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的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4921阅读:16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锁的离合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锁具,尤指一种锁的离合装置。
背景技术
按目前在习用电子锁锁体,锁体的离合构造,具有一第一转动座、一第二转动座与一离合组件,第一转动座、一第二转动座为共轴,离合组件可控制该第一转动座与该第二转动座,使之一起连动或使第一转动座产生空转,其中该离合组件为接受一步进马达的推动,所以习知离合构造一般若搭配于盒状锁锁闩对于该固定闩的上锁仅能使用钥匙插置于锁组做闭锁,使用上不方便。美国专利US6837081与US6651468皆仅有离合装置,但不具有该离合组件不啮合·该第一转动座与该第二转动座时,该第一转动座可单一方向旋转带动该第二转动座。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构造简单、组装容易且使第一转动座可带动第二转动座或仅能单一方向带动第二转动座的锁的离合装置。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一种锁的离合装置,包括一壳体;一第一转动座,安装于该壳体内;—第二转动座,安装于该壳体内,该第二转动座具有一哨合部;一离合组件,安装于该第一转动座上,该离合组件具有一啮合部,该离合组件的啮合部可位于不哨合该第二转动座的哨合部的第一位置与哨合该第二转动座的哨合部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一固定件,可安装于该第一转动座上而位于该第二转动座的一侧,当该离合组件的啮合部不啮合该第二转动座的啮合部时,该固定件被第一转动座带动时,该固定件仅可单方向推动第二转动座。进一步,该固定件为一螺栓,该第一转动座具有两隔开设置螺栓孔,该螺栓可选择性的螺入该两螺栓孔之一。进一步,该螺栓具有一推动部,该第二转动座具有两隔开设置的被推动部,该螺栓的推动部可适时推动邻近该推动部的被推动部。进一步,包括一转动弹簧,具有两隔开设置的弯折部;该第一转动座具有一圆筒与两隔开设置的延伸部;该壳体,具有两隔开设置的支承螺母;该转动弹簧可套设于该圆筒,该两弯折部可分别邻靠于该两延伸部及两支承螺母。进一步,该第一转动座具有两隔开设置的推抵部,随着该第一转动座转动,该推抵部可适时邻靠于该支承螺母。进一步,包括一环,该环可套设于该第一转动座的圆筒上。进一步,包括一定位弹簧,具有两折脚;该第二转动座具有两隔开设置的支承部;该壳体,具有一支撑部;该定位弹簧可套设于该第一转动座的圆筒上,而该两折脚可分别邻靠于该两支承部与该支撑部的两侧边。进一步,包括一可滑移组件,具有一弧状孔;该离合组件具有一凸部,该凸部可嵌入该可滑移组件的弧状孔。进一步,包括一马达与一齿轮,该齿轮安装于该马达上;该可滑移组件具有一齿条;该齿轮带动该可滑移组件的齿条。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弹簧,该弹簧一端支承于该壳体,另一端支承于该可滑移组件。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微动开关与一第二微动开关,该第一微动开关具有一第一触控部,该第二微动开关具有一第二触控部;该可滑移组件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与一第二接触 部;该第一接触部可适时触控该第一触控部,该第二接触部可适时触控该第二触控部。 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方形管与一第二方形管,该第一方形管连接该第一转动座,该第二方形管连接该第二转动座。进一步,该第一转动座具有一环状凹穴,该第二转动座具有一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容置于该环状凹穴。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实用新型的锁的离合装置,其构造简单、组装容易,其可以应用于电子锁的锁体,该第一转动座与该第二转动座可藉由该离合组件及安装于该第一转动座的固定件,使该第一转动座可带动该第二转动座或仅能单一方向带动该第二转动座。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第二锁体与锁闩的部份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离合装置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离合装置另一方向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离合装置的离合组件的啮合部不啮合第二转动座的哨合部,且第一转动座未被转动的平面不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离合装置的离合组件的啮合部不啮合第二转动座的啮合部,且第一转动座朝图面的逆时钟的方向被转动一角位移后的平面示意图;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离合装置的离合组件的啮合部不啮合第二转动座的啮合部,且第一转动座朝图面的顺时钟的方向被转动并带动第二转动座转动的平面示意图;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