支臂锚管的支臂与立柱一侧的下抗剪斜撑上部铰接,地锚钢绞线在支臂锚管上张拉后平衡其他钢绞线所受到的拉力。钢绞线在槽轮里的运动使厂房的屋面成为可合理伸缩的稳固结构;支臂锚管的转动减小了因载荷变化使屋面变形对立柱产生的影响。抗侧移钢绞线的对角张拉减小了屋面的侧向移动,屋面钢绞线与分载平衡钢绞线之间的受力同步杆,使屋面受力更加均匀。立柱间支撑梁和抗侧移钢绞线共同作用增强了立柱纵向稳定性,保护管与下抗剪斜撑的连接增强了立柱的横向稳定性,为立柱上安装行车提供条件。
[0057]上述虽然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即可做出的各种修改或变形仍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内。
【主权项】
1.一种拉索厂房,其特征是,包括立柱、屋面、地锚结构,所述立柱与设在地面上的柱基连接,立柱上部设有屋面钢绞线、分载平衡钢绞线、屋面抗侧移钢绞线、墙面抗侧移钢绞线,屋面通过支撑结构与屋面钢绞线连接,支撑结构上部设有屋面盖板,所述屋面钢绞线与下部的分载平衡钢绞线通过同步受力结构连接,屋面抗侧移钢绞线与屋面支撑结构通过抗侧移同步结构连接,在厂房两端的立柱上设有与屋面钢绞线、分载平衡钢绞线配合的张紧结构,在外围周边立柱设有横向墙面结构,所述横向墙
当前第3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