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囊自动气控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325747阅读:304来源:国知局
气囊自动气控结构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发明有关于一种气控结构,特别是指其为一种气囊自动气控结构。



背景技术:

按;目前所见内部具有弹性泡棉的气囊,其借由弹性泡棉的受力可压缩性及弹性回复性,以及借一阀体其阀口的开启、关闭,来控制气囊内气体的进气(使气囊内产生正压)及泄气(使气囊内产生负压),达到辅助调整气囊高度、形状的作用。

现有的阀体除了在与气囊结合之处设置阀口之外,仅具备另一个阀口来进行进气及泄气,因此,使用者要借由操作控制该阀体的进气、泄气及借由施压于气囊,达到个人所需的气囊高度、形状,特别是在调低气囊高度时必须同时按压住可控制阀体阀口的按钮及施压于气囊,方能达到调低气囊高度及形状,如此,使用者的操作相当不便。

另外,若要再继续调低气囊高度,也必须重新同时按压控制阀体阀口的按钮及施压于气囊,方能达到调低气囊高度及形状,使用者的操作相当不便;同时,此举等于将原先调整后的气囊高度、形状完全解除,而无法记忆到原先所调整后的气囊高度、形状,也就是使用者必须重新慢慢操作调整到最新所需的气囊高度、形状。

因此,目前气囊的气控结构皆无法自动调整高、低、软、硬、形状,而不便于操作,且无法精确、微调气囊高度、形状。

另外,常见的记忆泡棉枕或记忆泡棉坐垫,当头、颈部抵靠时,因为,记忆泡棉除了抵靠部之外,大气压力大面积地直接渗入记忆泡棉中,造成记忆泡棉抵靠部会产生持续地反作用力顶撑头、颈部,形成睡姿不良,所以,睡觉后,常发生肩颈酸痛情形。

再者,将前述气囊调低高度且使用后,若没有立即将气囊充气恢复原状,气囊内的弹性泡棉持续地被压缩,长期下来,会造成弹性疲乏变形。

爰是,现有气囊的气控结构实有改善的必要,本发明人基于产品不断创新改善的理念,乃本着多年从事产品设计、开发的实务经验,以及积极潜心研发思考,经由无数次的实际设计实验,致有本发明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提供一种可自动调整高、低、软、硬、形状的气囊自动气控结构。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降低反作用力的气囊自动气控结构。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在提供一种可避免弹性件弹性疲乏变形的气囊自动气控结构。

为达上述的目的,本发明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气囊自动气控结构,包含:

一第一阀体,包含第一通孔、一第二通孔、一作动杆、一第一弹性体,该第一通孔、该第二通孔相连通,该作动杆一侧穿设该第一通孔,该第一弹性体弹性的作用于该作动杆,使该作动杆以活动状封闭该第一通孔;

一第二阀体,包含一第三通孔、一第四通孔、一气密件、一第二弹性体,该第三通孔、该第四通孔相连通,该第二弹性体弹性的作用于该气密件,使该气密件以活动状封闭该第三通孔;

至少一气囊,内部包含一弹性件;

至少一气管,连通该气囊、该第一阀体第二通孔、该第二阀体第四通孔。

进一步,该第一阀体的作动杆包含一阶部,该阶部外径大于该第一通孔,用以封闭或脱离该第一通孔。

进一步,该第一阀体的作动杆一侧穿设该第一通孔并结合一按压部。

进一步,该气管结合一多通接头。

进一步,该气管结合一第三阀体、一调压阀,该第三阀体包含一第五通孔、一第六通孔、一第七通孔、一第八通孔及两单向阀片组,该其中之一单向阀片组用以使气体仅能单向地由第七通孔进入第五通孔,该另一单向阀片组用以使气体仅能单向地经由第五通孔、第八通孔进入第六通孔,该调压阀为单向阀,用以使该气管达预定的气压时,气体仅能经由该调压阀单向地排出。