离合装置的离合组件的啮合部啮合第二转动座的哨合部,且第一转动座未被转动的平面不意图;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离合装置的离合组件的啮合部啮合第二转动座的啮合部,且第一转动座朝图面的逆时钟的方向被转动一角位移后的平面示意图;图9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离合装置的离合组件的啮合部啮合第二转动座的啮合部,该变位螺栓从图7图面位于第二转动座左边的位置更换到第二转动座右边的位置,且第一转动座未被转动的平面示意图;图10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显示第一锁体、第二锁体与锁闩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I 第一锁体11饰盖12 衬板13第一把手14 第一方形管15第二方形管16 传动杆161圆形杆17 锁组2离合装置21 壳体211底座2111容室2112支承螺母2113通孔2114支承部2115卡合部2116螺丝孔2117变位通孔2118螺丝212盖板2121支承螺母安装孔2122 通孔2123孔2124支撑部22第一转动座220 导槽221板222弧状板223推抵部224变位螺栓孔225圆筒226延伸部227凸缘228方形孔229环状凹穴230弧状凹穴23转动弹簧231 弯折部232环233通孔234通孔24 第二转动座241板状体242第一凸缘243第二凸缘244方形通孔245长条板246啮合部247支承部248被推动部25定位弹簧251折脚252通孔26 可滑移组件261第一部份2611弧状孔2612凹槽262第二部份2621齿条2622第一接触部2623第二接触部27 离合组件271凸部272啮合部28电控组件281 基座282马达283齿轮284第一微动开关[0070]2841第一触控部285第二微动开关2851第二触控部286电控装置29档板291卡合部292变位螺栓2921推动部293弹簧3第二锁体31第二把手5锁闩。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如图I至图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具体实施例,一种锁的离合装置,该离合装置2可形成一模块,并与一锁组17分开安装于一第一锁体I中,而位于一饰盖11与一衬板12之间,该第一锁体I与一第二锁体3可操作一锁闩5 ;其中该离合装置2,包括一壳体21、一第一转动座22、一转动弹簧23、一环232、一第二转动座24、一定位弹簧25、一可滑移组件26、两弹簧293、一电控组件28及一档板29。其中 如图2至图3所示,该壳体21,包括一底座211与一盖板212,该底座211具有一板体,该板体周围分别延伸四个侧边,该底座211具有一容室2111,该底座211安装两隔开设置的支承螺母2112,该两支承螺母2112之间具有一通孔2113,并于该底座211的每一支承螺母2112邻近处分别形成一支承部2114 (图2中仅示其一),而该通孔2113邻近处具有两隔开设置的变位通孔2117,且该底座211的两对应的侧边分别具有一卡合部2115,另一侧边具有一螺丝孔2116。如图2至图3所示,该盖板212,为一板状体,可覆盖于该底座211上,以形成一腔室,该盖板212分别具有与该底座211的该两支承螺母2112、该通孔2113、该螺丝孔2116相对应的两隔开设置的支承螺母安装孔2121、一通孔2122与一孔2123,且该盖板212上具有一支撑部2124等。如图2至图3所示,该第一转动座22,具有一板221,该板221径向延伸一弧状板222,该弧状板222的两侧边分别具有一推抵部223,而该弧状板222的板面上形成两隔开设置的变位螺栓孔224,并于该板221的一侧面中央轴向延伸一圆筒225,而周围轴向延伸两隔开设置的延伸部226,且该圆筒225的末端形成一凸缘227,该凸缘227中央形成一方形孔228,该板221的另一侧面中央形成一环状凹穴229与一弧状凹穴230,一导槽220与该弧状凹穴230相连通,其中该凸缘227可嵌入该盖板212的通孔2122。如图2与图3所示,该转动弹簧23,具有一通孔234,可套设于该第一转动座22的圆筒225上,而该转动弹簧23的部份位于该圆筒225与该延伸部226之间,该转动弹簧23具有两隔开设置的弯折部231,可分别支承于该第一转动座22的两延伸部226与该底座的两支承螺母2112。如图2与图3所示,该第二转动座24,为一板状体241,该板状体241的两侧面分别具有一第一凸缘242与一第二凸缘243,该第一凸缘242与该第二凸缘243的中央形成一贯穿的方形通孔244,该第二转动座24的板状体241径向向外延伸一长条板245与径向向内形成一啮合部246,该长条板245的末端轴向形成两隔开设置的支承部247,且该长条板245的两侧边分别具有一被推动部248,其中该第一凸缘242容置于该第一转动座22的环状凹穴229,该第二凸缘243可嵌入该底座211的通孔2113,该板状体241部份容置于该弧状凹穴230,使该第二转动座24可相对于该第一转动座22转动。该环232,具有一通孔233可套设于该第一转动座22的圆筒225上,使该环232的部份位于该第一转动座22的圆筒225与该延伸部226之间。如图2、图3与图6所示,该定位弹簧25,具有一通孔252可套设于该第一转动座22的圆筒225上,该定位弹簧25具有两折脚251,可分别支承于该第二转动座24的两支承部247与该盖板212的支撑部2124的两侧边。