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9807阅读:15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特别是指一种解除锁掣后可自动缓慢开启,且支撑于一适当角度,以便于取放物品于座垫下方容置空间内的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在地狭人稠的中国台湾地区,停车时一位难求,而摩托车由于没有大面积停车位的需求,同时速度亦能符合一般要求,因此广为交通拥挤的都会民众所乐于采用作为代步工具;而目前所流行的速克达(小绵羊)机车,其车体结构中,普遍会于座垫下方设置一容置空间,以供容置安全帽等个人物品,该座垫的一端则可枢接于容置空间顶侧开口的旁侧,而座垫的另端则可有一受钥匙控制的锁钩,藉以形成一可枢转盖合且可锁掣的组合结构。
然而,上述机车座垫结构若需开启时,于钥匙解除前述锁钩的锁掣状态后,使用者必须以手掀起该座垫,方能净空该容置空间上方,以便于取用或置入个人物品,此不但造成使用上的不便,且若停车地点不当(倾斜或摇晃)时,该座垫常易有瞬间盖合的情形,造成使用者受伤或损坏置放物的缺失。
有鉴于公知的机车座垫开启时有上述缺点,设计人乃针对该些缺点研究改进之道,终于有本实用新型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其在座垫解除锁掣后即可直接向上枢转开启,而该阻尼装置则可对第一、二支臂间枢转速度形成限制,减缓座垫的升、降速度,避免座垫快速弹起或落下而造成对使用者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其至少包括一第一支臂,二侧垂直弯折二侧部,于一例部中央设有一圆孔,而另一侧部中央则设有一多角形的卡掣孔;一第二支臂,二侧垂直弯折二侧部,可相对伸入前述第一支臂的二侧部内侧,于该第二支臂的一侧部中央设有一圆孔,可与该第一支臂的卡掣孔相邻接,而第二支臂另一侧部中央则设有一多角形的卡掣孔,与该第一支臂的圆孔相邻接;至少一螺旋弹簧,置于前述第一、二支臂结合部位之间,其二端侧向分别凸伸一第一、二端部,分别撑抵于该第一、二支臂,使该第一、二支臂形成一可枢转张开的结合状态;一阻尼装置,由一套筒、一枢轴及一端塞组成,该套筒呈一长筒状,可穿套于前述螺旋弹簧内,其一端中央外凸一多角形的卡掣凸部,可由内向外嵌合于该第二支臂的卡掣孔以形成一连动,而于该卡掣凸部上另凸设有一圆柱,可伸入该第一支臂的圆孔内,而于该圆柱中央贯设有一螺孔,可供螺入一螺栓,以配合该套筒夹合该第一、二支臂同侧的侧部,而该套筒的另一端则凹设一有具开口的容置空间,可供容置该具相对枢转阻力的枢轴,而该枢轴的外端侧设有一扁凸端,端塞则是于一大面积的挡止部中央凸设有一卡掣凸部,可由外侧向内嵌合于第一支臂的卡掣孔而形成一连动,且于该卡掣凸部上另凸设一圆柱,可伸入该第二支臂的圆孔内,于该端塞的圆柱中段设有一环槽,且该圆柱的延伸端面并设有一夹槽,可供套合前述枢轴的扁凸端形成连动,而该环槽可供嵌合一C形环,以防止端塞松脱;藉由该第一、二支臂分别结合于机车的座垫与车体,当座垫解除锁掣后,利用各螺旋弹簧的弹力可使座垫直接向上枢转开启,配合该阻尼装置对第一、二支臂间的枢转速度形成限制,可有效减缓座垫的升、降速度,避免座垫快速弹起或落下形成危险。
如上所述的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其中该套筒的容置空间底部设一凹嵌部,而枢轴于相对端侧设有一凸嵌部,可嵌入该套筒内的凹嵌部形成一枢转的连动。
如上所述的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其中该第一、二支臂的侧部上卡掣孔系为四方形,而该阻尼装置二端部的卡掣凸部亦为四方形断面。
如上所述的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其中该阻尼装置周缘套合二螺旋弹簧,且该二螺旋弹簧反向装设,而可分别以其第二端部相邻撑抵于第二支臂的中央,而以其第一端部撑抵于第一支臂的内侧二旁,藉以形成一均衡而稳固的支撑。
如上所述的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其中该阻尼装置周缘系套合二螺旋弹簧,且该二螺旋弹簧为反向装设,而可分别以其第二端部相邻撑抵于第二支臂的中央,而以其第一端部撑抵于第一支臂的内侧二旁,藉以形成一均衡而稳固的支撑。