进一步,更包含一压掣件,该压掣件为可活动状,用以压掣该第一阀体的作动杆向下移动使该第一通孔维持常开状。

采用上述结构后,本发明以应用第一阀体、第二阀体、大气压力调节平衡气囊的正负压力,使气囊依据所受压力(如头、颈、臀部)大小自动调整高、低、软、硬、形状,降低气囊反作用力,使抵靠部(如头、颈、臀部)受到自然舒适地支撑;且气囊所受压力消失后,可自动再充气恢复原状,可避免弹性件弹性疲乏变形。

以下仅借由具体实施例,且佐以图式作详细的说明,俾使 贵审查委员能对于本发明的各项功能、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与认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立体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阀体及第二阀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3为本发明的剖面图;

图4为本发明的使用实施例图一;

图5为本发明的使用实施例图二;

图6为本发明的使用实施例图三;

图7为本发明的使用实施例图四;

图8为本发明压掣件的立体图;

图9为本发明压掣件的使用实施例图;

图10为本发明第一阀体、第二阀体结合一体的实施例图;

图11为本发明第二构造实施例剖面图;

图12为本发明第二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一;

图13为本发明第二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二;

图14为本发明第二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三;

图15为本发明第二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四;

图16为本发明第二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五;

图17为本发明第二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六;

图18为本发明第三阀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19为本发明第三构造实施例剖面图;

图20为本发明第三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一;

图21为本发明第三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二;

图22为本发明第三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三;

图23为本发明第三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四;

图24为本发明第三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五;

图25为本发明第三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六;

图26为本发明第三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七;

图27为本发明第三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八;

图28为本发明第三构造的使用实施例图九。

【符号说明】

第一阀体10 第一通孔11

第二通孔12 作动杆13

阶部131 第一弹性体14

按压部15 压掣件16

第二阀体20 第三通孔21

第四通孔22 气密件23

第二弹性体24 气囊30

弹性件31 气管40

多通接头50 第三阀体60

第五通孔61 第六通孔62

第七通孔63 第八通孔64

单向阀片组65、66 调压阀70。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发明包含一第一阀体10、一第二阀体20、一气囊30、一气管40。下文将详细说明:

该第一阀体10包含第一通孔11、一第二通孔12、一作动杆13、一第一弹性体14,该第一通孔11、该第二通孔12相连通,该作动杆13一侧穿设该第一通孔11,该第一弹性体14弹性的作用于该作动杆13,使该作动杆13以活动状封闭该第一通孔11。

该第二阀体20包含一第三通孔21、一第四通孔22、一气密件23、一第二弹性体24,该第三通孔21、该第四通孔24相连通,该第二弹性体24弹性的作用于该气密件23,使该气密件23以活动状封闭该第三通孔21。

该气囊30内部包含一弹性件31。

该气管40连通该气囊30、该第一阀体10第二通孔12、该第二阀体第四通孔22。

于一实施例,该第一阀体10的作动杆13包含一阶部131,该阶部131外径大于该第一通孔11,用以封闭或脱离该第一通孔11。

于一实施例,该第一阀体的作动杆13一侧穿设该第一通孔11并结合一按压部15,用以便于手部按压该作动杆13。

于一实施例,该气管40结合一多通接头50,该多通接头50连通该气囊30、该第一阀体10、该第二阀体20;于本实施例多通接头50为三通接头。

上述该气囊30可应用于垫体、枕体、坐垫等物品。

请参阅图4所示,使用者可按压该作动杆13向下移动(此时该第一弹性体14被压缩以储备复位的弹性力),使该阶部131脱离该第一通孔11,及该第一通孔11、第二通孔12相连通,外部空气经由该第一通孔11、该第二通孔12、该气管40进入该气囊30,进而便于对气囊30进行进气,同时弹性件31也辅助撑开该气囊30。

请参阅图5所示,当气囊30、作动杆13同时被下压,如头、颈部、臀部抵靠气囊30,则气囊30中的气体即可经由该气管40、该第二通孔12、该第一通孔11依据所受压力大小进行泄气,以自动调整气囊30高、低、软、硬、形状。

当该按压部15所受的压力消除时(图中未示),可借该第一弹性体14的弹性力来抵顶该作动杆13使其移动复于原状,亦即使该阶部131再次封闭该第一通孔11,此时的第三通孔21也被气密件23所封闭,而保持该气囊30气密塑形的状态。