如图2与图3所示,该可滑移组件26,为一板状体,可安装于该底座211的容室2111,该可滑移组件26,具有第一部份261与第二部份262,该第一部份261具有一弧状孔2611与两隔开设置的凹槽2612,该第二部份262具有一齿条2621、一第一接触部2622与一第二接触部2623 ;两弹簧293,可分别容置于该可滑移组件26的两凹槽2612,一端偏压于该凹槽2612的周壁,另一端偏压于该底座211的支承部2114,使该可滑移组件26相对于该底座211做移动时,可接受两弹簧293的偏压。·如图2与图3所示,该离合组件27,可位于该第一转动座22的导槽220上滑动,该离合组件27,一端具有一轴向延伸的凸部271嵌入该可滑移组件26的弧状孔2611,另一端具有一啮合部272可适时啮合该第二转动座24的啮合部246。如图2与图3所示,该电控组件28,可安装于该底座211的容室2111,该电控组件28包括一基座281、一马达282、一齿轮283、一第一微动开关284、一第二微动开关285与一电控装置286等;该齿轮283可安装于该马达282上,随着该马达282而转动,该马达282与该齿轮283 —起安装于该基座281上,该第一微动开关284与该第二微动开关285可安装于该电控装置286上,且将该电控装置286安装于该基座281 ;而且该第一微动开关284具有一第一触控部2841,该第二微动开关285具有一第二触控部2851,而该第一微动开关284大致对正该可滑移组件26的第一接触部2622,该第二微动开关285大致对正该可滑移组件26的第二接触部2623。如图2与图所3示,该档板29,具有两隔开设置的卡合部291,该两卡合部291可分别卡合于该底座211的两卡合部2115,以限制该可滑移组件26横向位移。如图2与图3所示,一变位螺栓292,可选择性的安装于第一转动座22的两变位螺栓孔224的其中之一,以搭配门锁安装于左开门或右开门的位置,该变位螺栓292具有一推动部2921,当变位螺栓292被带动时,可适时地推动与该变位螺栓292相邻近的该第二转动座24的被推动部248。如图2与图3所示,一螺丝2118,可穿设该盖板212的孔2123螺入该底座211的螺丝孔2116,将该盖板212与该底座211锁固一起。如图I至图3与图10所示,一传动杆16,一端可穿设该锁闩5并连接于该第二锁体3的第二把手31,而另一端具有一圆形杆161 ;该圆形杆161上依序套设一第二方形管15与一第一方形管14,使该第一方形管14与该第二方形管15可相对于该圆形杆161转动,而该第一方形管14 一端连接该第一把手13,另一端插置于该离合装置2的第一转动座22的方形孔228,该第二方形管15 —端插置于该锁R 5,另一端插置于该第二转动座24的方形通孔244。如图I至图6所示,当以电控方式操作,若要设定该离合组件27的啮合部272不啮合该第二转动座24的啮合部246时,此时该马达282会带动该齿轮283,进而该齿轮283带动该可滑移组件26的齿条2621,使该可滑移组件26朝远离第一转动座22的方向移动,该可滑移组件26可由邻近该第一转动座22的第二位置移动到远离该第一转动座22的第一位置,同时该可滑移组件26上的第一接触部2622会触动该第一微动开关284的第一触控部2841,产生一使该马达282停止的讯号,同时该可滑移组件26的弧状孔2611的周围会拉动该离合组件27的凸部271,使该离合组件27的啮合部272不啮合该第二转动座24的啮合部246,若该第一方形管14逆时钟 转动时(依图4图面的逆时钟方向转动到图5),会带动该第一转动座22转动一空转角度,并不会带动该第二转动座24与该第二方形管15转动,但当该第一方形管14为顺时钟方向转动时(依图4图面的顺时钟方向转动到图6),该第一转动座22的变位螺栓292的推动部2921会推动该第二转动座24的被推动部248,使该第二转动座24带动该第二方形管15转动。如图2、图3、图7与图8所示,当以电控方式操作设定该离合组件27的啮合部272啮合该第二转动座24的啮合部246时,该马达282会带动该齿轮283,使该齿轮283带动该可滑移组件26的齿条2621,该可滑移组件26可由远离该第一转动座22的第一位置移动到邻近该第一转动座22的第二位置,该可滑移组件26并接受两弹簧的偏压,此时该可滑移组件26上的第二接触部2623会触动该第二微动开关285的第二触控部2851,产生一使该马达282停止的讯号,同时该可滑移组件26的弧状孔2611的周围会推动该离合组件27的凸部271,使该离合组件27的啮合部272啮合该第二转动座24的啮合部246,若此时该第一方形管14逆时钟转动时(依图7图面的逆时钟方向转动到图8),会带动该第一转动座22,藉由该离合组件27带动该第二转动座24与第二方形管15转动,但当该第一方形管14为顺时钟方向转动时,同样该第一转动座22,藉由该离合组件27带动该第二转动座24与第二方形管15转动。如7图与图9所示,为使锁具能适用安装于右开门或与左开门,该变位螺栓292可以变更安装位置,可将原先该变位螺栓292螺入该第一转动座22相对应右开门位置的变位螺栓孔224 (如图7所示)变更为该变位螺栓292螺入该第一转动座22相对应左开门位置的变位螺栓孔224 (如图9所示)。惟上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各节,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诸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为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大凡依据下列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其精神而为的等效性替换或修改,皆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范畴。
