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扶手或靠背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3056阅读:19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座椅扶手或靠背的升降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座椅扶手或靠背的升降装置。
目前,造型舒适的组合座椅,其两侧架设的扶手与背部设置的靠背为达到具有调节的功能,使人坐在座椅上能视所需调整出合适的扶手高度及靠背设置方位的目的,均会在座椅扶手或靠背支撑组体之间设计可活动调节的升降装置。当座椅扶手或靠背其中一侧、安装在扶手或靠背主支撑管架内的牵掣部件被位移至所需高度时,因其下端仅通过由单一弹性顶触部作为支撑扶手或靠背之牵掣部件的另一支点定位,加上供牵掣部件容纳的两对半升降导槽座开设容置空间通常必需有略大的宽裕度,使扶手或靠背进行升降时得以顺畅位移,所以,单点接触的弹性顶触部若顶端组装的扶手或靠背在受到外界过大压力的情况下,会造成升降装置松动;牵掣部件幌动的情况发生。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扶手或靠背的升降装置,该升降装置使套置于扶手或靠背主支撑管架内容置空间的牵掣部件在完成升降位移后,能适时的受到临近一侧升降导槽座内的第二抵掣单元的弹性限制,使座椅扶手或靠背更具平稳的支撑架设。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设计方案这种座椅扶手或靠背的升降装置,主要由主支撑管架、牵掣部件、两对半造形的升降导槽座、重锤部、界限钩杆部等组件构成;在主支撑管架间对应组装入两相对半的升降导槽座;依着两升降导槽座彼此相应层面凹设的容置空间容纳牵掣部件;在牵掣部件下端孔穴处安装重锤部;并在重锤部一侧呈垂向定位着界限钩杆部;牵掣部件顶端与造形扶手或靠背定位组成一体;在一端与扶手或靠背相连的牵掣部件所套合的两升降导槽座临近背侧处,适当部位组装有第二抵掣单元;在组装有第二抵掣单元的升降导槽座紧临的牵掣部件相应层面内凹设有数道、适当间距的承置凹部;据此,来供扶手或靠背在进行预设升降定位后,对支撑其间的牵掣部件临靠末段可受到相应升降导槽座所安装的第二抵掣单元与既存的弹性顶触部的作用;提升牵掣部件,使其在任意高度架设能够更佳平稳。
其中安装在一侧升降导槽座之间的第二抵掣单元,是依着升降导槽座的贯孔内依序套入钢珠、弹性组件,及在临靠贯孔外侧的一截螺孔处旋入螺固组件将整个第二抵掣单元加以弹性空间限制。
其中旋固在升降导槽座间的第二抵掣单元外侧的螺固组件以沉头螺丝为较佳。
由于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上所述的设计方案,在一端与扶手或靠背相连的牵掣部件所套合的两升降导槽座临近背侧处,组装有第二抵掣单元;在组装有第二抵掣单元的升降导槽座紧临的牵掣部件相应层面内凹设有数道、适当间距的承置凹部;使安装在一侧升降导槽座之间的第二抵掣单元可依着升降导槽座的贯孔内依序套入钢珠、弹性组件,及在临靠贯孔外侧的一截螺孔处旋入螺固组件将整个第二抵掣单元加以弹性空间限制;提升牵掣部件,使扶手或靠背可在任意高度架设,且更佳平稳,牢固。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有关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座椅扶手或靠背的升降装置,以具体的第二抵掣单元配合升降导槽座来详细说明的。


图1本实用新型第二抵掣单元与升降装置组体的分解立体图。
图2本实用新型第二抵掣单元安装入升降装置的侧视剖面图。
图3本实用新型安装有第二抵掣单元的扶手和升降装置的动作示意图。
图4本实用新型安装有第二抵掣单元的升降装置配合靠背进行上升动作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安装有第二抵掣单元的升降装置配合靠背进行下降动作示意图。

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座椅扶手或靠背的升降装置,主要包含有主支撑管架1、牵掣部件3、两对半造形的升降导槽座4、4’、重锤部5、界限钩杆部6等组件。
安装升降装置时,是在主支撑管架1间对应组装入两相对半的升降导槽座4、4’组体,依着两升降导槽座4、4’彼此相应层面凹设的容置空间41内容纳入牵掣部件3,在循着牵掣部件3下端孔穴33处安装重锤部5,并在重锤部5一侧呈垂向定位界限钩杆部6,之后,再将牵掣部件3顶端配合造形扶手8或靠背9定位组成一体。
对本实用新型要强调的可供一端组装有扶手8或靠背9的牵掣部件3在进行任意高度的架设均可获有平稳状态是由于两对半升降导槽座4、4’间形成容置空间41,供牵掣部件3容入的位靠背侧的升降导槽座4’,在对应牵掣部件3呈最上顶移出的末梢相呼应段落可组装第二抵掣单元40,该第二抵掣单元40则可循着升降导槽座4’所开具的贯孔401内依序套合入钢珠403、弹性组件404,及在临靠贯孔401外侧的一截螺孔402处旋入螺固组件405(本实用新型在此的螺固组件以沉头螺丝为较佳),将整个第二抵掣单元40加以弹性空间限制;并对组装有第二抵掣单元40的升降导槽座4’紧临一侧牵掣部件3相对层面为凹设有数多道适切间距的弧曲承置凹部34,来配合安装在升降导槽座4’之间的第二抵掣单元40所突设弹性钢珠403,紧紧顶触在相应牵掣部件3凹设的承置凹部34间。
如图3~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第二抵掣单元40在供扶手8或靠背9进行预设升降定位后,对支撑其间的牵掣部件3临靠末段受到相应升降导槽座4’所安装的第二抵掣单元40与弹性顶触部47作迫紧度的弹性抵压,来适时的将上端组装的扶手8或靠背9所受到的人体不特定外界施压下的牵掣部件3作更为平稳的方位架设。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任何基本发明技术方案的等效变换,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扶手或靠背的升降装置,主要由主支撑管架、牵掣部件、两对半造形的升降导槽座、重锤部、界限钩杆部等组件构成;在主支撑管架间对应组装入两相对半的升降导槽座;依着两升降导槽座彼此相应层面凹设的容置空间容纳牵掣部件;在牵掣部件下端孔穴处安装重锤部;并在重锤部一侧呈垂向定位着界限钩杆部;牵掣部件顶端与造形扶手或靠背定位组成一体;其特征在于在一端与扶手或靠背相连的牵掣部件所套合的两升降导槽座临近背侧处,适当部位组装有第二抵掣单元;在组装有第二抵掣单元的升降导槽座紧临的牵掣部件相应层面内凹设有数道、适当间距的承置凹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或靠背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导槽座的贯孔内依序套入钢珠、弹性组件;并在临靠贯孔外侧的一截螺孔处旋入螺固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扶手或靠背的升降装置,其特征在于旋固在升降导槽座间的第二抵掣单元外侧的螺固组件为沉头螺丝。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座椅扶手或靠背的升降装置,主要由主支撑管架、牵掣部件、两对半造形的升降导槽座、重锤部、界限钩杆部等组件构成。它是在提供对应套入扶手或靠背主支撑管架内容置空间的牵掣部件在完成升降位移后,适时的受到临近一侧升降导槽座内组装的第二抵掣单元的容许弹性限制,来配合弹性顶触部定位更具平稳的支撑架设。
文档编号A47C7/40GK2482347SQ01227578
公开日2002年3月20日 申请日期2001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6月20日
发明者庄美金 申请人:宜隽实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