据此,本发明应用第一阀体10、第二阀体20及大气压力调节平衡气囊30的正负压力,使气囊30依据所受压力(如头、颈、臀部)大小自动调整高、低、软、硬、形状,增进便于操作及可精确、微调的功效。

另外,也因为弹性件31是设于该气囊30内部,气囊30可对弹性件31有所限制,缓冲该弹性件31的反弹,以降低气囊30反作用力,使抵靠部(如头、颈、臀部)受到自然舒适地支撑。

请参阅图6所示,如果气囊30所受压力消失后(如头、颈、臀部离开气囊30),弹性件31会弹性回复状地撑开该气囊30,且气囊30的气压会回吸气密件23以开启第三通孔21,使外部空气经由该第三通孔21、该第四通孔22、该气管40进入该气囊30,使气囊30可自动再充气恢复原状,可避免弹性件31弹性疲乏变形。

请参阅图7所示,持续地按压该作动杆13向下移动使第一通孔11维持常开状,同样可使气囊30依据所受压力(如头、颈、臀部)大小自动调整高、低、软、硬、形状,降低气囊30反作用力,抵靠部(如头、颈、臀部)受到自然舒适地支撑,气囊30可自动再充气恢复原状,可避免弹性件31弹性疲乏变形。

第一阀体10的第一通孔11维持常开状,通常气囊30为较软状态;而第一阀体10的第一通孔11维持常闭状,通常气囊30为较硬状态。请参阅图8、图9所示,于一实施例,本发明包含一压掣件16,该压掣件16为可活动状如可移动状,用以压掣该第一阀体10的作动杆13向下移动使该第一通孔11维持常开状。

请参阅图10所示,于一实施例,该第一阀体10、该第二阀体20为结合一体状。

同样地,当气囊30所受压力消失后(如头、颈、臀部离开气囊30),弹性件31会弹性回复状地撑开该气囊30,且气囊30的气压会回吸气密件23以开启第三通孔21,使外部空气经由该第三通孔21、该第四通孔22、该第二通孔12、该气管40进入该气囊30,使气囊30可自动再充气恢复原状,可避免弹性件31弹性疲乏变形。

请参阅图11所示,于一实施例,主要气囊30为三个,气囊30可形成垫体、枕体等物品(如图之假想线),该多通接头50为五通接头。

请参阅图12、图13所示,第一阀体10的第一通孔11维持常闭状,所以,三个气囊30的内部气压为固定,当其中的一气囊30受到压力作用,会将部分气体排到其他气囊30以维持气压平衡;可使气囊30依据所受压力(如头、颈、臀部)大小自动调整高、低、软、硬、形状,降低气囊30反作用力,抵靠部(如头、颈、臀部)受到自然舒适地支撑。

当其中的一气囊30所受压力消失后,弹性件31可再撑开气囊30,气压回充,气囊30可自动再充气恢复原状,可避免弹性件31弹性疲乏变形。

请参阅图14、图16所示,将该压掣件16移动压掣该第一阀体10的作动杆13,使该第一通孔11维持常开状,当其中的一气囊30受到压力作用,气囊30内部分气体由气管40、多通接头50、第一通孔11排出以维持气压平衡。

据此,可使气囊30依据所受压力(如头、颈、臀部)大小自动调整高、低、软、硬、形状,降低气囊30反作用力,抵靠部(如头、颈、臀部)受到自然舒适地支撑。

请参阅图15、图17所示,当其中的一气囊30所受压力消失后,弹性件31会弹性回复状地撑开该气囊30,且气囊30的气压会回吸气密件23以开启第三通孔21,使外部空气由该第一通孔11、第三通孔21进入该气囊30,使气囊30可自动再充气恢复原状,可避免弹性件31弹性疲乏变形。

请参阅图18、图19所示,于一实施例,主要该多通接头50为六通接头,该气管40结合一第三阀体60、一调压阀70,该第三阀体60包含一第五通孔61、一第六通孔62、一第七通孔63、一第八通孔64及两单向阀片组65、66,其中单向阀片组65用以使气体仅能单向地由第七通孔63进入第五通孔61(单向阀片组65可为弹簧与阀片的组合),该单向阀片组66用以使气体仅能单向地经由第五通孔61、第八通孔64进入第六通孔62(单向阀片组66可为弹簧与阀片的组合),该调压阀70为单向阀,用以使气管40达预定的气压时,气体仅能经由调压阀70单向地排出。

