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座椅的靠背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24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座椅的靠背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日常用具,具体是一种座椅的靠背的改进。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座椅,如交通客车和列车上的座椅,以及家用的座椅、沙发,其靠背为平面或稍带弧形的平面。当较长时间或长时间座于这种结构靠背的座椅上时,尤其是在乘座交通客车及列车的过程中,由于座椅的靠背为平面或稍带弧形的平面,在因疲劳而瞌睡时,人体上部因靠背上无任何辅助的扶撑而向两侧倾斜或倾倒,因而得不到较稳定的休息,而且还影响座在侧边的他人。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座椅的靠背,在使用本靠背的座椅时,可较好地避免人体向两侧倾斜或倾倒。
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时是,在座椅的靠背的上部两侧设置突出于靠背面的、供扶撑人体头部的扶撑块。
本实用新型有益的技术效果是,由于在座椅靠背的上部两侧设置突出于靠背面的扶撑块,当疲劳或瞌睡时,人体头部可依附于靠背上部两侧的扶撑块而较稳定地和较好的休息,而且可避免人体而向两侧倾斜或倾倒而影响他人。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表示单个座位时的状态,并确定该图为摘要附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变型结构的主视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图5为双座位时的结构主视图;图6为图1的A-A截面放大结构视图,表示扶撑块的截面结构;图7为另一种实施结构的主视图,即靠背上部的背板可升降。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中,座椅的靠背1的上部两侧设置扶撑块2,扶撑块2的内侧面3为弧形状的依附面,也可为斜状的依附面,以增加人体头部接触时的舒适感。本例的扶撑块2与靠背制成一体,扶撑块2的尺寸参数根据不同座椅的情况而确定,本例的扶撑块2突出于靠背面的尺寸为9厘米,高10厘米,宽度为6厘米。
图3和图4中,座椅的靠背1的上部两侧设置扶撑块2,扶撑块2的内侧面为弧形状的依附面,本例扶撑块2与靠背为绞链4连接,即为可向内侧折叠的折叠式结构。此外,扶撑块2的外侧面5为斜状的凹形弧形面,见图4,使其折叠后不影响并方便人体头部接触。图4中的虚线表示扶撑块2折叠后的情形。
图5表示了连体的双座位所设置扶撑块2的状态,即每一座位的上部两侧设置扶撑块2。连体的三座位靠背结构类同。
图6给出了扶撑块2的截面结构,扶撑块2由内置的硬质构件6和敷设在硬质构件外层的柔性层7及包裹层8构成。
由图1至图6所示的靠背1为整体板式结构。
图7中,靠背1包括其上部可升降的背板9,所述的扶撑块2设在可升降的背板9的两侧。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基础上的任何变型结构均属于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座椅的靠背,其特征是所述的靠背的上部两侧设有突出于靠背面的、供扶撑人体头部的扶撑块。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靠背,其特征是所述的扶撑块(2)与靠背为一体,扶撑块(2)的内侧面为弧形状的依附面或斜状的依附面。
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靠背,其特征是所述的扶撑块(2)与靠背为绞链连接的、可向内侧折叠的折叠式结构,扶撑块(2)的外侧面(5)为斜状的凹形弧形面。
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的靠背,其特征是所述的靠背(1)包括其上部可升降的背板(9),所述的扶撑块(2)设在可升降的背板(9)的两侧。
5.按照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所述的座椅的靠背,其特征是所述的扶撑块(2)由内置的硬质构件(6)和敷设在硬质构件外层的柔性层(7)及包裹层(8)构成。
专利摘要一种座椅的靠背。靠背1的上部两侧设有突出于靠背面的、供扶撑人体头部的扶撑块2,扶撑块2与靠背为一体,或者是与靠背为绞链连接的、可向内侧折叠的折叠式结构;扶撑块2的内侧面为弧形状的依附面或斜状的依附面,当长时间座于这种结构靠背的座椅上时,尤其是在乘座交通客车及列车的过程中,当疲劳或瞌睡时,人体头部可依附于靠背上的扶撑块而较稳定地和较好的休息,同时可避免人体而向两侧倾斜或倾倒而影响他人;所述的扶撑块2由内置的硬质构件和敷设在硬质构件外层的柔性层及包裹层构成。
文档编号A47C7/38GK2607878SQ0322725
公开日2004年3月31日 申请日期2003年4月1日 优先权日2003年4月1日
发明者毛志宽 申请人:毛志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