依本实用新型的此种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其主要是于相互枢接的第一、二支臂之间设有至少一螺旋弹簧及一阻尼装置,使各螺旋弹簧以二端部分别支撑于该第一、二支臂,而该阻尼装置的二掣动部则可分别与该第一、二支臂结合,利用螺旋弹簧的弹力,可使该第一、二支臂保持一撑抵张开的力,使该第一、二支臂可分别与摩托车的座垫、车体结合,当座垫解除锁掣后即可直接向上枢转开启,而该阻尼装置则可对第一、二支臂间枢转速度形成限制,减缓座垫的升、降速度,避免座垫快速弹起或落下而造成对使用者的伤害;另外,将阻尼装置设成细柱状,并将二掣动部设于二端,使该阻尼装置可容置于该螺旋弹簧内部中央,并直接枢接结合该第一、二支臂,除可有效减少整体结构所占用的空间外,亦便于组装。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整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座垫盖合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座垫开启时的动作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整体组合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
附图标号说明1、第一支臂 11、12、21、22、侧部111、211、圆孔121、221、卡掣孔 2、第二支臂 3、30、300、螺旋弹簧31、301、3001、第一端部 32、302、3002、第二端部 4、阻尼装置41、套筒 411、432、卡掣凸部 412、433、圆柱413、螺孔414、凹嵌部 415、容置空间416、螺栓42、枢轴421、凸嵌部422、扁凸端 43、端塞431、挡止部434、环槽435、C形环 436、夹槽5、车体 51、座垫具体实施方式
至于本实用新型的详细构造、应用原理、作用与功效,则参照下列依附图所作的说明即可得到完全的了解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由其参照图2的整体组合示意图及图3的组合剖面图,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主要包括第一支臂1、第二支臂2、螺旋弹簧3及阻尼装置4等部份,其中第一支臂1二侧垂直弯折二侧部11、12,于该侧部11中央设有一圆孔111,而侧部12中央则设有一多角形(图标中为四方形)的卡掣孔121,第二支臂2的二侧垂直弯折二侧部21、22,于该侧部21中央设有一圆孔211,而侧部22中央则设有一多角形(图标中亦为四方形)卡掣孔221,螺旋弹簧3的二端分别侧向凸伸一第一端部31、第二端部32,阻尼装置4由一套筒41、一枢轴42及一端塞43组成,该套筒41呈一圆筒状,其一端凹设有具开口的容置空间415,于该容置空间415底部中央设一凹嵌部414,而套筒41另端中央则沿轴向外凸一卡掣凸部411,该卡掣凸部411具有与卡掣孔221相同的横断面形状,于该卡掣凸部411上另凸设有一圆柱412,于该圆柱412中央贯设有一螺孔413连通于该容置空间415,枢轴42为一可容置于前述容置空间415内的柱体,其一端凸设有一凸嵌部421,可嵌入该凹嵌部414而使该枢轴42与套筒41形成可同步枢转的连动,而该枢轴42另端则设有一扁凸端422,端塞43则于一大面积的挡止部431中央设有一与卡掣孔121横断面形状相同的卡掣凸部432,该卡掣凸部432上凸设一圆柱433,于该圆柱433基部设有一环槽434,且该圆柱433的延伸端面并设有一夹槽436,可供夹套前述枢轴42的扁凸端422。
组装时,可将第一支臂1以侧部11、12分别叠置于第二支臂2的侧部22、21外侧,使阻尼装置4的套筒41穿伸于该螺旋弹簧3中央,再将螺旋弹簧3置于该第一、二支臂1、2之间,使套筒41以卡掣凸部411嵌入侧部22的卡掣孔221内,并以圆柱412伸入侧部11的圆孔111,再以一螺栓416套合一垫圈螺入套筒41的螺孔413而形成结合定位,然后,将该枢轴42通过第一支臂1的卡掣孔121与第二支臂2的圆孔211伸入套筒41的容置空间415内,使其以凸嵌部421嵌入凹嵌部414而可形成一具阻力的枢转连动,最后,以端塞43的夹槽436一端通过卡掣孔121、圆孔211而夹套于该枢轴42的扁凸端422,使端塞43的卡掣凸部432可由外侧嵌于第一支臂1的卡掣孔121,且以圆柱433伸入第二支臂2的圆孔211,另以一C形环435嵌入环槽434,则可配合该挡止部431而形成夹合定位。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利用将阻尼装置4设于螺旋弹簧3内,可减少整体结构所占用的体积、空间,而以该阻尼装置4二端直接枢接并分别结合于该第一、二支臂1、2,可有效简化整体结构,配合由套筒41、枢轴42、端塞43衔接结合的阻尼装置4,更便利于组装作业。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中上述第一支臂1的卡掣孔121、第二支臂2的卡掣孔221与端塞43的卡掣凸部432、套筒41的卡掣凸部411可为四方形以外的其它多边形,或可形成结合连动的其它形状。