于一构造实施例,该调压阀70包含有弹性阀口,该弹性阀口可为弹簧与阀片的组合,可借由更换弹簧弹性力而改变阀口被打开所需的气压推力,因此可预先设定该调压阀70于气管40达到预定的气压时,可自动排出、泄压。

请参阅图20、图21所示,第一阀体10的第一通孔11维持常闭状,所以,三个气囊30的内部气压为固定,当位在中间的气囊30受到压力作用,使第三阀体60的单向阀片组66打开第八通孔64,使部分气体经由第五通孔61、第八通孔64、第六通孔62排到其他气囊30以维持气压平衡。

如果中间的气囊30受到多次的压力作用时,造成其他气囊30充气过饱,气体则可由调压阀70单向地排出。

据此,可使气囊30依据所受压力(如头、颈、臀部)大小自动调整高、低、软、硬、形状,降低气囊30反作用力,抵靠部(如头、颈、臀部)受到自然舒适地支撑。

请参阅图22所示,当位在中间的气囊30所受压力消失后,弹性件31可再撑开气囊30,形成气压回充,使第三阀体60的单向阀片组65打开第七通孔63,外部气体经由第七通孔63、第五通孔61而进入气囊30,气囊30可自动再充气恢复原状,可避免弹性件31弹性疲乏变形。

请参阅图23、图24所示,第一阀体10的第一通孔11维持常闭状,所以,三个气囊30的内部气压为固定,当位在左右侧其中的一气囊30受到压力作用,第三阀体60无作用,使部分气体排到中间气囊30以外的气囊30,以维持气压平衡。

据此,可使气囊30依据所受压力(如头、颈、臀部)大小自动调整高、低、软、硬、形状,降低气囊30反作用力,抵靠部(如头、颈、臀部)受到自然舒适地支撑。

当位在左右侧其中的一气囊30所受压力消失后,弹性件31可再撑开气囊30,气压回充,气囊30可自动再充气恢复原状,可避免弹性件31弹性疲乏变形。

请参阅图25所示,将该压掣件16移动压掣该第一阀体10的作动杆13,使该第一通孔11维持常开状,位在左右侧其中的一气囊30受到压力作用,气囊30内部分气体由气管40、多通接头50、第一通孔11排出以维持气压平衡;可使气囊30依据所受压力(如头、颈、臀部)大小自动调整高、低、软、硬、形状,降低气囊30反作用力,抵靠部(如头、颈、臀部)受到自然舒适地支撑。

请参阅图26所示,当位在左右侧其中的一气囊30所受压力消失后,弹性件31会弹性回复状地撑开该气囊30,且气囊30的气压会回吸气密件23以开启第三通孔21,使外部空气由该第一通孔11、第三通孔21进入该气囊30,使气囊30可自动再充气恢复原状,可避免弹性件31弹性疲乏变形。

请参阅图27所示,当位在中间的气囊30受到压力作用,使第三阀体60的单向阀片组66打开第八通孔64,使部分气体经由第五通孔61、第八通孔64、第六通孔62、第一通孔11直接排到外部以维持气压平衡。

据此,可使气囊30依据所受压力(如头、颈、臀部)大小自动调整高、低、软、硬、形状,降低气囊30反作用力,抵靠部(如头、颈、臀部)受到自然舒适地支撑。

请参阅图28所示,当位在中间的气囊30所受压力消失后,弹性件31可再撑开气囊30,形成气压回充,使第三阀体60的单向阀片组65打开第七通孔63,外部气体经由第七通孔63、第五通孔61而进入气囊30,气囊30可自动再充气恢复原状,可避免弹性件31弹性疲乏变形。

以上为本案所举的实施例,仅为便于说明而设,当不能以此限制本案的意义,即大凡依所列申请专利范围所为的各种变换设计,均应包含在本案的专利范围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