权利要求1.一种锁的离合装置,包括 一壳体; 一第一转动座,安装于该壳体内; 一第二转动座,安装于该壳体内,该第二转动座具有一哨合部; 一离合组件,安装于该第一转动座上,该离合组件具有一啮合部,该离合组件的啮合部可位于不哨合该第二转动座的哨合部的第一位置与哨合该第二转动座的哨合部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固定件,可安装于该第一转动座上而位于该第二转动座的一侧,当该离合组件的啮合部不啮合该第二转动座的啮合部时,该固定件被第一转动座带动时,该固定件仅可单方向推动第二转动座。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锁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固定件为一螺栓,该第一转动座具有两隔开设置螺栓孔,该螺栓可选择性的螺入该两螺栓孔之一。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锁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螺栓具有一推动部,该第二转动座具有两隔开设置的被推动部,该螺栓的推动部可适时推动邻近推动部的被推动部。
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锁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转动弹簧,具有两隔开设置的弯折部;该第一转动座具有一圆筒与两隔开设置的延伸部;该壳体具有两隔开设置的支承螺母;该转动弹簧可套设于该圆筒,该两弯折部可分别邻靠于该两延伸部及两支承螺母。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第一转动座具有两隔开设置的推抵部,随着第一转动座转动,该推抵部可适时邻靠于支承螺母。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锁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环,该环可套设于第一转动座的圆筒上。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锁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定位弹簧,具有两折脚;该第二转动座具有两隔开设置的支承部;该壳体,具有一支撑部;该定位弹簧可套设于该第一转动座的圆筒上,而该两折脚可分别邻靠于该两支承部与该支撑部的两侧边。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锁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可滑移组件,具有一弧状孔;该离合组件具有一凸部,该凸部可嵌入该可滑移组件的弧状孔。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马达与一齿轮,该齿轮安装于该马达上;该可滑移组件具有一齿条;该齿轮带动该可滑移组件的齿条。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锁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至少一弹簧,该弹簧一端支承于该壳体,另一端支承于该可滑移组件。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锁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一微动开关与一第二微动开关,该第一微动开关具有一第一触控部,该第二微动开关具有一第二触控部;该可滑移组件具有一第一接触部与一第二接触部;该第一接触部可适时触控该第一触控部,该第二接触部可适时触控该第二触控部。
1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锁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一第一方形管与一第二方形管,该第一方形管连接该第一转动座,该第二方形管连接该第二转动座。
13.如权利要求I项所述的锁的离合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该第一转动座具有一环状凹穴,该第二转动座具有一第一凸缘,该第一凸缘容置于该环状凹穴。
专利摘要一种锁的离合装置,包括一壳体;一第一转动座,安装于该壳体内;一第二转动座,安装于该壳体内,该第二转动座具有一啮合部;一离合组件,安装于该第一转动座上,该离合组件具有一啮合部,该离合组件的啮合部可位于不啮合该第二转动座的啮合部的第一位置与啮合该第二转动座的啮合部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一固定件,可安装于该第一转动座上而位于该第二转动座的一侧,当该离合组件的啮合部不啮合该第二转动座的啮合部时,该固定件被第一转动座带动时,该固定件仅可单方向推动第二转动座。该第一转动座与第二转动座可藉由该离合组件及安装于该第一转动座的固定件,使该第一转动座可带动该第二转动座或仅能单一方向带动该第二转动座。
文档编号E05B63/04GK202689723SQ201220150680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11日
发明者陈柏仰, 江维亮, 董凯庭, 李锟镇, 叶有芳 申请人:东隆五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