图4、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于座垫盖合、开启时的各动作示意图,由该二图所示,本实施例实施时,可将第一、二支臂1、2分别结合于座垫51、车体5的端部,当座垫51解除锁掣后,利用该螺旋弹簧3的弹力分别以第一、二端部31、32作用于第一、二支臂1、2,可使保持一撑抵张开的力,使该座垫51直接向上枢转开启,但由于该第一、二支臂1、2分别与阻尼装置4的二端结合,因此,该阻尼装置4则可对第一、二支臂1、2间的枢转形成限制,减缓座垫的升、降速度,避免座垫快速弹起或落下而造成对使用者的伤害。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构造分解图,由其参照图7的整体组合示意图及图8的组合剖面图,可知在第二实施例中,二螺旋弹簧30、300套合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阻尼装置4,且该阻尼装置4的二端部分别枢接连动于与第一实施例相同的第一、二支臂1、2,于该二螺旋弹簧30、300二端部分设有第一端部301、3001及第二端部302、3002;组装时,使该二螺旋弹簧30、300反向装设而分别以其二第二端部302、3002相邻撑抵于第二支臂2的中来,而二第一端部301、3001则撑抵于第一支臂1的内侧二旁,形成一均衡而稳固的支撑。
由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确实具有可自动撑起机车座垫,并可减缓座垫的升、降速度,以确保使用安全的功效。
惟以上所述者,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用来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修饰,皆为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1.一种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第一支臂,二侧垂直弯折二侧部,于一侧部中央设有一圆孔,而另一侧部中央则设有一多角形的卡掣孔;一第二支臂,二侧垂直弯折二侧部,可相对伸入设置于前述第一支臂的二侧部内侧,于该第二支臂的一侧部中央设有一圆孔,可与该第一支臂的卡掣孔相邻接,而第二支臂另一侧部中央则设有一多角形的卡掣孔,与该第一支臂的圆孔相邻接;至少一螺旋弹簧,置于前述第一、二支臂结合部位之间,其二端侧向分别凸伸一第一、二端部,分别撑抵于该第一、二支臂,该第一、二支臂构成一可枢转张开的结合状态;一阻尼装置,由一套筒、一枢轴及一端塞组成,该套筒呈一长筒状,可穿套于前述螺旋弹簧内,其一端中央外凸一多角形的卡掣凸部,可由内向外嵌合于该第二支臂的卡掣孔以构成一连动,该卡掣凸部上另凸设有一圆柱,可伸入设置于该第一支臂的圆孔内,该圆柱中央贯设有一螺孔,可螺设一螺栓配合该套筒夹合该第一、二支臂同侧的侧部,该套筒的另一端则凹设一有具开口的容置空间,可容置该具相对枢转阻力的枢轴,该枢轴的外端侧设有一扁凸端,端塞则是于一大面积的挡止部中央凸设有一卡掣凸部,可由外侧向内嵌合于第一支臂的卡掣孔而构成一连动,且于该卡掣凸部上另凸设一可伸入设置于该第二支臂的圆孔内的圆柱,于该端塞的圆柱中段设有一环槽,且该圆柱的延伸端面并设有一夹槽,可套合前述枢轴的扁凸端构成连动,而该环槽可嵌合一可防止端塞松脱的C形环;该第一、二支臂分别结合于机车的座垫与车体,座垫可直接向上枢转开启,配合该阻尼装置对第一、二支臂间的枢转速度形成限制地设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套筒的容置空间底部设一凹嵌部,而枢轴于相对端侧设有一凸嵌部,可嵌入该套筒内的凹嵌部构成一枢转的连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二支臂的侧部上卡掣孔为四方形,而该阻尼装置二端部的卡掣凸部亦为四方形断面。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阻尼装置周缘套合二螺旋弹簧,且该二螺旋弹簧反向装设,可分别以其第二端部相邻撑抵于第二支臂的中央,而以其第一端部撑抵于第一支臂的内侧二旁。
5.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阻尼装置周缘套合二螺旋弹簧,且该二螺旋弹簧为反向装设,可分别以其第二端部相邻撑抵于第二支臂的中央,而以其第一端部撑抵于第一支臂的内侧二旁。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机车座垫自动支撑结构,主要包括第一、二支臂、至少一螺旋弹簧及一阻尼装置等部份,其中该阻尼装置呈一筒状设置于各螺旋弹簧内,且该第一、二支臂分别结合于该阻尼装置的二端并藉以形成一枢接,而各螺旋弹簧以二端部分别支撑于该第一、二支臂,且该第一、二支臂另分别结合于机车的座垫与车体,利用各螺旋弹簧的弹力,可使该第一、二支臂保持一撑抵张开的力,使该座垫于解除锁掣后即可直接向上枢转开启,而该阻尼装置则可对第一、二支臂间枢转速度形成限制,以减缓座垫的升、降速度,避免座垫快速弹起或落下而造成对使用者的伤害。
文档编号E05F5/00GK2731037SQ20042011855
公开日2005年10月5日 申请日期2004年10月12日 优先权日2004年10月12日
发明者陈克谦 申请人:永旭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